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04042129肖招娣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张晓平.doc

    • 资源ID:4011957       资源大小:28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4042129肖招娣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张晓平.doc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Title: The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Nanchang City and its solution学生姓名: 肖招娣班 级: 040421指导教师: 张晓平老师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二八年六月摘 要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工程的建设和项目的实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南昌市农村环境的严峻形势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即农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村镇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等环境问题。文章分析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环境待遇不公平、现代生态农业及科技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以及农民环境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当前,农村环境保护要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因地制宜、“三同步、三统一”、符合环境承载力等原则,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发展生态农业和技术创新等对策,才能促进新农村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关键词:新农村;生态环境;对策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infrastruetural factors,such as residential area for the country people,road building,water conservancy etc,are the key points of it:raising drove and marine lives etc,and agricultural projects become the impetus that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ojects,on one hand , accelera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brings great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environment in Nanchang City and fou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existed in the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less-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frastructure;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rought on by the country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unfair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under the dual social structure,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rength, the lacking of the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as well as the lack of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 farmes are the deep-seated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 country environmental , the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should be based on some principles like treating farmers as the principal part, “Three simultaneous, three unity”,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etc. By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ural popular scienc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new countryside to develop in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way.Key words: new countrysid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lution目 录绪论11 南昌市区域环境概况2 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2 区域社会经济特点22 南昌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及问题分析3 土地生态环境状况3耕地面积减少3土壤肥力水平差异大,土壤污染重3水土流失严重4抗灾能力下降4农用化学污染状况4水资源环境状况6农村生活环境状况73 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9 传统农业产生的生态后果9 新兴种植养殖业造成的生态影响10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11 村镇建设中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11 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13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14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环境待遇不公平14农村生态环境未受重视,环境监督管理主体缺位14农村环境缺少现代生态农业和科技的支撑14农民环境意识淡薄使环境保护缺乏动力144 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16 新农村环境保护的原则16 新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16总 结19致 谢20参考文献21绪 论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该目标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角度,对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高度概括,既是总体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着眼点和工作的切入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全面把握这个总体要求,全面系统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村居民点、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大范围兴建,乡镇企业、集约化畜禽养殖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菌、水产养殖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较快地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工程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项目实施缺乏应有论证与监督管理,给农村环境带来较为沉重的负荷。