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创新举措及发 ….doc

    • 资源ID:4012587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创新举措及发 ….doc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战略同志们:很高兴来到上海,与大家一起探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休闲农业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为民众提供观光、休闲,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生活体验的一种新型农业。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等资源条件,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同特点是:都以农村和农业资源条件为发展基础、以农民为参与主体,以城乡居民为服务对象,都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非常关注。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吴仪副总理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休闲农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新兴产业。”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农业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强化,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彰显。”2006年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和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结合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我感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农业道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大举措,对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观光消费需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思路与战略。 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成效(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中,把挖掘农业和农村的休闲观光资源作为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具有很高的发展积极性;第三,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又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第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在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动因是不同的。发展经济学家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后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000美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点。1000美元以下主要是以解决生活基本需求为主,1000美元以上居民的需求开始呈现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住房、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明显提高;二是对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反应也越来越敏感;三是有更大的实力发展生产,对企业而言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更灵活的机制和更多的融资手段,对政府而言需要等少的干预、更多的支持。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2006年超过2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GDP更高。城镇居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动因。第二、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去努力,但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努力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优质农业,在数量上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在质量和种类上满足消费需求;二是努力建设保障农民增收的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农民能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三是努力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农业,改变目前大肥大水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依靠牺牲资源环境换取发展速度的农业;四是努力建设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开发独特优势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五是努力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的多功能农业,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陶冶情操、休闲娱乐、体验农趣和乡村风土人情的需要,使农业成为传承中华农业文明、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载体。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首要任务的新农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而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我国十三亿人口,其中城镇居民占40%左右,城镇居民对休闲产业的发展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地形地貌多样,生物资源多样,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水乡、平原、高山、草原等众多类型的文化内核与民俗风情,这些区域特色和资源条件,都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休闲旅游项目。全国现有的2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农村。近年来我国假日经济发展迅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量大幅增长,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规模均超过6000万人次;200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规模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多亿元,其中农民从中直接获益约1200亿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北京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其休闲度假方式的已占70%,以北京游客为主要消费群的北京各区县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63.5万人,同比增长15%,比同期在京旅游者人数增幅高出11.5个百分点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镇居民度假休闲的主要产品,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产业。 (二)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特别是2006年以来,各地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应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逐渐形成了省、地、县、乡多层次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河南、云南、贵州、山东、江苏等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富民工程,并列为政府年度考核内容,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力度较大;广东、海南等省出台优惠政策,以贷款贴息、补贴、免费培训等方式积极扶持,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综合各地的做法,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重视,政策良好。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各地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应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逐渐形成了省、地、县、乡多层次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河南、云南、贵州、山东、江苏等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富民工程,并列为政府年度考核内容,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力度较大;广东、海南等省出台优惠政策,以贷款贴息、补贴、免费培训等方式积极扶持,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逐渐加强了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管理,陕西、云南等一些省市成立了农业和旅游主管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一些省市还引进了行业协会管理的概念和模式,比如北京成立了“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湖南成立了“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他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规范引导,有序发展。各省市注重借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评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坚持按规划布局,按标准建设,较好的保证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评定标准。四川等十多个省发布了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浙江省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市级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示范点检查验收标准,浙江德清等县发布了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农家乐评定实施细则等标准。陕西、安徽、湖南、重庆等省市注重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设计与开发,突出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发展,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等制定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办法或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和逐步升级。