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综述.doc
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姓 名: 朱 印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61 学 号: 2227103 指导教师: 王建喜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朱 印指导教师 王建喜摘要:我国乡村旅游从起源到发展至今,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就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国内研究进展,对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拓宽,乡村旅游研究方法的深入,乡村旅游研究内容的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势。特别是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已经出显成效。本文还会通过对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的梳理,从乡村旅游概念界定、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等方面评述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规划设计;存在问题A Summary of Progress of Chinese Rural Tourism Study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u yin Tutor Wang Jian-xiAbstract: Scholar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in the rural tourism researches in China from the origin of rural tourism till now.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r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 the widening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field ,the deepening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hotspot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research content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trend of rural tourism was put forward. especially there has been some effects on the model of the rural tourism.through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demestic rural tourism ,the definition of rural touris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n rural tourism,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rural tourism and the negatin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Key words: Rural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negantine influence 乡村旅游在欧洲发达国家可追溯到19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但乡村旅游的大规模开展却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后。至今,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显示出现代旅游文化新单元的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牵引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含义 由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从乡村旅游活动开展以来就被学者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研究对乡村旅游概念进行了较多的界定和诠释,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乡村旅游基本概念的认识仍不够明晰,提法较多。比较笼统的说法,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 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 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杨旭(1992)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经济资源、乡村社会资源所构成的立体景观为对象的旅游活动。1王兵(1999)则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2他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民俗社会资源为中心而展开的旅游活动,强调农业资源与环境是构成乡村旅游的主体。杜江(1999)等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肖佑兴(2001)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4刘德谦(2006)认为乡村旅游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5乌恩(2002)则从乡村旅游发生地、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做了定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不过多依赖资本和技术,较少使用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活动形式。6何景明(2002)等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7该定义强调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林刚(2005)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有影响力的20 个乡村旅游概念做了定量分析,认为乡村旅游概念应该包括几个标准,即以乡村地域为依托、乡村田园风情为吸引、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民俗文化为吸引、农家生活体验为吸引的休闲观光游览度假活动。并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域,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休闲、观光、游览及度假活动。8综上所述,国内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活动形式等,此外,也有从农业开发角度定义乡村旅游。但都认为乡村旅游发生于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具有区别于城市的乡村吸引向性和文化内涵。因此,只有把握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才能逐渐形成统一的乡村旅游概念,构建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是一种乡村特色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由于我国农村地域类型的多型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民俗风情的多样性,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石培基和张胜武(2002)认为,应该从不同角度来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分类。9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或协调机制来分,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成长型;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类型来划分,分为联合开发模式、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模式和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张广瑞(2004)等认为,乡村旅游产品有四种模式,即村落民居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田园生态旅游模式和综合旅游模式。旅游需求、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直接动力,根据游客需求而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市场。10刘德谦(2006)概括了乡村旅游者需求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这里根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来划分乡村旅游活动或产品,各个乡村旅游目的地根据游客不同的旅游动机、需求来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11许春晓(1995)分析了欠发达但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的旅游业成长的3 种模式,即旅游资源主体型、旅游资源共生型和旅游资源附属型。12林刚(2005)等根据区位条件、旅游特点、客源市场、旅游目的等特征将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分为都市郊区型、景区周缘型和特色村塞型等3 种类型。13舒伯阳(1997)将观光农业划分为早期旅游萌芽阶段的自发式、初级经营阶段的自主式和成熟经营阶段的开发式等3 个阶段模式及自然型和城市依托2种地域模式14李德明(2005)等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将乡村旅游开发划分为政府主导发展驱动模式、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农旅模式、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资源环境-社区参与-经济发展-管理监控持续调控模式等6 大模式。15王云才(2006)认为新时期替代传统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有主题农园与农庄发展模式、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基地化之乡村俱乐部模式、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模式、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模式等7 大类。16刘德谦(2006)将当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划分为客源地依托模式、目的地依托模式、非典型模式和复合模式4 类。17戴斌(2007)等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归纳为政府推动型(含旅游扶贫型)、市场驱动型和政府干预与经济结合发展的混合成长型。18郑群明(2004)等认为在乡村旅游的多种开发模式中,注重社区和居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是最佳选择,认为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和个体农庄模式19黎洁(2007)等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主体和管理、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动机、旅游资源特色吸引物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和路径出发,将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归纳为4 种类型。20 卢杨(2005)则认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包括以个体农民为经营主体的模式、政府投资开发的公有模式、政府主导和协调,旅游企业独资模式、政府主导,旅游企业与当地农民合作合股模式、当地村委会与外来投资商合股开发模式等5 种,并探讨了其运行机制,指出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经营理念不成熟、运营主体缺位或越位、供应链机制不畅通等问题。21综上所述,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及乡村旅游地类型的多样性,不同学者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和划分标准,提出了许多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划分主要是基于乡村旅游资源特征、投资主体和运行特征、社区与居民参与特征、现代科技体现形式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等方面。今后应注重替代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新形态和新模式的研究。三、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发展一开始就与振兴乡村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甘巧林(2000)等认为,对于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从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新评价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从乡村城市化角度认识乡村旅游发展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地域非农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2郭文(2007)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强“三农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增进社会和谐的一条有效路子。