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扶贫政策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

    • 资源ID:4013644       资源大小:185.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扶贫政策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

    中南民族大学第九届“挑战杯”作品 作品名称:扶贫政策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所属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酱油团 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扶贫政策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吴博,范例,张燕,龙晶指导教师:沈静茹(中南民族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074)摘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社会、生态、经济三个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环节,自1997年我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以来,在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的战略指导思想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依据实地调查和采访了解到天祝县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开展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推广清洁能源的工作,旨在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以及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案例。关键词:生态移民 扶贫政策 生态旅游 清洁能源 可持续发展Study on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in the context of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Wu Bo,Fan Li,Zhang Yan,Long JingTutor:Shen Jingru(South-Center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430074)Abstra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include social, ecological, economy of the three inseparable, links, since 1997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must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ince,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ake the human and the natural harmony as the main line, tak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to improve peopl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mas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innovation as a breakthrough,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unremittingly to coordination strategy guiding ideology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and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he Tianzhu Coun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policy carry out ecological immigration, easy migrati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promote clean energy work, aims to show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case for the related work other area.Key words:Ecological migration aid-to-the-poor policy ecotourism clean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调研背景:西北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但近年来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因频繁的人为破坏出现了恶化趋势,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协调发展。由于西北民族地区生态植被脆弱,数条河流源头皆位于此处,再加上独特的历史和民族条件等,致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当地生态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项目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例,主要通过对天祝藏族自治县生态移民、清洁能源和生态旅游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展示其发展现状、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推广当地成功经验、应对存在问题,为当地乃至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一、天祝县发展现状天祝,又名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聚居,辖10镇9乡176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2%。境内海拔在20404874米,地貌以山地为主,总面积7149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587万亩,耕地面积83.38万亩,森林总面积346万亩。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2,年降水量在231.3-555.2毫米之间。(一)生态移民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从移民的目的来看, 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区, 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异地开发, 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天祝境内海拔20404874米,在海拔如此高的地区,人类的生产生存活动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这极大的威胁到居民身体的健康,而且高海拔地区容易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而预防治理此类事故需要耗费极大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而且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居民的生产生存活动无疑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长此以往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而这些破坏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恢复。因此只有从根源入手,才能根治这一系列的问题。 