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基于社会互动建构的分析视角.doc

    • 资源ID:4009921       资源大小:25.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基于社会互动建构的分析视角.doc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基于社会互动建构的分析视角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Integrity Based on the Socially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摘要:诚信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石。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将对当前社会诚信建设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将政府诚信建设作为一个社会互动建构的过程,包括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和公众对政府诚信的确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进而探讨政府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维护并加强政府诚信。文章认为,政府诚信建设要取得成效,不仅要在理念、制度和行动三方面齐头并进,而且要有引导公众相信政府的确在诚信做事的能力。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 社会互动 建构 突发事件一、导论诚信,诚实守信也,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早期对于诚信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社会契约上,认为政府权力是基于社会契约之上而建立的,因而遵守社会契约是政府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保证,反之则是失信于公共意志。后来,诚信在经济学上得以应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如果人们是言而有信的,即不在事后施行机会主义,那么即使事前签订的合同不完备,事后执行也不大会有问题。 奥利弗·E. 威廉姆森.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9-199.需要指出的是,交易者不施行机会主义的重要客观条件是适度的安排与机制设置,从而使得诚信经济的价值上升到了制度化层面。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较为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例如大学中的“正心诚意”恰恰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更是将“信”纳入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当中,强调其在道德伦理中的重要性。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政府在日常管理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是否能够做到公正透明,是否能够实践对人民的承诺,这些都是政府诚信的重要内涵。无论是道德意义上的诚信,还是制度层面上的诚信,都对政府诚信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于政府诚信的研究侧重于借助政府信用和政府公信力这两个概念,形成两大类研究视角。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将公众作为主体,政府作为客体,从加强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感角度出发研究政府信用和政府公信力;其次则是将政府作为主体,公众作为客体。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两者何为主体、何为客体,最终的研究焦点都会集中在如何加强政府制度建设这一问题上。但是,政府诚信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它将随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呈现动态变化,既受到制度安排和道德伦理的约束,也受到特定公众和特定事件的影响。因此,要揭开政府诚信建设的神秘面纱有待于探索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二、政府诚信建设的互动建构过程诚然,政府诚信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动态概念,那么政府诚信建设就需要被置于社会互动背景当中来理解。倘若只是强调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那么就缺少了管理受众对于诚信建设这一事实的认知,诚信建设缺少了动态发展的驱动力。反之,如果只强调管理受众对于政府的信任,那么缺少政府主体性建设的诚信将无从谈起。因此,政府诚信建设的互动过程应该包含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和公众对于政府诚信的确证两个方面。(一)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事实上,政府要明确自己在社会管理中的身份角色,这是政府诚信建设的前提基础。在清楚地界定自己身份的基础上,明确政府的权力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身份的承诺,为践行承诺奠定权力与责任基础。首先,政府要明确诚信建设的理念。第一,这一理念的内涵在于诚信不仅是政府的主观愿望,它更是一种需要实践体验的概念。而事实上,当前我国缺乏的恰恰是这种主观愿望与实践行动的一致性。 王丹. 当代西方诚信思想对我国诚信教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8(7) .第二,这一理念的内容应该与政府承担的责任相挂钩。有什么样的责任,就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责任。而且,诚信建设的内容将是动态发展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产生交互作用。第三,这一理念的实质在于取信于民,这是诚信的对象问题和动力机制问题。政府诚信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以人为本、代表并尊重大众意志的过程。一方面,政府本身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也就是说“政府诚信是政府自身合法存在的根本” 牛芳. 法治视域下的政府诚信建设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8) .。倘若政府失信于民,则会逐渐失去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长期执政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重复博弈,那么政府的长期利益(例如政府声誉和信用)就值得珍重和维护了。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府诚信建设有着较大的自我建构的激励机制。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自我实现的前提在于:政府失信于民的表现能够及时得到监查,政府失信于民的后果能够有效地得以惩罚。其次,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诚然,只有理解了诚信建设理念的内涵、内容和实质还不够,还需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来保障理念的可实现性。