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doc

    • 资源ID:4013150       资源大小:22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doc

    SHANGHA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题 目: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学 院 悉尼工商学院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摘要4第一章 引言5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51、研究背景52、研究意义6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61. 研究的方法62. 研究框架7第二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及国际对比分析8第一节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81. 中国能源结构81. 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3第二节 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141. 能源效率指标142.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14第三章 各国能源政策对中国的启示15第一节 美、日、英能源政策161美国发展可替代能源政策162. 英国高度重视保护环境的节能减排工作163日本资源约束型产业结构转变政策17第二节 对我国制定能源发展政策的启示18第四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19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191. 经济发展水平192. 产业结构203. 技术进步204. 能源消费结构215. 人口因素216城镇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额227. 其他因素22第二节 基于区域角度的多元回归分析231. 研究数据232. 模型估计结果23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23第一节 结论23第二节 建议24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摘要能源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能源消费膨胀和能源短缺的矛盾问题已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世界各国在寻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都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列为能源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并且能源需求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在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如此低的利率说明我国资源能效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因素,能源效率在省际间和区域间的差距情况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距。本文针对上述重点,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首先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整理,探讨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利用现状进行描述,并做国际对比,分析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对我国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选取东、中、西三个地区的能源效率的影响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接着结合各国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相应结论和建议。目前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大多是从单要素能源效率角度进行的,本文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角度分析对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估算,采用2005-2009年全国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以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国内发明申请受理量、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率以及城镇能源固定资产投资为输出变量,建立了我国三大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以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所表示的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效率正相关,相应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能够改善能源效率,同时,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高也都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最后,我们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我国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对煤、石油等能源和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也将上升。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也是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每亿元GDP能耗从1978年的15.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9吨标准煤,降幅超过90。虽然我国的能源效率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能源效率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距,与外国相比,能源效率仍然很低,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工作人员在2009年2月份介绍说,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从每单位能源消耗所产出的GDP(按2005年不变价PP方法计算)来看,2006年我国的能源效率为3.16美元/公斤标准石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18美元/公斤标准石油,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分别为美国日本和德国的58%、42%和41%。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效率也较低。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效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面对不断攀升的能源消耗总量和相对落后的能源效率的现实,决策界和学术界对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将能源效率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考虑,我国“十一五”能源规划,将单位能耗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节能目标,这证明了能源效率问题的极端重要性,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如何才能做到不牺牲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完成规划的预期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正是现有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缓解能源消费总量急剧增长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巨大差异,有研究认为,如果按照上海市的能源效率为基准,其它省份的能源效率都提高到上海市的水平,则我国的能源效率可以提高大约60%,说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只要落后地区能够赶超发达地区的能源利用水平,将极大地提高总体能源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情况?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因素有哪些?能源效率在省际间和区域间的差距情况?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距?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提高能源效率的主攻方向,有的放矢,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研究意义2.1理论意义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大多是从单要素能源效率角度进行的,本研究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角度分析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状,并利用数据分析对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估算,进而利用回归模型对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现有能源效率研究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指标,数据的选择年份不同,研究结论差异很大,本文通过我国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希望对现今能源效率相关研究进行理论补缺。2.2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而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我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这种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能源资源短缺逐步制约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提高能源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能源效率正是缓解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的有效途径。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通过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为决策部门制定合适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 研究的方法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其中有益的内容,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测算区域间各要素能源效率差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献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大量检索研究,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文献的检索主要包括国内期刊文献检索和国外期刊文献检索,在综合把握国内外学术界对能源效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对能源效率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研究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清楚的认识到我国能源效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在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所处的水平和提升的空间,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效率的建议。