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doc

    • 资源ID:4012469       资源大小:4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doc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西部乳业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 王丁棉)前言:纵观几年来的中国农业发展,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产业,莫过于奶业。中国奶业已经连续四、五年来取得了其发展指数20%以上的快速发展,全国年人均占奶量从1999年的5公斤多一点,到去年已增至12公斤,其升幅足足翻了一番。曾经有社会学者对此进行评价说,中国奶业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中国奶业能够取得这样的辉煌业绩,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央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办奶业的政策。中国奶业大厦能在众百业中崛起,少不了西部奶业的贡献,军勋章也有你的一半功劳。伊利、蒙牛、新希望和德隆等这几个生机勃勃的非常年青的中国奶业娇子,就是在这几年当中茁壮成长起来的。蒙牛乳业,已经创下了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奶业第一发展速度这一超高速超常规的奇迹记录,经营业绩从当年的三、四千万元到去年的四十多亿元,它的发展增长速度已经不适宜用百分比来讨算了,而是用上了百倍为计算单位。若然中国再多十来个像伊利、蒙牛这样的中国奶业快马,也许,中国人的饮奶水平也会翻几番。然而,地处中国西部由四川、云南等12个省市自治区构筑而成的西部奶业,从整体上说,还是不很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虽然它的总存量已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奶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它无论是在生产经营理念、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对奶业的总投入、机械化程度、奶品加工、奶源、产品质量,还是对奶品的消费量或经济效益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或奶业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是相差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提高的地方。西部奶业,有它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它的发展前景又是前途无量的,空间是广阔的,潜力是巨大的。要发展好西部奶业,关键是在于如何培育和扩大当地的市场,要立足于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和就地消费。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获取,以及如何确保奶业朝向健康、有序、良性和可持续这一方向发展。牧草、奶源、奶品生产、市场消费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甚为重要。笔者现就西部奶业如何协调发展,以及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对策措施等问题,提出如下一些浅见:一、西部奶业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是西部地区奶业的最大资源我们所谈及的西部地区,就其行政划分范围来说,它包括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和新疆这12个省市自治区。整个西部地区的面积占了中国地图版面的2/3还多,而居住人口则刚好相反,占全国1/3左右。地大人稀,是中国西部地区最为明显的一个社会特征。西部地区由于交通欠发达,所处地理位置较特殊,整体经济水平与沿海东地区相比较,将要落后20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它的消费能力也相对较软弱。这些因素就决定了西部的奶业发展,只能是产多消少和必须寻求外部市场这一格局。也正是由于这一社会经济特性,中央才决定把西部地区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地区。在西部发展奶业,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切入口和重要举措,通过种牧草和养牛,可以将西部的土地资源盘活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养牛,土地就不会荒废,农民也可以通过养牛富裕起来,国家的蛋白质生产和供应也就丰富多起来。 西部地区的一些著名奶业企业和品牌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奶业,从整体上看,算不上很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但在这几年中,就是在这一片国土上就有好几个著名品牌企业面世人间,销售业绩为全国前三名的奶业企业,有两个就在西部地区产生。被业界视为全国重量级的著名品牌企业包括有内蒙古的蒙牛、伊利、四川的新希望、新疆的德隆。伊利、蒙牛这两个企业在三年前就开始做全国市场的营销,后起之秀新希望目前已在积极筹备做全国市场的有关准备,德隆也具备了做全国市场的资质与条件,且也有这个意向要做全国市场。