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doc
网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网络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网络新闻信息可信度的丧失。我们在庆幸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上海量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各种信息的一哄而上,混淆了作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因此,在发布网络新闻信息的时候,注重信息的可信度,便成为网络新闻的首要要求。那种只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为了吸引受众而用各种充满噱头的话语重伤他人,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的行为更为可耻。当今网络新闻上存在着各种娱乐明星的 八卦 新闻,而最终事实证明是无中生有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受害人造成了名誉、心理上的伤害。这些虚假新闻不仅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损害读者的利益,同时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在目前的网络新闻媒体中,由传统媒体机构如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开办的占主体地位。由于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业务运作体制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因此,其所发布的信息大部分是真实、可信的。而一些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开办的网络媒体所发布的信息的可信度就有待认真核实了。有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纯粹是道听途说,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剽窃他人之作等一些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所发布的虚假恶搞信息。比如201X年3月4日微博上发布的一条信息: 宋祖英遭人封喉?! 并且配有 真实 照片,表明此时的宋祖英正遭人 封喉 ,而后来有网友澄清宋祖英只是用手抚摸一下自己有点酸麻的脖子。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上网者可以随意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种 网络自由 直接导致网络新闻媒体和信息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真实性和可信性的参差不齐,从而也降低了网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传统媒体一样,网络传媒公信力是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来源,是其不断增强竞争力的首要手段,是其第一生命力。网络传媒除了要在资金、技术等实力方面不断改进自己,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之外,更要学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有效提升传媒公信力这样的软实力。激烈的版权之争。网络的一大特色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性质的信息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被找到,都能被应用,而且大多是的。这便带来了一个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需要保护吗?面对如此浩大的网络信息库,应如何有效保护?目前,因为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不规范转载行为而引起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但这种行为仍旧屡禁不止。特别是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他们的新闻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直接转载而获得的。我们经常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出现法律纠纷的事件,其实,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更为严重,亟待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一些网站在既不付费,也不标明出处的情况下,直接转发其他网站的新闻信息,或者把其他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粘贴过来署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不经作者允许私自出版其著作等,所有这些行为已经对他人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犯。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有其现实的模糊性,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新闻信息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况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促使网络侵权行为变得容易和普遍,而且难以核查和追究,这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严重的安全隐患。网络上海量信息的甄别,致使新闻编辑的工作量加大,难度提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网络新闻媒体信息具有时效性、不受距离限制等优点,但也有被人伪造、篡改、截获、混淆的可能。网络病毒和黑客更是能够肆无忌惮地攻击网络新闻媒体信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形象和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同时,网络新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网络新闻内容的海量性及监督功能的减弱,一些关于个人隐私的事件也屡见报端。继腾讯和360关于网络隐私的纷争不断升级引发国内网民持续关注后,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ebook也被曝泄露用户信息, 谷歌街景 也因在加拿大搜集个人信息再次陷入信任危机。而类似201X年艳照门事件的情况依然在网络上能够看到。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化和广泛性带给当事人的伤害也仍然存在。结 语网络新闻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涉及国家的新闻宣传、文化传播、意识形态、信息安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等许多方面。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其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而为网络媒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现在的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有影响的网络媒体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传统媒体的 二传手 ,更多地注重编发原创稿件,特别是在权威的媒体没有发声或者延迟发声的时候。网络媒体传播的及时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信息来源和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尤其是伴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很多微博上的信息被直接放置在网络上。网络也为各种虚假信息提供了更加快速的传播渠道,让人们在享受网络时代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困扰。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层级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网络媒体却不一样,一是网络媒体信息量大,很难对发布的海量信息都进行把关。