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上海世博会后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拉动效应分析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12269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世博会后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拉动效应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海世博会后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拉动效应分析摘 要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不仅能给参展城市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能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对于加速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积极作用。世博会是通过世博经济对举办国家和城市产生影响。世博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研究其如何扩大世博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降低其负面影响,实现举办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为历届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多个角度,分析了几届比较典型的世博会对其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第三章为世博经济理论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世博经济的概念、特征及其经济价值的构成。第四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分析,从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着重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最后一章为全文总结,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先对世博经济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并以此理论体系为基础,从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其中,正面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次。直接正面影响主要有对上海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促进就业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城市文化的弘扬及更加开放性环境的营造;间接影响主要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负面影响包括世博会的“挤出效应”、助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非受益群体利益受损以及设施的闲置与过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世博会 世博经济 生产总值 挤出效应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xpos Continuous Effect on Shanghai GDP afte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Abstract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which usually be hotsed by the Government of a country. And multi-countri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Expo to show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Expo is known as the Olympic pageant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which can not only brin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exp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participating cities, but also can create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spread the reputation, promote social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to the Amphitryon.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is one of opportunities for Shanghais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building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inancial, trade and shipping center of Shanghai. Expo impacts the host countries and cities by Expo economyAs an economic activity,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how to improve effici-ency, expand Expos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 and reduce its negative effects.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content. Chapter II analyses several typical Expos and its economic impacts on host citi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Chapter III reviews the theories of Expo economy an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value composition of World Expo. Chapter IV analyses the economic impacts to Shanghai of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from positive impacts and negative impacts.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paper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Firs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of Expo economy and analyses the impacts to Shanghai city of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form positive impacts and negative impacts. The positive impacts includ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e direct impacts are comprise of directly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promoting job growt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nd creating more open environment. Indirectly affects consist of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tructuring industry, upgrading human capital. The negative impacts include the "crowding-out effects",boosting the real estate bubble formation, the interests loss of non-beneficiary groups and the idle and excess facilities. Finally, I bring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advises aiming at the negative impacts.Keywords: World Expo World Expo Economy GDP Crowding-out Effect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21.2.1 世界博览会简介31.2.2 举办世博会的意义51.3 课题的研究内容8第2章 历届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92.1 促进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92.1.1 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大阪世博会92.1.2 汉诺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2.1.3 世博会对GDP的影响132.2 改善举办城市的基础建设132.2.1 汉诺威的“世界项目”142.2.2 世博会改变了城市面貌142.2.3 世博会建设的重中之中152.3 促进举办国就业增长152.3.1 大阪就业率的持续上升152.3.2 世博会创造的就业机会162.4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162.4.1 韩国的新技术162.4.2 塞维利亚科技园区172.4.3 汉诺威国际会展之城172.4.4 新奥尔良美国城市旅游的领头羊172.5 强化周边经济合作182.5.1 日本关西经济带182.5.2 西班牙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火车19第3章 世博经济效益的构成及其价值分析203.1 世博经济的构成及其影响范围203.1.1 世博经济203.1.2 世博经济的构成203.1.3 世博经济影响范围213.2 世博经济的特性223.2.1 参与要素的多元性223.2.2 举办过程的阶段性223.2.3 促进经济的联动性233.2.4 产业影响的非均衡性233.2.5 投资回报的长效性243.3 世博会的经济价值243.3.1 世博会与城市触媒理论243.3.2 世博会与增长极理论25第4章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264.