目前为止,有条件和有能力做全国市场的品牌企业并不多,全国计加起来,也是那么六、七个。西部奶业除了前面四个重量级的品牌企业之外,其年销售总额超亿元以上的品牌企业还有广西的皇氏乳业,陕西西安的银桥,甘肃宁夏的夏进,兰州的好为尔等。上述的这些奶业精英,是整个西部奶业的一支前沿部队,它们的威镇力和市场渗透力比较强,而且具有一定的龙头作用。这几年西部奶业的快速增长点,一般来说也是发生在他们的身上,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将整个西部奶业带旺了起来。 西部奶业的一些主要资源构成与比重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当年的奶牛总存栏量为274.2万头,占全国总存栏量的48.2;奶类总产量为372.9万吨,占全国总产奶量的36.4;乳制品总产量为130.3千吨,占全国的17.54;主要城市的人均奶类占有量为14.63公斤;乳品企业的总资产为49.47亿元,占全国乳品企业总资产的20.2;草地面积为2.3185亿公顷,占全国总草地面积的86.7;省一级的畜牧机构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0人,占全国的22;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29人,占全国的25.6;县市一级的畜牧机构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16人,占全国的26.6;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392人,占全国的30.1;在生产一线的省一级的畜牧兽医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44人,占全国的47;中级技术职称人员945人,占全国的49;在市一级的畜牧兽医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18人,占全国的37.4;中级技术职称人员5429人,占全国的49.4;县(市)一级的畜牧兽医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7人,占全国的36.3;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21人,占全国的49.8。2002年度西部的总奶牛存栏量为334.2万头,比上一年增长了21.9,净增长数量足足60万头,存栏量占全国总量的48.63,比上一年增长了0.42,比全国的增长水平21.4还要高出0.5;其中发展增长速度最快为西藏84.2,其次是四川50,贵州为40,宁夏为34.2,广西为33.33,内蒙古为31.73,甘肃为31,陕西为24.6,云南为22.64,重庆为17.4,青海为16.67,新疆为12.36。2002年西部地区总产奶量为5475千吨,比上一年增长了46.86%。其中最大增幅的是内蒙古,增长率为126%,净增长数为1338千吨。2002年西部的乳制品总产量为239.14吨,占全国的25.65,比上一年增长了83.5。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内蒙古,增长了108.8,净增长数为51.7。从上述西部奶业资源构成与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奶牛存栏量已接近占全国的一半左右,但其产奶量并未能形成正比例,这就说明和反映了西部地区的奶牛产奶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据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杨志民在他的谋求良策把云南奶产业做大做强一文中所介绍,云南全省的奶牛平均单产才有1400千克) 。从前两年的发展增长率来看,西部的增长发展速度与全国的增长发展速度基本持平,仅多出百分之零点几。从西部的乳品企业总资产来看,也反映出西部的奶业企业对奶业建设的固定投资也是偏低的。从新疆的奶牛总存栏量与它的乳制品总产量的对比来看,说明了新疆的奶类产品多为当地人所消费。此外,从从事畜牧兽医的在册高、中级技术人员的登记情况来看,其所占比例也相对偏低。还有关于人年均消费牛奶水平的问题,尽管西部虽然占有一定比例的牧民,但总体上还是比东部的人均水平要低许多。二、东、西部奶业发展优势与持点 东部奶业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消费能力较强,奶品市场培育较为成熟; 高投入和肯投入,重在基础和硬件上的投入,机械化程度较高,设备较为先进(例如:广东、福建、上海的奶牛场实现机械化挤奶已达70以上,广东的大多数大中型奶牛场,几年前就已经实行电脑智能化管理); 饲养管理和乳品加工技术与水平较高,但生产成本也相对偏高; 产品多以鲜奶为主,并讲究其质量,其奶源质量基本上接近国际水平; 除上海光明和福建长富的产品做全国市场外,其余大多以区域市场为主,市场网络较为完善; 比较注重牛奶宣传和消费引导; 经营者思想较开放,观念更新较快,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市场经济较早适应和政府行政干预少。 企业贴近市场经营程度高,市场信息反馈快捷,产品创新能力强例如在广州,家庭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就可以预约奶品销售商、专卖店等购买牛奶,各零售点、专卖店也可以随时电话通知生产厂家补仓进货。大卖场、超市、士多店、专卖店、学校、机团、家庭送卖形式多样,网络发达,销售通路非常畅顺。但是这些,在西部各地区的城市就很难做得到或者那么完善。我在昆明做市场调研时了解到,有许多的牛奶专卖店经营者反映,当他们当天向生产厂家订购或代售的牛奶售完时,想打电话叫生产厂家及时进货补仓,这是不可能的事,生产厂家从来都不作临时调货供应,故他们只好空守着档口,而使想买牛奶的顾客扫兴而回。