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考虑.doc

    • 资源ID:4012704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考虑.doc

    关于黄山市2008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考虑一、过去五年的发展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经济总量由2002年的刚过100亿元到2007年有望越过200亿元、财政收入由不足8亿元到有望超过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刚上6300元到有望跨上11000元、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到有望接近2000美元。这五年的发展,有力地夯实了全市大跨越发展的基础,也增强了实施大跨越发展的能力和信心,面向未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的起点上。(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跨入新阶段20032006年,全市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在两位数以上,年均达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近三年都在12%以上,走出一条又快又稳的增长轨迹。同时,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4%、17%、36%和18.5%。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85.5亿元、163亿元、61.9亿元、1.23亿美元和15.64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9、4.3、3.4和2倍。经济总量的扩张带来了人均水平的提升,2006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2594元,仅次于马芜铜和合肥市,居全省第5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39元,比2002年增加5752元。(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2年的19.832.447.8调整为2006年的15.136.748.2,一产比重下降了4.7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上升4.3和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主导地位依旧突出,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上升。第二产业作用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工业支撑”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量迅速扩大。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8.72亿元,是2002年总量的2.1倍,四年均增长14.6%,增速比上五年平均高出5.9个百分点,比同期经济增速高2.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也由2002年的23.5%上升到2006年的26.3%,提高2.8个点。在工业内部,化工、印刷、饮料、纺织等传统工业的支柱行业作用突出,而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光源及电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壮大,同时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有6个开发区已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提速增效,产业基础得到强化。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依据独特的自然禀赋,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2006年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14.3亿元,旅游接待量达到3622.2万人次,比上五年分别增长140%、31%。与旅游相关产业也得到同步快速发展,2006年,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18.9%和13.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和第六位,全市已拥有星级宾馆61家,国际旅行社15家,国内旅行社92家,黄山已跻身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行列。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2003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连破四个10亿元关口,2006年达到89.45亿元,是2002年的1.9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近四年平均增速达到12.6%,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45.6%以上。(三)社会需求增势强劲,投资驱动力显著增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全市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着力调整投资方向,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确保了“443”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一批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大工程相继建成。20032006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409亿元,是此前1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倍,投资相当于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37.4%提高到2006年的86.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3个百分点。市场消费持续旺盛。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居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城乡消费市场持续兴旺,20032006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占1990以来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年平均增速达到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电脑等已进入居民家庭。住房、通信等消费不断增加,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娱乐、健身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教育娱乐、通讯、交通等消费品支出比重上升,而食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2006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2%、49.9%,比2002年回落了0.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外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我市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东向发展战略实施成效显著,外向经济指标争创新高。20032006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160.1万美元,占1990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2%;累计引进内资183.5亿元,占近20年全市累计引进内资总和的87%;累计出口3.4亿美元,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23亿美元,相当于GDP的比重提高到5.1%,比2002年提高2.1个百分点。(四)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发展支撑力明显加强2002年以来是我市基础设施大建设时期,以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黄衢南(黄婺)、黄塔(桃)、黄山机场扩建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加快了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极大改善了黄山的对外交往。区内国省道、县乡公、“村村通”公路、城区交通主次干道的建设改造,有力提高了交通通畅条件。同时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得到加强。(五)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初步显现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初步体现。四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民收入分配向民生倾斜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320元增加到2006年的9722元,连上三个千元台阶,年均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24元增加到3708元,年均增长11.2%,城乡居民收入首次实现同步较高速度增长。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在“443”行动计划带动下,围绕建设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的目标,城市道路、供水、供气、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区、县、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快速通道建立,城镇吸纳承载人口能力明显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到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36.5%。