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doc
目 录绪论1一、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意义2(一)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2(二)促进现代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三)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减轻农民负担2(四)完善农田水利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二、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一)农田水利建设意识淡薄3(二)资金投入不足3(三)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规划不合理4(四)水利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5(五)危机管理体制不完善5三、强化政府职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6(一)强化政府主导意识6(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7(三)加大工程管理与改革,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1结 论12致 谢13参考文献14论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绪 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善,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农田水利是直接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只有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宽裕、农村环境整洁的新要求,才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农田水利的建设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政府主导作用的制约。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困境包括,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资金供给矛盾突出,水费收集难;中小型水库及机井设施毁坏严重,农田水利工程老化,设施脆弱;农田水利管理体制不合理,产权不明,改革不合理,个别水利项目申报及确定程序上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存在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现象; “一事一议”实际操控难以掌握和实现。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建设出现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加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改变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局面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的对策和方法,以强化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改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局面,从而保障农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一、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意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物品、外部经济性等经济特征,决定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农田水利建设是由农民和政府共同承担的,农民负担部分主要来源于乡统筹、村提留和“两工”,但是随着“两工”的取消,国家减轻对农民的负担,减免农业税,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部分相对减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筹集大部分需要由政府来负担,而政府的动员能力强,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筹集各方面的资金,因此加强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一)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剧。去年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气候,抗旱难度较大、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相对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难以承担抗旱救灾的重任,我国的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建立起以防洪除涝、灌溉、蓄水、防潮为主体的骨干水利工程体系,有效避免干旱、洪涝灾害对现代农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可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可以有效的减低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二)促进现代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导作用,可以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循环利用。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干旱缺水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环境问题,洪涝灾害会造成粮食绝收、传染病流行、土地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及洪涝灾害问题,才能彻底扭转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势,实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此续发展。(三)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减轻农民负担农田水利是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由于农田水利直接影响增产、直接影响增收。因而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体现。加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政策支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价值;这样不仅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也提高了农田的实际产出效率,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四)完善农田水利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还表现在政府宏观调控上,我国现有灌溉面积928亿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868亿亩,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6,但却生产了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政府应该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农田水利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民办公助”,凝聚农村群体的力量,确保农田增产增收。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完善农田水利组织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存在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不够重视,意识薄弱,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及规划不合理,农田水利组织管理和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正常发展。(一)农田水利建设意识淡薄建国以来的前30年,我国灌溉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0667万平方千米,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增长幅度趋缓,平均每年增长4066万平方千米。随着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变革,政府对水利投资相对其他行业投资比例减弱,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降低,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不足,农田灌溉规模增长速度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有效需求。这说明了由于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识薄弱,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力,出现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缓慢,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水利工程管理缺位,工程老化失修,农田水利组织和管理体制发挥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二)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共事业,现代农业发展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由基层水利部门为主的投入主体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再加上资金缺乏,很难完成现代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是对传统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护,或者开展基础性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质量不高,更难以达到农业节水标准。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有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中央财政包干下放的23亿元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到2002年7月,才增长到约 28.8亿元,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事业费补贴、水土保持等方面,真正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微乎其微。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家开始加大水利投资,但主要集中用于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农村水利投资少得可怜。直到2005年以后,国家才开始逐步加大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2006年中央水利投资中,农村水利投资占到493,主要用于农村饮水、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用于农村小型水利的资金仍然很少。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更加有限。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该市水利预算投资到2000年仍维持在七十年代的29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直线下降,由此可见,国家在农村水利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三)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规划不合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是农业发展农田灌溉用水的中枢神经系统,是连接农田于水利高效发展的纽带。