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doc

    • 资源ID:4011072       资源大小:3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doc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易海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1摘 要要有效改变教育科研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真正落实“科研兴教、科教兴国”,根本问题是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此,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优秀成果供不应求”“点上热烈、面上冷淡”“被动应付、半途而废”“问题不清、目标模糊”这几种误区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成果效益观;要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供需结合”;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建立。关键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学生产力,它必须通过推广应用环节,在实践中“消化”,才能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其科学、实用价值才能被社会承认。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则是实现教育科研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教育科研仍是“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即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及推广应用的主要内容,对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每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认识(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内涵“推广”是指“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应用”是指“使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是指包括传播、学习在内的一切扩大教育科研成果使用范围或起作用范围的活动。它包括教育科研成果传播交流、教育科研成果的自发运用、教育科研成果有组织的推广及应用三种活动类型。狭义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即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教育科研成果的思想、内容及方法等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成果为其它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经理解、内化、改造,转化为教育效益的过程。推广应用的成果既包括“课题型”成果也包括 “教改型”成果。本文中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取狭义之意。教育行政、教育科研机构、基层校长与教师三结合的队伍则是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二)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内容与“物性”范畴的自然科学研究不同,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一种“人学”范畴的研究。根据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只有当成果中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传播和社会认可后,成果才有被推广应用的市场。为解决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科研成果中揭示、总结的科学规律和原则也迫切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把握和遵循;同时,成果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式也可启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便于用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与问题。第二,先进的教育行为,即先进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为解决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我们应该将成果中所提供的新颖且实用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及时加以推广应用。二、当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分析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由于忽视成果的推广应用而效益较低。即便有推广应用者,又大都急功近利,走入推广应用的误区。分析这种种误区及产生原因,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寻找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之对策,从而有效改变教育科研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当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误区有以下几种:第一,“经世致用”的优秀成果供不应求。因为职称评定和业绩奖励需要,许多教师一做课题,就只热衷于文献研究,习惯于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写论文、出专著,而对教育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需要熟视无睹,对教育实践与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在认识上往往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实际对策上也显得软弱无力。这种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的教育科研所产生的成果,既难以向教育实践转化,又不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周济部长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有些研究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漂浮在半空中,真是像毛主席形容的那样头重脚轻根底浅!”“很多论文抄来抄去,是简单重复的跟风研究,没水平,也完全没有现实意义”。第二,点上热烈,面上冷淡。一方面,我们有众多的“课题型”“教改型”科研成果,一些学校也纷纷成为课题或教改实验基地;另一方面,由于“同行是冤家”的狭隘竞争心理,地区间、学校间、专业与学科间要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共享成果的“技术封锁”现象,要么习惯于凭经验、感觉办事,不愿意也不想推广应用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点与面、提高与普及没有很好地结合,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出现了“点上热烈,面上冷淡”的误区。第三,被动应付,半途而废。受“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的鼓舞与启示,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会以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推广应用某个成果,但有时会因未考虑到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与成果应用者的自身条件等因素而“一刀切”。在这种行政命令的外部强制推行下,广大教师在推广应用某个成果时,大多对结果感兴趣,而对课题研究的艰辛过程望而却步,一出现矛盾容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废。第四,问题不清,目标模糊。任何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都是为解决某些教育教学现实问题而产生的。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成果应用者们往往没有亲身感受到这些问题,也很少对课题研究目标进行分析与揣摩,故在推广应用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要么不知道究竟在推广什么或为什么要推广,要么无法理解成果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精髓,得其形而忘其神,盲目模仿,不得要领,走入了“问题不清,目标模糊”的误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误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于事物的外部也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第一,有什么样的成果和成果本身的质量是影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内因。