广东、福建、上海、北京等省市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3、拓宽领域,突出特色。各地通过发展采摘、种植、养殖、水产等,拓展农业休闲功能,使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首选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取得了农业发展与旅游进步的双重效益。2006年,浙江省涉及花卉、茶叶、药材、特色蔬菜、特种养殖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有2398个,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0,旅游观光收入达20.2亿元。湖南省目前具有较大规模的休闲农庄近450个,年收入超过25亿元。四川成都被称作“五朵金花”的5个村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专项种植,成为全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目标的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许多地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助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全面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许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好的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样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扩大了新农村建设的范围,而且提升了新农村发展的质量。北京通过大力发展民俗旅游,2007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由2006年的80个增加到95个,其中有40%的示范村是由于看中了民俗旅游的先发优势而确定的。(二)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利用一些农村地区现有的资源条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达到了增收与就业的双重目标,成为扶贫开发、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过去许多“生产靠救济、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补助”的贫困山区,通过发展旅游随之改变了落后面貌。贵州省最近几年通过实施“旅游扶贫”,使近75万农民摆脱了贫困。河南省伏牛山地区集中了全省19个贫困县、250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使多数农民走上致富。目前,“建设一片乐园,富裕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已屡见不鲜。(三)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人员流动直接带动了城乡之间财富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了城乡差别。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约有400万农民直接从业,包括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在内,就业农民则超过1500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农村城镇化;另一方面农村又以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主动回应中心城区城市化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从根本上保证和加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旅游娱乐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带动了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纳大量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产供销、旅工贸一体化,促进了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贵州黔东南和黔南州、云南腾冲和顺镇、天津蓟县毛家峪等地,农民由种植业为主转而开旅馆、办餐馆、搞客运,成为旅游服务的从业者;农民自家种(养)植的粮食、蔬菜、山果、家禽等农副产品成为旅游商品,使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旅游经济的延伸改变了农村经济的单一结构,使农业与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五)推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进步的表现。一方面,城市居民在旅游活动中,既感受到了新时期农村生活风貌,又了解到农业知识,还传播了当代城市文明,有利于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经营手段和经营理念,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和意识,带动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其生活水平,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新疆昌吉自治州天山村、天津蓟县常州村、北京平谷黄草洼村等,过去曾是当地出了名的穷山村、上访村,近几年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小有名气的小康村、文明村。二、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路和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水平高,管理规范。而我国起步较晚,虽取发展势头很好,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了解国外和台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做法和经验,对促进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十分重要。(一)主要经验1法国。法国非常重视对农家旅舍(相当于我国的“农家乐”)的政策支持和管理。1951年法国第一个农家旅舍开张,1952年法国农业部向大胆经营家庭农舍的农民发放补贴,同时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旅馆信贷银行开始向家庭农舍提供优惠贷款。法国乡村农舍只要保证出租家庭农舍至少10年,就能享受政府拨给的乡村建筑整修翻新补贴。目前全法国在乡村农舍的整修翻新补贴每年投入18亿欧元,平均每个农舍投入5万欧元。1955年法国家庭农舍联合会应运而生,主要负责农家旅舍的监督管理和经营推介。法国家庭农舍联合会目前有600名职员,专门监督分布在农村环境中的约56万家农舍,并且向200万绿色旅游爱好者推销这些乡村农舍。该联合会已印发了近15种农舍指南,收录了几乎所有农家旅舍的地址,游客只要上网点击就能查找到农舍的地址并预订房间。网站上非常详细地注明房间内外的设施,可以接待的游客数量,包括周边15公里之内的游乐场所,如高尔夫、骑马、捕鱼等。法国非常重视农舍的经营质量,隶属法国家庭农舍联合会的“法国家庭农舍”品牌机构定期派专人检查农舍经营质量。该机构根据农舍的周边环境、软硬件设施、房间舒适度以及各项服务,以麦穗为标志,将农舍分为5个等级,最高级别为5个麦穗。如:一个麦穗表示有园外花园,有可供6人使用的水箱冲洗的洗手间,供7人使用的淋浴间、烤肉器、自动烤箱、冰箱、厨具和洗碗设施,洗衣设备、电熨斗等一应俱全,需要时还可提供婴儿椅等特殊设备。要想获得5个麦穗的乡村农舍的标志,要求就更严格了。要有私人花园景观、停车库、网球场、游泳池、桑拿以及音乐设备在内的休闲设施,此外,洗衣和晾衣设备也是必备的,特别是农舍的外观和室内个性化的装饰也成为标准之一。2德国。德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土地长期租赁,直接经营体验。德国是欧洲最早发展观光农业的国家之一,l9世纪初,就出现了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生产自给自足。1919年制定的市民农园法,确立了市民农园的现代模式。近年来建立市民农园的做法和宗旨已发生很大变化,由自给自足逐步转为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田园之乐。市民农园的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栽树、养花等,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只能自己享用或分赠朋友。市民农园内,辟有通道、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用地,每一块承租人的土地上,可建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地块的承租人要签订租赁合同,并由承租人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农园的管理。承租人每年除了要交纳租金外,还要向管理委员会交纳会费,作为管理委员会发展公共事务和维护环境的费用。如果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以中途推出或转让,市民农园选出的管委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的费用。所以目前各农园大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3美国。美国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较大。在美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因被认为是“乡村和城市交流的一座桥梁”,同时也被认为是增加农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业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美国农业部设有多项基金,有合适项目的乡村或个人都可以申请。地方政府在制订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时,也会有意识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为旅游业创造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的便利条件。而基层政府则往往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或个人在手续上给予简化。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农业住宿法案”明确规定:农家旅馆可以低于商业旅馆的最低规模和要求。 美国非常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1992年建立了非营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主要从事项目规划、募集和发放资助、提供宣传。该基金主要任务是鼓励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提高联邦旅游和休闲场所的知名度,实行游客分流,缓解现有旅游场所的压力;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执行州旅游合作计划,推广国际旅游项目,开发全美森林旅游服务项目。4日本。日本大力推进都市型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日本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将继续耕种的土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 。以后人们发现,在城市星星点点的耕地上生产的嫩绿的蔬菜、鲜艳的花卉,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增加了观赏的景点、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三种主要的都市观光农业模式:一是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二是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三是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5台湾地区。