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环境会计探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
资源ID:4013205
资源大小:112.5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环境会计探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环境会计探讨 姓名: 专业: 会 计 学 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年 月 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存环境却日趋恶化,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步入低碳时代,而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影响自然环境,也对其自身产生影响,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它侧重于对环境要素的考虑,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达到一种平衡。 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难度比较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环境会计制度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制度Abstract: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ving 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to low-carbon era, and the enterprise's economic activities not only aff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ir ow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ccounting came into being. It focuses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a bal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s weak,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other issues more difficult. On this basi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abroad and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deepening the theory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ystem proposal. 字典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y;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ystem目录一、引言1二、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1(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必然联系1(二)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2三、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3(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有待完善3(二)相关人员在观念上对环境会计不够重视4(三)环境会计的核算存在着技术问题5(四)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6四、改进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工作的建议6(一)深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6(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7(三)加快解决环境会计核算中的技术问题8(四)提高环境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9五、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3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的发展迅猛,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环保显得越来越重要。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影响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环境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有80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1企业作为社会的分支,对环保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的经济活动肯定会带来很多各式各样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既对全球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定的影响。而环境会计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应运而生。环境会计有别于传统会计的最大特点在于核算角度不一样,传统会计是侧重于人类经济活动角度,着眼于对自然界资源的开发利用,而环境会计则与之相反,它更侧重于对环境要素的考虑,注重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和环境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所要倡导的生活方式。本文以发展低碳经济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并就当前推动环境会计存在的困难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完善环境会计的建议。希望对推动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二、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必然联系1、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概念低碳经济是建立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基础上的经济,它是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一般认为,环境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环境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2同财务会计一样,环境会计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通过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在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从而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自主性。2、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必然联系环境会计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它的建立必将有力地促进后者的实现;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前者的研究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展。为了顺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环境会计体系迫在眉睫。(二)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发利用大自然资源能力增强,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但以企业为主体的排放污染物也与日俱增,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会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F. A. Beams)在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上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 T. Mar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二期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到20世纪90年代,ISAR发表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和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生态效率指标标准化的方法这两个重要文件为标志,意味着环境会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3而我国会计学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念,20世纪90年代初才陆续出现介绍环境会计的文章,可是当时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直到近些年,我国环境状况极度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会计再度成为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在低碳经济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颇多,但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在环境会计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成果主要有:对环境会计概念和本质的认识;对环境会计对象的认识,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环境会计要素的提出,有“二要素论”、“四要素论”、“六要素论”等观点;对环境会计目标的认识,有“一元论”、“二元论”两种提法;环境会计基本假设讨论;环境会计基本原则认识;环境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环境成本计算和信息披露的认识。4(2)环境会计的实务发展缓慢。影响实务操作的最主要问题是确认与计量的困扰。现今,主要进行的环境会计事项有排污费、绿化费、环保投资、环保融资、环保补贴等。对这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会计要素会给予披露,但是很难用货币进行计量的有关对环境的影响则披露的很少。