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急于招商引资,不经严格审批,引进兴建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的重污染企业;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大拆大建,注重居民点、公路、水利等设施的建设,而缺乏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论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农业项目在立项前,缺乏科学规划和具体指导,导致选址、布局和相关措施不合理或不配套,这些都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村环境的严峻形势如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但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和最终成效,还将对环境安全乃至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探讨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找寻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1 南昌市区域环境概况 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北邻九江市,东毗上饶市,南接抚州市,西连宜春市。全市南北长约112.1千米,东西宽约107.6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622平方千米。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平原面积占%,水域面积占%,岗地、低丘面积占%。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为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米。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等,主要湖泊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艾溪湖、青山湖、贤士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东湖、西湖和北湖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年平均气温17.5,日照率为43%。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年无霜期251272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1。 区域社会经济特点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4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英雄经济技术区。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居委会、1141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居委会、167个村委会,市政府驻东湖区。南昌市辖区土地面积617平方公里,有29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镇,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占全市人口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占全市%。市辖县土地面积6785平方公里,有66个乡镇,2005年人口万人,占全市人口的%;农业人口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005年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占全市%。2 南昌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及问题分析 土地生态环境状况 耕地面积减少2002年,南昌市共有耕地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其中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近17年来,南昌市耕地面积以每年万公顷的绝对量减少。从1998年到2002年,南昌市耕地数量的变化如表2-1所示。1998年至2002年,耕地面积由万公顷减少到万公顷,减少了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万公顷。表2-1 南昌市耕地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项目19981999200020012002一、当年增加耕地(公顷)441492011506575新开荒地35261581810其他894361473564二、当年减少耕地(公顷)1179127719841010121051.国家基建11241732647445052.其他基建占地-21843.退耕造林391891081823244.退耕还原-63-395.其他减少耕地-3053三、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万公顷)水田旱地水浇地注:数据来源于南昌社会经济统计年鉴1985-2002 土壤肥力水平差异大,土壤污染重据调查,南昌市受工业“三废和农药化肥污染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比重最大。南昌农田土壤与50年代相比,有机质下降%,有机质含量低的面积达26%,缺K面积占30%左右;旱地土壤,有机质和N、P、K等养分均缺乏,部分土壤全磷为%。2005年南昌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亿立方米,城市大气降尘平均km2,m3,氮氧化物为 mg/m3;2000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亿立方米,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回收和处理能力仅占总排放量的15%,造成江河湖库水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汞、镉、铬、铅、砷、氰化物和苯、酚污染;农田也出现镉、Al等的污染。80年代以来,本区酸沉降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目前受酸化的土壤面积已达到万公顷,南昌酸雨频率高达87%2。 水土流失严重南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456km2,已治理面积410km2,现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046 km2,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水土流失造成植被破坏、土方搬动,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造成下游地区河床抬高、航道堵塞、生态环境恶化。 抗灾能力下降 1983年至2004年间,由于人口增加,基本建设占用耕地,致使人均耕地减少,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低,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不得不扩大开垦,如毁林垦荒,围滩造田,陡坡种植等。山地丘陵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生态蓄水能力降低,洪枯比加大,径流强度大,大雨洪涝,无雨干旱,旱涝频繁交替。土壤侵蚀所形成的泥沙下泄,淤积下游塘库和河流,降低了调蓄洪水能力,增加了洪水压力和危害程度,土地砂(石)化现象严重,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水土流失严重。 农用化学污染状况(1)化肥污染表2-2 南昌耕地化肥使用量(折纯)变化农业化学化情况200120022002年比上年增长(%)化肥使用量(万吨) 氮肥(万吨)磷肥(万吨)钾肥(万吨)复合肥(万吨) 每亩耕地用化肥(千克)35 注:数据来源于南昌市环保局江西省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直至七十年代初,都是以施氮肥为主,且量较少,七十年代中期化肥施用量开始增加。表2-2所示南昌市耕地化肥使用量(折纯)变化情况,2001年南昌化肥使用量为万吨(以折纯量计,下同),其中氮肥万吨,磷肥万吨,钾肥万吨,复合肥万吨,农田单位面积使用量为35千克;2002年南昌化肥使用量为万吨,其中氮肥万吨,磷肥万吨,钾肥万吨,复合肥万吨,农田单位面积使用量为35.98千克。图2-1 南昌市2001年与2002年单位面积耕地化肥使用量变化2002年化肥的使用总量较2001年使用量总量减少,减少了万吨;但是从图2-1可以看出,2002年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较2000年增长%。据统计,南昌县和安义县化肥施用强度最高分别达49和45千克/亩,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千克/亩)3。而且在化肥使用中还存在各种化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业土壤污染,还将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有机物污染、富营养化甚至地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农药污染图2-2 南昌市2000年与2006年农药使用总量变化2006年南昌市农药使用量 8480吨,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量为千克,比2000年分别增加2611吨和 千克 /公顷,分别比2000年南昌市农药使用总量(5869吨)和单位面积施用量千克/公顷)增加了%和%。