诚信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切勿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去讲诚信。 姚景照,潘伟刚,秦启文. 关于诚信的理论思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起到模范引导作用。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政府诚信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制度空场、制度冲突、制度低效、制度软化等等。 李玉琴.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因此,在政府诚信建设中,加强规则规范等制度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政府诚信建设也需要整个社会诚信制度的制约。只有全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强力支撑,将柔性的道德约束融入到群体文化当中,才能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只有加大各种信用制度建设,将责任制纳入到运行机制当中,才能达到有效约束政府失信行为,让失信行为有法可循,使其机会成本大于守信的成本。最后,政府要在实践中兑现自己的承诺。诚信的词义包含了守信、言行一致的意思,这就要求政府在诚信建设中尤其要强调诚信的实践体验。光有冠冕堂皇的承诺,而无身体力行,就如同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因此,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职能时,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切实加强政府工作计划的执行力,努力提高解决日常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就是将工作计划作为参照,考察政府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全面的考核,将考核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标准,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二)公众对政府诚信的确证在互动建构中,“政府工作的困难在于,它不仅必须干得很好,而且必须让公众相信它干得很好。” 张旭霞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建构的对策性选择J公共行政,2003(1).因此,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工作需要获得公众的积极认可,也就是说,政府是否诚信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与行动,还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公众的确证之后才具有意义。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中,较多地关注政府如何取信于民,但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将最先取决于政府主体性的诚信表现。如何取信于民的问题只有纳入整个诚信建设体系当中才能得到完整的阐释。首先,通过互动参与减少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让公众相信政府是诚信的,前提在于政府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强调公民有序参与。一方面,政府要自觉做到权责统一,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方可消除公众对于政府滥用权力的疑惑,奠定政府信用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既要积极透明地向公众传达政府的承诺,也要边做边说,实事求是地将工作实绩展现给公众。通过对政府决策、政府履行承诺的过程以及成效的全过程观察,公众才能及时获得政府是否言行一致的信息,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信任感。其次,政府诚信建设需要有灵活的调整机制。针对公众的质疑,政府是否能够做到及时应对与调整,这是对政府诚信建设的巨大考验。政府诚信的感知是人们“在相对诚信的感受与相对不诚信的感受之间的折衷” Erickson, RJ. The Importance of Authenticity for Self and SocietyJ. Symbolic interaction, 1995(2):121-144.,受到政府自我评价和公众评价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就告诉我们,人们对于政府诚信的确证是动态发展的,受到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要求政府要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第一时间化解不信任感。这并是说要删除人们的不满言论、封锁人们的不信任感,而是深入理解人们不信任的缘由,从源头加以解决。最后,政府要提高公信力,要解决好政府精神懈怠的危险问题。意思是说,政府在这件事情上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也需要在以后的其他事情上再接再厉。这就涉及到政府诚信可持续性的问题。诚信作为一种长期积累的社会资本,它依靠政府持续不断地诚信而为,依靠公众对于其所作所为的持续认可。因此,政府要一个个地解决问题,也要加强日常工作的各方配合,增强诚信建设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使得公众的信赖可以外溢到其他领域。这是维系政府公信力的积极态度,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这些对政府诚信的“日常保养”、“系统整理”,有利于政府在危机处理时借助于这些充足的社会资本来共度难关,实现诚信建设的良性循环。三、突发事件处置考验政府诚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因素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交易活动中越来越不可或缺。政府在这样一个诚信经济发展大趋势中特别需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以此来引导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诚信建设。如今的浙江,一方面以德性诚信为基础建设诚信道德文化,另一方面则以契约诚信为基础建设信用政策法规,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浙江”模式。但是,如何在特定的事件中实现德性诚信与契约诚信两手抓,还需要政府在快速的社会互动关系网络当中作出理性的选择。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例如交通肇事案、地铁隧道塌陷事故、温州动车事故等,不仅考验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而且也在考验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突发事件的处理将凸显政府诚信建设的成效,它的特殊性在于考验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各项安排。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维护政府的信誉,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真诚地为人民做事,是否如实地向人民汇报。