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主要空间模式与面临的主要问题.doc

    • 资源ID:4012292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主要空间模式与面临的主要问题.doc

    人居环境概论论文班级:建筑11学号:2112001069姓名:刘虹中国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主要空间模式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刘虹建筑11 2112001069摘要:随着中国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城市中一些由于不合理的空间模式的规划造成的问题就随之暴露。纵观中国的大城市,主要的空间模式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单核空间模式和以上海为代表的多核空间模式。这两种空间模式有他们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同样暴露出一些空间规划的缺陷。但总的来说,多核空间模式作为一种新鲜的空间模式,较传统的单核空间模式而言,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两种主要的空间模式都在相同的国家环境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空间的设计具有相同点,同样已具有相同的不合理的空间规划。这些不合理的空间规划,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对城市主要空间模式的探讨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城市 发展阶段 空间模式 单核空间 多核空间引言随着中国经历改革开放,中国的外贸出口跃居全球第四,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中国毫无疑问的成了世界大国。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国内的大城市的发展也已惊人的速度前进着。据统计,目前,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63个,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25个。最大的城市达3000万人左右(包括流动人口),如北京、上海、重庆等。有预测认为,到2030年,全国将有20个大都市圈,其平均人口可达到5000万人。如果按照这一预测,我国到2030年将会成为世界上大城市最多的国家。但是,随着中国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大城市中空间模式规划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的大城市具有人口多且复杂,城市发展速度快,形态变化迅速,机动车高速增长,交通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大城市的规划成为首要问题。中国大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核城市空间模式,比如北京;另一类是多核城市空间模式,比如上海。单核城市单核城市,是指具有一个空间中心的城市。这个空间中心是城市各主要活动的集聚地,诸如商业中心,经济中心,行政中心,交通中心等等多种城市功能的汇聚。在这个聚集地,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高度集中。然而,城市中其他与之配套的其他功能分区则围绕这个核心区展开。根据中国大城市进入发展阶段后,城市的中心区具有中心性、高价性、复杂性、集聚性等特征。中心区的各类功能活动的集聚导致各功能空间的集中,随着中心区不同功能和空间的高度集聚,城市周边的其他功能区域难以远离中心区而单独发展,因此这一类型的城市模式表现为城市结构增长的过程围绕城市中心区域,以“摊大饼”式的蔓延向外扩展。以单核蔓延发展的城市,城市新增部分围绕城市的中心区域按照等地价线或沿主要交通要道向城市周围蔓延,这样的城市结构增长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单核城市一般具备环形放射式的交通线路,所以城市周围地区与中心区域有更高的可达性。城市新增部分在原有城市基础上沿城市边缘或主要交通线蔓延,使得新增的城市功能区域距城市中心区有更短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这样的设置保证了周边额新增部分可以从与中心区快速便捷的交通中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各种信息以及新鲜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而节省了获得成本。2,沿城市的边缘或主要交通设置新城,减少了城市脱离老城区另设新区的风险。城市新增区域其实并没有完全脱离城市的中心区域,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等。由于离老城区距离近,在新建基础设施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城区的原有的资源,从而减少新建的费用。新建城区距离城市中心距离不是很远,外加郊区的环境比较优越、地价又比较低,还是会吸引一定数量的城市居民居住。不像另设新区,由于远离城市中心区,可能会减少接近优良教育机会,而使很少人到新区居住。虽然单核城市空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在大城市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单核城市的空间模式暴露的问题远远多于它带来的好处。1,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随着城市以单核模式不断地向外扩展,老城区与新建城区共同使用基础设计必定会导致对老城区原有基础设施的负荷增大,因此,城市不得不在建设新建城区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对老城区的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这样的结果就是,基础设施的成本提升。2,城市老城区原有风貌的破坏。由于老城区依旧是整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随着新建城区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建城区都需要依附于就城区进行发展,当旧城区的荷载超过其荷载能力时,旧城区就必然会面对重新规划,诸如道路扩宽,老旧房屋的拆迁之类的。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旧城区的原有风貌必然会招到破坏,一些历史悠久,具有的地域特设的城市景观和建筑面临不可逆转的毁灭。城市的文化与历史也可能随之不复存在。3,城市以单核模式蔓延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大多数单核模式城市的路网是呈现单核放射性的。由于中心城区的功能性任然比较集中,发展的新城区对中心城区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中心城区依旧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与此同时,中心城区任然承担着大量的常住人口,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中心城区的路网的压力特别大,尤其是在上下班等高峰期时段,大量的人流车流可能直接导致中心城区的路网不堪重负甚至瘫痪。