南昌市2000年和2006年农药使用总量及单位耕地面积施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2和图2-3所示图2-3 南昌市200年与2006年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变化据统计,农药只有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和农产品中。全市有万公顷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们健康。2002年对4个县的蔬菜批发市场监测表明,农药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3)农膜残留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2003年南昌市地膜使用量为 万吨,平均每公顷耕地面积使农膜千克,比2000年分别增加 万吨和千克 /公顷。地膜残留在农田里 200年后才能分解,分解过程中会溶解出有害物质,对土质造成破坏。 水资源环境状况(1)南昌市水环境污染状况全年全市污水排放量61560万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1520万吨,第二产业47160万吨,第三产业2880万吨;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排放量13400万吨;入河废污量 49248万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80%。南昌市下正街水厂是全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据统计,20022006年5年中,全年水质出现过不合格的供水水源地,该水厂共出现3年,即2000、2004 年及2006 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南昌钢铁厂至洪都钢厂区域一线,因地下水超采,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这极易成地下水污染,恶化水环境。因此,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改善环境质量,避免人为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5。(2)南昌市水资源浪费现状南昌市地处降雨丰富的亚热带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区人口由原来的100万,增加到现在的220万。人均占有水量只有1524m3,只有全省的2/5,全国的7/10。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没有把通过工程取用的物化水当作商品来看待,因此,无论在工业企业或居民生活用水都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很严重。在工业企业中,由于生产设备较为落后,生产管理不到位,企业内跑冒滴漏,水长流的现象还未杜绝。循环用水及污水回用率低,导致全市部分工厂水的重复利用率偏低,没有有效的机制来计划用水,因而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中,近几年来,南昌市供水公司尽了很大努力,斥巨资进行供水管网改造,城区 80%以上的居民一户一表。但由于节水器具落后,且多数用户至今尚未养成“一水多用”的习惯,因此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据2006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中有关资料分析,南昌市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 45%,水资源总量消耗率为2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4。 农村生活环境状况(1)生活垃圾污染根据有关研究,目前我国人均年产垃圾,南昌市人均年产垃圾321.2kg。这些生活垃圾中有相当部分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并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一个污染源,不仅腐烂变质、散发臭气,而且是病毒、细菌、蠕虫、蚊蝇的发生和繁殖场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的使用在南昌广大农村被忽视了,致使化肥使用越来越多。这既不利于持续提高农作物产量,更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2)作物秸杆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前,秸秆主要用作生活燃料和牲畜饲料,由于作物单产水平低,秸秆数量有限,多数情况下产不敷用。80年代以来,随农作物单产提高,秸秆总量迅速增加,加上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大幅度减少;由于饲料资源不配套,畜牧业发展滞后,饲养消耗的秸秆较少;秸秆直接还田又受到许多限制,开始出现秸秆过剩现象。2004年全市秸秆总产量248万吨,而实际利用率仅为45%。由于过多的秸秆无法处置,大多堆放于房前屋后,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不少地方直接在田间焚烧,也造成环境污染。 从图2-4可看出,南昌市二氧化氮日平均值最高值在5月和10月,最高达毫克/立方米。氮是作物生长的必要元素,秸秆焚烧后,作物吸收的氮释放到大气环境中,不仅造成氮肥的流失,也造成了环境污染3。图2-4 南昌市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变化情况(3)畜禽养殖污染近年来,在市场机制引导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2006年全市肉类总产量 万吨,蛋类总产量万吨,比1996年分别增长万吨和万吨。但各类粪尿利用量很少,利用率约为%6。南昌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处理畜禽粪尿大多采用传统的方法,约%的量是经堆放腐熟后施入农田。无特别防止挥发、扩散和淋滤措施,经先进技术处理加工成商品肥料的很少;极少量用作饲料(如鸡粪和兔粪喂猪、猪粪养鱼)和种植食用菌等。因多数饲养厂投入较少,技术水平低,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存在的环境问题较多。3 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当前,南昌市新农村建设已正式启动,各地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并结合各地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有误区,操作上有偏差,普遍存在重视外向招商引资,忽视发展本地农业,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的现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或是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建设,新房建设,从而搞大拆大建,拆旧房盖新房、盲目搞运动;或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缺乏规划,建筑耗能严重,生活和生产污水无组织排放,不仅破坏环境,造成土地和水资源等的极大浪费;或是过分强调招商引资,盲目发展村镇企业,给农村环境带来沉重负荷。 传统农业产生的生态后果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2004年仅粮食种植面积就高达万亩,比去年增加 万亩。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耕作的多为老人、妇女,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同时,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减,农业综合服务人员少,难以开展农业科技普及,优质良种推广,有机农业试点等综合服务,使农业生产停留在传统的原始低水平状态。这种传统的低水平的农业生产活动不仅不能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生态后果。(1)不良耕作方式高强度耕作种植,不良的耕作方式,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大量矿化,盐基饱和度降低,结构破坏,土粒高度分散,缓冲性、抗侵蚀、抗酸化的性能降低,引起土壤性状恶化,但这一过程隐蔽而缓慢,可视为土壤隐性退化。因为不良的耕作方式引起土壤性状变化十分缓慢,短期内可能尚不至于影响农田生产力,不断增加生产投入,仍然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土壤的调节能力减弱,投入的转化效率降低,从而降低农业经济效益。不难看出,由于隐性退化不断削弱土壤的抗逆性,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砂化、酸化、污染致害,最终导致土地显性退化,土壤性状严重恶化,土地生产力明显降低7。 (2)不科学使用农药20002006年南昌市单位面积农田农药使用量增加%,药剂用量加大,无选择的杀灭和伤害生物,使自然界害虫与天敌同归于尽,破坏了生物物种之间原有的制约平衡关系。未被消灭的害虫抗性更强,生存机会更多,导致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抑制和杀灭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使土壤生态功能削弱或丧失。