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

    • 资源ID:4011696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

    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 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其“十双”支撑要素入手,分析了我院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相关对策,希望与同行一起推动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关 键 字 工学结合 双元 双体系 双证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意义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产学研结合不同,产学研结合的主体依托是教师、科研人员,主要是通过科研项目作为载体,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生产,同时也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学生参与和受益面不大。而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由此可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通过与企业职员的接触,培养、锻炼和提高了自身为人处世、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2+1”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兼学部分专业课程,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2+1”工学结合模式,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通过创设校企结合的内外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作模式上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中,“十双”运作模式是“2+1”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支撑。“十双”模式指的是“双元”、“双体系”、“双纲”、“双教材”、“双师”、“双基地”、“双改”、“双强”、“双证书”和“双身份”。1、双元。双元,即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形成双元驱动、联动、互动的关系体。2、双体系。双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线运行。3、双纲。为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双纲运作,理论课教学大纲与实践课教学大纲独立运行、自成体系。4、双教材。采用理论课教材与实践课教材分设的方法。5、双基地。双基地就是要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基地互相补充、各自发挥作用。6、双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最为关键,要建立一支既是工程师又是讲师的教师队伍。7、双改。“双改”就是要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方法。8、双强。随着外向型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计算操作与应用的能力要强,英语应用的能力强。9、双证。“双证”(或多证),是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10、双身份。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成为企业的“在职”员工。三、我院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对策(一)“双元”的现状和对策我院通信专业经过近50年的历史积淀,已初步形成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双元驱动、联动、互动的关系体。首先,已与广州地下铁路有限公司、广东怡创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地下铁路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办订单班。其中与广州地下铁路有限公司的合作已经是第二期,广东怡创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在我院选取41名毕业生参加其订单培养,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与2007年11月在我院选取42名毕业生加入其订单班,2007年12月,深圳地下铁路有限公司在我院09届通信专业毕业生中预定了20名毕业生,计划2008年8月启动订单培养计划。上述订单班属于“半订单”模式,即用人单位在专业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后才来学院择优选取订单学员,然后根据公司的要求和学员专业基础,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该模式与“全订单”相比,能更好的切合企业人才需求,企业无需长远人才需求规划,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风险。同时,专业学生将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争取进入订单班的机会和名额。由此可见,已基本发挥两个载体(作为理论传授载体的学校和作为实践体验载体的企业)的作用,调动了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了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调动了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了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其次,已成立涵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电信运营商,广东怡创、广西润建、广西缆信等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铁路通信段等专用通信运营公司的技术骨干、市场精英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运行、实施及修订等全过程。我院通信专业教学计划的产生和运行遵循流程如图1所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专业教研室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访谈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根据修订后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运行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根据运行效果,提出修订方案图1 通信专业教学计划的产生和运行流程由图1可知,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到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上联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改变学校办学思想定位上联动,在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上的联动。再次,通信专业已在广西铁通柳州分公司、广西联通柳州分公司多名工程师建立聘用关系,他们曾多次来学院通信专业承担专业理论课程的讲授、毕业设计的指导和实践课程的指导以及专业专题讲座等工作。同时,学院通信专业教师也深入到企业,开展技术支持和服务,如专业教师与广西铁通桂林分公司联合开展程控交换机公共终端设备的研究和改造项目,与广西联通柳州分公司共同研发“移动通信网络告警分析系统”。由此可见,双元互动即企业经理人员成为专业建设的顾问,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开展相关的理论咨询;企业学校协作攻关;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双元关系体在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处。其一,双元关系体中的企业覆盖面不够。通信专业划分有营销方向,但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营销人才的订单班一直未曾建立起来。同时与设备制造企业的联系也不够密切。其二,与部分企业的合作欠深入。其三,与国内整体行情类似,无法更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热情。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院层面制定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将切入点放到“学院如何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学院如何更好的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等实质问题上,使企业成为“双元”关系体的真正受益者,最终使企业和学院“同呼吸、共命运”。(2)对专业系部而言,需要更好的从全局考虑,优先发展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在优势专业取得突破之后,自然会对其它专业形成辐射,吸引企业的垂青,最终进入到“双元”互动的良性循环。(3)而作为最终执行环节的专业教研室,应该立足于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和质量的提升,保障专业人才的质量,使其具有实实在在的为企业服务、创造效益的能力。(二)“双体系”的现状和对策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按层次结构来分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课程易于编制,有助于打好理论基础,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自成系统缺乏联系、增加了知识的冗余度和学习时间等问题。为此,我院通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就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而言,其“双体系”的架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沿着各自的主线逐渐深入、层层展开。同时,两个体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最终共同作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该体系的成熟,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分层完善的过程。就目前的体系而言,还存在一些交叉的知识点如何划分、模块之间如何更好的衔接以及理论体系对实践体系更充分的支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归根结底是“双教材”的规划和建设,所以“双体系”的完善,将依赖于“双教材”的支撑和建设。计算机应用模块通信网络模块移动网络模块业务与营销模块工程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实践模块通信终端检修模块通信网络维护模块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模块市场营销实践模块移动网络维护模块 图2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三)“双纲”的现状和对策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配合上述“双体系”的运行,采取了“双纲”策略,即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独立编制、分立运行。