这种教条、死板的做法,实际上是生产厂家丢掉了一部分消费者。在广东这种有生意都不做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这种不以顾客为上帝而以我为主的做法,也从另一则面反映出西部地区的生产厂家和经营者的市场意识末到位和不够强。另外,关于生产企业每天生产任务指标下达的问题,在广东的奶业企业,大部份都能做到隔天下单生产,例如广东燕塘、广州风行、广州达能等企业都能做得到。但西部的奶企,大多数是提前34天就下达了的。据悉,昆明几家的乳品加工企业都是隔三天下单下达生产任务的。提前34天做市场预测下达指标,它的预测效能准不准?我看这只能是个大约数,这种隔几天预测肯定是与市场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出入,怪不得市场上时有产品积压、滞销、脱销的现象出现。在我看来,这就是生产厂家末贴近市场经营的一种表现并由此所带来的结果。 西部奶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1. 地广草丰,云南、贵州 等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养牛气候;2. 过于追求数量,而品位不高,高档次、上佳产品不多,产品层次多为中低档;3. 生产成本较低,但利润空间不大;4. 大部份人都有饮奶习惯(小数民族多),饮奶基础较东部强,但消费力不强,市场培育缓慢;5. 奶制品多以奶粉和超高温灭菌奶为主打产品,巴氏奶所占比例占少;6. 当地消费皮软,产品被迫延长销售半径而导致销售成本加重;7. 对基础建设投入不多,机械化程度低;8. 牛奶产量普遍偏低,奶牛饲养规模普遍不大,多为散户饲养;9. 经营者经营手法较传统,思想、观念较守旧。三、西部奶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奶牛“两病”问题不可疏忽也不能回避奶牛“两病”是当今全球奶牛饲养业重点攻关和预防的最大顽疾和难题,同时又是令奶牛饲养者、畜牧兽医们最为头痛和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由于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该“两病”在全球奶牛饲养业中在近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我国也有个别地区发病率高于国家限定指标的记录。奶牛“两病”对奶牛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惨重的,“两病”问题,万万不能大意和疏忽。然而,据我所了解,在西部的一些地区,有些人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回避态度,没有勇气和胆量面对奶牛两病的发生。据悉,2002年云南某县曾对980头奶牛开展“两病”抽查,检测结果,染病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而当地有关部门对被检出牛只不但未按有关规定程序及时做出妥善处理,甚至连普查工作也被中断下来。这种对出现了问题又不敢正视和采取回避的态度,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负责的行为。以我看,这些人对“三个代表”的学习是怎样学的,也许他们很可能少学了“一个代表”。奶牛“两病”,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客观面对以及一些预防措施,让病根留下,终有一日它就会泛滥开来,到时就祸害无穷,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因此,笔者建议西部各地区,要向广东学习,一是要客观面对;其次是最好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时候,进行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普查和检测;第三是要严格制定和执行每年两次“两病”防疫检疫制度,力求彻底净化,给奶牛饲养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西部寒冷地区不宜盲目到热带亚热带地区或国家外购牛随着国家号召和主张大力发展奶业,西部有多个省市自治区随即很快有动作,纷纷到外地和国外外购奶牛,走扩大奶牛存栏总量的道路。据说,云南省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需要从外地购买1至2万头奶牛;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地区,现在的奶牛存栏量已达35万头,计划至2007年时要发展至100万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唯有通过大批量外购奶牛的高速扩张才能达到。从近一、二年的奶牛进口情况及西部一些地区今后拟进口奶牛的意向来看,有许多人还想把外购牛的眼光放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国家好的奶牛都是留给自己饲养的,加上近几年来中国等多个国家每年都从他们那里引进大批奶牛,到现在,可供出口的奶牛存量不多。一方面,你很难购买到理想的优良牛只,另一方面,来自温热带气候或亚热带气候地区的奶牛,被转移到寒冷地区去饲养,其生长习性是否适应?这个问题为大多数人所忽视。西部寒冷地区的奶农,请不要盲目、崇外、隨意地到热带、亚热带的地方去购买奶牛,不然,受损失的将是你自己。 由市财政直接补贴奶农外购牛的做法不可取对西部地区而言,通过饲养奶牛来使农民致富,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现在的农民手中钱不多,由政府给予适当资助和支持,这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对政府来说,这种财政支持,是钱来于民,反辅于民,用于民。