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论文:锻炼才是健康最大的“保护伞” .doc
-
资源ID:4012591
资源大小:3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体育与健康论文:锻炼才是健康最大的“保护伞” .doc
题目 锻炼,才是健康最大的“保护伞”摘要:众多学校运动会纷纷取消学生长跑项目,据分析是出于安全考虑。本文从社会现象出发,探讨背后的深层原因-安全背后的因素实际上是青少年的体质下降,以及溺爱式,襁褓式的体育观念。本文分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从社会,从家庭教育观念上看错误体育观念的形成因素; 本文讨论如何扭转这种体育观念,探讨学校体育教学应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质锻炼,同时兼顾健康安全,最终强化民族素质。关键词:取消长跑体质下降体育观念 小学锻炼1、 研究目的2012年11月14日,深圳南山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长跑项目“不见了”,最长距离为1500米。依照深圳市学生体育联合会下发的竞赛规程通知,今年深圳市区两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均取消了长跑项目。 无独有偶,前不久,众多高校的秋季运动会也取消了一些长跑项目,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均被砍掉。据悉,取消长跑是因为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处于安全考虑,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从而取消田径运动会长跑项目。此消息一出,引起社会的激烈讨论,该还是不该,积极或是消极,众说纷纭。当然,本文中,我们并不去争论取消长跑项目这个做法的正确与否,而是要拷问自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青少年的体质到底是如何了?本文不聚焦“长跑应不应该取消”这个话题,而是关注“体育运动在学校该怎么开展”。时下,比取消长跑更为必要的,显然应是思考如何“化危为机”。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查阅大量书籍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方法,为撰写论文提供有有价值的理论依据2.2 案例法 采用案例进行例证和说服2.3数据对比法 采集历年相关数据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现象差异3.结果与分析3.1 让数据说话,告诉我们现实n 2011年,在国家对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成年组和老年组体质合格率中,小学组位居倒数第三。n 中国青年报指出中国国民体质连续十年下降,青少年运动能力远输日韩。n 与前几年的测试数据相比,近年我镇小学生的肺活量、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等单项指标均在下降。而近三年来学生的近视率和肥胖率都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教育部的调查却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这些调查数据,毫不留情的告诉我们:目前我们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正在下降,同时体育活动和锻炼严重不足。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它背后的潜台词是否是在民族少年儿童的竞争中,我们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3.2 原因分析,找出对策。社会文化对于体育健康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在我国,成功一直被认为与智力因素紧密联系,这种观念对当今学校体育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 我们会发现, 多年来,学校的教育观念也是一直倾斜于文化课程,重视发展文化科目,忽视体育课堂的投入,这种现象到目前都没有消除。正如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一次访问中说的那样:“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是赞扬一个人为了事业的成功去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学之前,可以先不要体育锻炼,也可以先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其实,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锻炼,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不可能去补体育锻炼。”目前,体育教学提出“终身体育”的观念,但如果小学中学阶段就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还有多大的可能让我们的青年 “终身体育”呢?而从取消长跑事件上看,我们也可以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另外一种无奈感,很多学校不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委实也是不敢让学生锻炼。踢球受伤了怎么办?学游泳被呛着怎么办?碰上一两个爱子心切、不依不饶的家长,学校就难以招架。在学生体质和承担责任面前,学校本能地选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青少年体育锻炼不单是一个社会问题。长跑事件后,很多人一直责怪学校逃避责任,要求学校检讨。没错,学校反思是应该的,但其实这个事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如果只是单纯的把提升体质、锻炼身体的责任推在学校身上,收效恐怕也不理想。我们都能观察到一个很简单浅显,但却很有意思的情况:和城市学生相比,乡村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偏低,但耐力、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指标高。是乡村学校体育设施更先进、体育教师水平更高吗?显然不是,只是乡村孩子不那么娇生惯养。在田间地头“打打闹闹”,帮家里干点农活儿,效果不啻专门的体育锻炼。反观城市,有调查显示,近70%的学生回家后家长就不允许出去运动。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更多的是采用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多的要求,在动手能力上,以“爱” 的名义弱化孩子的实际参与,在体育锻炼上,用“保护”的观点控制及减少孩子的锻炼时间和强度。家长的“苦心”也有收效,学生除了学习外,空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所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肥胖、近视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社会现实。 因此,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如果整个社会形成了体育锻炼的风气,青少年作为家庭的一员,自然也会受到感染。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社会风气能否形成,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谢军说:“我为什么走上下棋这条路,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北京街头巷尾有很多棋摊,我跟着家长看棋,很自然就学会了下棋,而后才渐渐展现出下棋方面的才华。”一句话:有健康才有未来。因此青少年体质的提升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3.3 它山之石:学习与借鉴研究显示:学生身体越强健,考试越容易得高分。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运动心理学中心以得美国的1200多名学生为对象,探寻强健身体与考试高分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孩子身体越强健,考试分数越高。”“虽然无法百分百确认强健体魄带来更好的学术表现,但两者之间有着强烈、可预见性关联。”而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只会有益处,身体好的孩子更快乐、自尊心更强、人际关系更好,还有益于学生的认知力和学术表现。