实证分析方法在对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本文先进行理论铺垫,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是分析一个随机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用变量的观察数据拟合所关注的变量和影响它变化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检验影响变量的显著程度和比较它们的作用大小,进而用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解释和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其核心是“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将所研究的变量分为一个因变量,即被影响变量,和一组自变量,即影响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确定是建立回归模型的主要任务。在回归模型中,需要人为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方式来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加以量化描述,并根据实测数据求解这一模型的各个参数,评价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拟合实测数据,检验各自变量的作用是否符合预先构想。但是,回归分析在研究中的作用不是确证因果关系,而是确认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统计关系是否存在,拂过在变量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加以量化描述。本文基于数据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0002009年GDP产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人口城市化率以及城镇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数据估算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再以估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人口因素以及能源投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 研究框架本文首先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整理,探讨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利用现状进行描述,并做国际对比,分析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对我国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选取能源效率的影响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接着结合各国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相应结论和建议。具体的研究框架如图1: 问题的提出引言背景与意义方法与框架现状分析我国能源效率利用现状及其国际比较实证分析相关影响要素的理论分析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政策分析各国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建议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及国际对比分析第一节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1. 中国能源结构我国的能源结构问题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第一,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故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第二,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如环境恶化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问题。前者主要由CO2、SO2过度排放所引起,后者主要由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所致。第三,能源结构是与能源消费总量密切相关的,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是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未来数十年里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无疑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增加了难度。总的来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等构成了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种种制约因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得到了快速增加。总的来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由以下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6647万吨标准煤,比1978年能源消费总量的57144万吨标准煤,增长了超过4倍。其总的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是19781995年,能源消费总量平稳上升,199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31176万吨标准煤,相比1978年,增长了1.4倍;第二阶段为19961998年,这期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出现上升幅度较小的情况,三年间,只增长了5008万吨标准煤,这一阶段出现这样的趋势,可能是由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对煤、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降温;第三阶段,19992009,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开始快速增加,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是1999年能源消费总量的2.2倍。表1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年度总量年度总量年度总量年度总量1978571441986808501994122737200215943119795858819878663219951311762003183792198060275198892997199613590920042134561981594471989969341997135909200523599719826206719909870319981361842006258676198366040199110378319991405692007280508198470904199210917020001455312008291448198576682199311599320011504062009306647图2:现阶段,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根据跨国能源巨头BP发布的能源统计(表2),2008年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4.78%、24.14%和29.25%。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般在30%40%左右,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左右。而由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国能源消费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70.4%,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比重分别为17.9%、3.9%和7.8%。1978年以来,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始终占绝对比例,占比一直保持在68%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18%和6%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最高峰1990年的76.2%下降到70.4%,石油消费始终在18-20%左右波动,天然气消费比重在经历了近20年的下降后,由1998年的1.8%提高到3.9%,水电、核电、风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3.4%提高到7.8%,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总体上,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占比少,清洁优质能源短缺的特征。表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世界能源消费9341.79524.29828.910289.410557.610843.011099.3石油38.237.637.336.936.336.135.6天然气24.324.223.923.623.623.623.8煤炭24.525.426.527.227.828.128.6核能6.66.56.26.25.95.85.6水电6.46.36.16.36.46.46.4数据来源:BP公司历年世界能源统计资料表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年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197870.722.73.23.4198072.220.73.14.0198575.817.12.24.9199076.216.62.15.1199176.117.12.04.8199275.717.51.94.9199374.718.21.95.2199475.017.41.95.7199574.617.51.86.1199673.518.71.86.0199771.420.41.86.4199870.920.81.86.5199970.621.52.05.9200069.222.22.26.4200168.321.82.47.5200268.022.32.47.3200369.821.22.56.5200469.521.32.56.7200570.819.82.66.8200671.119.32.96.7200771.118.83.36.8200870.318.33.77.7200970.417.93.97.8与世界平均以及部分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明显偏高。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供应和消费在能源供求总量中的占比达到70%左右,且每年还在递增。虽然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原因一是我国煤炭资源储备相对丰富;二是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这两点原因也决定了我国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图3:目前我国亟待大力发展天然气、核电、水电,既是清洁能源又是低碳能源且能够大量供给。