一方面,由于教育科研管理与成果评价机制不顺,教育科研成果的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以获得课题经费多少、参与人社会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来确定。教育科研并不是面向教学实践需要,而是为了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进行的与实际脱节的研究。“纸上谈兵终觉浅,闭门造车多无用”,这种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并不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也没有取得经过科学验证并较为稳定的成效,成果本身并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教育科研中,“应用型”“开发型”成果事实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科研成果可分为“基础型”“应用型”“开发型”三种。“基础型”研究主要以学术价值为目标,相对而言易于观测(现有国家评奖制度较适用),而“应用型”“开发型”研究由于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涉及更多环节、更多方面、更大风险(除管理风险 ,还有教育环境风险、经济风险、教育社会评价风险等)而难于准确进行观测。因此,当前这种过多侧重于“基础型”成果的评价体系事实上造成了对于难以观测的“应用型”“开发型”成果一定程度的削弱,同时也诱使教育科研工作者将过多的精力花在学术导向上而忽视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导向。第二,外在激励机制的缺少和评价体系的不足是影响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外部原因。在基础教育领域,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主要看升学率,由于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苛刻的社会评价,考高分、力求高升学率仍是广大教师的现实“硬”追求。相比而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则只是费时费力的“软”任务。与“高分、高升学率”挂钩的经济利益远比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要现实得多。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缺少进行成果推广应用的内驱力,即使想进行,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现有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基本上是由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开成果鉴定会或评奖而进行。评价体系中学校等成果应用部门的发言权很少,评价标准在现实操作中仅局限于教育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即文本质量。这些评奖结果与高校科研人员的利益也密切相关(如工作成绩评价、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进修资格、科研经费申请等等)。于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部分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科研单位会有意识地逃避有一定风险性的成果推广应用。同时,外在激励机制的缺少也使教育科研人员对成果的推广应用有畏难情绪。与纯粹的基础研究相比,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难度很大的。做基础研究只需要跟自己较劲,在一个领域努力,而与学校合作进行成果的推广应用则需要人的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统筹能力等,很多琐碎的事情也需要处理。第三,教师缺少对教育科研成果自主应用创新的“内化”过程则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又一外因。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教育是一种有自身发展规律的复杂社会现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时,它要考虑推广应用时的具体情况,如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推广应用者的自身条件等。同样一种成果,甲在A班用成功,但乙在A班应用未必能成功。同时,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于接受者来说也是一个自主应用创新的复杂“内化”过程。成果只有“内化”为接受者自身的精神财富才能发挥成果的作用。如果推广应用者不能用心吃透研究成果的实质和背景,学其精髓,不能在深入理解研究基本概念、扎实推广成果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论反思,揭示研究规律,那推广应用者就可能走入“盲目模仿、目标模糊、问题不清、半途而废”的误区。三、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对策思考(一)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成果效益观观念的误解影响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进程。许多人对教育科研缺乏科学的态度,对“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理解不深,甚至出现误解,认为第一生产力就是直接生产力,误以为教育科研可以变成直接教学效益。这种要求教育科研“立竿见影”的急功近利观念无疑影响着教育科研成果应有效益的发挥,使得教育科研成果和人才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这就不可避免地挫伤了教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地妨碍了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应用。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是有一定效益周期的渐进过程。我们要允许其有暂时的相对滞后效应,而不能轻易在短时间内对一项教育科研成果下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教育科研成果中所提出的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新认识,得出的新概念或新学说,这种新理论的深度、广度如何,具有多大的价值,大多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确定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对基础理论性成果推广应用的评价不能操之过急。论文或专著的发表是基础理论性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途径。但论文发表数量或专著出版情况只能部分反映其成果的水平和价值。发表、宣读论文只是一种推广形式,还没有进入应用阶段。只有当论文中的观点或论据被他人参考、借鉴或引用说明其他问题或被用于指导实践时才应视为推广应用。因此,对教育科研成果尤其是基础理论性成果推广应用的评价应跟踪一段时间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二)要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供需结合”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既需要成果形成单位的“生产与供应”,也需要成果应用单位的积极响应,“供”和“需”要紧密结合。第一,要研发足够的优秀成果,以供推广之用。教育科研要努力解决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产生“有的放矢”的优秀成果,以供推广之用。一方面,我们应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努力将教育科学的认识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设计思想和方案,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倡导以课题为中介的合作研究与交叉研究。根据课题的性质与实际需要,组织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共同参加联合课题组进行合作研究。例如:在学校中,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管理人员就宏观决策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同时,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上各有主攻方向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也可适当进行交叉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不要拒绝必要的应用、开发研究;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也可从事一些基础研究。