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四年来,我市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推进全民创业,在就业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57.1:20.1:22.8,农业从业人员向非农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9.1、13、9.7、5和2.3万人,在农村,扎实开展 “整村推进”工程,组织实施农村特困救助、低保试点和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民生活保障特别是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些骄人的成绩,是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条件不够完善,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令人振奋,也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一是发展思路清晰,发展举措得力。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加快发展、率先崛起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中心、工业支撑、东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人才强市、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战略,以“443”行动计划为抓手,狠抓项目带动,推动全民创业,实施民生工程,推动大跨越式发展,走黄山特色的崛起之路。二是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发展动力。2002年以来,全市先后启动实施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试点,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发展。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发展活力、动力得到释放、增强。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制定、完善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开放引资政策,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实现了高速增长。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和北京、上海茶叶及旅游展示推介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黄山旅游的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政府管理创新、投资、财政、金融、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大力推进工业支撑战略,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2002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支撑战略,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改变我市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的现状,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稳健性都较上一个五年有了显著提高,2006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260户,户数在全省排位上升到第10位。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19%提高到2006年的34%,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四是大力实施“443”行动计划,壮大集约式增长的主导力量。2004年以来,立足我市旅游、文化、生态、物产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建立“ 443”行动计划项目库,坚持以高投入、大项目带动经济大发展,经济发展后劲和城乡面貌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总的来看,过去的五年,是全市转变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奋勇拼搏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为显著、对外形象取得新发展的五年,是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整体朝着又好又快方向迈进的五年。但也应当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有待扩展。我市主要经济总量都处在全省中下水平,特别是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都居于全省后几位,与其他兄弟市相比差距不小。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外向度有待提高。2006年,我市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和经济外向度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3、0.6和10.8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度、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等有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还很任重道远。三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在“443”行动计划的带动下,四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增幅虽然都在40%以上,保持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从投向上看,第三产业投资明显过多,一、二产投资偏少,投资基础设施偏多,生产经营类项目投资偏少,这种状况,将制约“工业支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四是发展要素制约有待缓解。我市属于是典型的山区,人才、资源、土地等要素比较匮乏,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制肘,另一方面,旅游长远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和经济短期自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生存性破坏,也是近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更高,主体功能区定位与区域经济新格局将逐步明朗,对黄山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国际国内经济继续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将给黄山市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继续处于扩张期。自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2003-2006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4.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长预计将分别达到5.1%、4.8%左右,世界经济将连续6年增速超过4%,这将是3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扩张周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今年9月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有利的。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世界经济继续处于扩张期。国际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将有利于黄山市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加快承接服务业产业转移、扩大贸易出口和外资规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不会改变。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预计今年增幅将在11%以上,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降温,但仍会保持在10%左右。从经济周期看,支撑这轮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将加快生产要素由传统低效率部门流向高效率部门,提高社会资源生产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释放、深层次领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经济发展的支撑基础将更加稳固。(二)进一步扩大内需和大力发展服务业,将为黄山市又好又快发展带来难得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扩大内需和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黄山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消费需求扩大、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旅游消费潜力提升。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必将使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改变消费预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产阶级增加、消费升级加快将为以旅游经济为最大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黄山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需求。另一方面,政策鼓励、投入倾斜,将大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77号),对服务业实施财税优惠、供地倾斜、降低注册门槛、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我省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在放宽市场准入、消除政策差异、实施税费优惠、加强引导扶持、促进对外开放、规范监督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意见。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为黄山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三)黄山市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年积蓄的能量正加速释放近年来,黄山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又快又稳的发展态势,旅游经济特色更加鲜明。从2001年开始,黄山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并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的增速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稳健运行。