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

    • 资源ID:4013049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

    本 科 毕 业 论 文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目 录摘要I Abstract 导言一、后进生成因 1 (一)内因。1,在认知方面12,在动机方面13,在意志方面14,在情感方面15,在行为方面16,在身体方面2 (二)外因:1、家庭教育的缺失;(1)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2 (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2 (3)家长错误的学习目的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2(4)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2(5)家长自身行为不当对孩子影响很大。2(6)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3(7)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32,社会环境的影响3(1)社会舆论3(2)社会风气3(3)社会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3(4)黄色文化毒害,灰色文化熏陶3 3,学校教育的偏差4 (1)错误的教育观念4 (2)教育方法失当4 (3)班主任工作失误4 (4)管理制度失误4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方面 5 2,行为习惯方面 5 3,心理健康方面 54,学习成绩不佳。5 三、后进生的转化措施。(一)家庭方面 (1)关心孩子,多做沟通。5 (2)改变自身错误的观念及教育方法。5 (3)以身作则,改变自身不良习惯。6 (4)培养孩子个性发展,兴趣教育。6 (5)激励制度,培养孩子上进心。6 (6)配合学校,与学校教育相一致。6(二)社会方面 (1)正面教育。6 (2)优化教育环境。6 (3)公益性活动,宣传黄、赌、毒的危害。6(三)学校方面 1,学校多措并举。7 2,在教学中对症下药。7 3,在教学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7 4,在教学中应给予后进生多一点宽容。8 5,在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8 6,在教学中引导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8 7,在教学中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重塑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9 8,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99,在教学中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9 四、转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学生的自卑心理。9 2,注意学生的逆反心理。10 3,注意学生的戒备心理。10 4,注意学生的自尊心。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摘 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实现整体优化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而后进生作为特殊群体,更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从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来看,除了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外,在教育实践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角度,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表现特点,结合教育实践,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转化后进生的措施和转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心理 转化措施 注意事项 AbstractTeach every student teachers due responsibility in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today, to achieve overall optimization is every educator's common aspiration, and less advanced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we should get more attention and Help.Students from the backward production reasons, in addition to need all the mutual co-ordination,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good Underachievers transformation,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family, school, society has its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personal,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point of view,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less advanced student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educational practice, control their psychological feelings, the right remedy, proposed measures and less advanced students into the process of conversion of Notes, which can more effectively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Key words:Underachievers Causes Psychology Conversion measures Notes导言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教育方法欠佳,会影响到后进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以致影响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指的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既指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我们今天所说的“后进生”不仅仅是那些学习成绩欠佳、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还包括某些原因导致的缺乏关爱和照顾的孩子,他们敏感、自卑、逞强、任性、不听话,又渴望被关注、关爱与尊重。每个后进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后进,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学校的疏忽教育、自控能力差等多种因素,致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进而演变成我们所谓的后进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认识到自身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责任,用真诚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去修复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一、后进生成因:(一)内因。从导致后进生的内因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障碍。1,在认知方面。后进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对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上存在着缺陷,他们不善于对知识加工、提炼以及寻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从而长期处于一种困惑状态,难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极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2,在动机方面。后进生缺乏强烈的“自塑”意识,缺乏自觉性,认为是“父母、老师要我学”,不是“我要学”。许多后进生认为,学习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个人荣誉,有一半的后进生甚至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学习。3,在意志方面。后进生在学习上表现为意志薄弱,失去自信心,碰到困难,容易退缩或屈服,对作业中的难题不是深入求解,而是抄袭或拖延不做。