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直接正面影响264.1.1 拉动上海经济增长264.1.2 促进上海就业增长274.1.3 影响上海重点相关产业294.1.4 改善上海交通基础设施364.1.5 弘扬上海城市文化394.1.6 营造开放性的发展环境394.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间接正面影响394.2.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94.2.2 调整上海产业结构404.2.3 提升上海人力资本424.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负面影响434.3.1 世博会的“挤出效应”434.3.2 助推房产泡沫的形成444.3.3 非受益群体利益受损454.3.4 世博设施的闲置与过剩46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475.1 研究结论475.2 对策建议475.2.1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75.2.2 联动长三角,拉长世博经济链475.2.3 回收世博过剩成本48参 考 文 献49第1章 绪 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生活、社会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科技创新推动了世博会的发展,世博会也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筹备与建设,2010年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隆重拉开了帷幕。这场为期184天的文化、科技盛宴从这一刻起,在上海这座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中绽放异彩。中国自1867年参加首届世博会至今已历时143年,但是这次的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从伦敦、到巴黎、到芝加哥,世博会历经159年,来到了上海。这是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中国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活力无限、潜力巨大、正在崛起的亚洲。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在世博会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来看,中国参加世博会有过多次的有益探索。对于世博会,清政府将其视为无益之举,不予重视。直到1873年,清政府才第一次参加了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商人又以组团参展、寄物参展、派员参观等形式,先后参加了美国费城(1876年)、法国巴黎(1878年、1900年)、日本大阪(1903年)、美国旧金山(1915年)等20余次世博会,使中国向世界迈出了新步伐。后来,报纸界对世博会作了大量的介绍,掀起了一股“博览会热”。政府试图通过世博会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组团参加了191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世博会,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926年以后,由于战乱连年,中国再未参加过世博会。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举办世博会时均未邀请中国参加。1956年中国曾争取得到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邀请,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没有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参加世博会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中美建交以后,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组织者随即邀请我国参加于1982年在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能源”专业世博会。1982年2月,中国贸促会经国务院批准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诺克斯维尔世博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历届世博会组织者都将邀请中国参加作为其对外招展的重点之一。中国政府基于顺应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的考虑,均应邀参加。而且,中国与国际展览局也开始建立联系。1993年5月3日,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第46个成员国。表1-1 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关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投票结果候选城市国家第一轮投票第二轮投票第三轮投票第四轮投票上海中国36384454丽水韩国28343234莫斯科俄罗斯121012克雷塔罗墨西哥66弗洛茨瓦夫波兰6资料来源:上海世博网2002年12月3日是个难忘的历史时刻,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最终以压倒性的54票对韩国34票的胜利(见表1-1),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世界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上海,这不仅是世界主流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肯定,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充满期望的表现,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一次良好机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是经过对中国和全球城市化进程深入思考后得出,意在通过举办世博会,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集中展示全球城市化优秀实践,并激荡各界交流,寻找对中国城市化有价值和意义的新思路。引用国务院副总理、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主任委员王岐山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的一句话,那就是:“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城市、自然相和谐,推动建设平安、文明、幸福的城市。”1.2 课题的研究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在短短的十年间,中国已成功举办了两个全人类共同参与,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国际盛会。一个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这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三年前,北京向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高水平体育盛会,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而去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遭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干扰,但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克服了种种困难,将这次的世博会办得有声有色。上海世博会可谓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展览会,多达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展出,就连认为世博会早已“过时”并在2001年宣布退出国际博览会局的美国也位列其中。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规模也是空前绝后的,仅中国馆所占面积就大大超过了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的总馆面积。上海世博会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盛大的开幕式吸引了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并吸引了700多家国外媒体、600多家国内媒体的13000多名记者,世博会在举办的半年会展期期间共开展了22900余场活动,志愿者人数多达79965人,接待中外记者186000余人,发放园区导览图100000000张,更创下了单日最多参观人数1032800人与累计接待参观者73084000人的历史新记录。借助2010年世博会的平台,中国不仅展示了雄厚的国家实力和杰出的组织能力,更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文明进步和文化包容的中国国家形象。现在正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刚闭幕不久,是时候,也有必要对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做一个总结和评价,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政策建议。