自1983年以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先后被列入国家“三西”建设扶持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为了夯实基础发展、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近几年来该县正在大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生态移民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2001年该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线,界定扶贫工作重点乡镇19个、重点村142个、贫困人口10.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7.7%。近十年来。天祝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程,红大口等几个移民示范点已经建立并实现部分居民入住,其他移民点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天祝县政府打算将“黄草川移民工程”作为“十八大献礼工程”,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完工并让居民入住。 生态移民带来的效益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处于“一高五区”(2800米左右高海拔区和库区、矿区、塌陷区、生态核心区、贫困山区)的居民户实行集中搬迁,便于政府管理,而且极大地节约了建设公共设施的经济成本。其次,居住在“一高五区”的居民大都过的是半农半牧的生活,生活条件较差,生态移民改善了这些居民的居住条件,不仅是居住条件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产业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掌握了种植、养畜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后,就迁出地的环境来看,居民迁移后该地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恢复,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里的环境将会恢复到良性状态。 此外,移民迁出后,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破坏的森林,从而防止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事故的发生;通过严格禁牧来阻止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保护植被的正常生长。生态系统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治理。只有坚持不懈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清洁能源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天祝县政府充分利用该县丰富的能源资源,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调整能源工业结构,使能源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 “十一五”以来,政府及社会的帮扶力度加大,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955.52万元,其中交通银行帮扶投入1258.9万元,主要用于在边远地区推广太阳灶,为农牧民家庭发放太阳灶和热水壶。就华藏寺镇来说,全镇农村共4.7万户常住人口,到2011年底,共累计免费发放太阳灶32750台。太阳灶的推广使用,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节省了燃料开支,保护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除此之外,县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建成松山镇藏民太阳能学校一座。华电集团已于2010年5月在松山滩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测光设施,加快了松山滩光伏电站前期工作的步伐,争取建成2×300兆瓦的光伏电站。当地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减少由于煤炭、薪柴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政府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沼气池和节能炉。以华藏寺镇黄草川和红大口易地搬迁示范村为例,政府在统一建设的房屋中安置了沼气池供居民做饭使用,鼓励当地居民购买节能炉以提高煤炭的燃烧率。另一方面,沼气的渣、液还能用做农家肥、杀虫剂,避免了使用农药对土地的污染。天祝县境内地势平坦、开阔,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以松山滩的风能利用为例,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风能资源,自2008年以来,天祝县与省气象局、华电集团、甘肃思力新能源研究所合作,开展风能资源普查活动,积极推进风能开发前期工作。省气象局、华电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共建设3座测风塔,正在开展测风工作和风电场规划勘察工作。加大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积极争取上网标杆优惠电价政策,全面开展松山滩风能资源观测与评估工作,到2015年力争建成200万千瓦的风电场。如今,在县城内随处可见的风力太阳能发电路灯,也正是利用清洁能源的新尝试。(三)生态旅游天祝自然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的“天祝三峡”,马牙雪山峡谷省级地质公园和堪称亚洲之最的天堂寺宗喀巴木雕大佛。高原、森林、草原自然风光独特,藏土民俗风情浓郁,藏传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境内文化古迹和景点多,有始建于唐宪宗年间闻名遐迩的古刹天堂寺,风景险峻秀丽的“天祝三峡”,宏伟壮观的“引大入秦”工程。该县自1996年开始启动旅游产业已来,现已开辟以“天祝三峡”、石门沟、马牙雪山、抓喜秀龙草原、祁连布尔智为代表的多处旅游专线,开发景点20多处。为了发展旅游业,天祝县先后投入资金2.75亿元,建成景区景点公路10条202.2公里;累计建成生态厕所9座;完成县城广场、石门沟森林公园广场、石门沟游客服务中心、天堂寺民族文化广场、天龙苑景观广场等20多处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雏形,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以建设西北生态旅游避暑胜地为目标,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着力培育和打造高原自然风光游、登山探险游、藏传佛教文化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期间累计接待游客85.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特别是2011年,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均有了大幅增长,分别达到31.06万人次和1.03亿元。 为了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保证旅游地的环境不受破坏,天祝县政府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系统的规划编制好“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积极做好与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与国土、建设、交通、文体、经贸、农牧、林业、水务、教育、卫生、环保、金融、税务、宗教、文物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购物、通信、电力、餐饮、供水、环保、安全等设施,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他们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该县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努力把天祝打造成全国生态文化名县,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从法律角度探讨其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二、发现并提出问题(一)生态移民迁入安置点后,虽然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这建立在背负大量贷款的背景下,即使政府针对不同安置点给与居民30%66%不等的住房、种植温室、养畜暖棚补贴,但由于居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实现增收问题多,难度大,摆脱贫困仍是长久问题,我们根据实地走访调查收集到的信息,总结出了下列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县里一直坚持发展白牦牛、旅游、特种养殖、特色种植、藏酒藏药五大特色产业。