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以单核模式蔓延的弊端。3O年前,中国的城市的空间结构基本上都是单中心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土地市场的开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空间模式继续蔓延式发展,这类城市以北京为代表。北京是我国的的首都,它不仅是政治的中心,也是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伴随着逐渐扩大。由于北京的中心地位极强,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基本上采取沿环线向外扩展的方式,从二环向三环、四环和五环乃至六环逐渐向外扩展,总体形态基本上保持向西北和东南偏移的圆形,是典型的“摊大饼”城市。虽然北京政府为防止这种扩张修建了城市绿化隔离带,带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有效的防止这种无序的扩张。也正是这种的“摊大饼”的扩张方式导致北京异常糟糕的交通情况。目前,北京市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早晚流量高峰期间,整个城区的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地段达60多处。在一些路段,车辆的通行时速有时降到10公里以下,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公里以下。北京市的交通状况导致了北京的运输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北京的这种城市模式使得北京老城区的地价非常高,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房价。除此之外,北京作为我国的著名的古都,老城区内文化古迹遍布,当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明想冲突时,历史文明大多成为了牺牲品。正因如此,北京旧城区中的一些古建筑湮没甚至消失在高楼林立的北京城中。多核城市多核城市是具有多个空间中心的城市。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中,城市的每个不同的空间都承担着相应的功能需求。城市中的居民在不同的地方完成专业化的消费。多核空间的城市结构的代价就是极高的交通成本,城市中的居民在完成特定的消费时必须到达具有专业性的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多核空间的城市模式极大的分散了城市的高密度的人群。该空间模式的特点是分散性、专业性、流动性。在这样的空间模式下,城市以不同的空间中心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多核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很大的优势。1,多核分散城市模式避免城市规模过大的负面影响。多核心的城市结构把单核结构的大城市有机的“破碎化”,城市不会因为规模过大而产生拥挤的交通,但虽是“破碎”,各组团之间通过道路交通存在着有机的功能联系,所以城市没有被完全割裂。同时,多中心城市结构有利于城市交通网络的组织,减少了由于城市规模过大而带来拥挤和堵塞的可能。2,多核心的城市模式有效的促进城市各区域均衡稳定发展。单核城市往往只有一个城市中心,其他地区都围绕着城市的中心分布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异常的发达,而城市的新城区却由于远离城市中心而发展落后。而多核城市由于城市的每个功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内,每个区域都专业性的发展,城市的局部过分萧条就被有效的避免了。3,多核城市模式有利于古城风貌的保护。在原有的旧城市之外发展新的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经济、政治发展的新空间,这样不仅不妨碍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对老城区的古朴的城市风貌给予了非常好的保护。多核城市的空间模式以上海、苏州、深圳为代表。在10多年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发现具有双(或多)中心结构的城市,都具有较高的效率(较快的扩张、较低的成本、相对低的地价和较高的回报)。上海就是多核城市空间模式中的典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决心展开其历史性的复兴的时候,看不出上海有什么好办法扭转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巨大的发展惯性。真正使上海经济腾飞的是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而在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调整过程当中,浦东新区的开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浦东新区的开发,以极低的经济成本,启动了上海庞大的存量资产,为其规模巨大的经济起飞提供了第一动力。浦东新区的土地在开发前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拆迁成本极其极低。浦东的低成本开发,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净收益,而这部分收益,反过来又为重新利用浦西的存量资产创造了条件。上海城市结构调整大致分为三步工作:首先,利用老城的影子价值和低拆迁赔偿的差额获得新区开发的巨大收益。然后利用这部分收益,改造更新老城区。最后,城市整体价值的上升,特别是发展速度的加快为更多的土地提供了巨大的影子价值,从而带动城市向新区进一步扩张。20世纪9O年代以来,上海所有新增的城市中心功能如金融、贸易等几乎全部安排在浦东。而浦西则以更新为主,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成片拆迁。设想如果没有浦东,而将现在陆家嘴那些高楼大厦完全建在浦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其建设的成本一定是一个天价。浦东的开发使上海市在统一的城市结构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城市中土地的供给,同时缓解了浦西的交通压力,为城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启动资金基础。苏州也是多核城市空间模式中的另一个典型范例。苏州新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保护古城的风貌,并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走跳出去的发展模式。苏州在其东西两翼分别建设了新加坡园区和苏州新园,而政府也从老城区外迁至新区。正因如此,苏州的空间模式使得苏州在经济上取得较大的增长,同时也很好的保留了苏州老城区的风貌,使得其古城保护也位列全国首位。虽然多核心的城市空间模式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多的益处,但是多核心的空间模式中建设新城的奉献远远大于在老城区的基础上扩张。与此同时,在多中心分散式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新城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在老城市基础上的扩张。