以上市公司造纸业为例分析2005年环境会计披露情况,见表1:表1 2005年造纸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表披露内容排污费环保投 资环保负 债环保拨款、补贴和税收减免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环境政策与战略林纸一体化其他披露企业数7175731164我国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披露仅仅局限于一些上市公司,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过于狭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对环境信息披露仅仅是一种自愿行为,缺乏强制性约束;对同一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核算,使得在内容和方式上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总体上来看,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在理论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务方面却是进展缓慢。因此,需要借鉴西方成熟的环境会计研究成果,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实践中。三、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有待完善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政策来控制环境污染,但是整体来看,环保立法和环境会计准则尚不健全,尤其目前实行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中均未涉及到环境会计的内容,对环境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大都借鉴于国外先进成果,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国外存在差距,同时缺少对环境会计的系统性研究,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体系,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环境会计准则,即目前缺乏可操作的环境会计准则,更谈不上全面发展相关的实务工作。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深入成了我们实施环境会计的重要障碍。虽然,在对19942008年间的中文会计核心期刊的初步统计,共有与环境会计相关的论文397篇,5但是理论研究仍然不成熟,使得国家在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宏观政策的制定方面缺少相应指导和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理论脱离实际,也使得环境会计理论无法对会计实务提供很好的指导与服务。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基础薄弱,使得环境会计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进展更为缓慢,缺少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企业在实施有关环境会计的核算中则少了相应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与理论的结合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出理论的规范性,因而也使实际的开展出现种种缺陷与不足。在我国,公司的环境报告的先行者不是中国公司,而是跨国公司如壳牌石油、爱普生等,后来才有宝钢、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公司进行环境会计的披露。2006年大连市环保局推行环境报告制度工作,开我国境内政府部门工作先河,但只有6家企业编制了企业环境状况年报。6只有如此少的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披露,并且披露的信息质量一般,不能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相关人员在观念上对环境会计不够重视1、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一味追求GDP经济指标,以此作为政绩的衡量标准,忽略了当地的环境状况,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这一做法在多处可见。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些官员的思想观念,不能仅仅以GDP增长速度来衡量一个官员的政绩,要把绿色GDP纳入考核体制中,那么政府官员才能从思想层面接受绿色GDP,从而为环境会计的开展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政府官员对经济的发展要有前瞻性,认识到当前的环境污染有可能在未来的几百年都处理不掉,充分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2、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多数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绩效观直接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实施。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而如果企业考虑环境成本的话,总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为了保证利润,自然就不会考虑环境方面的因素。虽然进入低碳时代,但我国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依然薄弱,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3、社会上的群众不重视环境会计。一般群众或许对环境会计这个专业名词不甚熟悉,不会主动去了解它的内涵和其对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好处。因为群众的漠然和无视,使得环境会计缺少了最有利的监督,企业对环境会计进行披露时也会敷衍了事,从而不利于环境会计的发展。(三)环境会计的核算存在着技术问题1、对环境会计的要素分类不明确。会计理论界对于环境要素有着“二要素”、“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六要素”的分类。本文认为,“六要素”论更适合我国的情况,它认为环境会计的要素包括环境资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利润,基本与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的要素相符合。2、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没有统一标准。由于对环境会计要素分类的不明确,也导致了对环境会计要素确认存在难题,无法明确确认对象,更何况每个会计要素都有其不同的确认标准,由于环境会计本身的特殊性,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与其相对应的准则来指导企业开展工作。3、对环境会计的计量不具有操作性。现阶段,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计量为主,计量属性只是单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理论上的计量方法针对不同要素多样且复杂。环境会计中的许多要素是无法仅仅只用货币来衡量的,必须用其他形式来辅助。计量属性上,由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所以,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不能作为环境会计计量属性。理论上的计量方法没有可操作性,无法帮助实务的开展。由此可见,环境会计对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属性、计量方法的开发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4、环境会计的披露情况。在现有的核算体系下,报表披露模式有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补充报告模式采取在现行会计报表中添加补充环境会计的内容来进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独立报告模式则是不调整现行会计报告而另外单独编制,用来反映企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为了减轻和消除有害环境影响所进行的努力及其成果的书面报告。但是,对于这两种披露模式的选择和设计,目前会计界还存在许多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四)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科学、会计学、生物学等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其中不乏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环境科学、生物学等。7如果没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应用起来将会出现很多问题。目前由于我国培养的会计人员均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大部分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的会计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像审计,税务等也只能是一般了解,很少有在生物、环境等专业方面进行研究,因而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实际上还很缺乏。现有的会计人员在所学知识结构上的限制,使其很难恰当处理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以及环境绩效问题。四、改进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工作的建议(一)深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实务。我国会计界的专家学者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同时考虑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以为尽快制定出环境会计制度提供依据。针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本文认为可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专家学者要发散思路,对问题的考虑要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二是对国外的优秀成果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并加以借鉴。环境会计最早兴起于西方,由于他们的研究起步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盛的成果,尤其一些国家还制定了环境会计准则与相关的会计规范制度,应用于会计实务中,在会计实务的发展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的实施上是走在国际前端的。