农田的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的合理布局关系到整个农业的发展。合理的规划就需要政府的领导,需要政府的决策。如今农田水利的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不合理规划以及没有因地制宜规划农田的发展方向有关。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耕地19.5亿亩,其中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11.1 亿亩,灌溉面积仅8.3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43%,其中有效实灌面积仅 7.1 亿亩。已建成的8.38亿亩灌溉面积中,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全国灌溉水平均利用率只有45%,400 多处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损坏率近40%;全国有6000多万亩易涝耕地、3000多万亩盐碱地和近1 亿亩渍害低产田,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偏低,只有3-5 年一遇,加之配套不完善、设备老化失修、投入无保障,已成为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全国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 亿亩以上,灌区中等干旱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因旱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D.法制与社会,2008(27);21 这说明了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规划缺位,会造成粮食减产,会降低农田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位,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不够重视,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重点不够突出,以至于重点工程在防洪抗旱期间发挥不出其重要性,非重点工程的作用又有局限,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合理规划导致资源的浪费、缺失和不平衡。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投入偏位,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资金太少,造成农田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的局面,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更是功能衰竭,对农业农田的效益急剧下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县水利局、农业资源开发局、财政局共同配合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划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区域,按照“集中投入,按片推进”的原则,集中资金重点建设,做到“建一点,带一片”,发挥出资金的最大效益。(四)水利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政府进行组织管理,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力的又一重要原因是政府农田水利组织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没有健全的水利组织管理体系。由于政府农田水利组织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其下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利资金管理,水利产权,水利项目管理体制等体系还未建立健全。导致政府在农田水利组织管理缺位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事一议”难以实际掌握和开展;另一方面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入不足,对农田水利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了政府在水利组织管理上的缺位,完全没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建国以来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好传统,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体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人民公社时期主要靠政府动员和行政手段,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实行“两工”制度硬性规定农民出工,这些做法由于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难以持续下去。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来看,要搞好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加强规划指导和民主议事。要坚持规划先行,切实把规划作为科学有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且把规划作为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的方式,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和基层水管单位为载体,继续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农民的劳动积累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建设。(五)危机管理体制不完善就我国1998年洪灾和2010年的旱灾来看,自然灾害对农业破坏力非常大。由于政府在应急管理体制方面不完善,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正确的指导农业生产,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如旱灾洪灾时,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农田水利建设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最大的就是洪涝和干旱,洪涝和干旱是造成农业生产能力下降的最直接自然因素,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尚未成熟,只是初步的建立的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机制,还不能很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有利于农田水利设施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农业。三、强化政府职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由上文可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解决,从而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强化政府主导意识加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解决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主导作用发挥不力的基础,是决定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指挥棒”。加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强调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识的同时,我们更要强化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1、加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使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有效的发挥,必须强化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促进了粮食高产稳产,提高了农民种植收入,有力地缓解了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加强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首先要搞好宣传教育,增强政府的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其次,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宜传形式,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给社会所带来的效益,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强化政府危机管理意识,健全危机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后有效的机理性制度。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基础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农田水利建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会阻碍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健全农田水利建设危机管理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应急管理工作,抓好水资源的调度管理,落实应急管理措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灾减灾,建立健全应急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等应急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府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可以从如下几点做起:(1)建立健全基层政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最有效的是避免公共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现代政府应急管理的工作中心应倾向于灾前防范。危机预警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危机事先有充分估计,并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应对策略。各级政府要定期收集自然灾害信息,依托高新技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建成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通讯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决策支持为核心的抗旱信息化系统,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各气象台要密切关注天气现象,做好相关记录,总结规律,保障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和信息及时,保证应急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决策科学化,使各部门分工明确,及早布置相关方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2)政府要提高基层领导公共危机意识,加强应急管理的理论指导,便于更好的组织、领导水利建设应急管理机制是建立危机管理意识之上的,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都在基层。