因为新城市建设的前提一定是持续的高增长,一旦增长无法按照预期维持必要的增速,新城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需求而闲置,投入的资本就无法收回。在新城规模与老城规模相匹敌之前,新城的市场潜力小于老城,新城的收益也相应地小于老城。因此,分散式的城市扩张既不应当完全在老城基础上发展,也不应完全放弃老城另起炉灶,而是应当在维持老城经济的基础上,增加中心区位的供给。选择赔偿较低的位置建设扩张城市中心,同时改善新、旧两个中心的联系,使两个中心起着一个中心的作用,使老的城市中心和新的城市中心共同为全市服务。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单核空间模式和多核空间模式成为中国大城市规划的主流模式。在这两种城市空间模式中,多核空间模式自然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上海、苏州那样,在老城区周围有较好的空地用于新城区的建设,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全面建设新城区。对于对于大部分成长缓慢的城市而言,大部分都是单中心放射蔓延的“摊大饼”结构,因为这是低速发展的城市的最经济的成长路径。当城市进入高速成长阶段时,城市中心往往已经被大量的现状建筑所包围,大规模的拆迁是增加城市中心区供给的惟一途径,在这种情况下,高成本扩张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大部分城市都是沿着这条路径扩张的。中国大城市空间模式存在的问题然而,不管是单核空间模式还是多核空间模式,由于中国的城市的规划模式及原则大多相同,所以中国的大城市进入发展阶段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1,永无止境的城市规划。由于中国的大城市几乎都是在进入发展阶段后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正因如此,中国的大多数大城市都是片区性的规划,这导致城市为了适应新的城市空间,不停的重新规划。这样的结果就反映在城市中出现大规模的拆迁,道路的重新铺设,地下管道的重新布置。在有些城市中同样出现了由于工业区的不合理布置导致城市的空气、水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政府每年不得不为这些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买单。正因如此,我们不难看到城市中永无止境的规划。2,为时已晚的旧城保护。在中国的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时候,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较快的发展,在老城区的区域中直接拆除了一些可能会阻碍城市发展的老旧建筑,以为中心城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做的后果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可能由于这样的大拆大建中断。当地方政府有了保护旧城的意识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样我们就在一些大城市中看到了一些为了还原旧城风貌新建的一些土洋结合的建筑。3,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建设。纵观中国的大城市,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像美国纽约那样在城市的核心位置放置一个占地几千亩的城市中央公园。也许在我们看来,城市的核心部位应该用来发展经济,规划一个大型的绿地太过于浪费。从城市的生态环境来讲,城市中央的绿地一定会极大程度的改善城市的气候。正如我们了解的,如今中国的城市几乎都出现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微气候现象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学者的研究对象。目前,武汉就率先在城市中嵌入绿楔用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下降,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成为中国大城市进入发展阶段进行规划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4,城市道路压力。在中国的大城市进入发展阶段时,我们不难发展中国所有的大城市几乎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堵。尤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有些道路的车辆的通行率远远超出了道路的承载力。道路拥堵的大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在城市规划中,由于一些空间承担了城市的大部分功能,或者是城市的生活区与工作区的不合理安排,导致城市中的一些主要道路承担了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自然堵成为城市中的严重问题。小结中国的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后,城市对规划与设计有了更大的最求。大城市不在只追求很高的GDP,城市在发展中更着眼于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环境。这种着眼点的转变无疑对城市规划提出很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中,规划师们不仅要合理的安排城市功能空间,还要致力于提高城市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只有更加长远的城市规划眼光,才能经受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考验,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张琪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发展卟国外建材科技,2004【2】 吴启焰,朱喜钢城市空间结构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2)【3】 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赵燕菁空间结构与城市竞争的理论与实践规划师,2004(7)【5】 李海萍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文奥运网,200412 16【6】 陈柳钦城市功能及其空问结构和区际协调J巾同名城,2011(1)【7】 徐逸伦谈经济组织形式与城市空间结构,1999(06)【8】 童玉全 城市结构选择: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2011【9】 邹德慈大城市的交通与城市规划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9期【10】 荆其敏,张丽安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得与失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大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主要空间模式与面临的主要问题.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