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doc

    • 资源ID:4013592       资源大小:14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doc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 姓 名: 张祖富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2班 学 号: 2226216 指导教师: 王建喜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张祖富指导教师 王建喜摘要:回顾十几年来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研究进展,通过阅读分析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度假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度假区的引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规划,旅游度假区市场分析,旅游度假区管理问题等领域,集中研究最集中的是对旅游度假区开发与旅游度假区市场开拓等方向;同时,由于我国度假区起步较晚,我国学者对本土度假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对度假区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对个别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但从整体上来看,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对度假区的研究还是取得了较大突破,研究成果也是喜人的。关键词:旅游度假区;发展;研究综述。The Study Summary Of Tourist Holiday Resort In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ang Zufu Tutor Wang JianxiAbstract:Looking back on the progress of study in China's tourist holiday resort over a decade,by reading and analys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of China scholars, As can be seen, China's resort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the field of capital, development plan, market analysis, management issues and so on,and the study is most concentrated in the tourist holiday resort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holiday resort market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late start of Chinas resort, China's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resort are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as a result,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in resort ,and research on specific issues have also not deep enough; But on the overall point of view, over the last decade, China's scholar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resort, the research results is also gratifying.Key words: tourist holiday resort; development; research summary综合型度假区( Int egrat ed R es orts )最早出现于二战后的夏威夷1, 主要是为了降低缺乏规划的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区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环境压力而诞生 。在世界旅游组织(WTO )的支持推广下,综合型度假区开发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旅游度假区开发的主流。从一九九二年到现在,我国的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十几年当中,我国的旅游度假区不断得完善和进步,但由于我国的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时间比较晚,因此在旅游度假区的研究上与国外的研究尚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近十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度假区的定义,旅游度假区的引资,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规划,旅游度假区市场分析,旅游度假区管理问题等领域,集中研究最多的是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规划和度假区市场营销。一、旅游度假区的定义及功能定位研究(一)旅游度假区的定义 对旅游度假区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争议颇多。1973年,一家日本咨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杜阿岛度假区详尽规划草案中,对旅游度假区的定义提出建议: 即旅游度假区是一个综合性的、高质量的海湾综合体,拥有完备的娱乐和商业设施,其服务对象是那些高消费游客,他们希望可以找到提供多种设施和广泛服务的高质量的饭店和度假环境2。建议中对旅游度假区的性质和某些特征作了较为详尽的归纳,但把旅游度假区限定为海湾综合体有失妥当。s.medlik(1985)则认为,度假村一词顾名思义,“ 即意指人们可以大批量地去度假旅游中心”3,定义中明确指出了度假村与旅游活动的密切关系,也具体谈到度假村是度假的旅游中心这一性质,但对度假村特征的概括则显模糊 。我国学者邢铭(1995)认为,“旅游度假区即指旅游度假开发区,是我国现存七种城市开发区的一种,它是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地区划出一定范围,以旅游 、娱乐 、度假 、休养为主要目的的开发区4。我国国务院(1992)46 号文件明确指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游客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 ”,这一定义充分概括了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性质,同时也为我国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要把它作为旅游度假区的定义来理解,则显拢统和偏颇。