台湾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相当成熟,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其对休闲农业的管理非常具有特色。台湾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是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法规。台湾对休闲农业实施分类管理:一是休闲农业区,对所在地农业特色突出、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和特殊的生态及文化保存价值的区域可划作休闲农业区。法规规定设立休闲农业区必需制订规划并经有关部门批准,以促进地方游憩资源合理配置。休闲农业区土地全部属非都市土地者,面积应大于50公顷小于600公顷;全部属都市土地者,面积应大于10公顷小于100公顷。二是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内或区外可发展休闲农场,休闲农场的土地面积不得小于0.5公顷,主要为游客提供农业生产经营体验。台湾要求将休闲农场划分为农业经营体验分区及游客休憩分区,农业经营体验分区只作为农业经营与体验、自然景观、生态维护、生态教育之用;游客休憩分区只作为住宿、餐饮、自产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与农村文物展示(售),及教育解说中心等相关休闲农业设施。建设休闲农场必须经制定规划方案和经营计划,依法办理许可、登记后方可营业。许可登记的休闲农场兴建农舍,得依民俗管理法子规定申请经营民俗。(二)主要启示欧美、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验,我觉得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值得我们借鉴:重视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多功能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不是纯粹的旅游业,也不是纯粹的农业生产,它是现代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各国都重视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休闲观光、展示农业新技术、科普教育等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赋予其部分公益性质,在资金、用地、金融等政策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如法国的法国乡村农舍只要保证出租家庭农舍至少10年,就能享受政府拨给的平均每个农舍5万欧元的乡村建筑整修翻新补贴。2注重保护和适度开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能弱化农业功能,为了旅游而牺牲农业产业的发展。多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利用的是农用地,但也需要部分建设用地。为防止农用耕地被滥用,防止在自然保护区等非适宜地区发展旅游,许多国家都要求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前要制定具体的规划和计划,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如台湾规定休闲农场内要规划农业经营体验分区及游客休憩分区,游客休憩分区可建设部分永久性的建筑设施,但规划要经有关部门许可。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各国都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管理,不完全等同于农业或旅游业,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服务组织。这些管理机构有的是政府部门,如台湾,有的是行业性的社会自律组织,如法国家庭农舍联合会。各类行业性的自律组织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法国家庭农舍联合会目前有600名职员,专门监督分布在农村的约56万家农舍,并且向200万绿色旅游爱好者推销这些乡村农舍。 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为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年3月20日,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在京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调查研究、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协议签订以来,两部门紧密合作,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发了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并成立了“全国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任组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农业部总经济师、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坚任副组长。具体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承担。一些地方也建立了农业和旅游部门联合工作机构;二是抓紧开展调研,了解发展中的问题,两部门组成3个联合调查组赴广东、安徽等7省区开展了工作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起草了拟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报告;三是认真总结各地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验做法,起草了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10月30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在北京联合召开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座谈会,听取大家对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会同有关单位抓紧制定乡村旅游县、乡、村标准,并召开了有关地方参加的论证会;五是组建了中国休闲农业信息网(中国乡村旅游信息网),该网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主办,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承办,农业部信息中心、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持单位,目前已开始试运行,待进一步完善后将正式开通运行。通过两部门的合作,我们进一步摸清了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战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当前制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起步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职能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发形成的一个已具相当经济规模的产业,当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迅速。但国务院关于各部门的“三定”方案均未明确该产业归那个部门主管,有关行业自律性的协会在多数地方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第一和第三产业)多行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卫生、环保和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总体规划、旅游管理、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培育规范的消费市场。2特色不明显,发展不规范。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入新世纪以后,受国内需求的拉动,发展速度惊人,在一些地区出现“千军万马”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局面。由于政府规划、服务、监管职能的缺失,市场发展呈现很大的盲目性,不同类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定位差异性小,同质化趋势严重,一些项目重复建设,功能雷同,恶性竞争,效益低下。一些地方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简单化、庸俗化,游客在目的地以就餐、钓鱼、打牌等为主,甚至一些“农家乐”成为“吃饭”、“打牌”的代名词;一些地方“农”味不够,乡土气息不浓,出现了餐饮住宿宾馆化、风貌格调城市化倾向,无法使人体验到真正向往的良辰美景、田园风光,削弱了对城市消费者的吸引力。四川的“五朵金花”全国闻名,台湾的休闲农业能吸引大批国际游客,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3认识不充分、宣传不到位。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很多地方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思想意识还简单地停留在推进发展第三产业上。全国范围内包括中央的很多主流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不充分,还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由于社会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认识层次还比较低,政府各部门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不清晰,广大城镇居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的释放。 4投入不足,政策滞后。当前国务院尚未制发规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规划审批、登记管理、市场监管、标准体系等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地方还很少,改善农户接待条件、完善停车场及公共标示标牌、 开展乡村环境治理等许多公共服务所需经费难以落实。5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存在知识层次低、资金缺乏和管理经验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服务人员缺少最起码的服务和礼仪常识,端菜时手指还在汤盆里;晚上客人休息了,她们还在院子里大声地聊天,让人面对青山绿水也难以产生放松惬意的心情,难以慰籍人们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层次的文化和生态内涵的心理渴求。目前一些地方开展了针对农民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这些培训工作应该特别加强。(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针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阶段发展状况,确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还应当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更加紧密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既是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发展战略,也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只有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才能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对于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解决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创业资金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现实问题,努力消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2始终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有其固有的内在的发展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益。