农药污染土壤,并向大气和水环境迁移,导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3)化肥施用不合理南昌市化肥施用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以上是氮肥。在氮素过量供给下,土壤中的其他养分消耗必然增加,从而对土壤肥力和性状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化肥中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磷营养元素通过径流、农田排水和淋溶等途径转移至水体,造成化肥损失和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农田养分流失是巢湖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一。氮肥施用过多时,植物奢侈吸收、徒长、抗性减弱,易感染病虫害,导致农药用量增加,降低农产品品质,严重时造成产品污染8。 新兴种植养殖业造成的生态影响重点扶持发展农业种植养殖业是南昌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引导下,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全市农业项目的数量和规模空前增长。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万吨,肉类产量达万吨,水产品产量达万吨,牛奶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蔬菜播种面积万公顷9。多数农业项目在立项前,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科学的评价和认证,导致项目选址与布局以及相关措施不合理或不配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设计的缺失或实施经费的不足等因素,使很大一部分项目建设内容变更,从环境影响角度看,主要存在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和环境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项目建设完成时,由于缺乏科学项目建设全程监管制度,最终导致环境和产品的质量安生隐患。(1)种植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食用菌种植项目在南昌农村日益普及,然而,随之也带来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其中,除10%用于重复作基质,20%由肥料厂利用作肥料外,大部分在田间进行腐烂或焚烧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许多食用菌废弃物中存在石灰等碱性物质,投放农田使土壤板结,造成农田环境质量下降。一些种植类的农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片面追求产量的提高,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每亩年平均使用量达1.69公斤和35.98公斤,致使水体和土壤中农药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超标。同时,由于地膜技术的推广普及,土壤中农膜残留量不断增加。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南昌农膜使用量量为955吨。农膜在田间残留,在很长时期内不能得到降解,不但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妨碍种子萌发,抑制作物根系伸展,还产生其他生态环境问题。(2)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项目也是当前农村提高经济收入的主要产业。由于水产养殖健康观念淡薄,特别是对水体环境质量控制与预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够,很多养殖户不愿事先开展净化水质与生物防病技术工作。同时,水产饲料也侧重于追求生长速度,一般使用高蛋白高磷饲料,还要添加高剂量的促生药物,甚至增加诸如喳乙醉类的违禁限用药物7。这样的饲料约有80%的溶化在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由于追求水产品的快速生长,使水产鱼类的生长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死亡的鱼类尸体进一步恶化了水质环境。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方针政策。目前,南昌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村村通”为目标的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这些工程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交通状况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1)水利工程建设影响水利工程的修建,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地表水体水文特征,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将不断提高。面对大洪水,人民将不仅要求确保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而且要求大灾之中能够基本维持或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防洪安全保障的难度大为增加。据近年来资料统计,南昌市城区共建有圩堤21 座,堤线总长为,保护面积260km2,保护人口 172万人。南昌市部分重点堤防达到 50100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或正,其余中小堤防防洪指标按设计防洪标准分期分批实施,其余中小堤防防洪标准却大多在 520年一遇之间,个别堤防甚至不足25年一遇,整体防洪标准依然不够理想。全市低洼易涝耕地面积 万hm2,还有易涝耕地面积万hm2无治涝设施,占易涝耕地面积的%,防洪治涝形势依然严峻10。(2)道路交通建设影响目前,南昌市公路网络已基本建成,实施“百路大会战”公路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也占用和破坏大量的优质土地。在山区和丘陵区建设公路要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开挖山体、取土和弃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村镇建设中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的投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南昌市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0.4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6.10平方米。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整治,加上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1)缺乏合理的建设规划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济、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多数村镇建设或缺乏合理规划,或总体规划水平不高,或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不能协调配套,居民点建设不符合现代生态村镇发展要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充分利用规划手段,调节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解决人口和经济聚集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的居民点建设布局和功能分区不合理,形成功能相互干扰;有的居民点建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经济活动严重排挤和干扰生态环境敏感区;还有的居民点建设只考虑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集中效应,而忽视了土地开发度和经济载荷的合理分配等。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水平较低,居民点建设及道路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加上乡镇企业占用土地无序化扩展,造成土地资源利用浪费严重,并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7。(2)村镇建设混乱无序有些新农村示范乡镇虽然编制了发展规划,但管理和监督不严,不认真执行各项规划,村镇建设处于随意状态,导致发展无序。