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西部的羊产业、优势、问题及对策.doc

    • 资源ID:4012536       资源大小:8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西部的羊产业、优势、问题及对策.doc

    中国西部的羊产业,优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西部的羊产业,历史悠久,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区内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不养羊,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是中国主要的羊产业基地。1 中国西部范围的界定 中国西部地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应该是指分布在中国地理位置西部的各省、市、自治区而言。如果以东径 105o为线划分,属于西部地区的有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6个省、区。1950年,国家划分行政大区时,将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和青海5省、区划为西北区,将西藏、四川、贵州和云南4省、区划为西南区。2000年1月下旬,由朱鎔基总理领导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随着开发的进展,西部的概念在改变,所辖地区的范围在扩大。现在,西部地区具体指西北5省、区+西南5省、市、区+内蒙古+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述“10+6”地区中,有的怎么说都不在西部,这只能从政治经济的含义去理解了。因此,本文研究的西部地区,则是指西北5省、区和西南5省、市、区。 2 中国西部地区羊产业生产现状和水平 2.1 2004年西部地区草原建设利用情况(表1) 2.2 2004年西部地区羊产业生产统计(表2) 2.3 2004年西部地区羊产业的生产水平(表3) 表 1 2004年西部地区草原建设利用基本情况 单位:千公顷 省区 草地总面积 已利用草地面积 累计种草保留面积 其中 累计退耕还草保留面积 累计草场围栏保留面积 草种田面积 草地承包 面积 人工种草 改良草原 飞播牧草 全国 394141.89 289199.38 22146.76 10449.21 10431.87 1265.68 3468.90 29391.19 1158.68 175251.90 陕西 4654.12 2678.11 1069.16 807.67 213.55 47.94 212.43 80.41 116.04 661.75 甘肃 17904.32 16071.41 4003.00 1060.00 2878.02 64.98 1031.69 1590.00 79.30 6869.00 青海 36466.67 31600.00 298.38 279.23 19.15 99.85 3651.56 24.80 28333.00 宁夏 2444.56 2444.56 702.48 403.09 255.53 43.86 245.43 455.56 2.00 1762.89 新疆 53494.79 41816.87 1469.36 489.15 953.75 26.46 255.54 2167.00 11.91 30000.00 西北地区 114964.46 94611.95 7542.38 3039.14 4300.85 202.39 1844.94 7944.53 234.05 67653.64 重庆 2158.00 107.15 59.17 47.98 22.48 9.77 3.00 28.50 四川 22739.57 17046.82 1642.09 775.35 860.05 6.69 326.22 1846.44 46.49 8620.52 贵州 4286.00 3086.00 210.37 133.94 56.05 20.38 85.22 19.77 1.12 3086.00 云南 15989.72 13127.28 304.89 212.67 78.00 14.22 61.91 145.72 1.24 328.45 西藏 80385.15 57874.67 1112.40 86.40 1026.00 3.00 1123.90 1.16 41604.68 西南地区 125558.44 91134.77 3376.90 1267.53 2068.08 41.29 498.83 3145.6 53.01 53668.15 表2 2004年西部地区羊产业生产统计 地区 羊存栏 山羊存栏 绵羊存栏 羊出栏 产羊肉 产绵羊毛 产细羊毛 产半细羊毛 产山羊绒 产山羊毛 全国总计 36639.12 (万只) 19550.90 (万只) 17088.23 (万只) 28342.99 (万只) 399.28 (万吨) 373901.69 (吨) 130413.18 (吨) 119513.71 (吨) 14514.70 (吨) 37727.14 (吨) 陕西 941.76 733.02 208.74 571.27 8.44 5286.00 2349.00 1733.00 835.00 1230.00 甘肃 1302.37 301.97 1000.40 701.79 11.23 20148.00 5831.00 3992.00 327.00 1633.00 青海 1763.71 328.82 1434.89 535.99 8.84 16629.00 743.00 4515.00 341.00 1105.00 宁夏 493.49 83.36 410.13 370.65 6.06 8689.00 990.00 1971.00 259.00 787.00 新疆 4266.73 669.47 3597.26 2790.53 52.65 84906.00 28737.75 19255.98 1228.20 4229.14 西北地区 8768.06 2116.64 6651.42 4970.23 87.22 135658.00 38650.75 31466.98 2990.20 8984.14 重庆 285.62 285.46 0.16 285.63 3.40 4.00 4.00 2.00 四川 1479.00 1134.31 