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及对受众的影响文献综述.doc
-
资源ID:4009956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试论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及对受众的影响文献综述.doc
试论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及对受众的影响文献综述学校重庆工商大学、专业新闻学、年级10级、班别10新闻2班、姓名袁琪指导教师:红尘一、 引言 在互联网对日常生活逐步渗透影响的大背景下,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MSN, FACEBOOK,QQ,微博等社交媒体或社交网络来相互沟通,相互分享时事新闻。对于社交媒体的定义来说,版本并不是唯一的。所谓的社交媒体,就是人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畅快的交流和沟通,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意的分享、交流、进步、娱乐,并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将信息进行结合级的速度传播。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是依据目前学者对社交媒体媒介公传播特性及对受众影响的具体研究的期刊和书籍展开。第二部分是对研究这一专题的专家或者学者的观点以及已有文献中对社交媒体传播特性及受众影响相关研究的梳理,第三部分是对文献和论文的总结。二、 专家、学者观点的相关研究刘鑫(2008)在社交媒体能够创收么的一篇期刊中简要的分析了如何让受众参与、相关盈利模式、如何测量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来对社交媒体的创收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浅析。王黎(2009)分析了社交媒体的十大趋势包括着眼于人、创造意义与价值、聚合平台、建立跨平台体验、建立相关的社交网络、在广告中创新、帮助人们组织传统媒体生态系统、取消地域、为社交媒体准备新岗位、赚钱。 魏超(2010)从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进行了亚牛,认为网络社交媒体由于其自由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的功能,从而使得网络传播的自由编程无政府主义监督的无序状态,从而导致出现传播的规范失范、传播信息的混乱、导致网络社交媒体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功能, 曹雁(2011)从对当下热门的社交媒体进行了理论基础上的分析,认为社交媒体从传播的方式到传播的内容都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传播媒介不同、传播信息不同、传播的方式不同、传播效果的不同。而社交媒体对受众的表层影响上,体现了社交媒体使得受众媒介具有依附性、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满足了受众媒体的期望、适应了现代受众的心里。曹博林(2011)针对当下学术界对于社交媒体概念和界定混乱状态,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反思了社交媒体的研究现状,认为social media恰当的翻译应该为社交媒体而非社会化媒体,同时社交媒体也会导致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此应该对社交媒体进行相应的监管。 倪琳(2011)从社交媒体中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其影响力进行研究认为微博具有四种传播主体,包括表达倾述型、体验跟进型、时间报道型、看客围观型,而微博社交媒体具有六大传播的特性,包括自发性、圈群化、个性化、及时化、领碎花、裂变式,因此在此特点下,微博会对博客、sns产生替代性的冲击、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在线营销平台、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的平台、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声音,降低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依赖。薄莹(2012)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菠萝台”为例,研究了社交媒体中个人网络电台的新媒体传播特性认为,个人网络电台具有用户制作内容、注重微内容的建设,提供独特的与个性化的服务。从受众的角度上来说,私人化的音视频的编辑功能能够增强新媒体用户对菠萝台的粘合度,因此新媒体时代迫切需要考察媒体使用者对媒体使用的动机和满足其需要的传播模式,增强号角户型由此形成网络人际传播。彭涛(2013)认为社交媒体的形成意味SNS中的传播格局转变,社交媒体因专业媒体的大量介入SNS而最终形成,能够为在第一时间里公民报道迅速传播提供途径。卢鑫(2013)认为社交媒体具有个性化、社会化、平等化、分享化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新兴传播技术的发展产生发展,受众的主体地位以及其强烈的表达期待要求其占有更多的信息、社会环境的高节奏变化。在社交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上,社交媒体大大增加了记者获取信息的来源、信息的选择环节上,社交媒体能够更自由的表达信息避免传统媒体的相关管制、自媒体的社交媒体促进了新闻生态的发展,使得大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是由于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信息源的客观真实无法保证等原因导致社交媒体无法进行新闻发行。刘振声(2013)通过对以微博的具体数据统计为例,对社交媒体的以来以相关媒介需求的研究,认为一年以上的老用户更容易产生微博依赖、智能手机的便利化促进了大学生微博的依赖、微博依赖者表现为每天花大量时间使用微博、但是微博依赖远没有达到网瘾的程度、尽管依赖者对微博具体丰富满意感,但是主观上希望减少依赖。钱铮(2014)通过对日本的社交媒体对大众媒体冲击的研究认为,一直以来日本民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非常之高,而特别在2011年的日本地震中,社交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渠道的作用开始不断变得显著,认为社交媒体应该与大众媒体进行互补合作,借助社交媒体使得每一个恩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从而能够让记者灵活的进行信息选取,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衡晓春(2014)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应该主动融入社交媒体的传播时代,通过消除观念、机制、素质、方式上的不适应,成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相关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对信息分类制定传播方案。 三、小结通过对上述众多的文献的相关梳理,我们逐渐对社交媒体的传播与受众影响相关研究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通过对CNKI以“社交媒体”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搜索,我们发现“社交媒体”一次最早出现在2008年,当年只有两篇文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2009年增加到了5篇,主要是对社交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2010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负面功能展开,2011年开始有了一个新发展,进一步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开始对受众的影响进行研究,2012年开始,社交媒体的研究开始相关的具体化,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研究;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对世界政治的相关影响,等不同领域的具体研究。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发现社交传媒是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的、隶属于新媒体的具有在传播媒介、传播信息、传播的方式、传播效果上不同于大众传媒的一种新型的媒体方式,包括了微博、微信、论坛等一系列方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社交媒体能够大大增加记者获取信息的来源、更自由的表达信息避免传统媒体的相关管制、促进了新闻生态的发展,使得大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是由于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信息源的客观真实无法保证等原因导致社交媒体无法进行新闻发行,因而也存在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参考文献1刘鑫. 社交媒体能够创收吗?J. 成功营销, 2008 (5): 99-99.2王黎明.社交媒体十大趋势J.现代营销,2009:163魏超.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的负面功能探析J科技传播,2010:4唐山居人,传媒“碎片季”中国经营报,2010.1.305樊葵:媒介崇拜论6赵蓓: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与媒介利益 山东大学,2006年5月7池见星:论新媒体时代传者与受者的身份趋同-用户自创内容(UGC)研究路径探析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8蒋青:新媒体征战 中信出版社,2002年12月9姚劲松: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以即时通讯工具QQ为例,2006年第6期10石长顺, 石永军: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现代传播 2007年4期11罗春:网络传播中“使用与满足”理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9月12黄时进: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新闻界,2008年12月13朱秀清:使用与满足-从读者接受角度解析“畅销书”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6卷14王楞晓:社交网络与传统媒体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12期15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6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