一是企业建设、商贸建设、公共建设和居住建设竞相占领“有利地形”,相互穿插,犬牙交错,违背“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矛盾突出;二是部分地区的村镇街道宽阔,土地资源需求量过大,而利用效率不高,土地供给紧张,导致城镇外延扩展,无节制地侵占耕地,进一步加重了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三是村镇内部建设相互拥挤,缺少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给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无序发展,将从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经济容量衰减等方面导致和增强村镇发展的不可持续性。(3)生态建设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开始重视公园、绿地和通道走廊建设,但对村镇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关注不够。一是村镇景观整体性不强,景观破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缺乏有机联系,与基底关系不和谐,如楼群面积过大,道路过宽,绿地面积太小等;二是追求村镇面积规模扩大,未能注意规模、结构、形态、功能间的相互适应;三是热衷于模仿城市和国外建设模式,而不重视就地利用条件,因地制宜,未能将传统遗迹、山丘、河流、湖泊、小溪、树林和古建筑等,很好地、整体性地和有机地引入村镇生态系统,突出自身特点,发展具有远程吸引力的地方和原居民生活特色;四是追求高楼、宽道、广场,而不重视保存和显露自然景观,把本来可以沐浴于自然的村镇建成了光、热辐射所覆盖的“热岛”;五是追求奇花异木,大量引进异地物种,不重视优选培植乡土草木,有的把名木古树强行移植到人工景区,导致珍稀树木死亡,有悖于生态学原理11。(4)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镇环保基础设施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带有强烈的社会公益色彩,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由于南昌市经济基础薄弱,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不从心。同时全市乡镇发展缺乏丰富的经济内涵,经济实力有限,因此村镇基础建设的投资来源数量都极其有限。在村镇发展中,有限的财力主要集中于道路、房屋、给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诸如排水和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处理、消烟除尘、噪声隔离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多数没有起步,严重落后于村镇建设规模。随着农村人口集中和乡镇企业的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迅速增加。调查发现,垃圾乱倒,废物填塘,废水直接排入河渠,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正在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为较快发展乡镇地方经济,各地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把引进企业作为加强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乡镇干部的任用考核也以招商引资额作为衡量标准。因此,各地在招商过程中不惜降低门槛,引进一些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污染物占全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份额也越来越大。(1)污染严重而治污水平低各地农村在招商引资项目上普遍存在环保门槛较低的现象,引进的企业多为发达地区限制或禁止的项目。这些项目工艺简单、投资少,建设速度快,技术含量不高。同时,由于城市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一些重污染企业也开始向农村转移。这些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污染治理方面处于低水平阶段。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流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问题。2004年南昌一年污水排放量达亿吨,98的污水排入赣江,其中生活污水量达117亿吨。据了解,这些污水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年均流量为728.3亿立方米,其中江纸和江氨产出的污水占68。有数据显示,2002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10左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不到40,大大低于全国水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低;开采点多、分散、面广,矿山布局不合理;矿山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采掘业工艺原始,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天然景观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5。(2)政府管理力度小由于县级环境管理部门管理力量薄弱,很难对乡镇企业形成有效监管,使乡镇企业处于环境管理薄弱区域。据统计资料表明:乡镇工业交纳的排污费约占全省排污费征收总额的1/10,低于它的污染份额。乡镇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仅为%与城市大中型10%的执行率形成明显的对照,“三同时”制度执行率%)与大中型企业的执行率(90%)也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这种局面长期维持下去,乡镇企业必将会随其占全省污染总量份额的上升而成为江西环境污染的主体。(3)缺乏环保管理人员据调查,南昌市农村乡镇绝大多数没有专门的环境监管机构和人员,县级环境保护机构多数力量不足,环境监察能力不强,很少能顾及到村镇。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4)缺乏诱导政策南昌乡镇企业多是一些土(小)企业,或是承接东部发达省份转移过来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这类企业在缺乏先进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存在很大的环境污染。对这类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乡镇一级地方政府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给予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和经费,引导企业加强污染的防治与保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些污染企业无视环境危害,大肆从事生产活动。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环境待遇不公平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续扩大,贫困的处境强化了广大农民谋求发展的动机,在缺少人力资本以及当发展途径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不得不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以非持续方式掠夺性地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从而直接造成土地退化、森林破坏、生多样性损失、缺水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农村环境得不到政府和社会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代价,通过截污,城区水质改善了,农村水质却恶化了;通过转二产促三产,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了,近郊污染加重了;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7。 农村生态环境未受重视,环境监督管理主体缺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的开发。尽管政府部门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农村的环境问题似乎并没有获得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农村环境监管基本处于盲区和半盲区状态,既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又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环保常识的宣传教育12。 农村环境缺少现代生态农业和科技的支撑现代生态农业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建设和

    注意事项

    本文(04042129肖招娣南昌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张晓平.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