344.69 1224.00 13.86 5375.00 712.00 2455.00 23.00 426.00 贵州 420.98 398.92 22.06 248.80 5.02 318.16 56.43 261.73 2.00 30.00 云南 853.16 759.61 93.55 512.48 8.95 1704.00 316.00 1064.00 1.00 75.00 西藏 1815.58 664.44 1151.14 475.93 7.50 9125.00 157.00 3447.00 853.00 1153.00 西南地区 4854.34 3242.74 1611.60 2746.84 38.73 16526.16 1245.43 7227.73 879.00 1685.00 表3 2004年西部地区羊产业的生产水平 省、区 绵羊、山羊存栏数(万只) 羊肉产量 (万吨) 出栏率( %) 平均胴体重(公斤) 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 (公斤) 山羊绒产量(吨) 绵羊存栏量(万只) 绵羊污毛产量(吨) 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污毛量(公斤) 西北地区 8768.06 87.22 58.79 17.55 9.95 2980.20 6723.42 135658.00 2.02 陕西 941.76 8.44 65.12 14.77 8.96 835.00 280.74 5286.00 1.88 甘肃 1302.37 11.23 56.77 16.00 8.62 327.00 1000.40 20148.00 2.01 青海 1763.71 8.84 30.42 16.49 5.01 341.00 1434.89 16629.00 1.16 宁夏 493.49 6.06 78.08 16.35 12.28 259.00 410.13 8689.00 2.12 新疆 4266.73 52.65 67.99 18.87 12.34 1228.20 3597.26 84906.00 2.36 西南地区 4854.34 38.73 59.77 14.10 7.98 879.00 1611.6 16526.16 1.03 重庆 285.62 3.40 116.54 11.90 11.90 0.16 4.00 2.50 四川 1479.00 13.86 89.33 11.32 9.37 23.00 344.69 5375.00 1.56 云南 853.16 8.95 63.30 17.46 10.49 1.00 93.55 1704.00 1.82 贵州 420.98 5.02 63.49 20.18 11.92 2.00 22.06 318.16 1.44 西藏 1815.58 7.50 26.75 15.76 4.13 853.00 1151.14 9125.00 0.79 3 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羊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3.1 拥有面积辽阔的草地资源 羊是草食动物,草地和在天然草场或人工草地上放牧饲养绵、山羊是发展羊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最主要的管理模式,这种基本模式一再被国内外羊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代羊产业最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封山禁牧、封草禁牧、舍饲养羊,是我们国家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在某些特定的地区,为适应特殊的形势提出的应对措施,是羊产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权宜之计。表 1指出:中国西部天然草地总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61.02%,其中已利用草地面积占全国已利用草地总面积的64.23%,这样广袤的草原、草山草坡,为西部地区及全国发展现代羊产业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平台、潜力和希望。 3.2 拥有丰富的绵、山羊品种资源 在我国比较著名的 27个地方绵羊品种中,西部地区拥有18个,占66.7%,如西藏羊、哈萨克羊、同羊、阿勒泰羊、兰州大尾羊、和田羊、巴音布鲁克羊、滩羊、贵德黑裘皮羊、多浪羊、库车羊等。 在我国,在比较著名的 39个地方山羊品种中,西部地区拥有18个,占46.2%,如中卫山羊、西藏山羊、河西绒山羊、新疆山羊、成都麻羊、板角山羊、陕南白山羊、贵州白山羊、建昌黑山羊、榕江小香羊、子午岭黑山羊、川东白山羊、圭山山羊和云岭山羊等。 自1949年以来,我国培育成的20个绵、山羊品种中,西部地区培育出13个,占65.0%,如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甘肃高山细毛羊、青海细毛羊、青海高原半细毛羊、阿勒泰肉用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中国卡拉库尔羊、南江黄羊、关中奶山羊、柴达木绒山羊和新疆白绒山羊(北疆型)等。 为了迅速改造我国低产养羊业的面貌,解决优良种羊不足问题,近六十年来,国家和各省、自治区先后从原苏联、德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南非等国引入优良绵、山羊品种(包括活畜、冻精和胚胎) 30多个,引入我国的上述绵、山羊品种,西部地区绝大部分都有引入,而且目前有相当数量存栏并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澳洲美利奴羊、波尔华斯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考摩羊、德国美利奴羊、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波德代羊、特克塞尔羊、杜泊羊、白萨福克羊、边区来斯特羊、罗姆尼-马尔士羊、林肯羊、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等。 