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中小企业CIO生存现状调查研究.doc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采用调查问卷获取一手数据,从CIO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权力、职责和工作范围、问题和困难等方面对中小企业CIO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所提的问题给出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CIO未来发展作出合理建议。关键词 中小企业 CIO CIO生存现状 CIO调查有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上千万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企业建设的热点,吸引了众多软件厂商、信息化专家和顾问公司的关注。赛迪顾问预测,到2008年中小企业IT投资整体规模市场规模将达到1869.2亿元,2005年至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5.1%。如此看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企业信息主管的发展前景理应非常好。CIO(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是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应该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然而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在信息化仍需给生产让位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能作为“战略” 提上议程的着实不多,信息化进程也大多由一把手拍板推动。加之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CIO这个职位;而且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认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管管网络,做做ERP后台管理。面对信息化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CIO的未来发展却不容乐观。本文正是基于对中小企业CIO的生存现状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希望能够给出中小企业CIO的未来发展建议。调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CIO,通过网上调查、E-mail、电话访谈、发放纸制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全部来自企业,除去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65份。其中工业占42%, 建筑业占13.7%,批发和零售业占9.9%,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占15%,住宿和餐饮业占16%,其它行业占3.4%。问卷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说明,一是CIO在中小企业中地位和权利调查研究;二是CIO在中小企业中职责和工作内容调查研究 ;三是CIO的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一、CIO在中小企业中地位和权利分析由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设CIO职位,CIO目前所处的位置充其量也就是信息中心主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IO。1.对CIO在中小企业中是否存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主管是总经理或CEO达到55%,其次是信息中心主任20%,而CIO仅有1.2%。说明许多中小企业很少或者并没有设有CIO这个职务,信息化的工作还是由公司的一把手或CEO操作。2.对中小企业在哪些决策方面会征询CIO意见的问题调查反映:只有在IT项目建设一项上的统计达到90.8%。在企业业务流程变革、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项目、战略决策方面的统计都在50%以下,说明许多中小企业CIO还无法参与到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显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多数中小企业还没动手建设或正在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目前CIO价值多是体现在帮助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系统上,日常以事务性的工作居多,所以CIO目前还无法真正体现其价值。3.关于在公司内部的IT投资权力的调查表明,只有37.5%的CIO拥有决定权,55%的CIO拥有建议权,6.2%的CIO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权利可用,1.2%的CIO未作出回答。这与中小企业的决策管理体制是一致的。多数中小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决定权上是属于一把手的,CIO在很多时候只具有建议权。但如果中小企业分权的程度增高,CIO的决定权也会随着增加。在此项调查中还发现CIO的决定权和企业的地域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华南地区,CIO拥有的决定权的权力较大。4.在所有被调查的中小企业CIO中,有75%的认为CIO责任重大但无实权,地位和处境尴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中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不长。同时,系统的效益还没有明显的凸现,使得CEO对信息化系统的作用还没有真正认识,也就无法给予CIO更多的关注。二、CIO在中小企业中职责和工作内容分析随着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CIO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中小企业,CIO要利用他们的技术背景和商业知识为企业的投资提供支持。1.在对CIO工作职责的调查中,多数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CIO的工作职责,按分布顺序分别为:客户满意、资源的有效运用及协调、技术培训、业务转移、公司规章制度制定、IT项目规划、和关键的IT项目供应商和咨询公司发展战略关系、帮助企业赢利等。这表明CIO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总体素养较高。2.在对目前中小企业中CIO的工作内容调查显示,对IT系统的维护工作与网络/技术的管理都占了50%以上,而业务流程优化的工作做的最少,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的CIO在进行此项工作。从上两项调查中可见,虽然CIO已经知道其工作职责有哪些,但实际中的工作内容却更多的是处理基础层面的东西,比如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网络/技术的管理,到达管理层面的只有15.2%的CIO在做业务流程优化,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3.