三是要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多做实证研究与分析。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立法方面的缺失,给环境会计开展实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同时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了解相关规定。借鉴国外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经验时也要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准则,或者将环境会计有关内容融入到现有的会计准则里面,单独制定环境会计制度,以规范我国的环境会计实务。我们相信,各项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特别是环境会计准则的出炉将为我国环境会计实务提供规范,进而推动环境会计的顺利实施。(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1、政府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当前的经济社会带来的眼前变化,又要看其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领导干部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支持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这将会促使环境会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加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传统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家更应该具有社会责任观。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追求企业与社会长远发展,主动创造最大化的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生态财富和实现整个社会有机体持续发展的自觉自愿的行动。8根据这一观点,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企业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经济责任而忽视、逃避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经济责任。在一些情况下,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可能会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企业家发挥聪明才干,均衡两者。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优劣的标准也从仅仅判断企业经济发展的好坏逐步转为综合性的企业社会绩效指标,即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仅要看它的经济效益,也要看它是否接受社会责任这一观念,更要看它在主动寻求社会需求、实施具体项目以帮助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需求中的表现。中国企业要进入世界经济市场和国际接轨,就必须在观念上有所转变,体现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并积极参与其中,以此应对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所带来的挑战。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采用专栏、专题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作用,树立典型,传播经验,使得声势浩大、效果明显、影响深远。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宣传:一是大力开展好绿色校园、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努力营造出全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进行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讲座、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引导其参与环保行动。三是加大环保系列的公益性宣传,进行对领导干部以及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四是鼓励对环保题材的创作并进行展览,针对各个社会阶层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并进行宣传报道。五是对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及时披露并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形成鼓励守法、震慑违法和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共建生态家园创造条件。(三)加快解决环境会计核算中的技术问题第一,明确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是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一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环境会计要素正式计入会计载体的过程。15确认标准应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的可靠性的要求。环境会计在对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可以于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只是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在资产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方面的内容;在所有者权益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第二,解决环境会计的计量问题。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不应是单一,仅局限于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虽不属于劳动产品,然而它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只使用货币计量则不能完全反映出环境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环境会计所涉及内容的特殊性,计量单位仍应以货币为主,非货币计量为辅,可采用指标体系、图表、文字表述等。计量属性,在环境会计中,有时很难计量环境资源的效用。环境会计的计量基础可按照现行企业所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机会成本、替代成本等进行计量。对于市场上有着明确价格的资源,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对于一些不能直接估计其价值的资源,可以考虑采用机会成本进行计量;对于没有明确市场价格的环境公共产品和缺少有效凭证的收入和支出可以以同类产品的成本或价格确定,这时可采用替代成本作为环境会计的计量属性。计量方法,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要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的特点。环境资源一般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难确定性等特性。9但是,这些特性本身概念就很模糊,没有办法具体明确,使得计量结果不具有可靠性。另外,环境会计由于所涉及的内容的复杂性,它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因而无法做到绝对精确。虽然现行的计量方法所提供的数据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对决策仍能起到一定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在环境资源无论概念还是内容上的界定都会越来越清晰,提供的信息也将会越来越精确。环境会计计量的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也是可行的,我们不能因为现今计量方法的不那么精确而去否定它,如果要追求环境会计计量的绝对准确,是既不现实也不经济。第三,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环境会计的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大众等行为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但由于环境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的重大影响,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出上,通过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披露企业环境资料。不可置疑,我国的上市公司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最大,获取的自然资源也比一般企业多,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十分巨大,还有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大型企业也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这些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选择独立报告模式,以更好的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则可以选择补充报告模式进行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利用现在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报表及其附表和年度财务报告,从中添加环境会计的内容进行披露。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晚,其发展还不成熟,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准则严重不足,同时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缺乏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必要性的认识。因此,针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宜一步到位要求所有企业采用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的形式,应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循序渐进,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使我国的环境会计逐渐与国际接轨。