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完善.doc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完善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完善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完善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完善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方向,管理是保障,服务是目的。本文从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探讨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问题完善数字化图书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图书馆文献组织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的应用系统,它将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信息传输光缆化、支持网络多元化,具有internet、cernet等国内外重要网络的快捷接口,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数字化图书馆是目前世界各国图书馆研究和发展的重大课题,美国因为数字化图书馆研究起步最早、进展最快、成果最多而倍受世人瞩目,英、法、日、德、意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也先后提出各自的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并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加以实施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评价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起步也比较早,在1997年原国家计委就批准立项了“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在1998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总体目标在“九五”期间建成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目前CALIS第一期工程已经基本结束。2000年4月5日“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工程预计10年完成,国家投资11亿人民币,标志着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开始启动,急起直追。我国“教育部的数字化图书馆的攻关计划”,由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强校联合承担,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许多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开展这类项目的研究和建设。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硬件设备体系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拥有大量的电子文档、多媒体资料、图书文献数据库和图书管理系统等大量信息,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这就要求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高速网络互联结构体系,海量的存储系统和性能优越的服务器群与数字化的图书馆相适应。目前,高校均建立了校园网,图书馆也能够通过校园网与外界的internet相连接,数字图书馆每天要接受成千上万的用户访问,这种极高频率的数据访问模式要求资源存储系统具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此外,数字化图书馆中大量的书刊、文献资料采用多媒体技术形成数字化电子资料,这也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必须采取更高性能的海量资源存储系统给予存储。因此,必须构建高性能的服务器机群,合理调配各个服务器的访问量,才能保证读者能快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才能充分体现出数字化图书馆的优越性。硬件设备与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方便读者,让读者能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应配备电子阅览室、配置多媒体教室,设置独立的视听室。使读者不但能外借电子资料,还能在馆中方便地进行查询资料、阅读及听讲座。馆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及演播室对初次入馆的读者进行入馆教育与培训,介绍本馆资源,讲解如何使用本馆的设备,使读者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二、构建完整良好的服务管理体系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集中化,资源共享化,结构互联化。因此必须根据这些特点,从服务读者的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信息管理、读者管理和咨询服务管理等部门。1.注重特色数据库服务。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关键。各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特色,充分掌握特色信息在全球分布的状况,挖掘因特网上的特色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虚拟资源导航站,有目的、有重点地挖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数字化特色网络信息资源,然后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用专业语言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给用户提供链接点,帮助用户无限制和无阻碍地检索信息,提供高效、优质的现代化服务。2.强调个性化服务。在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所面临的形势是:信息资源的数量正在呈几何指数增长,造成用户信息过载。用户因个人爱好和工作任务的差异,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大不相同,但他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却是完全相同的。因而,目前迫切需要营造一种满足特定需要的个性化信息环境。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检索访问记录,了解用户的检索需求及研究方向,有目的地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调整检索策略,设计检索过程,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提升用户满意程度,深化个性服务模式。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设问题。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将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2)采集、整理和存储网络信息资源;(3)购买数字化产品。其中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数字化首先要进行网络建设和计算机配置,在技术准备充足之后再利用各种数字资源。主要是数字化光盘、机读数据库和网上数字信息。2.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问题。我国图书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等特点, 许多图书馆拥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并建立了特色馆藏数据库,但在建设数字化馆藏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加工水平必然造成数字化的不同标准,从而造成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给读者的文献检索和文献获取带来诸多的不便, 甚至在应用过程中造成较大的混乱, 所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标准和规范已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又一个现实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内容包括数字对象标识、通讯标准、字符集标准、置标语言标准、元数据、对象数据等,这些标准的研究应考虑其通用性,以及与国际标准的衔接问题,有待于规范和统一,从而使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3.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文献资源的建设,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这已成为各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共同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化与复制权的问题;信息资源网络传播与传播权的问题;数据库的版权问题;网上信息资源下载、链接与侵权问题等。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共享性、自由性和公开性,且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故很难用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来保护。如何解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搞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1)树立系统观念,建立和发展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组织机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人员素质以及信息政策、法律法规等因素,而且它还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系统。(2)树立相互协作的大图书馆观念。图书馆间实行分工协议、联合保障,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客观需要,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3)树立开放式的服务观念。图书馆必须是开放性的,开放式的网络化服务观念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思想。(4)树立图书馆产业化观念。充分认识图书馆不仅是一种社会服务因素,更是一种社会经济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发信息资源实际是一种生产过程,所形成的信息产品也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劳动产品,有其实际经济价值,可以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将走的是一条产业化道路。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