4,在情感方面。后进生由于平时受到某些教师、同学的歧视,冷落,批评和指责多于称赞和帮助,遭受更多的经常性的失败,消极情感大于积极情感,在学习上出现滑坡。5,在行为方面。后进生对行为的意义、性质、后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单凭主观上的兴趣、欲望、好奇行事,主要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退缩性,他们逃避、自弃,对教学秩序影响较小,但其本身产生极大的内耗,性格上孤僻、自卑、多疑,甚而严重到自毁;另一种是桀骜性,他们与老师对搞、抵触、偏激过度,“破罐子破摔”,对教学秩序影响较大。6,在身体方面。后进生中有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智力低下, 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有的由于某些突发的或遗传的因素造成了力不从心感。如视力、听力下降,跟不上进程等。这些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构成人格障碍,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 (二)外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1)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 (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品德与学业,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与辅导;有些孩子由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骄溺,不作严要求,使之失去进取心。更有甚者,面对子女的后进竟亮出大把钞票慰藉、安抚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用钱雇用同学写作业、跑腿,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3)家长错误的学习目的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家长持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点,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无目标,无奋斗的动力;有的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不统一,使之无所适从;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孩子可塑性强,在“高压政策”威胁下,逼孩子“跳高式摘果实”,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与家长的交流很少,超负荷地读书,大脑超负荷地开发,最终形成厌学心理。 (4)错误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期家庭专断式的教育,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产生抵触心理,仇视他人,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美善可言,皆为尔虞我诈,出现了报复行为和攻击行为。 (5)家长自身行为不当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有的家庭成员中有不良习气,直接影响孩子健康观念的培养;有些家长信奉“读书无用”,急功近利想孩子早日打工赚钱,这些都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6)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能得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孩子缺少温暖,缺少安全感、失去信心。而再婚家庭由于父母没有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成为后进生 。(7)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大部分的后进生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的职业大都是属于个体户、下岗工人、务农人员、流动小贩等职业,没有固定的单位,家长的文化往往不高,在家不看报,也没有时间看电视,更没有定期的政治学习,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缺乏对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认识,因而根本就没有教育目标和措施,结果造成孩子在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等方面的落后。2,社会环境的影响消费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东西对学生的危害更大。在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使得一些学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使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影响。(1)社会舆论当前的报刊、广播有关教育工作的报道,时常可以发现错误的导向。诸如: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标准,对升学率高的教师给予重奖,有的集团、公司、乡镇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奖以奖金等,这些都孩子错误的导向。(2)社会风气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错位的现象。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不良风气中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上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淡薄,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不能明辨是非等等。(3)社会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青少年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但鉴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如果与一些辍学的未成年人、社会不良人员交往较多,则会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说谎、抽烟、打群架,无视校纪校规,一经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搭上手臂,很快就会成为问题学生,对学校、社会造成危害。(4)黄色文化毒害,灰色文化熏陶 黄色录相、书刊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已多为人知,灰色文化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歌词、电视、电影既不“黄”更不反动,无非是情爱、性、暴力、黑社会之类,使许多青少年盲目崇拜模仿,荒废学业,甚至过早地投入了对爱的寻觅、对情的追求,屡屡偷食禁果,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偏差 后进生的出现与学校管理失误密切相关。有些学校教育围绕着“升学率”这一目标来设计培养学生,单纯用考分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差,不注重独立思考,不注重实践能力,而对教师的言行,舆论的导向都对后进生表现了厌弃和不信任,对之进步不重视,由此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厌师拒学的心理,流入后进生行列。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考试成绩优秀率,竟然劝后进生不要参加考试,或者分班时坚决不要后进生,这对后进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1)错误的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出现盲点,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分好坏,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成了惩罚对象,形式多样的惩罚不仅弱化学校教育,败坏学校圣洁领地的名声,还使学生极度反感,恶化师生关系,铸成一些学生毁坏校方财物等报复心理。(2)教育方法失当教师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当。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不分场合不留情面的随意批评、肆意挖苦;不讲师情的训斥不准听课、撵出课堂;不负责任的弃之不管;更甚者动骂动打、状告家长等等,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些都是使学生变为后进生的原因之一。(3)班主任工作失误 前面曾提到,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其中涉及到班主任工作失误的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偏爱失误。