3.3 拥有可观的绵、山羊数量 2004年,西部地区羊存栏1.36亿只,占全国同期羊存栏数的37.18%,其中绵羊8263.02万只,占全国绵羊存栏数的48.36%,山羊5359.38万只,占全国山羊存栏数的27.41%。在西部地区中,西北5省、区绵羊存栏6651.42万只,占全国绵羊存栏数的38.92%,占区内绵、山羊存栏数的75.86%,说明西北地区的羊产业以绵羊为主,而西南5省、市、区的羊产业,则以山羊为主。这么多的绵、山 羊存栏量(其中繁殖母羊在50%以上),为西部地区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平台。 3.4 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中国西部地区,近 60年来,羊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苦、奋勇攀登,并且充满活力、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善于攻关、能打硬仗、占据全国养羊科技前沿水平的科技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组成及其研究特色如下: 在现代细毛羊新品种(系)的培育、研究和产业开发方面,有以中国工程院刘守仁院士为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畜牧科学院等单位的科技队伍。 在现代肉用绵羊新品种培育、现代集约化肉羊产业发展、研究,以及高级羊产业人才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等方面,有以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理事长赵有璋教授为首的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队伍。 在奶山羊、现代肉用山羊新品种培育、产业开发、研究等方面,有以博士生导师曹斌云教授为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单位的科技队伍。 现代生物技术在羊产业中的运用、研究,以及养羊科技高级人才(博士、硕士)培养方面,有以博士生导师吴登俊教授为首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单位的科技队伍。 在草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培育,高产饲草的栽培、加工和利用等方面,有以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为首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单位的科技队伍。 3.5 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条件 近60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各族人民群众,为发展西部地区羊产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显著地改善了生产基本条件,同时,研究和推广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及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制定了产于区内的绵羊、山羊品种和各类羊产品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在农村、牧区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社会技术服务系统等,所有这些,都为西部地区羊产业在21世纪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6 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 在西南和西北境内,许多地区农业发达,国家许多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全国最大的紫花苜蓿基地、优质棉基地等就在区内,因此,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农作物、经济作物秸秆和各类饼粕、荚、壳、藤、蔓、秧,以及糟渣类和树叶类等,为西部地区羊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区、半农半牧区舍饲型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饲草料来源。用草养羊,秸秆饲草过腹还田,羊粪养地,建立土 草 羊三位一体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将农区作物栽培中的二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改为三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牧草饲料作物),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对西部地区羊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西部地区现代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1 千家万户小群饲养、分散经营与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矛盾 目前,在西部地区饲养绵、山羊的农村牧区,基本上实行千家万户小群饲养和分散经营。在牧区,养羊主要作为牧民谋生的一项重要产业,因此,饲养规模一般较农区大,对羊群的饲养管理和主要生产环节的组织比较重视;在农区,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广大农户发展羊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草养羊、舍饲养羊、科学养羊在西部地区广大农村正在兴起,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由于农牧民文化科技素质低,信息不灵,市场观念差,加上饲养规模不大,品种良种化水平低,畜舍简陋,设备落后,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困难,饲养管理粗放等,是当前制约着西部羊产业迅速发展和提高的主要拦路虎。