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8.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oc
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研究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它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我国体育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经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体育旅游做了比较科学的定义,然后对体育旅游的类型做了划分。紧接着对我国体育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今后体育旅游的开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体育旅游;问题;对策;2008北京奥运会Research the exploitation of our country sport tourism Abstract: With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sports tourism is accepted by people more and more. The sport tourism is one kind of professional tourism. in immediate future differentiates to generic enjoys, Beauty appreciation, Recreation is traveled. It is people in order to have a hand in and observes physical culture act as the aim, either one kind of tourism maneuver shape that takes sport as the main substance. However, in China, Sport tourism is still at the beginning stage. Contrasted to the countries which are highly developed in economy and tourism,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To sport is first of all traveled to act the comparatively more scientific definition by the original, Afterwards the form to the sport tourism does divides. Tightly then analyze SWOT to our country sport tourism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that is at the moment. Finally uniting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djust our country sport tourism in the days to exploit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the relevant countermove.Key words: Sport tourism;Problem;countermeasure;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体育旅游是特种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2001年2月22-23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召开。体育旅游成为继生态旅游后又一旅游界关注的焦点。现在,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在中国,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并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一、体育旅游概念及类型目前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比较缺乏,如理论框架、概念群、类型、开发理论等,本文将结合体育学、旅游学对体育旅游概念、类型进行科学界定,通过多学科渗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一)概念对体育旅游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是进行研究的出发点,但就笔者目前所接触的数十篇文献来看,有的对什么是体育旅游闭而不谈;有的将体育旅游与其它休闲活动混为一谈;有的是过于抽象,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要给“体育旅游”下一准确的定义主要是定位比较困难。从旅游角度定位,可以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这种定位有利于产业分类和统计。如果定位在体育,则应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有一定道理1。目前,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发展趋势。体育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出现了体育的内容和特点,体育产业日趋呈现复合型交叉性的特点,给定位带来困难,也给其界定带来困难。这也是目前对体育产业定义认识离散性较大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按照这一观点,体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其产业的地位。从满足统计的需要和产业分类的需要,现阶段,可以从专业性旅游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以此为逻辑起点。则可用逻辑学中“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的方法给体育旅游一个简明的定义: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在“体育旅游”这一被定义的概念中,“旅游活动”是属概念,即体育旅游是属于一种旅游的活动形式,“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是种差,即说明此旅游而非彼旅游。(二)类型1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的性质分类根据体育旅游在我国的现实发展状况,我们将体育旅游资源划分为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大类:(1)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它是指自然界所赋予的、已存在并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经过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包括地貌和水体资源2种,见表1。表1 体育旅游资源类型(根据资源性质分类)地貌型 山地型 峡谷型 高原型 盆地型 平原型 沙漠型水体型 河流型 湖泊型 瀑布型 海洋型 海滩型 冰雪型(2)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它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体育元素经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大型体育比赛资源;大型体育中心、训练基地类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建筑类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参与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2根据体育旅游活动形式分类(1)健身类是指旅游者直接参与某项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与旅游目的的旅游形式,如滑雪、高尔夫球及一些城市的体育主题公园等。一般可单项组织,拥有较多的参与者,且具备参与的重复性。(2)观战类是指旅游者被异地重要体育比赛吸引而前往现场观摩的旅游。观战类旅游在发达国家极为盛行。如欧洲三大足球联赛、美国NBA联赛及奥运会比赛等均吸引众多的异地观众前往观战。在国内甲A足球联赛的关键场次中,国内球迷有组织的前往观看的情况也时有报道。此类体育旅游的参与者一般是有特殊的兴趣且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士。(3)尝试刺激类是指旅游者将体育刺激看作是享受,去参与生活中难以经历,但又标新立异,使人特别兴奋的体育活动,如蹦极、漂流、攀岩、海底探险、自驾车远行等2。刺激类体育旅游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挑战欲望,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旅游消费。 二、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开始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游泳、滑雪、观看大型比赛等。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鉴于此,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体育健身游”,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激发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一)优势1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国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北方,吉林省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等。而黑龙江省有青云雪场以及亚力布雪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50多个,为开展生态滑雪旅游提供了好市场。由于我国的海岸线绵延万里、类型多样,著名的海滨城市就有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在此旅游可以进行海浴、划艇、潜水等一系列体育旅游娱乐活动。