而对于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成本比较高且大规模提供能源还比较困难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科研工作和产业化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为其今后能够大规模使用创造必要的条件。但是,想完全用太阳能、风能来弥补因减少煤炭使用而产生的能源供应缺口,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比较困难。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很难找到单一替代煤炭的能源品种,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首先要高速发展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相对源;其次是增加石油供应,使其供应增速高于煤炭;第三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方面要克服技术性问题,从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推动其发展。只有在几种低碳能源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能源结构才可能调整为煤炭占30%、其它占70%的相对合理状态。推动低碳能源发展不仅是目前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因为我国以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改变。按照规划,2020 年我国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15%,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比例仍达85%。资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产业是传统能源。图4: 1. 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为能源消费的增速除以对应期间GDP的实际增速,因此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表明在以高能耗追求经济增长,而这种增长很难具有可持续性。从图4的数据来看,我国在2002年以前该系数一直维持在0.50左右的水平,至此之后,改系数迅速攀升至1左右的水平,给我国经济发展予以强烈的警示。2003-2005年弹性系数分别为1.53、1.59、1.02,即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从2006年开始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阶段,由于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努力,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又有所回落,2006年为0.87。因此目前来探究这一数据背后的真正含义,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表4: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第二节 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1. 能源效率指标 能源效率指标可以表示为许多不同的表达式,这些表达式都是为了说明能源效率相关的特定的或一般的问题。就能源效率而言,其目的在于分析经济或人类活动与能源使用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能源效率的指标可分为经济能源效率和物理能源效率两类。本文作为一篇经济学论文,将主要考虑经济能源效率指标。我们选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耗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来分析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消费需要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如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则本年度单位不变价格的GDP能耗比上年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就意味着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就越低,同时也反映了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国民经济在生产中的单位能耗水平,通常量化为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综合反映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因素有经济结构、技术水平、消费结构等。其计算公式如下:年能源消耗总量=年国民经济收入能源消费强度单位产品能耗是衡量企业和行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指标,反映了微观领域能效状况。因其计量单位相同,不存在单位、汇率折算等因素,所以单位产品能耗的国际对比科学可行。2.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2.1能源消费强度与能源消费弹性的国际比较根据数据的比较显示,欧盟能源的利用效率远远高于中国。例如,1993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均值为241万吨煤亿元,同期欧盟的能源消费强度均值为031万吨煤亿元,中国是欧盟的777倍,即是说获得同样单位的GDP,中国相同的能耗是欧盟的777倍。再看能源消费弹性,19962004年欧盟的均值为036,而中国的为057,中国为欧盟的158倍,换而言之,中国的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引起的能源消费增长是欧盟的158倍。中欧能源消费弹性相差不像能源消费强度那么大,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中欧经济增长率差异悬殊。欧盟的能源消费强度不仅在量上远远小于中国,而且在变化趋势上也优于中国,呈现出稳定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在2001年以后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呈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中国对能源效率的重视不够。首先,长期受传统计划体制束缚,依赖国家投人与补贴,使要素价格变化呈现扭曲状态,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高度分散的能源多头管理体制,是约束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其次,长期受传统发展观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追求产值数量与增长速度指标,造成对GDP的盲目崇拜,忽视以人为本和技术进步,观念陈旧,这是影响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的内在因素;再次,长期走传统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赖资源消耗与资本密集投入,忽视效率效益与环境保护,形成高物耗、高能耗的重型产业结构,这是一个导致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低下的突出因素。欧盟能源自给能力不足,进口依赖性强,因此非常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我国自认为地大物博,不注重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2.2 单位产品能耗国际比较工业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最大的用户,比例达70 左右,所以重点研究工业的能效水平,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的能源效率。1990年到2009年,除了原油加工综合能耗有所上升外,大部分单位产品能耗都有明显下降,其中水泥、建筑陶瓷等的综合能耗下降幅度均达到30%以上,铜冶炼综合能耗的下降幅度高达64%;火电供电煤耗综合能耗下降幅度也达10%。我国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能源密集产品能耗,与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火电供电煤耗差距由28.6%下降到21% ,钢可比能耗由58.5% 下降到15.6% ,乙烯综合能耗由84.4%下降到59.62%。尽管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工业内部七个行业(电力、钢铁等)的16种产品的能耗指标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除电力行业外,六个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制造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80%,因此,努力降低重点耗能产品能耗对提高整个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第三章 各国能源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低碳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以争取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动权。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能源需求与环境排放的双重挑战,政府需要或者可能制定什么样的能源政策以保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需要借鉴外国能源发展政策经验,进一步完善在能源保障供应、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促进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第一节 美、日、英能源政策1美国发展可替代能源政策美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第一次石油危机给美国能源政策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如何保障能源安全也成为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心,进而催生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的出台。就能源安全政策而言,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工作。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解了传统能源的供给压力。美国的替代能源战略主要是大力发展核能。核能一直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核电在全国电力生产中的比例高达21.7%,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风能、太阳能、垃圾沼气及地热利用发展很快。鼓励提高能效、节约能源。1998年出台的综合国家能源战略提出了详尽的节能要求。美国高度重视对先进节能技术的支持,政府牵头注入研发资金,且对刚刚迈入商业化的新技术给予各种政策优惠措施。2001年出台的美国能源政策,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问题,并强调通过高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发展热电联产、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等。注意传统能源产业的技术改造。美国有充裕的煤炭资源,在重视利用煤炭资源的同时,注意对这一传统能源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煤炭重新成为美国的主要能源。美国的洁净煤研究计划是一项为期10年、支出达20亿美元的传统能源产业技术改造计划,目的是减轻美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同时大大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质的排放。