第二,要提炼成果,增强信度与效度。实践是检验教育科研成果的唯一客观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熟成果才便于推广应用。然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往往因缺乏信度和效度而不成熟。教育科研成果要么缺乏可靠性,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却得不到同样的结果;要么结果难以被证明,有些研究成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不大甚至不能被科学解释,研究成果能被推广的条件也不佳甚至不能被复制。因此,我们应对成果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广应用某项教育科研成果时,首先应对成果进行分析,找出能突出精髓的成果要点,编成成果公报;其次要将教育科研成果放到教育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去除一些“想当然”的成分,增强信度与效度。第三,要进行招标,促进“供需结合”。事实上,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成果应用的自愿性、适用性和针对性问题是我们始终要注意的。成果研发者和应用者要“两相情愿”:前者既要有转让的愿望,又要有检验的勇气,后者也要充分认可接受该成果并愿意用本校做推广实验;成果应用者在应用某项成果时,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与成果形成单位是否一致、吻合;同时,成果应用单位的教育教学条件是否具备,教师队伍是否符合要求,成果研发者也要根据实际理性选择相应的合作单位。而实行招标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可进行成果应用研究招标,按一定标准精选并确定一些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然后召开成果推广应用研讨会,让“供需”双方明确各自的职责:成果研发者主要承担指导工作,在指导中进行研究;成果应用者主要是学习和应用,在学习和应用中研究。总之,教育科研成果研发者和成果应用者要紧密合作,进行“捆绑式”研究,责任共担,经费共用,成果共享。这样既可以检验和完善成果,又可以积累成果推广经验,在成果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之间探索一条成果转化的新路。第四,要共同制定推广计划,组织推广活动。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有了条件和技术即可推广应用的情况不同,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会因各级各类学校的条件不同而遇到各自不同的困难。学校的设施设备、教师队伍、生源状况、学校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也都是进行成果推广应用时需要考虑的。因而成果研发者和应用者共同制定推广计划,按照程序有目的地组织推广活动是落实推广应用的必要环节。就程序角度看,成果的推广应用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确定推广应用的成果;制定推广应用计划;学习成果及相关理论;组织培训、现场示范和指导,落实推广应用的措施;反馈调整,交流研讨,发展创新;总结经验并对原成果进行再度评价。其中,成果推广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成果的名称、推广应用的目的、推广应用的内容、推广应用范围、推广应用过程、推广应用评价、推广应用条件、风险与补救。(三)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机制是一个指挥棒,如果教育科研人员进行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机制给予肯定,教育科研人员就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反之,教育科研人员只会把它当成副业,社会再呼吁号召也没用。长期以来,虽然国家和教育科研单位都在以不同方式试图解决成果推广应用激励力度问题,但收效甚微,关键原因之一是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学校与教师进行成果推广应用的内驱力不强。因此,我们应在外部环境中加强激励机制的建立,并由此强化内驱力,推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的建立必须满足两个基本约束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个人理性约束又称参与约束,指行为执行者从行为执行中得到的期望效用要大于不执行此行为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激励相容约束指行为执行者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第一,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个人理性约束即指面向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能为教育科研人员带来更大的期望收益。一方面是显著的经济效益。对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有突出贡献,收到很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教育科研人员要实行重奖,要采取成果推广应用与个人奖金挂钩的办法,实行按成果推广应用效益多少提成,在物质利益上承认成果推广应用者的劳动,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是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被承认。要大力加强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有成就的科研人员。在社会范围内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教育科研人员是国家社会的巨大财富,应受到社会的尊敬。第二,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中,激励相容约束即指教育科研人员运用市场机制寻找经济、社会效益较佳的成果推广应用方式。要鼓励教育科研成果持有者“下海”,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教育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单位中拥有教育科研成果的科研人员、教师深入基层,进行成果的推广应用;要通过教育科研成果研发者、推广者、应用接受者之间的利益与风险均衡分担,达到有效降低推广风险、平衡利益分配,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提出一种在“基础型”和“应用型”“开发型”教育科研项目进行教育投入的政策建议。“基础型教育科研项目”是指对于可能缺乏短期和中期经济、社会效益或由于风险较大而不适于学校进行主导研究,但国家(或省市)由于教育发展需要而必保持一定研究规模的项目。这类项目应采用以国家(或省市)直接投入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方式。“应用型”“开发型”教育科研项目是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对象。它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紧密,主要以面向学校产生教育效益为目标。这类项目应在国家适当投入的同时,国家(或省市)使用引导投资和启动资金来带动社会资金参与,也可对适当项目提供有限责任担保。国家(或省市)可以利用制度设计引导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基础型”“应用型”“开发型”教育科研项目中进行自我选择,从而提高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如果国家(或省市)可通过在上述项目间的选择性投资,使激励机制得到强化,从而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实践方略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成果推广与实践阶段性成果,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4期)注 释堵力.指挥棒不变,教授还要围着论文转N.中国青年报,2006-11-30.参考文献1柳斌.学校教育科研全书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07.2苏春景.走出教学实验推广应用误区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0,(2):29.3陈智慧.加强中介 促进转化略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9,(5):55.4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四部曲”J.上海教育科研,2004,(2):50.5陈刚等.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5):527.6周静波等.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J.铁道医学,1994,(6): 369.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