据我所了解,有些省对农民的外购奶牛,实行三级财政补贴,且每头补至30005000元不等。对于西部地区一些省市自治区采取的这种将纳税人的钱直接补给农民去买牛的方法,我认为有直得商讨的地方。比如说,这种补贴方法:容易养成奶农的依赖思想和导致奶农的风险意识不强;有助抬高牛市场的奶牛价格;容易刺激农民购进一些不好的或即将淘汰的奶牛,而使养牛成本过重;难于使奶农获得利益最大化(花1.5万元以上购买一头奶牛,农民根本上是白养和无利可图);将容易刺激和方便奶农将购回来的奶牛转入第二轮的卖牛交易。笔者认为,政府财政对奶业的支持方式,可采取一些更灵活和更多的支持点,例如说,可以将这些钱投入到奶农的奶牛场基本建设上。比如,可以投入到奶牛场的交通、水电设施、环保设施、牛舍建设、机械化挤奶设备、原料奶速冻冷却设备或牛奶检测设备等硬件的补贴,这样的软补贴,既减轻奶农的原始投资,又可以促进提高奶牛场的质级,更重要的是,当这些钱补贴下去以后,农民不可以随意将其变现。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奶农是搬不走和不好变通处理的。采用这样的多点、面支持,其实用效果和扶持意义将会更大一些,这也便于政府对扶持资金的监管。4.奶牛业要与草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西部地域辽阔,草原面积宽广,牧草饲料资源丰富,仅青藏草原的面积就占全国的33.2%。广西、云南等省份的气候宜人,降雨量丰富,甚是适应畜牧的饲养。牧草是奶牛业的基础,但两者必须协调发展,在发展奶牛业的同时,也要顾及生态环境。前几年,西部有些地区忽视了草、牧和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其结果,遭到损失的,最后还是我们人类自己。例如在西部西北一些牧区的草原上进行大密度放养畜牧,使草原的承载力严重超负荷,畜牧超载率高达60120%,甚至是23倍。又或者,牧民们没有实行科学轮放和不顾及草原的生态保护,故导致原来优良的植被、草原不断退化,裸露面积在扩大,沙漠化日趋严重,湿地面积在减少,缺水草原面积在扩大,水土流失的程度也在日愈加重。在西部的西南部,一方面,存在许多的潜在的草源资源至今仍未将其开发利用出来,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草山草坡在退化,甚至是石漠化也日趋严重并十分普遍,秃山随处可见,据统计,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出区已达几十万平方公里。上述这些恶果,导致长江上游的泥沙合量增加了12倍,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泥沙合量增加了70%以上,长江,黄河、怒江、澜江等河流的水流量在减少,与这此江河附近的一些湖泊变成了枯湖。这几大江河上游源头地区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所给国家带来的国民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为什么为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是上游所在地的大量林木遭到乱砍伐和草原生态遭到破坏。我们的一些牧民只顾眼前利益,乱放牧,滥放牧,严重超载,他们的短浅行为是富了当代祸害后代。好在中央对此早有觉察,并立即制定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方针加于竭制。不然,我们还将要付出更大的环保代价来“埋单”。发展奶牛业,一定要强调牛与草业同步协调发展。在前两年,云南省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该省为了积极响应中央大办奶业的号召,当地的各级政府领导便层层动员农民种牧草和养奶牛,甚至从财政中借贷了一大笔钱给农民购买奶牛。但农民得到政府的钱后,并没有将奶牛买回来,而是把钱转借了给他人它用。到了后来,牧草种了出来后,尴尬的事发生了。草有了而没有奶牛来吃,草的销路被堵死了,怎么办?有部分农民干脆就采取过激的行为,把柴油浇到牧草上将其点火燃烧,以泄愤怒和以示抗议。政府为化解矛盾,到最后,只好被迫再花一点钱给种草的农民做出一点儿补偿。纵观这件事情,一方面暴露了这些政府官员不懂得市场经济规律,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牛都未买回来就先叫农民把种草,这不是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人种草而没有奶牛来消耗,也就等于市场需求的中断。农民辛辛苦苦把牧草种出来而卖不出去,他们不埋怨这些叫他们种草的人和不点火烧掉牧草才奇怪呢!市场讲究供需关系,种草养牛也要讲究同步协调发展。有草,没有牛不成,牛多了,缺少草也不成,偏重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市场供需不对称,都会铸成资源的不协调。西部各地在今后发展当地奶业的时期,应以此为鉴,须做到草、牛同步发展。5. 产品市场定位不要走入误区,立足拓展本地市场方为上策市场的战略定位是否合适和准确,将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及生存,关系到一个企业的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如果市场定位定错了,这就注定了这个企业难有发达之日。因此,市场定位一定要切合实际和准确。例如,伊利和蒙牛这两家企业,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市场战略定位于做全国市场,它们经过后来的艰辛经营,最终获得了今天的成功。然而,据我所了解,西部的一些企业在市场定位方面,被一些错觉而蒙入误区。