这就是养羊业发达国家也实行千家万户饲养,但别人是成功模式,是有效经验,而我们则成了大问题的原因所在。由于千家万户小群饲养分散经营和粗放的饲养管理,不仅对有些资源不能共享和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生产标准、技术管理不统一,疫病很难控制,因而对羊产业的产品数量、质量、安全卫生等难以控制,这本身就大大削弱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4.4.1 政府和社会团体,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大力普及现代养羊科学技术教育、市场经济知识等; 4.1.2 对条件较好的规模饲养户,积极引导和支持走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4.1.3 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将一家一户的农牧民组织起来,以适应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竞争激烈的市场矛盾,可以有效地解决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这对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强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4.2 现代肉羊产业发展迟缓 西部地区,尽管引入了不少现代肉用绵、山羊品种与当地羊杂交,但杂交面不广,不少地区至今仍处在小群试验阶段;羊肉生产的模式主要用地方种大羯羊、淘汰羊为主进行非专门化育肥,羔羊肉生产比例低;近些年来,成立了很多以肉羊生产为主的企业,但由于资金实力弱,经营思想、经营方法问题多,真正建立起“公司 +基地+农户”的有效模式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性差;羊用饲料开发,利用、特别是肉羊饲料的研究、生产加工严重不足,如2004年,甘肃省生产各类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12万吨,但反刍动物饲料只有6万吨,只占总生产量的5.5%,并且生产的这类饲料是以奶牛用为主;2004年,西部地区绵、山羊存栏数占全国同期绵、山羊总存栏数的37.18%,但羊肉产量只占全国羊肉产量的31.54%;反映羊产业产出率,周转率和商品率的重要指标出栏率,2004年全国平均为83.62%,比同年西北地区的出栏率高24.83%,比西南地区的高23.85%,差异极显著,若与国内先进省区相比,其差异则更大,如2004年,山东省的羊出栏率为116.2%,河南省为125.29%,江苏省为126.42%;说明,西部地区的羊肉生产量与其绵、山羊存栏量不相称。当然,在西部十个省、市、自治区中发展是不平衡的。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4.2.1 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现代肉羊生产作为发展羊产业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4.2.2 研究和总结利用引入的现代肉用绵、山羊杂交效果,确定不同生态经济环境地区的有效杂交模式,并进行推广;利用和发挥良种繁育体系,用现代肉用绵、山羊品种,如萨福克、无角陶赛特、波德代、特克塞尔和波尔山羊等品种,与地方品种母羊开展大规模的杂交改良工作,利用杂种优势生产高档羊肉。 4.2.3 研究和推广现代集约化肉羊生产技术,加快现代肉羊生产进程。 4.2.4 扶持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促进产业升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龙头企业要作为关键措施来抓,谁有能力谁带头,谁是龙头支持谁。通过找项目,通过合资、独资、合作等形式,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有效模式,夯实加工原料来源基础。 4.2.5 在绵、山羊分布比较集中的产地,建设一批规模比较大,规范化程度比较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活羊及其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 4.3 细羊毛生产形势严峻 中国西部的细毛羊改良工作,主要从 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7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现在在西部细毛养羊业中仍然起主导地位的很多细毛羊品种,在育种过程中,主要父系基本上来自原苏联、如高加索细毛羊、萨尔细毛羊等,这些品种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羊毛长度不理想,羊毛弯曲、油汗较差,净毛率低,净毛产量不高等,而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在我国西部细毛羊中程度不同地产生影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从澳大利亚引入了澳洲美利奴品种公羊,西部各省、区先后用澳洲美利奴公羊与当地细毛羊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入杂交,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改良面不够广,很多品种引入基因量不多,因此,从总体来看,对我国西部的细毛养羊业的影响仍是有限的。