其中旅游业近年发展比较快,白牦牛、红提是县里发展的重点,给县里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得知,县里大部分村民都以种植红提为主,以畜牧为辅,发展的产业相对单一。产业过于单一既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还会造成供求不平衡、蔬果滞销等问题,损害了农户利益。2、农畜产品生产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为了保护山地灌木和草原,该县实行了“封山育林”政策,制止了牧民放养牲畜,并为其配备了养畜暖棚,由传统的放养方式转变为圈养,牧民不能让牲畜食用天然植被,而要自己种植牧草或购买饲料,这就增加了养殖成本。这也是当地乃至很多西北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牧民增收中难以权衡的突出问题。另外,实现区域发展不能一味的出口原材料,而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来提升附加价值,减少中间商的收购环节,获得更高的利润。3、信息滞后,收购价格不尽合理以种植红提葡萄为例,种植的头3年不结果,果农没有收入,而后每个温室每年产出约4000斤,收购价格为每斤813元不等,而参照食品商务网上2009年的新闻纪录红提葡萄在外地的销售价格高达每斤3080元。果农们的价格信息来源只有当地的市场价格和收购商提供的价格,这对果农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居民在生产安排上也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现象,除葡萄外,居民也会种植西葫芦、荷兰豆等时令蔬菜供自己食用和对外销售,但这些都是价格不高的蔬菜,增收效果不明显。4、土地资源的浪费因为有了温室大棚,比较安全的保护了作物,也方便了人们的管理,所以大部分劳动力不充足的移民家庭放弃了耕地,再加上当地干旱和多变的天气、部分地区耕地生产条件差,使耕地不能得到稳产,不能确保农民户每年得到固定的粮食收入,农业效益差,因此耕地撂荒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问题。(二)清洁能源1、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源优势天祝县境内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58-68%,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530 MJ/m26200MJ/m2之间,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区是我国日照最多的地区之一,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年总辐射量大,年日照时数长180-200小时。此外,该县的开发建设条件较好,但目前只建成小型太阳能光伏电源1700多台,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也还未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除农村利用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外,其余太阳能尚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2、生物质能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由于该县所在地海拔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沼气池的使用率不高。政府官方预计每年的5-11月可以替代煤炭的使用,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居民户只在5、6两个月份中使用,对解决能源问题的帮助十分有限。从数量上看,绝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沼气,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温度不高以及缺乏后续的维修技术,从而产生了闲置设备的情况,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浪费。3、部分地区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且利用率低、污染大天祝县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经探明的储量达6.4亿多吨,不少居民仍然习惯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加之天祝县能源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居民所用的燃煤设备燃烧率不高,节能炉也尚未普及,煤炭的利用效率低,损失浪费量较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高。综上所述,对于煤炭的依存度过大以及煤炭利用率低使得粉煤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量的排放量大幅度上升,节能减排以及环境治理工作十分艰巨。4、居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天祝藏族自治县是武威市乃至全省较为贫困的民族县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全市水平的59%、全省水平的48%,贫困人口占到全市贫困人口的31%,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农牧民的教育程度和科技素质低,居民渴望过上富足的生活。可见,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也就不会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因此,他们很难自己找到追求经济利益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三)生态旅游近年来,为了提高天祝旅游产业的知名度,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在开发方面,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加强,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旅游产业的迅速壮大,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使得整个城市的形象日新月异。但是在具体的生态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如下亟需解决的问题。1、生态旅游知名度低 天祝境内的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其知名度与其他景区相比竞争力仍然不够,很多外地的游客对当地的旅游不熟悉,宣传覆盖面小,即对外宣传的有效性低,外地游客对天堂寺、石门沟、马牙雪山等生态自然景观知之甚少。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宣传方式太过单一,又不够新颖,大多限制在当地或者本市,不能将宣传力度扩大到外省,阻挡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要想将天祝县打造成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还需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效应。2、部分景点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天祝是国扶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大的旅游项目支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很多旅游景点附近的交通状况还是很差,目前旅游道路基本是未封闭公路且路面狭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都没有到景区的专门的路线,路上也缺乏必要的路标指示,对游客造成很大不便,游客只能通过搭乘出租车到达。缺乏景点之间的交通运营的管制,不利于游客安全出行,景点周围的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建设也没有达到标准,例如条件较好的旅馆和餐馆都建设在天祝县城内,离景点较远,不利于旅客往返,这就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再加上一部分景区距离居民居住点较远,所以水电设施不够完善,只能靠发电机和其他方法来获得有限的水量和电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形势需要,也不能实现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3、保护措施单一且监管不到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部门通过将居民户移出旅游景区、施行“封山育林”、禁牧、修建生态厕所等措施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然而这些保护措施还是太过单一,而且普及程度较低,执行力不够强。