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地理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4012190       资源大小:14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地理毕业论文.doc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 摘 要:本文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运用测量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分析了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在波动缩小,在空间上呈梯度差异。虽然各城市旅游差异在逐步缩小,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整体为: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和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相关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体制环境是影响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格局的主要原因。这对未来缩小中原经济旅游经济差异,进一步实现中原经济崛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空间特征;影响因素1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1。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2,但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府体制环境等条件的差异,旅游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衡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随时间的演变也在发生变化。综合研究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不仅有利于了解区域旅游经济演变趋势、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而且对制定有效的区域旅游调控政策,进而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共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不同角度构建省域旅游业实力指标系统,分析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对比分析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实力3-4;另一方面是,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我国旅游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特征,探讨旅游区域差异的动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5。中原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的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各城市旅游发展出现差异,影响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对区域旅游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涉及5省28个城市(河南的全部,河北省的邯郸市,山东省的菏泽市,山西省的运城市、晋城市、长治市,安徽省的蚌埠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阜阳市)的旅游经济进行研究分析6,对2005- 2009年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作了定量研究,试图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据此提出协调该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1 研究的空间单元和数据来源区域发展差异研究存在着一个空间尺度问题,包括东中西地带间的大尺度区域差异和省级之间中尺度和省内小尺度的区域差异。在学术界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差异研究中,多数是基于省级行政单位数据,但鉴于本文研究的空间区域尺度比较小,并且研究区域不是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单位,为了揭示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空间特征,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涉及的28个地市为依据,建立区域研究单元。这是因为:第一,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通常以相对稳定的行政区为单元,其内部通常有相对稳定、密切的经济联系,并且构成了完整的基层经济区;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区域均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实体,而在全国各层次中,地级市层次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这是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变化重要的层次参考;第三,为同宏观政策相衔接,以国家划定的中原经济区包涵的28个城市为依据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对中原经济区旅游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外汇总收入及GDP收入等,作为分析计算基础数据,分析数据年限是2005-2009年。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2009年)、河南统计年鉴(2005-2009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9年)的各城市数据,经整合所得。本文选取旅游外汇收入作为中原经济区差异衡量指标,主要原因是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国际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完善4,6,各城市对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时间较早且统计口径较为一致,保证了指标的可比性和延续性。而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等指标由于某些年份统计资料不全和口径不一致,数据相差较大,因此在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中未采用。在本文中GDP收入主要用于分析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关系。2.2 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反映。绝对差异表示经济总量水平方面的差异,会受物价水平,量纲的影响,因此不同时间点之间可比性差,相对差本身是一个比值,没有量纲,因此不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可比性,因此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水平,多数情况下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同时考虑。本文用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t)分别测量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变化情况。 (1) (2)式中,Yti为第t年i个区域旅游外汇收入,N为区域个数即中原经济区涉及28个城市,Yt为中原经济区的平均旅游外汇收入,由于统计年鉴表各城市统计方法口径不一致,而本研究目的是求得区域内各城市的差异,为了便于各城市间的对比,故平均旅游外汇收入通过计算各城市外汇之和,然后取平均而得。同理,下文关于各城市旅游总收入和中原经济区的GDP数据同样来源于各城市数据之和。3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的演变过程本文对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等分析方法,分别从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对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3.1绝对差异变动态势表1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总体特征(2005-2009)年份/年相对差异(变异系数)绝对差异(标准差)20051.86391912.7220061.83342585.2920071.83413115.8420081.78763546.520091.70724059.87表1显示,从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变化看,2005-2009年各地区旅游经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标准差从2005年的1912.72增加到2009年的4059.87,仅仅五年里,就增加了112.197,说明随时间的推移,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旅游经济总量差异拉大。