23王雅丽(2007)则研究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认为乡村旅游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可以让农民在当地就业,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就业门槛低,许多工作农民只需要短期培训后可胜任。此外,乡村旅游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较强的季节性,可以实行农旅结合、亦农亦旅,有利于农村就业及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24王云才(2002)以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和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变革及发展、乡村旅游统一协作的机制和社区参与性问题25总之,乡村旅游发展也可能导致乡村经济过分依赖旅游业,从而增加乡村经济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农村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提高,造成当地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相应提高,从而造成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可能导致乡村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的增加,容易形成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关系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人们认为乡村旅游能拯救乡村经济。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乡村旅游具有规模小、旅游季节短、收益低等特征,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和文化氛围的负面影响,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乡村稳定的影响也逐渐被重视。因此,如何提高乡村旅游的效益,增加其对乡村经济的贡献率,减少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居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今后这方面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四、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涉及乡村地区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其基本任务是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内涵,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并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便成为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王云才(200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景观科学理论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乡村旅游设计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乡村景观意象与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26匡林(1999)认为全国乡村旅游开发应该按照“小项目、多功能、广收益”的特点,布点成网,形成两个市场、两套产品。27章锦河(2001)等分析了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征、聚集景观、市场感应等,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28何晓芳(2005)结合安吉县禹山坞村生态旅游规划实践,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方法、程序和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29陶卓民(2003)以南京农业旅游开发为例,提出了农业旅游开发理论基础与开发模式,构建了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30综上所述,国内对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选择一定的研究区域,进行案例研究。但较多地停留在定性分析和一般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抽象。今后应该加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提高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渐使研究走向定量化。五、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开展,许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学者们对此极为重视。此项研究的认识相对而言是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产品类型单一,粗加工与雷同现象严重;第二,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布局分散,规模狭小,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第三,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和服务体制不健全,水平低下;第四,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关系不协调;第五,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联系不紧密。针对这些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加强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服务指导、监督保障,规范经营、保持特色、提高质量,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等。另外有些学者对一些专项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刘昌雪(32)等在实地深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开发管理服务水平、保障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社区参与旅游的机制、完善各项法规制度等方面基础上,全面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31国外有专家就家庭旅馆展开了专门研究,认为家庭旅馆主要存在档次低、特色不突出、服务不规范,欠缺高品位、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旅馆品牌产品等问题。因此首先必须重视建设规范化,使家庭旅馆合法经营并建立家庭旅馆协会,统一家庭旅馆的徽标和形象及建立“游客接待中心”作为管理中心。32六、结语总体来看,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快速,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框架已基本建立,并且向纵深方向发展,最显著的就是案例方法的运用,不少研究成果都是深入到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理论深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乡村旅游研究方法上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方法,加深了研究深度。但现有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首先,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目前国内研究方法以 定性描述为主,定量研究偏少;缺乏细致的调研,跨学科的研究较少,从而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量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经验的案例研究就事论事,没有总结出普遍性经验,难以推广。其次,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不够。特别是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有闭门造车的现象。最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目前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还流于概念化、表面化,并未涉及深层次的内容。上述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研究不断深化。从而有利于我国的乡村旅游事业更快更好更更健康的发展下去参考文献:1杨 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2):3841.2王 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 42.3杜 江,向 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4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810.5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 19.6乌 恩,蔡运龙,金 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3):7882.7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25128.8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J.开发研究,2006(6):7274.9石培基.张胜武.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 J . 林业经济问题, 2002(5):266267.10王大悟.对生态旅游的若干重要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6567.11刘德谦.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47.12许春晓.欠发达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业成长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1995(4):6972.13林 刚.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 J .人文地理,2005(3): 8487.14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5):4143.15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5,(3):8487.16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4):8.17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 19.18戴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EB /OL . t20051112_504126706. html, 20070424.19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4):33 37.20黎洁,刘俊,李明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214.21卢杨.乡村旅游运营机制研究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1020.22甘巧林,寸晓宏.乡村非农化与乡村旅游互动辩析M.郭焕成,李少芬.新世纪中国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204 215.23郭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剂J.商场现代化,2007(18):375 376.24王雅丽.发展乡村旅游与促进农村劳动旅游业J.商场现代化,2007(18):388.25王云才.国际乡村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4):45 50.26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13 45.27匡林.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M/何光炜.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233 243.28章锦河,凌善金.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人文地理,2001(3):82 87.29何晓芳.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15 43.30陶卓民,是丽娜.南京市旅游农业市场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4):255 256.31刘昌雪,汪德根.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J. 旅游学刊, 2003 (6) .32Jack Derry, Teshard Rarrocoar. Rural Tourism Management J.Los Angeles: Business, 2004(5).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人文院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姓名朱 印题目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