调查中多数CIO认为工作中最大的阻力是领导的支持力度,支持此意见的CIO占到了60%以上,同时还有少部分的CIO认为最大的阻力是业务部门的配合程度(占15%)、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占11%)、自身能力及公司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占10%)。信息系统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信息系统的实施会涉及到企业组织结构、人员、业务流程等的变革,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冲突,要解决这种冲突必须要有很大的权力,所以只有CEO全力支持,CIO才有可能解决这些冲突,领导的支持力度越大,其工作阻力越小,反之,则工作阻力越大。很多中小企业就是由于一把手的支持力度不够,而CIO又无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冲突,最终导致信息化建设成为一个无休止的项目,不言成功,不谈失败。三、CIO的职业发展情况分析1.CIO素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资金投入大、跨部门跨地区关联应用多,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更新将会贯穿于整个系统工程之中。根据信息技术的强渗透性、强辐射性和发展的快速性,决定了从事这一行业人员的高素质,更对CI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CIO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更要善于协调。从调查来看,CIO应该具备的素质依次是:熟悉企业的业务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熟悉信息化知识。2.在调查CIO应加强哪方面学习中我们发现,大多数CIO已经认识到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同样重要(分别占40%和42%),只关注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IO定能摆脱技术的纠缠,而越来越重视管理能力。3.CIO在获取信息来源的渠道中,互联网渠道占到了CIO信息来源的主要部分,有60%的CIO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其次是通过报刊、书籍、杂志(占35%)和企业外的培训(占19%)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从同行之间交流获取信息的统计也比以前有所上升,说明CIO体系在交流平台建设方面有所提高,CIO之间越来越重视交流来提升和完善自己。 4.CIO职业发展方向中,CIO偏向于顾问公司和CEO软件公司(占90%)。造成这方面的原因除了CIO目前的收入普遍较低,与顾问的收入相差较大外,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企业给予企业的重视度不够,使CIO们感受到其价值无法实现,当然CIO认为在顾问公司与软件公司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企业案例,更快、更多的实现个人知识的积累,也是吸引CIO的又一关键原因。四、中小企业CIO未来发展建议1.努力提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升自身管理和业务素养。对于中小企业的CIO来说,无论所处的企业环境怎样,个人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CIO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不仅需要适应企业的需求,更需要能有超前的意识和前瞻的眼光。IT技术和管理知识都是CIO需要具备的,对业务的学习更是CIO学习的重点。信息主管需要从基础做起,深入了解企业每个环节,了解企业实际管理的整个过程,同时加强跨部门跨专业的学习。 向同行学习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同行之间的交流使CIO们可以突破自己所处企业的局限,了解最新的产品、技术、应用等,还可以互诉衷肠,探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分享成功经验等。目前,这种以区域来组织的正式、非正式的信息主管沙龙、协会越来越多,比如在温州IT主管中享有盛名的“温州企业IT主管联盟”的QQ群正成为温州众多CIO和准CIO们交流的重要平台。 2.经常与企业主沟通,加强交流。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基本都是企业主一言堂,所以能够跟企业主达成共识,成了CIO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CIO应该经常从企业发展以及企业主的战略思路考虑信息化步骤,并通过恰当的方法与企业主进行有效沟通。既不能处处听从企业主的意见,那样信息化很有可能被企业主拍脑门的决策所毁;也不能一意孤行,这会因企业主的不满而导致项目中断。CIO要利用每次和企业主沟通、交流和汇报的机会给企业主“洗脑”,使其认识到IT系统的价值。CIO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谨记一个指导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大处来思考企业的IT规划,而落地的过程则需要一步步来,每一步都能让企业主见到效果,从而扭转企业主对IT的认识。3.打造高效、稳定的团队。“当你在一家能够认识到IT的价值,并且希望把这种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公司中,团队合作的能力就十分重要。所以构建一个善于自我管理、高效的IT团队是实现商业价值的基础。”沃尔玛前CIO凯文·特纳如是说。而构建一个优秀的IT团队对于中小企业的CIO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团队建设方面,中小企业人员配置一般都非常精简,而且企业需要的是适用,而不仅仅是优秀的人才。因此,在人员配置上往往是一岗多职。在招聘前分析好这个岗位的主要职责、次要职责,从主要的职责出发进行招聘。用人的时候要知人善用,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特点,分配给适合他的工作;中小企业IT部门由于人手不多,人员的备份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体来讲,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CIO在企业中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和深入,中小企业中信息化部门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并开始发挥更多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成员CIO也逐渐的成长和成熟起来,他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CIO要把握自身的准确定位,加强自身的权力,真正进入公司决策层,参与制定信息系统得发展战略、政策,规划信息化的方向,保持信息化的建设与公司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参考文献:1海燕赵玉东:企业CIO机制浅探J.企业活力.2006,112董小英李芳芳刘倩倩尹德志:中国企业CIO角色调查报告J. IT经理世界.2006,203杨桂菊王永德:商业企业信息主管(CIO)地位和职责J.商场现代化.2006,24 Laplante, P.A.Costello, T.IT best practices: CIO wisdom. Volume 8, Issue 1, Jan.-Feb. 2006 Page(s):17-23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