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性的把握,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所推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往往因缺乏依托、缺乏特色、缺乏市场而后劲不足。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遵循旅游经济规律是必须。要根据农村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发展水平,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形成特色,从根本上增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命力。3坚持以农为本。“三农”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特色,也是区别于其它旅游的根本点。一些地方由于引导不力,设施追求高档,服务注重利益,乡土气息淡化,城市氛围变浓,反而丧失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命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突出“三农”不动摇。要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鼓励农民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手段。4. 注重从实际出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自于农村,但不是所有的农村都适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是每个农民都积极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分步推进,逐步完善、有序发展。要从特质资源、交通区位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搞好可行性论证,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合理确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景点布局,立足在有资源、有财源、有客源的地方先行发展,并梯次推进,以强带弱。5着眼可持续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应牢固树立“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农村自然风貌,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先规划后开发,坚决防止和克服开发随意,甚至以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之利的短期经济行为和旅游过热行为。要深入挖掘乡村特有的农耕文化、独特的生活文化和特色的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变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6加速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不力,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专门人才,管理者水平不高,服务者技能欠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积极培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重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要注重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层人才的培养,真正把那些热爱农村工作、熟悉乡村旅游、具有开拓创新的人才充实到基层,以领导素质提升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着力完善基础条件,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发展水平,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形成政府有效引导、农民主体参与、社会力量推动、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总体目标是: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生态良好、环境怡人、服务优良、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基本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需求。到2010年,培育100个特色明显、管理规范、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1000个重点乡(镇)、10000个重点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年接待客人超过5亿人次,农民从中直接获益超过1600亿元,年均新增直接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强化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促进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1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分类指导。一类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多种形式的“农家乐”,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要重点加强“农家乐”发展规划,引导“农家乐”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避免简单的模仿照搬;要通过积极引导 “农家乐”接待户改厕、改厨、改浴、通网络(“三改一通”),满足游客对饮食安全、生活卫生、住宿方便、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提升“农家乐”接待户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精品项目,满足中高层次游客的需求,提高经营效益。二类是以各类农业和农村风景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休闲观光园区和景区,在展示现代农业成果、观光休闲、科普宣传、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以及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方面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场。要通过积极支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建成兼具展示、休闲、教育、示范功能的现代农业休闲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在为游客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要探索发展多样的组织开发模式,妥善处理开发商与农村社区关系,引导农民入股和参与管理,把开发农村休闲旅游资源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结合起来。三类是具有丰富的民俗及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村寨,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是乡村旅游的精品。要重点引导和激发居民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形成自发保护的内在动力和长效机制;要通过挖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以及生产生活特色,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要加强对农村文物遗迹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防止破坏风貌的拆建。2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发展水平有重大意义。要通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加快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的交通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及亮化、绿化,建设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游客提供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休闲旅游环境。3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加强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研究探讨将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人员等新职业纳入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办法。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县乡村各级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农业和旅游院校、职业院校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门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增设相关的专业。4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开拓。通过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公益性宣传,推动分散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导休闲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倡导农民成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的旅游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点)”、“公司+农户(旅游点)”等形式,整合分散的旅游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5改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要通过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业管理标准,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加强“农家乐”农户饮食质量、住宿卫生、安全设施及土地利用方面的监管。对休闲农业园区实施土地分区使用制度,将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生态维护用地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区,将住宿、餐饮、自产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展示与销售等用地作为游客休憩区,禁止擅自扩大游客休憩区规模面积。严格限制在森林区、重要水库集水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特定水土保持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国家公园等区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增强市场供求信息透明度,引导理性经营、理性消费,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公开发布乡村旅游资源信息。逐步建立科学、统一、全面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及统计指标体系。6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注意事项

    本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思考、创新举措及发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