毛建华,蔡湛(1996)认为对旅游度假区性质及特征的模糊认识势必会对我国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其作一确切的界定,因此,他们将旅游度假区定义为“旅游度假区是在环境质量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风景区,以满足康体休闲需要为主要功能,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综合性旅游区 ”5,并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个定义比较符合我国的旅游度假区的实际情况,因此这个定义对我国的度假区来说更确切。(二)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对于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和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毕愚溪、申屠军(1997)认为度假区是一种短期的旅游据点,是一个给旅游者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集旅游生活、健身娱乐、怡情养生、社会交往相融合的场所6。王国新(1998)则认为度假区是把暂住饭店和旅游景点两种吸引要素组合在一起,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如泉水、海滩、山林等,通过提供娱乐设施及服务项目,创造愉快、宁静(或兴奋)的环境,满足旅游者休闲康体的需要7。这几位学者对于度假区的功能划分注重于休闲和疗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度假区的功能也在增加,这样的功能划分显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田里(1998)将我国的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于休于闲度假、特色观光、文体娱乐、会议展示多功能综合性旅游区,力求度假地旅游功能的综合性及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8;他在度假区休闲疗养功能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文体娱乐和会议的功能,这一功能划分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顺应了旅游市场的需求。二、 旅游度假区的引资研究对于度假区的引资问题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陶卓民和田里两位学者的有关研究。陶卓民(1997)认为度假区应该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招商,一是筹组上市公司,吸收资金,二是成立度假区自己的证卷交易所进行融资,三是通过自己的城市信用社扩大吸储,四是通过发行债券、 直接拆借等渠道筹集资金,各度假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 “以项目、 土地并举, 外资、 内资多要” 的基本原则进行招商9。田里(1998)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将度假区引资方向定位于: 筹资渠道多元化,开发方式多样化。三、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规划研究(一)度假区的选址我国目前有些度假区在选址上并没有太注意,度假区选址不当也会对度假区开发运营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一个良好的选址方案对度假区的成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刘家明、季任钧(2001)认为旅游度假区的选址主要从资源条件与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找到最佳的旅游度假区区位,他认为度假区应该有的资源特征是:适宜的度假气候,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交通状况,完善和旅游基础设施。评价度假的区位区位特征应该从经济水平,客源分布进评价10。在度假区选址上,国外学者认为,除了要考虑自然因素外还因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如墨西哥坎昆度假区在选址时除了考虑海滨度假区对沙滩、气候、周围环境的一般要求外, 特别强调度假区周围社区居民的利益, 即度假区要靠近传统的农业中心, 有可能通过度假区开发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11。(二) 资源开发与项目规划资源开发与项目规划是度假区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度假区的学者也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对度假区资源开发与项目规划的研究上。毕愚溪、申屠军(1997)认为,度假区可以利用水资源优势设置水上游乐园,钓鱼场、沙滩乐园,海上公园,温矿泉疗养地等;利用山野森林开发森林浴、矿泉浴,木屋吊床区、生态旅游区等;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设置文化城、风俗园等。王国新(1998)建议我国重点推出几个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度假区,形成我国南方热带海岛、中间自然生态、北部冬季滑雪三足鼎立的度假旅游格局。张建忠、杨新军(1998)认为度假区应开发的项目有旅游饭店、度假疗养场所、其它娱乐设施,提出了温泉度假区的斯吧策划12。李涛(2007) 对度假区景观生态规划进行探讨,指出景观生态规划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释、 综合及评价, 提出最优的利用方案, 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的社会活动与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 达到优化利用景观的目的13。(三)规划原则正确的规划原则在度假区开发规划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一些学者也就此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杨春平(1996)等人认为度假区在开发时应坚持的原则是,合理安排规划分区,动静分明,交通便捷,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特征使之与规划分区特征得到协调和一致;合理利用基地原形,规划用地时尽量少动土方,应利用原有地形起伏变化,甚至合理加以强化;在建筑与山地的关系中处理好建筑与地势、力线地貌、形状质感及基地的协调;注意建筑与水体特征的和谐及水陆空间形态的呼应,注意水体动静的结合,利用光、影、声、色等因素加强人对水体的感知;风景景观的创造除了追求山林野趣的自然情调外,还应更深地溶入人的情感,寄托人的生活理想及追求,使直观的风景空间上升为更高的意境空间14。欧阳慧(1998)等人建议度假区应该避免房地产化和城市化,重视环境保护。