在2003年的10月云南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奶业发展对策研讨会上,我就曾听到与会的多位企业代表甚至是一些专家在谈到产品市场开发时,都主张把云南奶企的产品市场定位于两翼市场。也就是说,利用云南紧靠东南亚这一地理位置的条件和东南亚缺奶源这点原因,视东南亚市场为自已的主要市场,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到东南亚市场上去,在那里抢占市场一席位;另一个市场是东部市场,即根据广东等东部市场消费力强和缺奶源为理由,主张实施西奶东运,强攻东部市场。将自已家门口的市场放弃而把远方的两翼市场视为自己的主战场,这在我看来,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决策,也是一个误区。我们不妨对这两个市场做一些进一步的分折,先看看东部地区的广东市场,广东目前是一个缺奶省,且每年的牛奶总消费水平大约在60亿元左右,是被公认的最强劲的热销市场之一。但广东市场同时亦是全国各品牌牛奶的必争之地,那里的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热至白热化的程度。伊利和蒙牛当年能顺利抢占广东、征服羊城,它们靠的是香浓的口感和大草原的概念。而你现在想步人家的后尘进军广东,你凭什么招数?你有什么优势?你能拿出多大的本钱来征服广东的消费者?更何况,广东当地的奶业已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奶源的自给率已逐年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现在的东部市场己经为众品牌云集争雄,那里的市场空间已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形下,难道你还认为那里是你最理想的市场吗?你的西奶东运有多大的胜数?至于东南亚市场,前几年那里的确曾经有过许多的商机,因为当时整个东南亚都严重缺奶。就拿越南国家来说,在前年之前,全国才只有两、三间乳品加工厂,奶牛数也不超过3万头,80%的牛奶都要依靠进口。可是,自从2002年起,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南政府已决定全力发展奶业,且近两、三年来每年都从外国进口一批批奶牛。我在去年两次接待过越南奶业代表团,据越南奶业同行说,他们准备用几年的时间,力争逐步达到本国牛奶自产自供自给。我认为,东南亚的市场也同样是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变数。因此,对上述的产品市场定位两翼论,希望你们最好能多作一些客观的分折与研究。依我看,这个两翼市场,充其量只能把它视为后备市场或者是辅助性质的二梯队市场,把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押在两翼上,未免风险过大。而定位于自家门前的市场,那才是最为可靠的,又是最为上策和最为明智的。用心耕种好自家门前那一亩三分地,仍然是中国奶业企业在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产品市场定位的一个基调。6.把内蒙古呼和浩特定位为中国乳都或世界上最佳养牛带值得嗟商在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当中,到底哪里才是最适宜何饲养奶牛?一些媒体、一些企业把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0112度、北纬39-41度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视为是世界上最佳的三大养牛带之一,甚至有人准备在那里作重点奶业投资并把那里打造成为中国乳都。据说,当地政衬已作出发展规划,准备在三年后,这个地区的奶牛将发展到100万头。这样对中国奶牛饲养发展的最佳区域与布局的划定或定位,我认为这是划得不准确和有欠科学依据的。内蒙古这个地方是不是最佳的养奶牛的好地方?不见得。因为饲养奶牛的几个基本条件如水、气候、饲料等,它都不是处于最佳最优越最理想的状态。那里的降雨量很少,通常情况下降雨量不超100毫米,种植牧草饲料要用水,奶牛生活要饮用水,奶牛和挤奶设备要用水清洗,而缺水正是奶牛饲养的一大忌项。气候条件也并不理想,内蒙古的冬天,气温非常寒冷,冷至奶牛不能产奶。福建长富乳业前年在那建了一个牛奶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就是因为气候太寒冷,奶牛产奶只有8个月左右能正常供奶,其余时间加工厂只好关机停工。长富乳业对此十分后侮在那投资开办奶源生产基地,对该投资项目,大有一种口中含着内包着骨头而外表又热又烫又辣的汤圆咽之不得吐之可惜的那种感觉。牧草和饲料更不是内蒙古的强项,反倒是它的弱项,因为国家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的政策,决定了那里的草原不可再滥用。上述三大要件充其量只能达到60分,免强合格,怎能说它是最佳的呢?以我看来,中国最佳的奶牛饲养带,应该是建在云贵地区,那里没有寒冬,没有酷热,降雨量充沛,一年四季气候适宜、可种牧草,那里才是中国最适宜养奶牛的地方。有些企业有些人把内蒙古所处的经纬度地理位置作为最隹养牛带的依据是不科学的,与此经纬度同一条线上的其它两个世界上最佳奶牛带,它们所处的位置的具体气候及饲养的环境条件与内蒙古的相差,就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根本不一样。我认为,某些企业把内蒙古呼和浩特吹捧为世界上三大最佳养牛带之一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企业经营广告宣传上的需要,而并不是我们真正研究中国奶业发展最佳布局问题上的那种实质性的最佳奶牛带。四、西部奶业发展的一些对策与措施西部奶业,虽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与空间也很大,但它毕竟是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而又不是牛奶的主要消费区。