近几年来,中国的羊毛价格,特别是细羊毛价格不合理,在许多地区1kg细羊毛价格不如1kg羊肉价格,毛肉比价严重倒置,加上受到大批量进口外毛的冲击(如 2005年,进口净毛27.0万吨),致使不少饲养户由饲养毛用羊改为饲养肉用羊,由于国产羊毛经济效益比较差,甚至有相当数量的羊毛卖不掉,形成大量积压,从而挫伤了广大农牧民生产优质羊毛的积极性,使许多地区绵羊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地区倒改严重。同时,我国现阶段绵羊毛在实际收购方法上在不少地区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甚至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在流通领域中,中间环节多,加上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给一部分羊毛生产者、经营者有空子可钻,在羊毛中掺杂使假,从而造成了毛纺工业界对国产羊毛不好的印象。近年来,农业部的重视和提倡,通过推进羊毛分级、整理、打包、检验等羊毛后处理措施,抓拍卖、树品牌,促进了羊毛贸易的优质优价,使国产羊毛交易出了好势头。但是,主要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按规定, 2004年羊毛的非关税措施,即关税配额管理已取消,澳大利亚等国羊毛将不再受任何限制,“零关税”大举进入中国,这对中国、对西部的细毛羊产业来说,无疑将带来巨大冲击,因此,西部地区的羊毛生产形势相当严峻。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4.3.1 国家和社会团体应加大投入,有效改善基本生产技术条件,特别是要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和科技专项投入,为优质细毛羊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基础; 4.3.2 作为一项权宜之计,国家应制定“羊毛最低保护价”; 4.3.3 实行羊毛产地分级、客观检验、组织羊毛拍卖,净毛计价,优毛优价; 4.3.4 继续从澳大利亚引入优良的澳洲美利奴种公羊,特别是羊毛细 度在19m以下的超细型澳洲美利公羊,或引入南非美利奴羊、或用中国美利奴品种中的超细型优秀公羊,继续对各地的毛用或毛肉兼用细毛羊或细毛杂种羊进行杂交,一般可级进杂交到2-3代,然后通过严格的选择和自群繁育,发展羊毛综合品质好,羊毛细度以20m为主体的中国的超细型细毛羊。 4.4 羊的良种化率不高,饲养管理粗放 在西部的许多地区,由于长期忽视对地方品种选育提高和现代优质高产绵、山羊品种的推广工作,不重视饲养方式和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致使现在不少地方绵、山羊品种和不少地区饲养的绵、山群体,羊群混杂,良种化程度不高,品种退化,生长发育缓慢,个体小,生产力水平低,没有特色,有的甚至还处在原始落后状态,严重制约着现代羊产业的迅速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4.4.1 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各级业务管理部门,要重视地方绵、山羊品种的选育提高和现代优质高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建议设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要坚决摒弃那种说在嘴上,议在会上,写在纸上,而实际上没人具体分工管、无所谓的官僚作风。 4.4.2 建立新型的绵、山羊杂交利用体系。这个体系应以县为单位全面安排,由科研院校、行政业务管理部门、种羊场、配种站(点)组成,辐射到羊群分布密度大的乡、镇、村,以农户经营为主,实行有偿服务。每个配种站(点)要求有符合进行羊人工授精工作的房舍及配套建筑,器械药品基本配全,主要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绵、山羊人工授精技术专门培训,同时,按照全县统一规划购进符合相关生产方向的优良种公羊。 4.4.3 加大科技和西部开发专项投入,积极开展保种、选种和新品种培育工作。绵、山羊的保种、选种和育种工作,要同不断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结合起来,要深入实际,结合大面积生产进行。养羊业领域中的科学研究,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羊产业过程中的瓶颈型技术难题,推动羊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反对科学研究脱离生产实际。我不相信对一滴血,一小块活体组织在实验室的研究,就能解决现阶段中国养羊业的良种化问题,就能改变中国羊产业的低产落后面貌。同时,各级科技部门,西部项目办等单位,应采取相应得力措施,使科技、专项投入真正落实到那些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认真干活的单位和个人身上。项目经费一定要专款专用,项目结束时应严格审计。 4.5 青藏高原羊产业发展滞后 青藏高原位于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两省、区及其毗邻地带,面积 226.9万平方公里,占整个西部地区面积的42.0%以上。整个高原,海拔高(一般都在3000m以上),气温低,无霜期短,冬春枯草季节长。天然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高原上可利用的天然草地占全国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3.0%以上。由于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水热条件既有地区差异,但垂直变化更加明显,因此,草原植被随水热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中部和西北部高原湖盆地带,主要是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占整个高原草地总面积的60%,自然特点是“高、寒、平、旱”,以旱生性禾本科牧草为主,植被覆盖度50%左右,亩产鲜草约100kg,在正常年景,一般16.5亩草地可养一只羊;在西部及柴达木盆地,主要是高原宽谷半荒漠草场和山地荒漠草场,占整个高原草地面积的20%左右,特点是气候寒冷干旱,风沙大,饮水缺,以旱生的小灌木及禾草、杂草为主,植被稀疏,覆盖度20%左右,亩产鲜草30kg,60亩草地可养一只羊;在东部和东南部,主要是高山草甸草场、沼泽草甸草场和灌丛草甸草场,占整个高原草地面积的20%左右,特点是气候寒冷潮湿,牧草茂密,如高山草甸草场,覆盖度80%以上,亩产鲜草165kg以上,9.4亩地可养一只羊。