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另外,我国有许多名山胜景,人们在进行山地旅游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进行森林浴、漂流等各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名山大川的山地外观形态具有多样性,也为登山、攀岩等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还有在贵州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在银川举行了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在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名胜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蹦极跳馆等。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另外,我国还拥有优越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如赛龙舟、火把节、赛马、斗牛、摔交、射箭、泼水节、武术等。在我国,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的摆手舞、龙舟赛等4。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2完备的基础设备我国现有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0余座省市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度假区和度假村接近1000余个,他们都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设备优势,按照体育旅游者参加系统健身娱乐的要求,设置完整的健身娱乐区域和设备。例如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海滨健身娱乐项目为特色,在天然海水浴场内,建立了20880平方米的多功能游乐场所。海上乐园拥有游客可自已操作的橡皮艇、水上摩托艇等健身娱乐设备。度假区还配备了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基本构成了立体健身娱乐框架。这些事实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二)劣势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还远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缺少对体育旅游的统一规划;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1998年,我国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约56亿60亿人民币之间,而发达的美国一年的产值约达250亿美元5。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较少。比如在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等,都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6。加之体育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使中国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而且还有一些高档的体育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相比有些超前,市场堪忧,造成资源的浪费,有效需求不足。(三)机遇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的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再上一个台阶。从2002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因奥运会每年额外提高0.3-0.4%。据专家预测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旅游因素占0.85个百分点。从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来看(见表2)7,中国地大物博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其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所能带来的收入必将空前可观。表2 前几届奥运会吸引的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年份 举办城市 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1980 莫斯科 3万人1984 洛杉矶 23万人(入境旅游者)1988 汉城 22万人(入境旅游者)1992 巴塞罗那 30万人、30多亿美元(入境旅游者)1996 亚特兰大 51亿美元2000 悉尼 65亿美元 数据来源: 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2)同时2008北京奥运会可以调动国内民众对体育旅游的热情8;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软硬件水平;迅速提升我国的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比如,2001年为了配合北京申奥,国家旅游局推出“体育健身游”主题旅游年,全国各地组织了60多项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和80多项专项体育旅游产品。估计,北京每年将递增20%的境外游客,奥运会期间还渴望有100万人次的增量,全年境外游客可突破500万人次9。(四)挑战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国际体育管理公司、国际旅游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先进的观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内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和举办更多的体育活动10。这样以来,一方面,我国体育旅游目的地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取国外企业落后本地;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加入将导致现有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割据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重新瓜分。国内新兴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与传统体育旅游地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其次,中国入世后,贸易壁垒解除,使许多临近国盯上了申奥成功后的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外国的参与给中国在如何开发体育旅游方面带来了压力,提出了挑战,这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和日本。韩国曾举办过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体育旅游设施齐备先进、经验丰富、社会经济承载力大,加上今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杯,其国际知名度明显提高。日本经济发达,体育场馆齐全,专业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众多,在成功举办了2002世界杯后,在国际上可谓家喻户晓,在这一点目前中国与之有一定的差距。它们的介入将吸引中国的部分客源,所以中国必须正视挑战、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适度开发不同档次的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迎接挑战,做最大的赢家。三、我国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发展还远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 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资源 首先是体育场馆、设施投入不足,就全国而言,能够作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部门的体育场馆还数量不多11;其次是体育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的需要;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拥有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高的竞技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二)对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体育旅游开发引发的最为直接的变化形式之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因为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体育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的改造和规模扩大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城市格局也在随之而来的旅游流。高密度的交通流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缺少可持续性的发展意识12。同时旅游者的大量进入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改变,由于城市设施最初主要是为本地居民设计的。一旦有外来游客的进入,势必会加大城市负荷量。而当游客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在南京十运会期间已经有所体现。(三)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且尚无培训标准13。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仅是体育旅游的发起者与倡导者,而且是体育旅游的组织者与管理者14。加大体育旅游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加速培养急需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要促使从业人员重视语种之间的差异和民族心理研究,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人文历史和民族体育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四)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旅行社肩负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活动组织、旅游全过程服务、旅游收入分配及提供旅游信息等多项任务,没有或缺乏专门体育旅游组织机构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15。