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
-
资源ID:4010356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负责人:周波(高级讲师、副院长)主要成员:杨彦明、潘丁康、路兴中、吴芳芳、蒋 慧、王国海、直向辉、沈琪玮、何 军、陈美娟 一、课题背景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师学院三级体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随着中国工业化向纵深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现出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但是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院校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等。为此,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中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李怀康教授、童山东教授等一些学者汲取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等国家开展职业能力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相关成果,总结归纳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六大模块:自我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并在全国职业学校推广核心能力教育。我院作为培养商贸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人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等非专业性能力。如何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场能力,成为职业院校面临的一大问题。2009年6月,我院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JA080009)子课题单位,主要研究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哪些有效的途径?如何将核心能力转变为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在核心能力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教学方法?通过探索这一系列的问题归纳形成核心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构建从理论转为实践的桥梁,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培养方案。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如何有效的开设核心能力课程和组织课堂教学;2、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3、专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4、学生社团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通过这4个方面的探索研究,课题组将总结归纳出核心能力培养的4种可行性途径和有效的培养方案。(二)研究方法1、教学试验法:在财贸系国贸0502、国贸0503、国贸0601、国贸0602、国贸0701、国贸0703、国贸0801、国贸0802班,共8个班级开展实验,选取6大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外加我校自主加入心理调适能力模块,共七大模块组织开展教学工作,重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产生效应等诸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出总结性报告一份。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亲自访问、电话访问、网络调研、文献检索等途径手段研究学生、行业、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需求程度,为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3、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学习任务、实施多元化评价考核检测教学效果、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法等具体行动,切实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育人。4、个案研究法:研究设计比较典型教学案例、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突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载体的任务驱动法。5、体验训练法:通过在社团和班级活动中组织开展活动,以活动为项目进行实际训练,从活动项目的设计、执行、完成、评估来测评学生的核心能力。三、课题组织实施人员姓名职称主要任务周 波高级讲师负责组织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人员分工,课题实验、研究的总体组织与协调,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潘丁康讲师负责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课题调查研究任务,承担核心能力模块教学任务。陈美娟讲师王国海高级讲师负责组织国贸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撰写论文。路兴中讲师杨彦明讲师负责社团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课题研究任务,承担核心能力模块教学任务。蒋 慧助讲直向辉助讲负责心理调适课程教学任务四、课题实施过程时 间内 容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集资料,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一份;召开核心能力小组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重点,修改完善了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制定课题量化调查表,对国贸0601班、国贸0602进行前期测试,统计撰写调查报告。在国贸0601、国贸0602班、国贸0701班开展教学活动。派遣3名教师参加核心能力培训。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国贸0703、国贸0801、国贸0802班继续开设核心能力课程;以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为项目,开展核心能力培养实验;在专业课程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核心能力;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撰写中期实验报告一份。2011年9月2011年12月收集实验材料,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发表论文两篇;课题组成员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1342”模式。五、实验成效(一)探索形成“12345”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是指参与实验的班级,无论是专业教学、班主任工作,还是班级活动等都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所有的教学、班级活动中必须渗透职业核心能力。两大保障。一是拥有一支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必须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是成功的保障。我校先后派遣10位教师参加核心能力师资培训,其中专业教师5名,团委社团指导教师2名,教务处和学生处3名,其中兼职班主任8名。二是制度保障是关键。从2009年开始,核心能力培养已纳入我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与专业教育齐驱并驾,成为我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块核心内容;在考评体系中核心能力的成绩纳入学生的整体成绩之中;组织学生参加核心能力的考证,要求每一个学生获取核心能力资格证书。教学处组织建立核心能力教研组和课题组,对于我校核心能力课程实施情况展开调研。三个结合。与共青团组织相结合。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共青团组织是一个不可以忽视的平台,相对于课堂的教育,共青团组织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一是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在学校中覆盖范围广泛,同时与社会紧密联系;二是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学生自我服务、与他人合作以及为他人服务相结合,在拓展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中占主导地位。三是建立了丰富的学生理论教育、科技创新、艺术训练、文化体育等活动阵地,开展的活动涉及面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培训和锻炼的功能。