许春晓(1998)等人则提出了刻意提高服务水平、以质且为战略根本,充分研究市场需求 ,以效益为战略目标的开发原则15。(四)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 毕斗斗(2002)分别就我国旅游度假区空间布局模式、我国旅游度假区投资运营模式,我国旅游度假区营销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的旅游度假区空间布局模式有一线式空间布局模式和环核式空间布局模式,旅游度假区投资运营模式有深圳供华侨城模式,海螺沟模式,碧峰峡模式。旅游度假区营销管理模式有瑞海姆模式,北部湾模式16。廖慧娟(2008)对地中海俱乐部,采取会员制俱乐,部形式经营,对会员制俱乐部模式,分时度假模式两种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我国旅游度假区在实行分时度假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她认我国旅游度假区存在经济水平限制,交换网络不发达,消费时空受限等,并认为会员制旅经营模式更适合我国游度假区17。(五) 度假区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在度假区开发规划当中是一个重点,好的空间布局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使各功能区发挥最大的资源优势,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有多种布局方式,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布局方式要根据具体度假区的实际情况来布局,但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共同遵循的。孙扬(1996)从大的方面进行阐述,从空间布局着手,他提出了空间组合与连续序列论,认为空间布局应该打造欢乐、自由及灵活韵律的空间,柔和及流畅的空间,轻松、单纯、宁静的空间,紧张、热烈、充满刺激的空间,生活与工作空间五个部分18。 张天问则从活动对象出发,将度假区划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刘家明(2000)对冈恩“旅游地功能分区”理论,沃尔布德的“娱乐同心圆”概念,傅思特的“同必圆”模式及特位威斯的“双核原则”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认为度假区应该进行功能区划分,不能到处建服务设施,并提出了空间布局的2 种平面模式,即围绕核心天然物或消遣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围绕中必饭店的规划布局。(六) 旅游度假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度假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观点。刘爱荣,帖英(1995)对全国范围内的度假区分布作了研究,认为从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的度假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情况,同时指出我国度假区存特色不明确,主题不突出,缺少度假情调,忽视对当地特色资源利用的问题19。陶卓民(1997)认为度假区存在的问题有,产品的选择和开发,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周边环境的动态分析,对兼顾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第一、二产业,缺乏综合考虑和统筹安排,对旅游度假区的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度假区管委会及内部机构设置未到位,服务质量不到位,人才资源较为缺乏。张东祥(2006)指出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是旅游度假区策划创意与规划设计缺乏新意,雷同模仿现象严重,城市化倾向严重,客源市场定位不准确,旅游度假区的淡旺季严重失衡,旅游度假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20。毕愚溪、申屠军(1997)从开发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旅游度假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借度假村之名,行房地产经营之实;二是只开发宾馆,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关景点景区;三是偏得娱乐忽视休闲。廖慧娟(2008)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我国旅游度假区存在经营误区,定位误区,建设误区,经营管理误区。针对以上存在的的问题,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对策。王宇智(2002)建议度假区开发时必须做到国家监督保护,防止变相开发,防止过度开发21。张东祥(2006)认为度假应该做到: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实现旅游度假区功能多元化,注重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度假区市场开发,提高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注重突出自身的特色。(七) 度假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度假区的投入运营,度假区慢慢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度假区的保护也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很多学者关注最多的是度假区的资源保护和文化保护两个方面。在资源保护方面,杨春平(1996)等人以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为例,应用城市规划与风景构成的有关理论,结合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为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与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可供其它类似旅游度假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参考。他们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分别从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规划措施,绿化规划等方面作了研究,并提出旅游度假区在风景景观建设规划时充分注意并利用山、水、林、气象、建筑和人等风景要素之间的综合作用,同时严格控制水污染源和大气污染源22。在文化保护方面,盛红(1999)首次对度假区的文化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海滨度假文化开发的几个原则:整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审美性原则,赢利性原则,这对其它类型的度假区也具有指导意义23。