再加上天祝境内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难以实现生态一条线和管理一条线,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生态旅游,还需要更多的保护措施才行。4、经济与生态难以协调发展 环境承载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旦旅游人次超过了环境可以承受的压力,便会给环境带来灾难,由此造成的破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天祝藏族自治县一方面想把旅游业作为他们的重点产业来宣传,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想把天祝县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而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和矛盾。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直接的结果还是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所以可能会出现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对旅游景点造成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限人次的旅游,从而适得其反,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旅游人次的增加会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给当地人民带来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旅游人次过多会造成大量的生活垃圾,也会对旅游胜地的名贵植物造成生存威胁,还会对名胜古迹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可能实现长远的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有一点不同就是: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旅游旺季游客量呈爆发式增长,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大,而旅游淡季与之相反,难以形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三、问题的解决方案(一)生态移民1、建立特色支柱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乳制品型支柱产业(支柱性产业,就是在一个工业、行业,体系中可以起到支柱性作用的产业,就是说,有了这一个或几个产业,就可以辐射周围一大片,可以拉动周边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进步)。专家研究发现白牦牛乳中脂肪、蛋白质及总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及黄牛乳中相应成分的含量,并且白牦牛乳、荷斯坦牛乳及黄牛乳中乳糖含量、灰分和冰点无差异显著性。针对白牦牛的特点,对该产业的具体建议如下:提倡白牦牛规模化养殖,设大型养殖场对白牦牛进行科学、系统的养殖。改变白牦牛传统的饲养方式,变放养为圈养,鼓励农户将废弃的耕地种植高产、耐寒耐旱的牧草,向养殖场销售。改良白牦牛品种,进行人工繁殖,通过科研培育出高产易圈养品种,引进技术进行人工繁殖。发展产业链,生产高品质乳制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品牌效应。加强与产业带头人的合作,如借助蒙牛、伊利等的品牌力量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以形成支柱产业,辐射相关产业发展。2、发展红提产业红提营养十分丰富,它含有17%以上的葡萄糖和果糖,0.5%-1.5%的苹果酸、洒石酸、柠檬酸等。含0.15%-0.9%的蛋白质和丰富的钾、钙、钠、锰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溶性固体含量>16.5%。根据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种植户有技术人员指导,但农户对技术的运用程度还不成熟,总体品质比湖南常宁等地的红提要低。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用更科学的种植办法来提高种植红提的利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借鉴湖南常宁红提培育方法进行定株定串施肥,对果穗进行套袋施肥,发挥日照时间长优势,再结合温室大棚,产出高品质红提。建成公司(大型超市)基地农户的销售链,减少中间环节,保证农户利益。建设葡萄酒厂,县里大部分农户都在种植红提,难免受到市场影响致使红提滞销或低价抛售,使农户遭受损失。若能在县里建起红提葡萄酒厂,形成自产自销的模式,用高品质的红提生产高品质的葡萄酒,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再通过后期的宣传推广工作,为其拓宽销售渠道,进入外地市场,甚至走出国门,实现出口。可见通过对原料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达到产品多元化的目的,才能真正得到发展。3、扩大信息来源,拓宽销售渠道当地政府应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安排得力干部发布网络信息或给商家邮寄资料,为农户招商、促销;制定合理的销售指导价格;允许移民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组织农产品工会之类的组织,以提高居民对收购商的议价能力;建立农产品市场、天气信息网站,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我们建议先以开设信息公开栏以及电视、广播等形式公布和更新信息。4、加强移民农业生产指导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高新科技示范园的作用,对居民进行培训指导,推广其他高产经济作物,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移民生产不同作物,避免供过于求、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推广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抗灾能力强的高产农作物,鼓励居民种植或流转承包耕地,或在移民安置点建立合作社进行集体、机械化生产以提高效率,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二)清洁能源对于在能源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光靠农户的一己之力无法得到解决和完善,同样的,依靠政府脱离群众的单打独斗也是不可行的,因此,只有采用政府引导、农户配合的模式,才能使清洁能源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发展。1、积极发展新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发展光伏产业。政府应继续在农村地区普及使用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教授村民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为村民提供后续的维修服务,确保其得到有效使用。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光伏组件技术,重点建设天祝县松山滩200M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为当地居民解决部分的家庭及公共设施用电问题。在不断扩大已引进企业建设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其它有实力的公司参与天祝县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依托企业的财力以及技术等优势,迅速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积极发展风电。加快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进程,进一步做好天祝县风能资源的测量评估,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规划建设风电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发建设风电项目。