(四)“双教材”的现状和对策针对当前高职教材难找、难选的问题,组织开发了更加切合专业需求的系列校本教材。现已编制并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包括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电波与天线、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技术与维护和移动网络优化正在编制中,并进一步计划更新通信原理和传输技术与设备的教材。此类理论课教材重点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大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避免了长篇大论、文字冗长繁杂。同时,通信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讲义以在多届学生中使用,GSM手机维修教程已出版,此类实践教材结合了实践岗位,体现了职业能力要求。由此可见,“双教材”的建设以具备相当规模,下一步的重点是工学结合背景下系统、系列实践课教材的建设。拟编制的实践课教材见表1。表1 实践教材编写计划序号教材名称主要内容教材类型职业面向1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应用、办公设备(含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和办公软件应用与维护综合型职业基础技能2电话机组装和维修教程典型电话机的组装、维护和检修案例型终端维修员3通信网综合实训教程通信网络(含接入、交换和传输)的整体维护综合型通信机务员4线务员培训教程通信线路维护和检修岗位训练型通信线务员(五)“双师”的现状和对策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建设师资队伍。学院通信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名,其中3名从企业引入,其余专任教师均有过去铁通公司、广州地下铁路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践的经历。同时学院以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抓手,改革教师管理模式,让专业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设备的管理中,并且轮流承担理论、实验、实践课的教学。这样,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理论、技能教学能力,更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实训质量。并且,学院鼓励并组织教师下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和项目开发,提高了教师自身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贴近实际、贴近新技术的发展。目前,80%的专业教师接受过进修培训,已建成一支职业素质高、职教观念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环境、专业服务企业发展的“零距离”。(六)“双基地”的现状和对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通信原理实验室、无线通信实训室、通信线路实训室、程控交换实训室、传输技术实训室、接入网实训室、手机维修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此类校内实训基地具有规模性、仿真性、系统性和超前性。其中的程控交换实训室、传输技术实训室和接入网实训室已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该系统分接入、交换和传输三部分,完全模拟了现场的通信网,真正实现了与现场的“零距离”。在广西铁通公司的多家分公司成立校外实习基地;柳州联通在学院架设基站,由联通公司与通信专业教师共同维护,并可以随时为教学服务;广东怡创、广西润建和铁路通信段成为通信专业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此类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基本克服了如下常见问题:一是签订协议的多,真正运行的少;二是短期参观见习的多,长时间接纳学生实习的少;三是接纳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实习的多,接纳批量学生实习的少;四是以需要劳动力为主的多,真正给学生按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辅导的少;五是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企业,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企业既没有为教学服务的责任,也没有为教学服务的义务;六是技术含量密集程度不高。真正实现了校外基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实习企业将实习学生放到了“准员工”的位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B地A地中兴传输设备(ADM)Nokia传输设备(REG)华为传输设备(ADM)HJD04程控交换机局域网DSLAM终端。终端终端C&C08程控交换机局域网DSLAM终端终端终端。图3 通信实验网系统结构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营销方向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该问题,专业教研室与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共建营业厅计划。基本思路如下:有学院提供场地、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在学院建设一个联通营业厅。届时,联通公司派驻公司职员与学院专业学生共同管理和运作该营业厅,并且公司将定期对专业学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合格后可成为该营业厅的“职员”,享受营业厅业务提成,对专业学生而言,实现了真正的“半工半读”。(七)“双改”的现状和对策通过探索和实践,改变了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采取的方法包括:一是改革考试方法,构建多种形式考试模式,重在实践和就业能力的考核,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相结合、卷面考试和作业检查相结合等评价方法。二是改革考试评价标准,分值由学习分(包括单元测验分、期终考试分),纪律分(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作业分(提问、课后作业)组成,计算考核标准:A层次学生的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B层次学生的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三是以职业资格证的考试成绩作为校内实训项目的成绩。从而更加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既注意终结性评价,也注意过程性评价,既注意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基本体现了“三借、一过程”:借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借上岗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借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考试。改革教学方法,已推行项目管理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八)“双强”的现状和对策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操作与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九)“双证书”的现状和对策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的必然要求。2005年,信息产业部将原通信行业中电信部分的34个职业(工种)修订合并为12个职业(工种),即线务员、电信营业员、移动通信营业员、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通信电力机务员、市话测量员、电信业务营销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固定电话机)维修员、用户通信终端(移动电话机)维修员、用户通信终端销售员。基于此,通信专业将职业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到目前为止,已在三届毕业生中开展线务员认证,用户通信终端(移动电话机)维修员和电信营销员的认证也已开展两届,同时还建立了通信终端维修员鉴定站。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后发现,“双证书”的充分展开和实施还受到实验实训设备、专业教师配置及职业标准的理解和解读等方面的限制。这就要求前述“双基地”和“双师”的支撑。(十)“双身份”的现状和对策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要从头做起,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学生入学后,开始实行预订单制,由企业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企业选择学生,学生也可选择企业。被选中的学生分别由学校和企业、学生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意向书。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兼职、利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等。综上所述,我院通信专业以初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十双”要素,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如“双证书”需要“双基地”和“双师”的支撑,“双体系”需要“双纲”、“双教材”和“双师”的支撑,反过来“双体系”又制约着“双纲”、“双教材”的规范和更新。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都会影响到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我院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要求我们对“十双”齐头并举,走总结完善再总结之路。参 考 文 献1 杜学森.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M, 教育与职业,2007 (11)2 陈解放. 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M,中国高教研究,2007(7)3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Z,200611164 陈解放. 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 王毅.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2)6 刘越,刘勇,王义谋,程川古,张海峰. 职教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J职教

    注意事项

    本文(通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