因此,我们在研究如何发展西部奶业的时候,应该着重根据西部自身的特点、优势、有利条件、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发展宗旨,应该是既符合当地的实际,又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使奶业能持续、健康、成熟稳定地发展。笔者现就西部奶业如何发展献上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实行存栏总量与奶产量两增量并举奶业的中心产品是牛奶,奶牛场的一切工作,也要围绕着多产奶来开展。奶牛场只有将奶牛的单产提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才能收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西部的人均占奶量按国家所制定的中长远目标要求来说,还是相差很大的距离。解决的办法,一是适量扩大奶牛的总存栏量;二是设法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而后者与前者的投入产出比,显得更为合算,放益与效率更高。西部各地区的奶牛单产水平普遍偏低,它的提升量应该是还有很大的空间。在东部地区的上海,平均单产水平在7000公斤以上,福建接近4500公斤,连气候条件特别差的曾经被人称之为“不是养奶牛的地方”的广东省,它的奶牛产奶单产也超过4000公斤。那么,为什么西部地区那个具有澳大利亚后花园之称的云南省的奶牛平均单产水平还不足2000公斤?西部奶牛的单产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笔者结合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几个省的奶牛饲养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一是奶农的饲养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比较传统和落后;二是未能科学养牛,饲料结构单一,未能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供给;三是精粗饲料未能科学搭配或搭配失调;四是疾病因素影响了产奶量;五是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和机械化程度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奶牛产奶量?建议采取如下的一些措施: 首先要改变观念,下决心打破落后的较传统的养牛理念和方法,接受现代养牛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比如说,将玉米碾成粉来饲喂奶牛的做法,它既浪费纺饲料,营养吸收率也低,奶牛吃过后也容易引发慢性酸中毒而导致疾病多发。但在国外在整个欧盟,全部奶牛场的玉米都是整粒饲喂的。我们有些人认为,整粒吃进去以后,难消化和不利营养吸收,但事实上,人家的那种方法的营养吸收率是粉状的两倍。这就是观念上的问题; 要 肯花钱,改善奶牛的何饲养环境条件,注重奶牛场硬件的投入(供水、环保、挤奶等),尽快提高和普及机械化挤奶和TMR预混料全营养饲料供应; 讲究科学养牛,保障奶牛营养、能量的平衡合理供给,特别是产后100天高产奶牛的合理营养保障供给; 加强贴身技术培训,借鉴上海、广东等地每年都为奶农举办35期的各种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的做法,或者可以统一组织奶农分期分批到奶业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进行跟班培训贴身学习,以快速提高他们的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以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名义或以奶协的名义,邀请一批刚离开一线工作岗位而又具有丰富养牛经验的奶牛专家“西进”援助,实行手把手的临床言传身教和传经送宝,从技术上支持西部的奶业发展。如果依照上述几点措施和采取务实的态度,施于合理的调整与强化,我相信,将整个西部的奶牛产奶水平翻一番,是一件不难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况且,从原有奶牛群身上想办法使总产量提升,所花费的成本总比多买一头牛的成本要低和显得更为经济。通过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来达到奶牛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为实际的手段,同时,也是西部奶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切入口。 认真做好当地奶牛的选育工作,培育高产核心奶牛群以色列的奶牛品系改良与选育工作经验告我们,只有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奶牛,才能成为优良的奶牛品种。该国的重要的优良奶牛品改经验之一,就是注重从当地的奶牛中进行选育、培育和优化。自己选、培育出来的奶牛,其地方适应性特别强,产奶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据我了解,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奶牛几乎全依赖于外地奶牛或来源于进口的奶牛,自行选育繁殖的比例相当低。有多个地区,甚至还缺乏种公牛站。从当地的奶牛中进行优良选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该大力主张和推广。