(四)提高环境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针对我国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缺乏,需要全面提高对环境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了解实施环境会计的意义,使他们重视环境会计,完善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并加以实施,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环境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对其传统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扩展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水平,更好地参与会计事务的工作中来。五、结论当前,我们的社会进入低碳时代,进行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责任所在。为了保护环境,也由于环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会计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会计在承担起反映与监督环境活动的责任的同时,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为公众传达必要的信息。环境会计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无限生命力。我国目前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障碍。不过,为了尽快与世界接轨,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各种障碍,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以指导环境会计实务的实施。参考文献1 朱华丽.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障碍和对策J.经济师,2010,(4):153-154.2 徐科锋.环境会计有关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09,(15):45-47.3 李忠,张孝友.浅议环境会计J.生态经济,2008,(3):22-23.4 李模军.当前我国环境会计实施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0,(3):193-194.5 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36-43.6 王立彦.环境会计与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吗?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23):20-26.7 张婧玲.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绿色财会,2010,(4):50-52.8 李光绪.浅论环境会计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必要性J.商场现代化,2009,(4):29-30.9 朱小平,娄欣轩,陈仲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困境与出路J.财会通讯,2010,(4):26-27.10 李志远,陈晨.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83-84.11 梁小红.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95-99.12 杨秀玉.环境保护要求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0,(4):28-29.13 王长伟,李少霞.浅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 .经济研究导刊,2009,(4):121-123.14 郭秀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构想J.会计之友,2009,(5):13-14.15 董上海.在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8,(9):36-38.16 刘健民,张孝兰.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65-166.17 梁丽娟,李靖.论实施环境会计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11):28-31.18 辛鑫.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J.鸡西大学学报,2010,(10):76-77.19 陈瑾瑜.对我国构建环境会计的理性思考J.生态经济,2006,(1):47-49.20 Matteo Bartolomeo,Martin Bennett,Jan Jaap Bouma,Peter Heydkamp,Peter James,Teun Wolter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Europe: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potential J .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0,(9): 31-5221 Mangion,Donna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J.Accounting Education,2006,(7):335-348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环境会计探讨系 别:商学系 专 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环境会计对推动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在环境和资源的消耗上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日益恶劣,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对环境保护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综述介绍在低碳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当前国内外环境会计的有关情况。在分析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方面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行环境会计研究所存在的对环境会计要素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本篇综述,列出我国会计界所提的解决方法,同时预测其发展趋势,使读者能全面了解有关环境会计的新动态。(二)有关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会计。一般认为,环境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环境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同财务会计一样,环境会计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通过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在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作出的业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从而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调动企业保护环境的自主性。(三)综述范围 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在各类杂志、学报不断涌现。本选题综述参考了2006-2010年间发表于会计研究、会计之友、财会通讯、财经界、绿色财会、生态经济、金融与经济、商场现代化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参考学习,再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对当前学术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四)研究主题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在阐述了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各要素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环境收益。要对各要素进行确认,而对环境会计的计量,理论界普遍认为由于“环境”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计量尺度应该是多元的,既要用到货币又要用到非货币量度。披露环境信息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规定采用何种形式,有独立报告模式和补充报告模式。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的建议。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一) 环境会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组织都曾就环境问题发表研究公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就企业环境披露问题发表建议。 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 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联合国也开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披露问题给予越来越多关注,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会计准则。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会计界的积极参与以及各国环境法规及有关政策为环境会计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目前,美国、挪威、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外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时尚。历经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布氏报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等极富历史意义的事件的推动,可持续发展观被世人认同,实践活动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展开。基于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下的企业,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就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