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青藏高原鼠害、虫害频发,草原生产力急剧下降。 在青藏高原主要分布藏系绵羊和藏系山羊,藏系绵羊总数在 3000万只以上,藏系山羊在1000万只以上。长久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系绵、山羊,由于受自然生态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了许多具有适应海拔高、气候冷、气压低、枯草季节长等特殊生态环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如耐寒怕热,喜干燥怕潮湿;神经敏锐,合群性强;头部大多数有杂色斑块或全为黑色或褐色,有利于保护机体免受强烈紫外线辐射和防止产生雪盲的作用;在藏羊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多,血红蛋白含量高。由于地域辽阔,青藏高原上的藏系绵羊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生态类型,如牧区的草地型藏羊,农区的山谷型藏羊,以及肉用型欧拉羊等。草地型藏羊是藏羊的主体,成年公羊体重51.0kg,成年母羊43.6kg,羊毛品质好,是制造地毯和提花毛毯的上等原料,有著名“西宁毛”之称。欧拉型藏羊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成年公羊体重75.85±14.8kg,成年母羊58.51±5.62kg,成年羯羊屠宰率50.18%,是藏系绵羊中的肉用型绵羊,但毛色杂,产毛量低,羊毛品质差。 由于严酷的生态环境,慢长的枯草季节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加上牧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长期以来对基本生产条件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在西部地区,青藏高原的羊产业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如表 3看出:2004年青海省的羊出栏率为30.42%,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为5.01kg,每只存栏绵羊年产毛量为1.16kg;西藏自治区年述指标相应为26.75%、4.13kg和0.79kg;远远低于区内其他省、区的相同指标。 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4.5.1 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基本生产技术条件,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为羊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平台; 4.5.2 按计划大力抓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滩育草、禁牧休牧和天然草原保护等工作,加快生态农业建设,迅速恢复昔日草原的生机活力; 4.5.3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和现代羊产业。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效益畜牧业转变,该州将当年出生羔羊育肥出售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来抓。从2002年开始,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全州确定当年育肥销售羔羊20万只目标,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乡、村、社和牧户。2004年,由政府帮助、畜牧兽医协会注册了“海北羔羊”等商标,并举办了“青海首届藏系羔羊美食文化节”,签订了总金额为1.69亿元的13项羔羊购销协议。现在,当年羔羊当年育肥销售迅速在全州铺开,当年销售的羔羊也由2002年的28万余只上升到2004年的31万余只。为了提高羔羊生产效益,全州各地坚持项目为依托,加强以暖棚为主的设施建设,推广适宜在高寒牧区进行经济杂交的现代肉羊品种,如无角陶赛特、波德代、萨福克等。同时引进州外畜产品加工企业对全州原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形成了以草原兴发、青海韩氏等一批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促进其精深加工能力,增强了带动辐射作用。现在,该州有牛、羊育肥贩运协会16个,通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销售的羔羊达60万余只。由于大力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售,优化了区域布局,减轻了冬、春草场压力,促进了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2004年,全州仅羔羊销售一项就实现收入4500万元,牧民人均实现收入606元,有效地推动了全州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主要参考文献 (略)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西部的羊产业、优势、问题及对策.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