二是有些网络编辑为了吸引眼球和点击率,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将一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毫无根据的虚假信息进行发布。三是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中,每一个受众既可以是新闻的消费者,又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过度泛滥的消息给网络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和压力。 失衡人们都希望通过客观、公正、真实的新闻报道,来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然而一部分网络媒体,当然也包含一些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既充当 运动员 ,又充当 裁判员 ,使新闻报道呈现出明显的感情色彩和价值取向。近些年,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诸如 富二代 、 官二代 、 草根 、 高富帅 、 白富美 等一系列带有标签性质的词语,来追求点击率和轰动效应,就是明证。同时,新闻事件当事人被媒体有选择性的发声和失声,也往往造成新闻报道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的失衡,导致社会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猜测、误解,甚至冲突。新闻报道要做到公正持平,不偏不倚,给当事双方提供相对均衡的信息表达渠道和机会。在今年关于大学新生报到的新闻采访中,山东一家媒体报道了山东师范大学一名新生因为嫌弃学校校门破旧而要求退学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当事人透露,想退学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对高考成绩不满意,来报到之前一直有复读的打算,自己 没嫌山师校园环境不好,只是我没考好,家里劝来上,自己选的专业又被调剂,我不想上现在这个专业而已 。但有些网络媒体在转载和评论中,对学生明确表示的退学的根本原因视而不见,在评论中对该新生因为校门破旧而退学进行了各种非难和抨击。他们把当事人最重要的意见进行了有意的忽略,的确造成了吸引眼球的传播效果。但是,这让山东师范大学的校门 躺着中枪 的同时,也对当事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更违背了新闻的平衡性原则。 3.失控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可以凭借自己的渠道和传播优势,迅速将各方面的意见和观点汇集起来,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尤其是广大网友的跟帖、评论、转发,这种可能带有某种价值预判和情感色彩的转评,先入为主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他人对事件的判断和认知。这就和传统媒体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媒体在发布某些消息之后,受众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反馈,可能在其生活、学习、工作等特定的小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网络媒体大大改变了这种传播格局。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受众本人对于新闻事件的观点和态度可以迅速、直接地到达众多网民身边,互动性的增强起到了某些议程设置的作用。加之网络上的网民人数众多,而且观点交锋异常激烈,往往容易让网络媒体失去对网上言论的控制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于网络言论的失控,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和手段进行弥补,但如果由于网络报道的不良影响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就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1X年日本大地震后,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出现的 谣盐 风波,引发民众大规模抢购食盐,就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1.客观真实突发事件报道的 黄金4小时 ,让网络媒体成为很多重大突发事件的首发媒体,在发稿速度、信息含量方面持续走在传统媒体前面。但是网络编辑 好奇 和 跟风 的心理,往往会让假新闻不加核实地出现在众多网络媒体上,从而让受众产生错误判断。只有全面、真实、权威、客观地报道突发事件,才能把事件的真实情况传达给受众,从而杜绝种种不实的言论和不必要的猜测。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让真相的传播速度超过谣言的传播速度,这样既能使网络媒体在新闻大战中赢得主动和先机,更能够提升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从而形成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良性氛围。 人文关怀网络媒体在追求正当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很容易把这些事件及其影响带入网络,网络上虚拟的危机就很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社会的危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让人们记忆犹新的就是201X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新闻报道,媒体在对受灾群众和救援现场的报道中体现出了媒体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动之余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而在对国外灾难事故的报道中,一些媒体却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冷漠,有时甚至流露出幸灾乐祸的心态。 3.深度挖掘网络媒体在抢抓新闻的同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发生本身,对事件的报道往往浅尝辄止,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其实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为网络媒体做好深度新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超链接技术可以让网络新闻报道的文字与音频、视频、图片等建立关联,从而实现对新闻事件的立体化报道,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生动的新闻资讯和言论。网络媒体要多在深度、角度等方面做文章,彰显网络媒体报道新闻的水平和智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 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 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网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网吧、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 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网、通信网、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 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童金元.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X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X 关键词: 广播电视,语言,媒体 关键词: 关于,职业院校,均衡 回顾与前瞻: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十年 摘 要: 自201X年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十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其概念内涵、发展目标、影响因素、模式与策略五个方面展开。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发现: 已有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 关键词: 海德格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