与一些学者强调文化的整体保护的观点不同,王大悟(2006)认为把确立文化主题作为度假区开发既定的统一模式是不妥当的,开发文化要的所选择,具体要做到:第一、就是不要让文化人来主导文化产业,第二、不能是行政人员办度假区,第三、要避免文化点缀,第四、要避免单一的文化模式24。四、 旅游度假区市场研究 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开发主要存在市场定位不合理、客源选择不适等当等问题。刘爱荣、帖 英(1995)从区位进行研究,认为与其它传统度假区相比,我国度假区不具有区位优势,对于度假旅客所要求的自由自在的休闲难以满足,所以他们建议我国不能抛弃我国旅游业的观光市场优势而对休闲度假市场期望过高。张凌云(1996)指出了纯粹度假旅游和度假性旅游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将中国的旅游度假区与国外的一些著名旅游度假区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应该把旅游度假区建设重点放在“一南一北”、“一冷一热”、“一增一扩”的工作,即增加发北方亚布力高山滑雪、冰上运动做为南向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落千丈地区的冬季度假胜地,将海南亚龙湾旅游度假区扩大为海南旅游度假区,作为主要接待国内和周边地区旅游者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25。陶卓民(1997)以江苏旅游度假区和开发为例,分析了旅游度假区客源市场构成和旅游消费特点,认为旅游消费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客源市场构成中,均以国内近程游客为主;(2)客源市场季节性差异明显;(3)客源构成上,以散客和由单位组织前来的居多,而经旅行社有组织前来的旅游团队比重偏低,(4)人均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支出中,以门票收入和餐饮支出为主,对此,他建议度假区要应用各种可能的资源增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招徕游客,增设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田里(1998)认为我国度假区的消费档次定位应该是: 以中档为主,兼顾高档和低档,发展模式定位: 边开发建设,边宣传促销,采取滚动发展战略。杜 靖 川(1998)对度假区品牌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名牌产品的内涵和要求26。以上学者在对旅游度假区市场进行研究时都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而欧阳慧 (1998)等人首次运用数学模型对国际客源和国内客源市场预测进行了相关研研究,并提出当年国际度假游客数Md=X(Sr*Sdr+Gr*Gdr) 规划期末的国际度假游客数: Mr=Md(1+r); 当年的国内度假客源: Md=Y(Cr+Hr+Pr+Tr+Xr+Qr)三个预测模型。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他们都指出了我国度假区当前存在的现实实问题,所提出的对策也是对症下药,但我国学者在对度假市场进行研究时,对微观的度假消费者的研究则比较欠缺。 五、 旅游度假区的运营管理研究(一)管理上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我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我们还缺乏对度假区的管理经验,因此在度假区管理过程,从政府到企业都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虽然一些学者在早些时候也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如李海瑞(1996)认为度假在管理上还存在不少度假区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处理好同区内农民的关系,造成农民的对立情绪而发生矛盾27。但对度假区管理问题深入研究则始于1998年,如王国新(1998)指出目前我国度假区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市场定位不准,筹资导向错误,管理体制不顺,度假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和建设部门对自然风景资源在管理上的分割和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意见分歧,宣传促销不力等28。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探索了一些解措施,王国新(1998)认为应从两点着手:一是要有科学的规划作指导,在规划中要把资源保护和发展规模控制放在重要地位;二是要有一个管理机构对度假区土地征用、项目建设进行控制,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不可为了吸引资金过份迁就投资商,影响全局和长远效益;顾育其(2001)。提出了旅游度假区应该走产业化道路,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度假区实施集团化改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9。在处理农民及土地问题上吴双双(2008)认为度假区在土地开发上应该做到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置换产业用地,提高低效用地利用效率,协调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土地集约利用30。(二)管理体制吴必虎(2007)指出:加强旅游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是中国旅游研究与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31。度假区管理体制即治理结构研究就是旅游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分支。近几年来,旅游风景区、世界遗产地治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讨论的热点,与之相比,旅游度假区治理研究还未受到广泛的学术关注。但国内一些学者已认识到度假区管理体制将对度假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魏小安(2002)认为,度假区开发 “关键要有一个好体制”,“在开发阶段,政企合一的体制是最适合发展的体制”32。王国新(1998)认为建设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利益之争,使我国度假区往往陷入管理体制不顺的困境,度假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王莹(2002)等在对浙江省假区调研后发现,度假区管理机构设置常采用3种模式:一是度假区管委会与旅游局合署办公,二是设立立的度假区管委会,三是度假区管委会与区域新开发区管委会合并33。其中,第二种模式对于相对成熟的度区比较适合。总的来看,国内度假区治理研究相对薄弱,治理结构对于度假区开发运营的影响还未引起者的普遍重视,从治理结构变迁的角度揭示中国度假区发展演进的相关研究阙如。