3.2相对差异变动态势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缓慢下降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性。相对差的变异系数从2005年的1.8639下降到2009年的1.7072,仅2007年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表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见表1)。3.3总体变化特征从时序来看,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性。这表明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的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差异的这种转变与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加,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的政府纷纷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各城市的经济基础、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不同,导致旅游经济发展基础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区域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反而拉大,从而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却越来越大的格局。4 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差异的空间特征表2 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比率城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城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郑州市9.67 8.70 8.34 7.84 7.44 信阳市0.15 0.15 0.14 0.15 0.17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开封市2.58 2.37 2.32 2.31 2.24 周口市0.05 0.16 0.18 0.21 0.24 洛阳市6.17 7.19 7.31 7.33 7.09 驻马店0.13 0.13 0.14 0.15 0.16 平顶山0.19 0.18 0.18 0.18 0.17 济源市0.09 0.11 0.10 0.12 0.10 安阳市0.50 0.42 0.58 0.60 0.55 邯郸市0.31 0.28 0.29 0.27 0.25 鹤壁市0.09 0.09 0.10 0.10 0.09 菏泽市0.05 0.07 0.08 0.10 0.11 新乡市0.15 0.15 0.15 0.17 0.17 运城市0.89 0.95 1.11 1.24 1.25 焦作市3.60 3.53 3.29 3.42 3.50 晋城市0.33 0.51 0.61 0.60 0.86 濮阳市0.42 0.40 0.40 0.41 0.34 长治市0.45 0.50 0.63 0.71 0.74 许昌市0.13 0.12 0.11 0.11 0.10 蚌埠市0.25 0.24 0.29 0.34 0.32 漯河市0.15 0.14 0.14 0.14 0.12 淮北市0.20 0.26 0.12 0.16 0.16 三门峡市0.53 0.53 0.50 0.43 0.42 阜阳市0.29 0.22 0.16 0.16 0.18 南阳市0.37 0.35 0.33 0.34 0.30 宿州市0.08 0.08 0.21 0.18 0.20 商丘市0.10 0.10 0.10 0.11 0.11 亳州市0.08 0.07 0.12 0.12 0.15 表1展示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的总体轮廓,同时,通过对比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平均旅游外汇收入比率(表2)可以分析出2005-2009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按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是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的2和0.7为界,根据梯度推移原理将28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包括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这4个城市各自的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值的比率大于2,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属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达区域,特别是洛阳、郑州旅游外汇收入尤为突出,2005-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几乎为中原经济区的平均值的7倍,进一步说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第二梯度包括晋城、运城、长治,2005-2009年,运城的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外汇平均比率均大于0.7,小于2,而在这5年里,晋城、长治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的平均值比率虽不都大于0.7,但两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晋城、长治,旅游外汇与平均值比率分别由2005年的0.33、0.45,上升到2009年的0.86、0.74,逐步趋向平均值,所以这两城市也归属于旅游经济较发达地区,即位于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包括新乡、周口、淮北等21个城市,其旅游经济发展远远低于28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属于旅游经济落后区域。4.1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表2显示,2005-2009年仅少数城市地区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平均值比率大于2,2009年,第一梯度四个城旅游外汇收入占区域旅游外汇总收入的75.1%,说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大,郑州、洛阳、焦作、开封一直处于区域先进水平,而这四个地区中不平衡性也非常显著,经计算所得郑州和洛阳两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占中原经济区旅游外汇收入的53.81%;2005-2009年,第二梯度的运城、长治、晋城,这三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持续上升,到2007年运城旅游外汇收入以高于中原旅游外汇平均值,并继续上涨,2009年、晋城、长治的旅游外汇比率分别为0.86、0.74,逐步接近中原经济区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值,但位于第一、二梯度的城市均位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说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梯度的21个城市,2009年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低于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平均水平比率0.7的城市中,有16个地区都为于中原经济区的东部和南部。总体而言,目前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中原经济区的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东部和南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4.2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具有持续性 表2显示,2005-2009年间仅有4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且5年一直为位于第一梯度的郑州、开封、洛阳、焦作4市,而商丘、周口、驻马店、淮北等21个位于第三梯度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是安阳,这个城市2005-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与平均值的比率稳定在0.50,位于第二梯度的晋城、长治2009年进入了第二梯度城市,但两城市均位于山西省,与安阳都属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而位于第三梯度的其他城市发展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各城市旅游外汇比率都有所波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格局。从2005-2009年局部空间相关分析的散点图1也可以看出,落在第三象限的城市比分别落在第一、二、四象限的城市多,这就是说,2005-2009年期间,中原经济区的28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存在着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也就是说各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其空间联系特征是:较低外汇收入的城市相对地趋于和较低外汇收入的城市相邻。