一些由体育部门经营的旅行社率先打起了体育旅游的招牌,但只是将体育旅游作为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组织营销,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旅游的全部问题。(五)体育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尚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阶段,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16。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协作,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六)缺乏对体育旅游的宣传现在不少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将体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形成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盈利、再开发的良性循环。四、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对策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我国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湖泊棋布,名山名湖,峡谷,瀑布,海滨等举世闻名,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优越条件,要重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具体对待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不过要因地制宜,比如: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17。2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注重结合现代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开发多种有利于人们参与的体育旅游消费产品,如苏州乐园式、高尔夫球、滑雪旅游、度假村等等。3. 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旅游节如民族特色的旅游节有: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19。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体育院、系或旅游院、系设体育旅游专业的方法来完成。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试办体育旅游专业,就是一种尝试。(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第一,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20。2002年,天目湖啤酒杯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在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举行。天目湖的青山绿水和体育赛事的完美结合,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著名旅游地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对宣传促销旅游景点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也证明了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对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21。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要研究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的相关的规则,出台包括旅游发展与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使体育旅游同国际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22。要依靠法律手段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调整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要抓好一批有开展体育旅游经验的旅行社,政府要在开发、规划、管理、宣传、促销中发挥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为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如借助旅游局推出的2001年“体育健身游”的主题,开展自行车、滑雪、攀岩旅游等,为2008年奥运会烘托气氛。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即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因而许多国家不惜斥巨资投入旅游宣传,特别是体育旅游的宣传23。据瑞士洛桑大学调查表明,每年到西班牙的游客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占出国游55%,荷兰占52%,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7%,法国年均增长7%24,由此可见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但是,我国体育旅游远不如国外红火,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推行竞技体育政策,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加上政府对体育旅游宏观管理上的缺乏。要使我国体育旅游赶上国际潮流,需要大力进行前期市场开发,特别是加大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体育旅游产品,通过各种媒体告知受众。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五、结束语总之,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旅游与游憩规划学和体育学提供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结合外国的成功经验有目的地发挥它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提高旅游者的体育价值观,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同时,我们应借北京奥运契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加大体育旅游营销力度,使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1 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2 狄彩萍,李明.对体育旅游理论的初步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3 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1).4 陆元兆,戴昌松.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0,(3).5 Gibson, H. J. Sport tourism, The Rules of the Game J.Parks Recreation,1999.6 黄燕飞.我国体育旅游前景初探J.体育文史,2001,(3).7 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8奥运会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初步研究成果,2002.8 吴畏.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J.燕山大学学报,2003,(4).9 莫再美.体育旅游与2008年奥运会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0 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4).11 李香华,钟兴永.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与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4).12 胡永红.论体育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J.辽宁科技,2004,(5).13 王桂忠.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02,(4).14 Bram well, B. Sport Tourism and City Develop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1).15 常华军,韩晓燕.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6 陈永军,李敬辉,朱先敢.体育旅游开发之初步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17 谢芳.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3).18 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2).19 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20 刘凯,丁勇.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1).21 钱志卫.开发体育旅游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04,(2).22 何乔锁.体育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23 陈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2).24 Thomas Hinch, James Higham, James E.S. Sport Tourism Development M.Channel Vies Publications,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