大力推广风光互补发电设施。积极推广和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加快实施风光互补发电路灯照明工程和民用风光互补发电工程。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由于该县处于高寒地区,发展沼气池受到温度条件的限制,因此造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于是否继续推广使用沼气技术,应当视情况而定,对已经建设的地区应当鼓励、指导其居民有效使用,对还未建设的地区,应首先权衡成本和效益,谨慎考虑是否投入与建设。2、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从长期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坚持资源开发与节能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天祝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具体来说,农村能源消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做饭用能,二是照明用能,三是取暖用能。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有沼气、燃煤(薪柴、秸秆)、政府供电。由于生活习惯、地理气候等原因,该地区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针对煤的利用率低、污染高的情况,政府应加强推广高效率的燃煤设备以及耗能少、污染小的电炉子,积极建成集中供热系统,缓解大量燃煤小锅炉低效率分散供热的问题。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相关部门要注重培育一批带动示范性强的先进典型,探索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同时应当注重在群众中推广普及新能源知识,指导群众趋利避害,合力推动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三)生态旅游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旅游总体宣传促销工作,聘请专家、传媒专业人士整体策划,统一包装,深度打造,制定系统的宣传促销方案。整合宣传资源和资金,强势宣传、推介,树立“吉祥天堂,如意天堂”旅游新形象。积极推行“五个一”(编印一本旅游指南、提升和打造一个民族歌舞团、研制一套参展旅游展品、拍摄一部形象宣传片、开设一个旅游网站)宣传工程,实现宣传品制作多样化、新颖化、实用化。邀请省内外旅行社来天祝踩线,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巩固现有客源市场,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积极鼓励“天堂寺”、“石门沟民族风情度假村”、“石门森林公园”等旅游企业和景点,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还可以在甘肃卫视天气预报栏目、中国旅游报、读者杂志插页进行宣传。同时也要想一些新颖的宣传手段和方法来吸引游客眼球,尽一切可能将宣传做到最大。2、加大保护力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天祝县内旅游景点的保护措施太过单一,而且效果不是很好。我们觉得保护措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保护自然景观。在自然景观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对森林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禁止非法砍伐天然林木.切实保护森林资源。针对草原日益退化的情况,各部门应加大管理、投资、保护力度,搞好以水为中心的草原建设。同时规定在山区、林区、草原等区域修建公路、水电站、开矿办厂和其他生产性企业,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作好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防治环境污染。对位于旅游区的宾馆、饭店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指导经营者科学处置污水、烟尘及垃圾,颁布相关条例要求其达标后排放废弃物。环保部门应当加大审查力度,提高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标准,只有达标后才能按要求实施,严格禁止在自然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开发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对旅游组织单位的管理,要求其倡导游客文明旅游,联合相关部门对游客非法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予以相应的惩处。3、有效限制旅游人次,提倡文明旅游针对游客与环境承载量矛盾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本地旅游地旅游规划工作,精心测算最佳游人容量,建立环境容量标准,以防止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和游客对环境的过度使用。比如提高门票价格、控制门票销售数量;与客运公司加大联系,错开游客到达时间;更深度的开发旅游资源,避免特定的时间或节日活动造成的游客井喷似的爆发产生的压力,就单个景区来说,通常拥有数量不等的多个景点,良好的规划化建设可以让不同的景点同放异彩,以达到分流游客的目的。在景区内树立标示提醒游客文明游览,在门票,导游图,旅游手册中添加生态旅游的知识和游客文明准则等内容。发展与保护一直都是一个有冲突的选择,选择哪一个就取决于你所考虑的是长远发展还是短期利润。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尽量做到长、中、短线相互结合,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4、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承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完备的配套设施,生态旅游的特性要求与其对应的配套设施体现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例如投资建设垃圾收集和处理站、生态厕所等。在配套设施设计上,应更符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中适应而不是改造环境,尽量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节能设备。由于生态旅游地较为偏远,因此为满足旅客食、宿、行、游、购、娱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应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如交通、水电、通讯及旅游接待设施。四、总结天祝县在政府政策的帮扶下,通过县里的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大部分居住在“一高五区”的农户已经被安置到更宜居住的地方,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县里利用得天独厚的日照条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沼气池等清洁能源,并基本得到普及。起初作为新兴产业的生态旅游,也在县里重点发展下成为了几大产业之一,并且产生了辐射作用,使其他相关产业得到了发展。全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适度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立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祝县能够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在县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尚存的问题,找出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真正的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中共天祝县委天祝人民政府2012全县移民工作安排意见(2012年2月6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工作汇报(2012年6月)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黄草川生态移民暨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村简介

    注意事项

    本文(扶贫政策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