2005到2009年旅游经济5年的发展,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的样本总数变化不大,HH型的城市5年来,稳定两个样本点,说明较高外汇收入的城市空间聚集较少,LL型的2005年有20个,2006-2009年都为19个,HL和LH型的样本个数也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说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具有相似性,表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空间差异具有持续性。受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加上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短期内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基本格局。 2007年图1 2005-2009年散点图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5 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分析5.1旅游资源禀赋差异 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特别是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外游客的的物质基础。中原经济区各市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品质及其开发、发展程度和知名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其差异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从中原经济区整体来看,旅游资源总体西北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特别是位于第一梯度的郑州、开封、洛阳均是中国历史古都,历史文化悠久。2009年底,洛阳2A级以上风景区有25个,为中原经济区之首,郑州有7个4A以上级风景区,开封有9个4A级以上风景区均高于中原经济区的平均水平。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的交通的通达度,也将会成为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便捷的交通能够满足游客方便的时空选择需要,缩短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形成旅游业集聚效应,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高速公路里程、2A级以上景区数目进行比较。鉴于以上数据差额较大,为了方便比较,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统一按其占中原经济区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景区数目、高速公路里程和旅游外汇收入三者所占的百分比的区域差异曲线具有较强的吻合性。很好的表现了旅游禀赋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较强的正相关性。区域拥有高质量的景点越多,交通越通达,对旅游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从中还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及交通通达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位于整个区域前列,东部和东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中原经济区出现了两个峰值,分别是郑州和洛阳这与前面的分析基本一样,进一步表明旅游资源景区高质量的数目和交通的通达度对旅游经济差异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图2 各城市高速公路、外汇收入、2A级以上景区分别占中原经济区百分比的比较5.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表3 2005-2009年各城市GDP占中原经济区GDP的比重城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城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郑州市11.22%11.71%11.94%11.81%12.11%信阳市3.44%3.42%3.36%3.41%3.40%开封市2.76%2.76%2.67%2.71%2.85%周口市4.02%3.94%3.84%3.87%3.90%洛阳市7.52%7.75%7.66%7.55%7.33%驻马店3.38%3.32%3.21%3.20%3.30%平顶山3.79%3.93%3.94%4.20%4.13%济源市0.97%1.05%1.07%1.13%1.05%安阳市3.77%3.76%3.88%4.07%4.12%邯郸市7.82%7.88%7.72%7.50%7.38%鹤壁市1.26%1.29%1.32%1.35%1.33%菏泽市3.05%2.62%3.29%3.31%3.51%新乡市3.68%3.72%3.74%3.73%3.63%运城市3.18%3.20%2.98%2.72%2.65%焦作市3.95%4.06%4.11%4.06%3.92%晋城市2.13%2.12%2.02%2.07%2.22%濮阳市2.59%2.65%2.53%2.59%2.42%长治市2.69%2.68%2.64%2.68%2.84%许昌市4.09%4.18%4.11%4.18%4.14%蚌埠市2.04%1.81%1.98%1.91%1.95%漯河市2.18%2.21%2.10%2.16%2.17%淮北市1.41%1.21%1.24%1.37%1.36%三门峡市2.26%2.40%2.49%2.57%2.57%阜阳市2.19%2.20%2.18%2.13%2.23%南阳市7.12%6.99%6.61%6.44%6.28%宿州市2.11%1.82%2.04%2.01%1.98%商丘市3.79%3.78%3.68%3.66%3.65%亳州市1.59%1.54%1.65%1.59%1.58%为考虑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本文以2005-2009年各城市的GDP占中原经济区的总GDP的百分比8,10,进行比较分析(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GDP高的城市,旅游业相对发展也较好。第一梯度中,2005-2009年郑州、洛阳的GDP两省的GDP比重均高于7%,经济发展水平高。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旅游地对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质量,其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增强地方的综合接待能力,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第一梯度的开封、焦作2005-2009年的GDP虽低于郑州、洛阳的GDP,但也高于中原经济区GDP的平均值,其经济发展也必将会促进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整体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相对协调。从表3,还可以显示,位于第三梯度的邯郸市GDP比重明显高于第三梯度的其他城市的比重,可见其经济发展水平尤为突出;从表2,得知,2005-2009年邯郸市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旅游外汇平均值的比率最高值为0.31,其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不是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的因素比较复杂,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的质量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但位于第三梯度的其他城市的经济水平整体而言,相对较低,邯郸市不足影响整个第三梯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5.3政策体制环境差异目前,我国旅游业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政府主导型行业,制度结构与产业政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很大。28个城市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如在2005年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06-2020年中原城市群规划发展情况中,处于第一梯度的四个城市,在发展定位上都与旅游业有关,郑州、洛阳、开封均定位为中国历史名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焦作定位为国际山水旅游城市。处于第三梯度的济源定位为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城市,许昌定位为生态观光区,其他的市没有明确定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济源和许昌的旅游范围仅限于国内和周边近距离城市,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则定位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不同,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也会不同,进而影响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6结论本文以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9年间,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在波动中缩小;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具有持续性,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对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制是影响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反映了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现实格局。