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世界博览会以及其对举办国有哪些重要意义。1.2.1 世界博览会简介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1 世界博览会的雏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集市。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大约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就把规模较大的定期集市称作博览会,并将其单一的商品买卖功能逐步扩展为物资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19世纪中叶,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显示其伟大和自豪,大英帝国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内,一改当时盛行的石头建筑风格,动用了整个英国工业界的技术和力量,耗用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建成了一座长1700英尺(518.5米)、高100英尺(30.5米)的“水晶宫”。这是一座新颖而独特的建筑,它向人们展示了钢结构、玻璃装饰的大空间,预示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维多利亚女王创始了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各国参展的传统,接受邀请参展的10个国家,集中了1400余件各类艺术珍品和时尚产品向世人展示,最令观众瞩目的是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产品。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人士约630万人次到会观赏。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荣村是第一个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他把自己所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带到了伦敦,并获得金、银大奖。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盛况空前的“集市”取名为“Great Exhibition”,意为“伟大的博览会”。自此,伦敦博览会被世人确认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在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主题”概念被首次引入。“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着“主题”,通过展览寻求问题的解决。1933年世博会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通过展览大量新产品,明确提出科技发明和创新将成为今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此后,每届世博会均确立主题。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也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也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包括生态、陆路交通、狩猎、娱乐、原子能、森林、数据处理、粮食、花卉等多方面主题,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认可类博览会分为A1、A2、B1、B2四个级别。A1级是认可类博览会的最高级别,且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展期也可达6个月。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博会轮流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举办,而且举办城市一般都是经济大都市。直到197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才第一次交到了亚洲国家日本的手中。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世博会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表1-2 历届世博会及其主办地一览表举办年份国家举办地举办年份国家举办地1851英国伦敦1962美国西雅图1853美国纽约1964美国纽约1855法国巴黎1967加拿大蒙特利尔1862英国伦敦1968美国圣安东尼奥1867法国巴黎1970日本大阪1873奥地利维也纳1971匈牙利布达佩斯1876美国费城1974美国斯波坎1878法国巴黎1975日本冲绳1883荷兰阿姆斯特丹1982美国诺克斯维尔1889法国巴黎1984美国新奥尔良1893美国芝加哥1985日本筑波续表1-2 历届世博会及其主办地一览表1900法国巴黎1986加拿大温哥华1904美国圣路易斯1988澳大利亚布里斯本1908英国伦敦1992意大利热那亚1915美国旧金山1992西班牙塞维利亚1925法国巴黎1993韩国大田1926美国费城1998葡萄牙里斯本1933美国芝加哥1999中国云南1935比利时布鲁塞尔2000德国汉诺威1937法国巴黎2005日本爱知1939美国纽约2008西班牙萨拉戈萨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2010中国上海资料来源:上海世博网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1.2.2 举办世博会的意义举办世博会,不仅能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上海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以及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正像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概括来说,我国举办世博会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科技意义:举办世博会有益于推动重大科技的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了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了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高科技产物。世博会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将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世博会不仅能够通过强化上海市技术创新能力,直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将通过上海会展中心地位的确立,人才和科技成果集聚效应的增强,服务和旅游功能的提升,高等教育进一步融入世界,为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提供便利,促进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于学习借鉴他国的科技经验,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经济意义:举办世博会有益于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从内涵上看,“世界经济”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会展展馆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世博会资源市场开发、投融资改革的各项内容;三是举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经济活动。1933年的世博会使芝加哥成为了美国的城市中心区,各国的城市决策人员、规划设计师都由此认识到:世博会是城市改建的绝妙形式,即将世博会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使世博会变单纯的文化、贸易交流为城市改建的步骤。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形成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1992年的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不仅推动了西班牙较为落后的南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了南北差距,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在安格鲁西亚地区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德国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声誉,改善了德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消费需求,还带来了额外的税收。据统计,我国举办上海世博会,已对上海的零售、旅游、餐饮、酒店、交运等相关行业产生了相当大的拉动效应,各产业的收入均有明显上升。世博会无疑将成为上海经济转型的一个巨大引擎,助推上海经济加快向现代金融和服务业的转型。另外,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具有引领长三角地区全面发展的带动条件,并可以借世博会提供的发展机会,将其影响辐射全中国。 政治意义:举办世博会有益于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国国内和国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等方面情况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实际上反映的是该国的综合国力。世博会素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称,给世界各国展示自身实力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也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并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亦可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本国综合国力的机会。