这一基础打好了,对西部奶业发展的促进与提高,更具现实意义和积极影响。 加大牛奶的宣传力度,立足于培育和拓展本地市场西部地区人口虽然不多,但少数民族的比例较大,消费者中具有一定的饮奶习惯和饮奶基础。然而,人们对牛奶的消费,基本上还是处于消极消费的状态。原因是,还有许多的人,对牛奶还不是全面认识,或者说,认识了牛奶也不敢放开消费牛奶,当然,这同当地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关联。在这种情形下,有部分的乳品加工企业,就只好把产品的市场定位面向于全国,甚至是“走向世界”。根据牛奶产品的特性,我主张立足于本地市场的消费,这一点甚为重要。因此,建议西部的奶企,应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消费,用心把家门口的奶品市场培育好,“沾高好远”或“舍近求远”的做法,不一定都适合西部地区大部分的奶业企业。而且那样做,所冒的市场风险也比较大,“外面的世界并不精彩”。如果某一个企业在决定你的产品需要跨出省门的时候,你这个企业的决策人,最好能记起我刚才所讲过的那一句话,然后三思而行。4.提速产品创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以满足他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刺激他们的消费欲。就乳产品而言,西部奶业所产的新产品所占比例很少,新产品的创新能力较东部和发达地区要弱一些,产品的品位档次高、中、低搭配比例不尽合理,高档产品较少,产品较为单一,这就导致你的企业要失去一部分有不同追求的消费者。对产品“五十年不变”的政策和产品构造格局要实行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面世,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另一方面,还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然而,西部的大部分乳品加工企业,正是缺乏这种新产品创新能力和欲望,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和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在产品的开发路线方面,生产企业的视野要宽广一些。如果做直饮奶的终端市场路线很窄,你可以增加或转型生产一些适用于工业原料用的工业用奶粉、医用乳品,或者是很有国际市场的特殊奶品,在广西可以通过大规模发展水奶牛,然后加工生产水奶牛奶酪,据说该产品目前世界上很畅销。5.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确立自己产品加工和定位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消费习惯和饮食文化。例如,东部地区的广东人,喜欢饮汤水和饮牛奶要饮新鲜奶,西部青藏地区的小数民族有喜欢吃奶油、奶酪的习惯等。作为西部的乳品加工企业,也应该抓住当地消费者的主要消费习惯这一条来选定好自己的主导产品。特别是对那些以加工奶粉为主的中小企业,在面临今后中国的牛奶消费将逐步转向以消费液态奶为主这一发展趋势,要审时度势地适时调整自己的主打加工产品。对当前发展速度达到疯狂程度的UHT奶加工方式,也要因市场因地因厂而议。我个人认为,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千万不要把超高温灭菌奶的加工方法作为一种时尚,一些行业的领导,更不能将这种加工方法当作一条主要经验来推广。意大利帕玛拉特单一过于依赖UHT加工方式而最终导致这个国际著名的奶品企业倒台的教训,应引起我们的警惕,这种悲曲最好不要在我们国家发生。6.奶牛场务必做好防疫和尽可能做到分布合理近些年来,西部地区的奶业有较快的发展,规模不算大的奶牛场像雨后春笋般地一个个出现。但这些奶牛场的布局和选址有一部份是不太科学的,有些设在村前屋后,离人群居住的地方靠得太近;有些就设在交通要道两旁,这是奶牛防疫工作上的一大禁忌;有些与人的饮用水源相挨近,甚至就设在其上游处,影响和破坏了人的饮用水环境;有些奶牛场与其它家禽场或者奶牛场与奶牛场之间的相隔距离不远,这容易造成互相感染;有些奶牛场奶牛存栏密度过大,容易引发病疫情。像这样的奶牛场,既不利奶牛的防疫,也不利奶牛场的环保综合治理。在西部地区有的是土地,没有必要这里养几头那里养几头,也没有必要把奶牛场的规模办至3000-5000头那么大。牛场规模过大距离太近,一旦疫情发生,很快就会迅速感染传播。因此,奶牛场规模不宜过大和场与场之间的距离不宜大近。此外,对漠视奶牛两病和被检查出有两病而不按规范程序处理的,须按章办事和要严加追究其责任。 7.变散放养为圈养,保护草原生态在过去,我国的草原放牧,多以散放为主。现在为了保护草原,奶牛就不能随便放养了,原来那种饲养方式就得随机转变。在南方广为使用的圈养模式,在西部地区也可以广泛引用。对草原的保护,不管是人还是牛,都有责任履行其职责。为了保护草原的良好生态,国家每年已投入了巨资,如果我们还是在草原上随乱放牧、超载,国家这边在花钱绿化保护,你那边在放牛搞破坏,这不是等于在白白浪费国家的资源吗?这简值就是自杀行为。保护草原,关健的责任在于人而不是牛。8.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就西部乳品加工与工艺的先进性来说,除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伊利、蒙牛等一批企业可以进入先进行列之外,其余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和加工工艺都显得较为陈旧落后。其中一些企业,甚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还在使用。这些设备与工艺的特点是:效率低,损耗大,易出次品,加工成本重,产品质级档次上不去。即使是伊利、蒙牛的某些设备、工艺,也未能做到最大的先进性。