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长期得不到教师关心爱护,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越来越后进。非正式群体工作失误。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的界限,把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后进生一边。(4)管理制度失误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罚代管、以撵代管、以处分代管,这种管法虽涉及到的学生不多,但涉及到几个便有几个成为后进生,“命中率”极高。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方面 大部分后进生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学生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 2,行为习惯方面后进生在日常行为中,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3,心理健康方面 青少年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有的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有的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 三、后进生的转化措施。(一)家庭方面 1、关心孩子,多做沟通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青少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理解也越来越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经常了解孩子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同时,要学习青少年生理学和心理学,了解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2、改变自身错误的观念及教育方法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包括自己家长的尊重,后进的孩子,可能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自爱,是孩子成长进步的肥沃土壤,家长要尊重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把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3、以身作则,改变自身不良习惯俗话说:“有其父,则有其子。”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了父母自身的行为表现同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家长要认真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言传身教,使孩子受到家庭的正面教育。 4、培养孩子个性发展,兴趣教育孩子的个性是生理和心理结合的产物,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加以指导培养。个性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等。积极的方法是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听取其意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快感,找到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5、激励制度,培养孩子上进心。 所谓上进心,是人们不甘落后,勇于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在上进心的培养中,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表现机会,有意识的用恰当的外因激励孩子,诱导孩子的竞争意识,在学习中力争上游。当然,家庭教育应坚持肯定评价为主,努力使来自外部的激励化作内部的动力。 6、配合学校,与学校教育相一致 家长应该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认识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学习怎样与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学习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等等。(二) 社会方面以学校为轴心,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要使学校教育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建立在家庭和社会的自觉有力的合作中。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提倡大教育观,确信人才培养的多渠道、多层次性。在这一社会工程建设中各方挑起担子,不作推诿,才能完整地体现出时代要求;1、正面教育重视学生群体的精神需求,通过正确恰当的各种教育,使学生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社会上的低品位低格调的艺术作品进行有指导的观看,如香港电视、电影出现暴力、色情、危险情节,均会出现“模拟场景,儿童请勿模仿”、“青少年在家长陪同下观看”、“虚拟剧情,危险,请勿模仿”等字幕。2、优化教育环境,倡导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消除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小赌场等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定时排查网吧未成年儿童,对黄色网站进行查封,优化网络平台。3、公益性活动,宣传黄、赌、毒的危害。通过宣传片、公益片、电影宣传宣传黄、赌、毒的危害。学校要联合社会,针对社会存在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从主观上及客观上认识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抑制不良行为的侵蚀。(三)学校方面 1、学校多措并举(1)转化后进生的关键还在学校。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努力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多措并举促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这就要求学校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后进生制定不同的转化措施,科学引导。同时学校还要多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配合,多发挥教师的合力,以无私真诚的心去培养师生平等真挚的情感,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为突破口,以善意的批评、耐心的教育作为后续动力,来达到自我教育这一“后进生”转化的终极目标。 (2)对后进生家庭进行个别辅导,目的是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在校的情况、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思想,增进相互间的情感,共同研究学生的问题。协助家长为其子女树立目标,克服心理障碍等。促进后进生家长教育态度,逐步改变纠正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方法问题。2,在教学中对症下药。 (1)对“顽皮型”后进生,要用诱导、迁移的方法,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智力迁移到学习上,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2)对“厌学型”后进生,要用引导、榜样示范的方法,使其端正行为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运用兴趣迁移法,把后进生的其他兴趣引导迁移到学习上来。 (3)对“好斗型”后进生,要用激将法。“好斗型”的后进生往往好胜心强,好表现,怕别人说他不行,对这样的学生,激将法准奏效。 (4)对“自卑型”后进生,就要运用发现法。大多数后进生都是由于经历了过多的失败,因而对他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要发现和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放大他们身上可贵的积极因素,努力创设有利环境,充分发挥其特长,点亮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希望,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3,在教学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后进生往往容易受人指责和歧视,他们渴望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宽容。当老师和同学误解并苛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满、委屈和压抑,从而产生对抗心理。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4,在教学中应给予后进生多一点宽容。 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宽容学生。