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人均GDP于2004年突破1000美元,2006年达到1686美元,高出全省水平425美元。整体经济实力增强,初步形成三次产业加快发展,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旅游业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稳固。同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十五”以来,黄山市不断加大对旅游相关的服务业行业的投入,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尤其是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黄山机场相继开通了到香港澳门、韩国、日本等境外旅游包机,黄山火车站也增开了始发列车及往返上海等地的旅游专列。徽杭、合铜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未来几年黄山到武汉、景德镇等高速公路将陆续建成,形成东连杭州、西接南昌、南通福州、北达合肥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的“3小时交通圈”。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形成一批极具成长性的新经济增长点,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呈现“比重高增速快”的态势,比重和增速均在全省居于前列,为黄山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后劲。同时,加快发展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黄山市旅游经济竞争力。黄山市已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城市集聚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黄山市已跻身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行列,并被列为全国唯一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黄山发展已打下了坚实基础,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将为黄山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一方面,黄山市风景名胜众多、文物古迹遍布,生态环境优美,作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地位日益显现,为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将使黄山市旅游经济得到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明显,具有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具有吸引新的工业项目入驻的环境空间。(四)要素流动加快,黄山市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将在更大的空间加速流动、集聚,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加快,既有结构层次明显提高的有利一面:今后将主要集中在加工业、新兴工业、高附加值工业和服务业,同时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正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也有产业梯度转移,容易造成产业梯度落后的不利一面:为优化经济结构,发达地区开始在中西部地区为低附加值、高成本、高污染的产业寻找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为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国家将陆续出台包括财政、投资、产业、人口、土地、环境、法律法规、绩效考核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促使要素由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地区流出,向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地区集聚。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尚没有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黄山市由于生态的脆弱性和保护性,更有可能被列入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面临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发展、营销网络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体优势,无论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方面,还是在要素集聚等方面,黄山市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此外,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未来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其作为宏观调控和制定产业政策的依据,可能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分配到相关地区和企业,并可能进一步扩大限批行业和区域的范围。黄山市由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担负着来自自身和国家的“双重”压力,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繁重。三、2008-2012年黄山市经济发展预测按照未来五年GDP年均增长13%测算,并考虑物价指数影响,到2012年,黄山市以当年价计算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52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人均GDP达到29871元,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按照增长14%测算,并考虑物价指数影响,到2012年,黄山市以当年价计算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81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半,人均GDP达到31774元,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一)从产业支撑看,实现GDP年均13%以上增长是有较大把握的实现经济年均增长13%14%,一产、二产、三产年均增速应分别达到4%-5%、16%-17%和13%-14%。从今后几年的宏观环境、市场需求,以及黄山市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看,未来五年实现年均13%的目标是有较大把握的。一产方面,与工业、服务业不同,农业发展受宏观政策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在增长速度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在国家和省里一系列政策持支持下,近三年黄山市农业年均增长在4%以上,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今后几年,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未来五年黄山农业增长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如果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年均增长4%以上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二产方面,目前黄山市工业化率仅为26.3%,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工业规模小、层次低,发展的内在要求迫切。同时,我国人均GDP正处于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快速迈进阶段,居民消费加快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这对黄山市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将提高良好的市场契机。2001年以来,黄山市第二产业发展速度都在15%以上,明显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近两年工业增幅更是达到18%以上。在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如果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后对黄山工业发展影响不大,房地产市场不出现大幅降温,未来几年黄山第二产业增长17%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服务业方面,19992003年,黄山市服务业发展一直处于11%左右的低水平徘徊阶段。从2004年开始,黄山服务业呈现新一轮加快发展态势,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未来几年,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群体比重的逐步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更加向城乡居民个人倾斜、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以及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作为服务业为主的城市,黄山服务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为黄山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撑,引领黄山旅游业进入第三波大发展时期。未来一段时期,黄山服务业总体将呈现逐步走高的发展态势,增长13%以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二)从需求支撑看,实现GDP年均13%以上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在需求结构上有较大的提升由于进出口规模较小,需求拉动主要依赖投资和消费。实现经济增长13%、14,需要投资分别增长18%、20,消费分别增长16%、17。 投资方面,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高增长难度较大。首先,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长是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黄山人均GDP已突破1000多美元,目前工业化率不到30,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从发展阶段看,黄山市仍处于投资拉动发展阶段,要实现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加速发展,必须要以持续大量的投资作为支撑。