众所周知,浙江省的政务微博建设在全国也算得上首屈一指,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诚信感知的重要渠道。但是,政务微博只是其中的一个平台,光有一个做得好还不足以称道。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告诉我们,政府诚信建设需要方方面面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缺一不可。第一,政府要第一时间指导并参与处置,以实际行动赢得信赖。在突发事件中,人们不仅对事件本身有着强烈的信息需求,而且对政府角色寄予厚望。因此,突发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将会在镁光灯的聚焦之下被推到风口浪尖。在这样的时刻,政府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做”要做到切实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说”要最积极最真实地还原事件,同步传递有关政府举措的信息。这是政府诚信自我建设的重要步骤,即要有诚信地做,有诚信地说。第二,政府在执行这些政策时还需要花大力气协调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矛盾。政府在有诚信地做和说的基础上,还要提高让人们相信政府所做所说的能力。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政府人员在日常诚信建设中积累政府信用,切不可临时抱佛脚。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要化解公众的不信任感,就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有专业人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在保障公众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使得矛盾能够得到专业的化解。另一方面,制度因素将对突发事件中的处置工作起到规范作用。清晰的行政制度安排能够保证政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上传下达,同时也可以对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有力的惩戒。第三,政府要及时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的经验与教训,并且在日常社会管理中不断加以完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面临当前暂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政府要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求实绩。切不可盲目冒进,否则“过犹不及”。诚信建设具有渐进性,是一个需要持续互动的过程,将突发事件处置中获得的经验纳入到日常建设当中,有利于不断更新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倘若能够积极诚实地应对突发事件,那么逆境中的锻炼则会让政府诚信建设更有张力,打下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四、结论总之,基于政府这一身份而建构的政府诚信尤其要重视社会互动关系。在这个互动网络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政府诚信建设的基础是政府身份。政府不仅要在互动中清楚地界定自己的身份角色,而且要让公众了解一个真实的政府。其次,诚信建设不仅要重视社会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和公众舆论环境),而且要重视自我建构的过程。这种自我建构的过程既包括在明确社会因素的情况下而作出的策略性调整,还包括主动地履行承诺。再次,互动变量将持续影响政府诚信的构建过程,这些变量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最后,政府诚信建设所包含的社会互动关系是一个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社会网络,要求诚信建设的社会性和相互性。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强化政府诚信是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要求,也是推进事态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地与社会协调,在沟通和对话中达成共识,在共同合作中落实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责任,在实践中丰富责任政府的内涵。参考文献:1奥利弗E. 威廉姆森.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赵爱玲.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3畅秀平. 美国的诚信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以公平信用报告为例D.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2008(7).4范柏乃,金明路,程宏伟. 政府信用研究综述J. 行政与法,2005(2).5范柏乃, 张鸣. 政府信用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3).6郭清香. 论诚信的道德基础关于诚信道德合理性的伦理学思考J. 江海学刊,2003(3).7李长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模型的构建J. 东南大学学报, 2003(4).8李玉琴.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9牛芳. 法治视域下的政府诚信建设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8).10王策.诚信政府建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6).11王丹. 当代西方诚信思想对我国诚信教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8(7) .12王进. 中西方诚信观比较兼论我国现代诚信观的构建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1).13武晓峰.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5).14姚景照,潘伟刚,秦启文. 关于诚信的理论思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5杨中芳,彭泗清.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 社会学研究,1999(2).16赵爱玲.论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三级架构J. 理论与现代化,2006(3).17张旭霞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建构的对策性选择J公共行政,2003(1).18Erickson, RJ. The Importance of Authenticity for Self and SocietyJ. Symbolic interaction, 1995(2).19Thomas E.Becker. Integrity in Organizations: Beyond Honesty and Conscientiousnes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1).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政府诚信建设——基于社会互动建构的分析视角.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