这种宽容,不是放任,而是对后进生的理解,理解后进生为什么犯错误,理解后进生为什么成绩不好;宽容还意味着对后进生进行有别于优等生的要求,这种宽容,对后进生提出他们能够达到的要求,对于他们暂时还达不到的,不苛求,是允许后进生有一个逐渐变好的过程,后进生成长过程比优等生可能要更慢;这种宽容,是承认后进生改正不良行为的艰巨性,允许后进生有行为反复。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老师对他的关爱,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学会宽容,他心灵里美的一面才能展示出来,丑的一面才能得到根除,也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露出自信的笑脸。5,在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采取成功教学,帮助学生找回自信。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给后进生一个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比如有些后进生文化课成绩差,但体育、文艺成绩突出;有些上课不认真听讲,但上课很守时;有些很捣蛋,却爱劳动等等。而对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还可通过组织特定的活动,使其充分展露才华,从而增强自信。他可能因之而受到鼓励和启发,从而在各方面取得进步。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6,在教学中引导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但一个善于改正自己缺点的人才会走向成功。一个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后进生的缺点通常也不是一点,经常是既有学业上的,也有品德上的,通过交流,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立了将来的奋斗方向,鼓励他们凭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又向他们提出需要克服的问题,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并提醒他们现在应该把握时机,表现自己。所以引导后进生,要全面了解后进生的不足,并从心理上找原因,着眼全面,着手一点,从后进生最容易做到的细小处做起,引导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学会自我约束。 7,在教学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重塑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挖掘他们的潜能,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领略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自信心,以激励其进步,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在班级工作中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8,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进步、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反复”说明转变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后进生内心世界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自信与自卑、努力与懈怠、开朗与忧伤、大胆与怯懦、自主与依赖交替发生。教师一定要有有足够的耐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反复巩固再反复再巩固”的规律,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决不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不厌其烦、耐心说服、公平公正。9,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管理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进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四、转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学生的自卑心理。后进生普遍存有自卑心理,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而有些人却是更加狂妄、嚣张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分清学生的自卑心理,对症下药。(2) 、注意学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故意跟老师唱反调的学生,除了某些是对老师有不满、抵触情绪外,亦有可能是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刻意强压、冷落这些学生,反而更应该多关注他们心理变化。(3) 、注意学生的戒备心理。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会认为好像自己怎么努力,老师和同学总是不相信,因此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以及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理解,少一些责难、怨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老师、同学之间的温暖。 (4)、注意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护,哪怕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最强烈的震撼,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把任何学生归到后进生行列,而是在教学中不着痕迹的用转化方法来帮助他们,让他们重燃信心,重拾书本,重新开始。 五、结论 1,“后进生”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发展与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 2,对于“后进生”来讲,要花精力,要各方面配合,要对症下药。许多在“后进生”转化方面作出成就的老师几乎都是情感教育专家。他们把“后进生”不当“差生”看,而是用爱心、热情,去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原谅、帮助他,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结果“差生不差”了,取得了明显的成功。3,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措施,单靠学校或某个教师的能力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管理优势,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真正学有所为,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参考文献序号:黔ICP备06004286号,作者:覃桂权对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的分析 2010年09月26日,链接: 、教材序号:978-7-107-07070-9,主编: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专著序号:7532098125,作者:高妙根问题学生教育方法漫谈,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日。专著序号:9787530949238,作者:刘全礼,儿童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教材序号:978-7-107-07070-9 ,主编: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专著序号:756174725X,作者: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1日。自考教材序号:7-310-01692-0 主编:张厚粲,心理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 。教师技能提高丛书序号9787560138602主编: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06。 教师技能提高丛书序号9787560138602主编: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06。自考教材序号:7-310-01692-0 主编:张厚粲,心理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 自考教材序号:7-310-01692-0 主编:张厚粲,心理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教材序号:978-7-107-07070-9 主编: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自考教材序号:978-7-5361-2544-5 主编:莫雷,心理学,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注意事项

    本文(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