其次,投资具有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近年来,在工业支撑战略的引领下,黄山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提速增效,产业基础得到强化,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增强。化工、印刷、饮料、纺织等传统工业的支柱行业作用突出,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光源及电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壮大。有6个开发区已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基本上都是处于开发初期阶段,土地供应充足,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园区的后发优势比较突出。另外,黄山市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明显,具有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具有吸引新的工业项目入驻的环境空间。同时,政策鼓励、投入倾斜,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时机日趋成熟。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批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纷纷来黄山投资兴业,如黄山高尔夫酒店看好黄山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持续追加投资,远期投资规模将达到60亿元。再次,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有一定的难度。在国家连续多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黄山市投资已摆脱低水平增长的局面,2003年以后更是迈上40%的增长阶段,并在这一高增长平台上运行。由于近五年投资高速增长,基数快速增加,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日趋完善,为今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加了难度。五年来,黄山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年均增长40以上的高速增长,高于上一个五年投资增幅2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在2006年达到87后,2007年又接近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生产总值相当)。近五年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干成了多年想而未干的事,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相继建成,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对外通道基本打开。未来发展中,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速,在持续性上有一定的难度,从目前看,尚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同时,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6年以来,黄山市投资增幅已出现明显回落,2008年,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调,黄山市投资增幅将会继续回落。此外,随着主体功能区的推进,黄山市工业发展的限制将趋大,工业投资的可选择余地缩小。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要素聚集,尤其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能量和活力正加速释放,黄山已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考虑到近几年投资高增长的惯性作用、“443”项目的放大效应,以及黄山市土地供应相对较为宽松、环保和降耗的压力较小,未来五年黄山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还是有可能的。消费方面,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和市场培育,2004年黄山市消费一举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尤其是2005年以来呈现逐年加速的趋势,2007年前三季度,消费增长更是达到16.7%,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提高。未来五年,黄山消费增长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首先,自身人口的消费将持续快速增加。随着城乡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尤其县域经济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明显提高。民生工程加强,并且加快改善民生将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更有助于相对落后的黄山地区居民消费预期提升。服务业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期,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通信、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娱乐、健身等消费热点将持续升温,城乡消费市场有望保持兴旺趋势。其次,旅游带动的消费有望大幅提升。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群体比重的逐步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更加向城乡居民个人倾斜,国内旅游业将会持续升温。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将更加凸现,特别是围绕徽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点还大有潜力可挖。同时,黄山市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此外,“十五”以来的大投入,黄山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与旅游配套的相关硬件设施日臻完善,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促销力度加大,旅游服务环境优化,旅游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推进旅游国际化的条件在完善中。而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也将为黄山旅游国际化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黄山市服务业和旅游产业有望开始进入第三波大发展期。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黄山市的外来消费将会继续呈现“井喷”态势。综合考虑,未来五年黄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以延续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势头,并有望进一步加快到16以上。进出口方面,受自身条件的制约,短期内黄山市的经济外向度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从目前情况看,受工业结构的制约,未来五年黄山市工业出口难以持续快速增长。由于总量小,即使速度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仍将维持较低的局面。四、2008年黄山市经济发展预测(一)方案一: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13.5%这是一个低于2007年全市经济14%左右的预期增速,而高于2006年13.1%的增长速度,2008年我市经济增速达到这一水平是完全可能且是必需的。从历史趋势看,1990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呈两个周期阶段,一个是19901999年为一个周期,另一个是从2000年开始至今,在第一经济运行周期中,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是11.3%,其中有5年发展速度在13.3%以上,而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市经济各年之间增长速度的上下平均波动率不到0.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很强。根据2007年我市经济预期增长情况,2008年经济发展速度在13.5%是有可能的。从发展支撑看,要实现13.5%的增长,三次产业只需要分别增长4%、16%和14%,投资和消费分别增长25%和17%,从明年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基础看,明年三次产业实现上述增速是有较大把握的。从发展需要看,一方面,2006、2007两年我市经济发展对“十一五”规划目标已留有0.9个百分点左右的欠帐,要完成“十一五”GDP年均增长14%的目标,20082010年平均增长要达到14.3,如果2008年全市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太大,不仅影响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信心,而且使得后两年的加快发展压力大增,进而可能影响我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我市经济要实现“在全省人均争先进,总量进位次”的目标,发展速度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综合以上考虑,我们将方案一定位GDP增长13.5%。按这一速度计算,考虑物价因素,2008年我市经济总量将达到253亿元。(二)方案二: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14%按GDP增长14%这一速度计算,考虑物价因素,2008年我市经济总量将达到254亿元。首先,这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低要求。一方面,2006、2007年我市经济发展对“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有欠帐。要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后三年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要超过14%。另一方面,我市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2008年奥运会和2020年世博会结束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要放缓,我市经济发展也将面临回调,如果2008发展速度过低,“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的将难以顺利实现。其次,实现这一速度也是有可能的。