例如在奶粉加工生产中的生产线的管道清洗工艺,它们目前使用的是较传统的水洗法,这种工艺的缺点在于:清洗时间长,清洗周期和次数密度大,清洗成本重(据说每清洗一次需花费3万元以上成本),资源(水)浪费大,时效慢(因为每清洗一次都要经过反复几轮的清洗)、安全性系数未能达到顶级,所需配套设备复杂繁多等。而在国外,同样是管道的清洗工艺,人家己用到了高压净化空气清洗的先进工艺。这种高新清洗工艺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快捷(每清洗一次不需要1分钟),清洗成本低,可节约大量的水以及供水设施,生产加工机动性强(可以随时进料加工,也可以随时待机停产),设备占用厂房空间小等。例如,乌克兰等国家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新的清洗工艺。在奶牛饲养技术方面,我们也有许多地方落后于人家。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整个生产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技术的改造和升级换代。先进的加工设备与工艺,决定了产品的品位、质量等级、档次和经济效益,而西部奶业的大部分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则往往不太愿意对生产硬件方面的投入。这一点,也是导致西部奶业难于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只有加快对原有落后的生产加工与工艺改造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西部的整体生产加工水平和奶业的经济效益。 奶源与市场均衡发展,防范奶源过剩与不足化解奶业危机奶源,对中国奶业现阶段来说,暂时还是属于一种稀缺资源。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总奶量还比较少,全国的人年均占奶量只有10公斤多一点,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9左右。奶源之争,在中国已经成为奶业竞争的一个焦点,甚至有人戏称“得奶源者得天下”。自前年开始,奶源的竞争,已呈白热化,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会低于奶产品的市场竞争,像伊利、蒙牛、新希望和北京的三元、上海的光明等奶业巨头已重金投入圈地争夺奶源之战。此外,一些其它的企业亦随后跟风加大对奶源生产的投入与奶源的控制,拟通过牢牢控制奶源的生产与供应来确保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中国奶业发展,无非是两点,一是把消费市场做大,二是生产更多的牛奶。中国的人均占奶量虽然偏低,总体上还是属于贫奶国。但就个别地区或某个企业而言,在规划牛奶生产的时候,不能盲目大规模扩张。发展扩大奶源,也要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你的奶源生产过剩或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你的产品市场的发展速度的话,滞销、积压、倒奶的现象就会隨之而来,危机与风险就会发生。笔者认为,奶源生产与产品市场的发展最好能处于均衡发展状态,奶源生产滞后,会造成奶源供应不足和缺米下锅的被动局面,对奶源生产的投入过大和扩张过快,会造成奶源过剩和倒奶的现象。前些日子,本人在与西部地区的一些奶业同行在探讨奶源与市场风险与危机防犯的话题时,有一种倾向是应该引起我们警觉。有人认为,在西部地区,是不可能发生奶源危机或市场风险的。其理由是,西部地区大部份的乳品企业自身都配置有奶粉加工设备,当遇到液态奶市场压力大时,就将牛奶加工成奶粉,危机不就化解了吗?对这种观点,我则持不同的看法,就资源充分利用和尽量节约能源来说,将牛奶大量加工成奶粉,并不是一个最积极最效能的办法,因为在加工奶粉的过程中,不但会使部份的营养损失,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其次,还会导致牛奶产品的终端成本增加。提倡以这种办法来化解奶源危机或风险的提法,是不够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奶源过剩的案例,在此前已有所发生,在西部的成都,就曾发生过奶农倒奶事件;在东部的福建长富乳业,也是一个过大投入奶源生产而奶源暂时过剩,其产品市场的发展又跟不上的典型案例。该企业也正是由于奶源发展过快市场发展过慢而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和滞销的。发生奶源过剩或不足这一奶业危机与风险,其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为此,笔者在此告诫西部地区的乳品企业,当你们在制定奶源发展规划以及产品市场扩张的宏伟蓝图时,一定要顾及到奶源与市场均衡发展,头脑中应多一些风险危机意识,并尽可能地将这些风险、危机降至最低。10.就地取材,广开西部奶牛源,大力发展好两牛就西部的奶业资源而言,还有两种奶牛品种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利用潜力,一是牦牛,二是水奶牛。广西的水奶牛,青海、西藏的牦牛,目前这两种奶牛品种己在上述这些地区拥有一定的存量,饲养经验也比较成熟,当地政府多年来对这两种奶牛的改良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至今,这两个奶牛品种还是没有得到广泛的快速的推广与发展。我认为,作为中国奶牛品种的补充以及奶牛源的来源开拓,这两个品种牛都是一个很好的品种选择。好在什么地方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西部奶业发展对策与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