为了全面提高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各城市间的差距,促进中原经济区的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本文对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建议:处于第三梯度的城市应加强与其他城市旅游合作,以克服其旅游资源禀赋较差、旅游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缺陷。同时,根据各城市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准确定位,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山地度假、文化体验、都市旅游、红色旅游、乡村休憩等特色旅游,加快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变,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培育以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为主体的中原古都群体验游,发展以少林和太极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休学游,打造伏牛山为中心、南太行山和大别山为两翼的山地休闲度假游目的地,建设一批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坚持大项目带动和品牌发展战略,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化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和区域合作,显著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找到能促进本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市场1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增强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投资。本地政府应响应国家号召,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另一方面也应适当调整本地区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旅游经济的投资。同时还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创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和升级,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确定优先发展的项目,打破地方条块分割,实现投资者在区域上的均衡8;要注重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的同步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在规模基础上注重旅游质量的提高,在实施整体推进的同时注重各区域旅游业联合,最终实现在中原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建设和完善相关合作机制,打破区域间条块分割和行政束缚,树立全局意识,协调和优化相关职能部门,发展比较优势,拓宽协作机制,加快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发挥政府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作用,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推动旅游经济建设,以旅游发展为中心,构建区域旅游协作网,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9。从而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发挥中原经济区战略腹地和核心枢纽作用,密切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和协调发展,促进合作共赢。参考文献1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报,2010,(33):81-85.2何光炜.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10. 3汪徳根.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增刊),2001,(21):278-281.4甘巧林.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J.旅游学刊,2003,(2):15-18.5陆林,于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406-510.6安春华,乔旭宁等.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138-144.7王大悟.上海国内旅游统计方法探讨J.旅游学刊,1994,(1):46-48.8苏建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非均衡演变的时空差异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技术经济,2009,(28):73-76.9周丽,肖红.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9-422.10王颖.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分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12-15.11豫台视窗.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011-8-26.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bstract: This thesis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2005-2009 years of area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y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changes in the overall level and change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by measur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statistical indicator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 the area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y Tourism economy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is shown enlarge a tre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fluctuations in the narrow, in space on a gradient difference. Although the city tourism difference is narrowing stage by stage, bu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in the basic pattern has not changed at all. Area of economy of Central Plains of spatial disparity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whole: northwest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is higher,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District tourism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gging. And relate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government system environment are main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area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y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And thi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economy of China to narrow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and further realize the economic rise of central China .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difference of tourism econom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注意事项

    本文(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地理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