1、从外部宏观环境看,2008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全省经济增速可能也将顺势回落,但整体较快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2008年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外部需求依然较为强劲。同时,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调,也将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来调控经济运行,而我市是个典型的旅游消费城市,工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国家采取的各种紧缩措施对我市经济影响有限。2、从产业支撑看,要实现经济增长14%,一产、二产、三产需要分别增长4%、175%和14.5%。从明年的外部环境、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基础看,三次产业实现上述增速是有较大把握的。一产方面,近五年我市一产平均增速在4.2%左右,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农业是一个发展相对比较平稳的产业。因此,按平年预期,我市农业增长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增长4%。二产方面,在工业支撑战略的实施带动下,我市一批支柱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同时,工业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工业持续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黄山市2005、2006年工业增速都在18%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增幅更是达到20.6%,比去年同期快1.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可以达到18.5%,2007年,黄山市工业增幅虽有所回落,但快速增长的周期不会改变。加上黄山市房地产业目前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因此建筑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综合看,2008年我市二产增长17%、与2007年增速持平是能够实现的。服务业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黄山市旅游大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并且黄山已跻身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将为黄山市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收入持续增加的带动下,黄山的生活服务业也保持加快发展态势。基于以上考虑,2008年,服务业增长14.5%左右是非常有把握实现的。3、从三大需求看,由于我市进出口规模较小,需求拉动主要依赖投资和消费,主导力量仍是投资,要实现经济增长14%,需要投资和消费分别增长30%、18.5%。投资方面。近年来,黄山投资已连续四年在40%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上稳健运行,2007年的增速也有望仍保持在30%以上。考虑明年政府换届效应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加之投资本身的惯性作用,2008年黄山市实现投资增长30%以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消费方面, 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和市场培育,2004年我市消费增速一举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城乡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在消费刚性和旅游消费的作用下,2008年我市消费仍将保持一个高增长的态势,预计增速在18.5%左右,有望创近10年的最高水平。进出口方面,受出口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放缓的影响,明年黄山市进出口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总量小,即使速度较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仍将维持较低的局面。五、对黄山市发展的几点建议“十一五”规划期刚过两年,既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未来五年,促进黄山市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科学定位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并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全国国土空间将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其中,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按照法定范围或自然边界确定。对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国家将加大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政府投资重点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改变生态用地用途;引导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减轻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价考核。对于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国家将引导区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鼓励区域吸纳外来人口落户定居;突出对资源消耗、增长质量、自主创新、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评价考核,等等。考虑到黄山风景区、市区以及各县在空间位置、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上,要根据区域的不同情况,做好科学定位。同时,由于每类主体功能区的区域范围都比较大,内部的均衡性相对较低,对开发方向的规定只能是原则性的,更多地体现战略性和政策性,允许其它辅助功能存在和发展。总之,黄山市既是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对于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区别对待,科学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和潜能,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2、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之间融合和空间集聚,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促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都市型产业等边缘产业渗透、扩展,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努力形成现代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互动的产业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单一功能业态。二是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对黄山市而言,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克服经济发展中总量不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的现实选择。黄山市在加快新型工业进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会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以及各类中介组织等生产型服务业,增强其对先进制造业的渗透力和带动力,降低工业扩张对传统资源的过度依赖。要围绕旅游办工业,重点发展旅游工艺品制造业、旅游用品制造业和旅游食品加工业。同时,黄山市也要大力发展餐饮、酒吧、演艺、洗浴、茶吧等现代生活服务业,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物质文化需求。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合理集聚。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以重点镇、交通干道为依托,以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促进一大批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向同一区域集聚,尽快形成一批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3、增强区域要素资源吸纳能力不论是传统要素资源,还是技术、人力资本等现代要素资源,黄山市都是一个比较贫乏的区域。即使是旅游这个主导产业,其发展也决定于国际国内整个旅游市场资源的开拓程度。因此,加快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放眼于全国甚至全球,树立在国际国内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现代市场观念,增强对现代市场资源的聚集和吸纳能力,真正做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是要树立现代市场资源观念。 与发达地区相比,黄山市最缺的资源是市场资源,最薄弱的环节是把握与占有市场资源的能力不足。在今后发展中,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树立市场需求、品牌、营销、技术、管理创新等现代市场资源观念,不仅要善于无中生有,更要善于从市场需求中把握和抢占先机,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比如,发展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就是善于利用全省甚至国内外的科研力量和先进技术成果,千方百计让科研成果在黄山市开花结果,否则是没有出路的。二是将招商引资与发展配套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抓招商引资工作,要与黄山市结构调整的方向结合起来,注重引进市场资源;另一方面,要跟踪国际性的跨国公司,跟踪珠三角、长三角、环勃海经济圈,跟踪国内大企业和特色企业,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利用他们的市场空间,扩大我们自身的市场资源。着眼形成特色产业链,加强“链”上配套项目和企业的批次引进,加强配套项目建设和配套企业培育,促进围绕特色产业的企业群集,扩大产业品牌。三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考虑.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