结语 综上所述,近20年来我国的度假区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度假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已经从最初的旅游度假区开发研究发展到了对度假区各方面的研究,从对个别度假区的研究发展到了对整个度假环境的研究,研究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研究的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总的来看,我国度假区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国内对度假区的研究成果大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亟待加以整理和提升;进入2000年后,我国学者对度假区的研究比较少。由此可见,我国对度假区的研究尚需要进行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要进一步深入,应当注意下述内容的研究:其一,强化理论研究,综合借鉴有关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和建筑学及数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其二,进一步研究有关度假区的政策问题;其三,加强对旅游度假区现状的深入调查;其四,加强度假区开发与创新方面的研究;其五,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学习与借鉴。参考文献:1 Helber, L. Redeveloping Mature Resorts for New MarketsA.In Island Tourism: Manage ment Principlesand PracticesC.M.V.Conlin and T.Baumeds.Chichester:Wiley,19952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组织翻译.爱德华因斯克普,马克 ·科伦伯格著.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 世界六个旅游度假区开发实例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3 毕小宁译.澳州旅游度假村面面观J.旅游学刊,1994,(5):26-30.4 邢铭. 论旅游度假区规划的若干问题J .旅游学刊,1995,(1):28-32.5 毛建华,蔡湛. 旅游度假区定义的探讨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2):52.6 毕愚溪,申屠军.旅游度假区(村)开发新探J.旅游开发,1997(1):17-19.7 王国新.国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分析J. 旅游学刊,1998(4):38-40.8 田里.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与开发方向J.思想战线,1998(60):28-32.9 陶卓民.对江苏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开发的思考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2):79-82.10 刘家明,季任钧.旅游度假区开发的选址研究J. 人文地理,2001,16(5):49-52.11 Inskeep, E.Tourism Planning: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M .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 .12 张建忠,杨新军.旅游度假区康体休闲与康复养生项目地开发模式J.泰安师专学报,1998,11(2):62-66.13 李涛.生态旅游规划与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94- 96.14 杨春平,钟袁元,曾光明.旅游度假区环境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1998, 17(3):18-2015 欧阳慧、陈收、薄湘平. 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8,12 (4):37-4116 毕斗斗.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研究.计划与市场.2002(3):32-33.17 廖慧娟.中外旅游度假区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2008(2):38-40.18 孙 扬.多层次、多功能空间的转换与渗透个旅游度假村的规划J.中国园林,1996,12(1):50-52.19 刘爱荣,帖英. 对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思考J. 地域研究与开发J,1995,14 (4):75-78.20 张东祥.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研究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508):349.21 王宇智.我国度假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2):25-38.22 杨春平,曾光明,汪洛,卓利,曾北危.旅游度假区建设对旅游资源的影响评价及保护规划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6):415-417.23 盛红.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文化问题思考J.海岸工程,1996,18(2):81-85.24 王大悟.旅游度假区开发观论析J.旅游科学,2006,20(2):13-17.25 张凌云.试论我国度假区的市场定位和开发方向J.旅游学刊,1996(4):5-8.26 杜靖川.旅游地名牌产品的营造昆明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牌产品开发构想J.思想战线,1998(7):62-66.27 李海瑞.旅游度假区的农民问题J.旅游学刊,1996(5):5-6.28 王国新.国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分析J. 旅游学刊,1998(4):38-40.29 顾育其.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探索产业化之路J.上海农村经济,2001(8):38-40.30 吴双双.旅游度假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析J.文史博览 (理论),2008(12):80-81.31 吴必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J. 旅游学刊,2007(1) :6-7.32 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33 王莹,骆文斌. 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再思考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 1) :73- 77.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张祖富题目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