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班级集体和班级个人,其职责是按照学校的教育计划结合本班级的情况开展工作,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指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作为实验班级的专业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把核心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项目为载体,教师扮演项目考核者的角色,通过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结果、总结归纳和教师的点评,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核心能力。四种途径。一是开设核心能力课程。开设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本课程的特殊性出发,制定完善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单元设计。核心能力课程过程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职业活动或者模拟职业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以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为主的实践过程,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下,获得实现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二是专业课程中渗透核心能力。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放弃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以行为导向法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课程内容经教师加工为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生参与为主体,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三是班主任工作中注重核心能力培养。在班主任工作中,尤其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每一个班级活动,都是一个项目,由一个班级学生组成的团队全权负责,班主任扮演评估者的角色,在整个活动进行的每一个阶段,对团队进行评价,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四是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社团组织。职业院校必须要重视社团组织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社团地位,重新定义社团的教育功能,配备社团核心能力指导教师,从制度和经费上支持社团活动,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新型学生社团组织,从而使社团组织成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五种方法。一是发现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种问题情境或者几个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总结知识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思考,形成认知的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二是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头脑风暴讨论法。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四是情景模拟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五是游戏法。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目前学生中间流行的游戏为载体,例如:狼人游戏、杀人游戏、反恐精英等,通过组队开展游戏,完成任务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扮演评估师的角色,对团队开展的游戏过程进行评估和点评,以此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二)实施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塑造的欲望。通过实施“12345”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加强了学生对核心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开始以职业发展的视角审视自己,理性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拓展自身的能力,增强自我塑造的愿望。表一实验班级 国贸0701班非实验班级 计算机0701班营销师通过率 100%网络管理员通过率 99%英语三级通过率 51.1%英语三级通过率 0%英语四级通过率 11.1%英语四级通过率 0%表二实验班级 国贸0601班 2011年非实验班级 计算机0601班 2011年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比率为50%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比率为10%参加学生组织学生比率为50%参加学生组织学生比率为5%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实验班级前后调查对比,学生掌握了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中应用核心能力,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的提升。表三实验班级 国贸0601班 0910学年前测 (100分)实验班级 国贸0601班 0910学年后测 (100分)解决问题能力(中级) 平均分 70解决问题能力(中级) 平均分 89.5与人合作(中级) 平均分 73与人合作(中级) 平均分 85与人沟通(中级) 平均分 72与人沟通(中级) 平均分 89.5信息处理 平均分 70信息处理 平均分 90数字应用 平均分 65数字应用 平均分 88心理调适 平均分 70心理调适 平均分 85以2012年春季毕业班国贸0502、国贸0503为例,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对参与面试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80%的学生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应对面试官的各种问题,求职成功率明显高于非实验班级;通过对实验班级实习学生的访谈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鉴定来看,实习生在工作单位工作态度认真、诚恳、做事积极务实,与同事相处和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思维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六、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提升理论研究水平、继续开展实证调查我院从2009年成立了核心能力培养实施小组,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开展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逐步形成了“12345”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但是我们在探索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途径和方式的探索,放松了对实践过程的总结和理论升华,导致理论探索滞后。此外,由于参与课题者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对于整个课题的驾驭能力较弱,导致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较低。对于培养模式实施后的成果评估,由于课题的时间较为紧迫,不能全方面的从社会实践长视角来评估,只能从实验班级在学校的表现来评估,评估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在课题完成后,还需要继续对实验班级进行追踪调查研究,进一步验证完善“12345”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能力培养方案完成实验班级的培养计划后,如何对实验班级的培养效果进行测评,每个讲师采取的方法各有特色,例如项目测评,以完成一个项目的效果作为测评的标准;卷面测试题,以卷面考试的方式测评;既开展项目测评,又开展卷面测评,综合两者得分形成整体的测评结果。这些测评效果既反应了授课对象的技能程度,也是对教师授课效果的反映。这些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也存在着漏洞,如何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面向全体的测评体系,既合理、科学的反映学生的核心能力高低,又能反映讲师的工作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总之,我院课题组结合学校整体的教育规划,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和目标,以求真、务实、积极的作风,经过两年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逐步探索形成了“12345”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经评估测试,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教师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增强,撰写了两篇有实用性的论文。同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