这也正是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的原因所在。 文化意义:举办世博会有益于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世博会是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世博会还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我国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于促进东西方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国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元素”和反映现代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高度体现,让更多的海内外观众在亲和中接受与喜爱“中国元素”,肯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其次,大大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她吸引了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308万人次旅客前来参观。我国借此契机增强了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了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据了解,在世博会期间,我国利用开幕庆典、开园仪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传统节庆,以及大量的演艺娱乐活动,真实、科学、有效地诠释和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魅力。再者,她极大地促进上海城市的发展,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她对周围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作为以城市为主题的举办城市,在筹备过程中,建造了许多的优秀建筑、面向未来的住宅区,丰富城市发展的理念,完善并提升城市的功能,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且,世博会,作为一个吸纳大量世界资源的创意产业,也大力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处于瓶颈期的上海经济产业结构带来一个重大的转型动力。除此之外,申博成功之后,上海市民不断增强的外语能力、公民意识、公益理念、平等眼光等,无不逐渐凸显出作为国际都会的特征。而在社会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上海市政府也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这些举措无疑对上海市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上海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以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世博的意义,从中也可看出世博会对于举办国的影响力。所以,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对上海经济的持续拉动效应,研究如何放大世博效益,扩大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正面影响,为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1.3 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内容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历届世博会中比较典型的几届世博会对其举办国及其举办城市经济的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就业的增长、产业升级与创新与周边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影响。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世博经济的基本概念,世博经济的构成元素及其影响范围,并且梗概世博经济的特性,以及世博会的经济价值。第四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将根据第三章中得出的理论体系,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利与弊。最后一章将先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而后谈一些对上海世博会后如何继续发挥“世博效益”,拉动上海经济持续上升的可行性对策建议。第2章 历届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举办世博会不但标志着经济的强劲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举办国家、特别是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是促进了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举办城市的基础建设,促进了举办国的就业增长,推进了举办国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强化了举办国与周边经济合作。历史上,世博会提高了许多城市的知名度,使大阪、汉诺威、新奥尔良、筑波、温哥华、大田、蒙特利尔、塞维利亚、马德里等一批城市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国内外游客,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届世博会中比较典型的几届世博会对其举办国及其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2.1 促进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2.1.1 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大阪世博会日本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持。财政规模的猛增显然与世博会建设投资和世博会的举办有直接关系。1970年大阪世博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参观者高达6421.8万人次,赢利170亿日元,是上海世博会之前创下的综合类世博会盈利最高的世界记录。一条新干线连起了关西经济带,带来了全国经济十年的飞速增长。这些成就,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仍是如此的辉煌。这些辉煌,与当时组织者的科学决策、果断措施是分不开的。日本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正值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持。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和大阪市的推测结果,该次世博会创造需求总额为1兆2447亿日元,纯增6780亿日元(扣除非世博因素的需求),而“需求诱发需求”的波及效果,使日本全国新增1兆5375亿日元。大阪府在举办世博会前后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如图2-1所示。图2-1 大阪世博会举办前后大阪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对比图资料来源:世博会经济的形成及其对主办国和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审视此外,19681970年日本政府还在阪神高速公路上给予1059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财政支出的带动效应明显,估计最后在整个日本产生的派生生产收入为15600亿日元,日本1970年的GDP为73.3万亿日元,世博会的全国GDP效应约在2.1%左右,而且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各公司共签订了约20亿美元的出口合同。2.1.2 汉诺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期间直接支出为102亿德国马克。其在当年德国GDP上产生的效应为170亿马克,而2000年德国的GDP约为39699.8亿马克,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在德国全国GDP的效应接近0.26%。汉诺威世博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20亿马克的财政税收。在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阶段由巨大支出额造成的显著效应来源于对“围栏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表2-1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总支出(不包括旅游业,包括增值税)任务范围支出(单位:百万德国马克)道路建设822.1近程公路客运交通2380.6科隆山住宅小区646.9展览场地(第三方展出)3203.4世博会有限责任公司2351.3小结9404.3世博会的世界项目1513.3总额10917.6资料来源: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2000年世博会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萨克森州的世博会世界项目以及参观者与展会工作人员的旅游支出对整体经济一共产生了112亿德国马克的原发推动。这种需求推动在国内带来的增加值为134亿德国马克,而且为德国提供了10万个工作机会(包括管理、直接参与、经营、安全保卫、文化娱乐等方面)。有关世博会在下萨克森州的地区经济效应参见表2-2,在下萨克森州实现的需求总计达到整体纪念馆及原发推动的67.3%。表2-2 2000年世博会在下色柯森的地区经济效应单位:百万德国马克及人年任务范围原发推动增加值效应就业效应1、准备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世博会后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拉动效应分析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