2. 英国高度重视保护环境的节能减排工作制定提高能效与节能方面健全而严格有效的法律法规。如建立气候变化税制度 、碳信托基金制度 、能源效率承诺制度 、建筑物节能管理制度;先后颁布了4O多部法律法规和78个行业标准,运用法律手段从源头上防控污染,如碱业法、工业发展环境法、空气洁净法、烟气排放法等;在节能方面,出台国家节能计划、家庭节能法和建筑节能新标准 。2007年11月,英国议会签署了气候变化法案 ,以法律的形式设定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到2020年,英国境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26%-32%;到2050您,削减至少60%。气候变化法案的签署使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立法手段强制限定温室气体排放并以法律形式确定减排目标的国家。强化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约束和激励。对第二产业,一方面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生产、约束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型企业,另一方面利用税费减免和基金互助方式帮助企业节能减排。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鼓励企业开发利用新能源和产品促进节能,对部分行业企业如包装材料制造商提出明确节能减排要求,提出“绿色办公室”标准等。推动公共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定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将节能情况划分等级并颁发证书,同时张榜公布,动员社会监督2007年公布英国能源白皮书,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设定了具体目标:2020年将煤炭在英国能源总量中的比重由35降低到20 ,核能比重由19降为5 ,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由目前的6扩大到35,远远超出了欧盟对各成员国的基本要求。关注民生,用财税政策引导扶持家庭节能减排。一是对节能住宅的购买和改造给予减免税及直接补贴的优惠;二是对绿色车辆和传统车辆采取不同的购买与使用税费政策;三是引入对家庭和单位的能耗审计制度;四是注重能源教育,从细微之处灌输节能减排理念。3. 日本资源约束型产业结构转变政策资源约束是日本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虽日本不断通过发展高科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日本所面对的资源约束条件从能源资源的硬约束向以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软约束转变,这时,日本政府在重视自然资源约束条件的同时,积极进行经济政策调整,以适应约束条件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战后恢复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经济萧条阶段。在经济稳定增长的第三阶段,日本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型,调整了能源使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能源价格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在萧条阶段,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在“科技立国”战略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的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如面向2l世纪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思路(1995年)、经济结构改革行动计划(1998年)等。同时,日本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向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型,努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出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集中发展IT产业,并提出“IT立国”的 口号。当前,日本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政府和民间联合的方式,开发新能源,研究节能技术,并积极开发以核电为主,包括太阳能、地热等在内的替代能源,积极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第二节 对我国制定能源发展政策的启示第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煤炭传统能源产业的作用。要改变过多依赖于煤炭的能源结构现状,但这并不是否定或降低煤炭资源的作用,而是要解决当前一段时间内能源结构单一、应对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但我们要改变以往低效利用方式,注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尤其是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因为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使煤炭清洁地开发利用,把燃煤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要认真解决煤炭生产、使用过程的安全和环保问题,稳步提高煤炭供应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同时着重调整煤炭内部结构,重点是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减轻对运输的压力。同时,在煤炭利用的上下游,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如先进的开采技术、加工生产技术、终端污染控制技术等,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第二,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我国总体上可再生能源产品开发技术还不成熟,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还形不成规模,难以与常规能源产品进行竞争。因此,可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减免税收、价格补贴、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和规划,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第三,建立促进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体系。英国政府为促进节能减排,在财政、税收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优惠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推动全民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我国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组织、个人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者得实惠,高耗能者高成本。第四,合理制定不同阶段节能减排指标,严格控制能耗和污染排放增量。英国有比较完备的能源监测管理系统和能源统计系统。政府据此针对具体情况,在不同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指标,并加以严格执行,以促使节能减排整体目标的实现。根据2009年l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减排的压力巨大。节能减排的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指标,狠抓落实,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增长。第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结构。从英国治理环境污染、开展节能减排的过程看,它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即由以重工业型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我国现阶段应当大力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加大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的力度,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准人标准。要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益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生活服务业,要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工业整体水平 。第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节能减排从“软约束”走向“硬约束”。从英国经验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根本。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健全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建立与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研究制定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可考虑成立类似“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独立的监督机构,专门负责节能减排的监督工作,严格节能减排的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第七,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促进全民节能减排。我国应当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引导政府机构率先示范。要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节能文化。第四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根据能源经济学的理论,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技术进步效率和能源经济效率。能源技术效率主要是指由生产技术、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所决定的能源效率。能源技术效率的改进,往往是和生产工艺和路线合理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以及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联系在一起的。能源经济效率则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价格水平、管理水平、对外开放以及经济体制等经济因素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此,针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情况可将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细分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人口因素以及能源投资的综合影响。1. 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的变动往往受经济增长的拉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能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