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考虑,还是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着想,参加体育锻炼都很有必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可以借鉴下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 日本 学校基本每天都有体育课,不管春夏秋冬,体育课一律要求穿短袖T恤和短裤。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日本每天锻炼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学生总数四成多。· 加拿大 实行一系列鼓励儿童健康的退税措施,鼓励10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的运动,10岁以上的孩子为60分钟。如果孩子们连续8周参加至少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他们的父母便可以获得这项税务优惠。· 美国 有80%以上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美国家长把体育看成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结论与建议“取消长跑”事件是对我们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一个警钟,它向我们敲响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因此,面对“取消长跑”事件,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去“化危为机”,如何让 “体育运动在学校开展得更顺利”,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那么,我们应该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推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呢?· 首先,要创造条件以保障体育锻炼得以顺利开展这个“条件”,包括软条件和硬条件两个方面。软条件,就是社会的文化和价值导向。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体育锻炼,体质提升不是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和期望就能达成的。它必须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学校、家庭要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并互相协同配合。比如,在社会的舆论文化上,要营造全面发展的文化,德智体美劳平衡的文化,建立终身体育的文化;在学校的引导和课业安排上,要减少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占用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仅仅从智力因素出发去认可一个学生等;在家庭氛围上,家长要减少一些“宠溺”的习惯,不要不舍得让孩子累着苦着,要理解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支持孩子的体育锻炼和健身。硬条件,就是在场地器材的保障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硬件达到了一定水平,才有可能让学生有场地可动、有器材可用。学校也要有计划、有安排地培训家长,影响家长的观念,以便在节假或平时由家长监督,帮助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其次,家校双方要共同推动“体育锻炼”的执行与坚持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这个过程是需要自觉和毅力的。为何学生不愿参与锻炼,或难以持之以恒的坚持?原因之一就是怕苦怕累。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物质越来越多,孩子却越来越少。这些孩子在两代人的庇护下娇生惯养,渐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稍有苦累,就轻易叫嚷嚷,或者直接放弃,甚至父母老人包办代劳。所以对于体育锻炼,他们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容易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必然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才更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共同去推动。家长帮助孩子制定锻炼计划,不仅仅是提出大方向和要求。而是与孩子共同商定的,不是强加给孩子的,难度和强度是协商的。锻炼的目标和内容是详细明确的,并规定每天的锻炼时间和次数,如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这样才能共同督促执行,才能形成习惯,真正提升体质健康。· 再次,从孩子的天性出发,锻炼形式丰富多样化,培养孩子的兴趣制定了锻炼计划,要不断坚持与执行,在执行中成为一种习惯,在习惯中,收获体质健康的提升。但我们要知道孩子天性好奇好玩,贪图新鲜感,如果是有趣得游戏或玩耍,大家都会爱上它,而如果是单调累人的训练,比如天天都是跑步或练球,则会让人觉得单一乏味,容易放弃,所以锻炼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有趣,如在学校可以开展短跑,跳绳,踢毽子,拔河,球类,体操等各项活动等。而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爬山、野营、郊游,打球等,这对增进孩子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等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因为盲目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导致身体出现意外的事故也常有发生,“取消长跑”事件不正是因为有学生在长跑后“猝死”,而导致学校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吗?所以,在关注如何提升体质健康,如何开展学生体育锻炼,如何化危为机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锻炼观来保障锻炼安全和控制风险。n 根据年龄和生理特点科学安排锻炼活动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多加考虑,比如可以加强足部弹跳训练,锻炼足弓承担自身体重,预防扁平足的发生,由于年龄小,中枢神经系统易兴奋、易扩散、易疲劳、也易恢复,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形式要多样,运动和休息要频繁交替,由于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成熟,不易进行心脏负担过重的耐力性运动,而应进行跑、跳、投掷、游泳、广播体操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等等。n 体质锻炼要循序渐进,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密度。 儿童青少年机体对各种体育锻炼项目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锻炼时要根据身体的不同发育水平制定运动量、动作难度和复杂性可衔接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果突然承受很大的体力负荷,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如果突然从事高难度的动作,则易发生运动性创伤。所以,安全锻炼,控制风险不是少锻炼,也不是因为害怕“出事”担心“危险”而停止锻炼,我们不能以安全为借口,而取消一些该有的活动。相反,怕什么往往来什么,现在最大的不安全恰恰是“保护过度”。所以我们不但是要让儿童青少年锻炼,而且还是要经常锻炼,只有这样,保持适当的锻炼时间、次数、和负荷,才能获得体育锻炼的良好作用。一句话,锻炼,才是健康最大的“保护伞”!参考文献1 蒋新国. 体育教学原则新论M.广东;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2毛振明,于素梅. 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季浏,汪晓赞.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刘晰. 现代国外教学思想与我国体育教学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