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及面对的心态,在控制突发事件组织抗灾救援行动可以反映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如何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在第一时间战胜灾害,政府就应该加强危机管理的理论学习,通过“传、帮、带”让群众和基层干部也能够正确的人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是能够冷静思考,战胜困难。提高领导者的公共危机意识,对于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及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大力宣传,通过动员专门的应急管理学习小组对基层领导和群众进行讲解和演习,免费发放应急管理相关书籍供群众阅读,采取多种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教育,让公众掌握应对危机的正确方法,明确个人在未击中的职责,提高公众抵抗危机的能力。(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重视是关键,加大投入是前提。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要靠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如芜湖市政府为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将本应用于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市本级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重点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建立了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通过加大财政筹资,稳定政策筹资,拓展议事筹资,搞活社会筹资四个方面全面的建立和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不仅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还解决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筹集困难的局面。另外据统计,湖北省在20052010年五年间共投入210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99亿元,省级财政投入462亿元。市县财政投入151亿元,农民群众投劳筹资792亿元),共兴建水源工程7098处,整修渠道14043km改造机电泵站l252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74万亩(2493万hm2),新增节水能力33777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3万吨,受益人口达240万人。杨振华,邵自平.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作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访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中国水利,2010(23);14湖北省政府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各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就安徽芜湖的投入机制和湖北省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我们启示,政府要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并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更好的发挥作用,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支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支持,使农田水利建设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1)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第一、政府在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还要规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正确有效使用。可以借鉴日本灌贺县所用的工程资金筹集定量化,使用规范化,层次化。分清工程的轻重合理分配工程建设资金。第二、规范财务管理,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在报账程序上严格执行县级报账操作规程的要求,对于实体工程报账资金全部直接拨到施工单位;非实体工程的部分支出,直接拨付到服务单位,确保有限的资金都用在项目上。(2)加大基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财政投入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财政支出的根本作用在于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公共风险来决定财政支出。当前政府在应急管理体制上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应对公共危机的公共财政支出存在许多问题。面对各种公共危机,在公共财政的框架内,基层政府启动了财政应急拨款,为及时解决公共危机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但从政府处理历次公共危机的过程中,财政的应急拨款属于“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行政行为或决策,决策环节主要是“人为”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基层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2、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主导作用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更好发挥不仅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更要完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这就要求政府:(1)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筹资。例湖北省财政“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5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其中多数用于农民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自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来,省级财政已投入3亿元。市县财政配套l亿元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大力推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建设模式,从2010年起,省政府每年从预算内再安排l 00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奖代补。全省已有50个市县出台“以奖代补”文件,每年落实财政奖补资金近2亿元。湖北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取得了直接而良好的效果,说明要强化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的主导作用需要政府建立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筹资。(2)建立完善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一事一议奖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完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要求政府要健全农田水利组织管理体制,实现“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新型水利组织管理模式。实行“民办公助”水利组织管理模式要求:第一、建立了“民办公助”管理模式,改变“一事一议”的实际操控难度。所谓“民办公助”,就是以统一规划、尊重民意为前提,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和基层水管单位为载体,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农民被动建为、农民自主建。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步入“农民自愿投入、政府给予补助、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实现良性发展”的轨道。为了适应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央财政从2005年起设立了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并采取“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农田水利建设。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2007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小农水利补助资金19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827亿元、带动农民群众和社会投入952亿元,极大地加快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步伐。例安徽市通过“民办公助”实行“一圩一议“、一堤一议”、“一库一议“、“一塘一议”等途径,积极拓展“一事一议”的多种实现形式,并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对“一事一议”原则、筹资方法、程序以及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最终取得了全市每年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约200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的良好效果。实行民办公助的组织管理方式,保证了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民办公助”引导国家投资农田水利建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资投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通过“民办公助”,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水利工程主体和责任不明确状况,打破了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用没人管”的局面,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的服务于农业、农民。实行“民办公助”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合力,带动农田水利建设的合理健康发展。第二、推行以奖代补,进一步完善水利组织管理模式以奖代补政策的出台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工程得到维修养护,带动了农建新投入。这一机制具体来说是在正常的项目补助之外,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地方实行资金奖励。2006年,国家财政部配合水利部评选表彰了100个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区),每个县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资金100万元。该项政策在荆门是得到了有效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07年,荆门市共申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项目678个其中U形渠道硬化工程187处共计长145746米;塘堰新修、扩挖项目327处共增加蓄水量63277万立方米:泵站新建、租赁、承包164处。总装机容量13206千瓦。各县市区财政奖励资金822万元,申报市级奖励资金376万元。经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组织专班验收。2007年度全市共兑现市级“以奖代补”资金334万元市、县两级共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56万元。余永忠.小农水“以奖代补”在荆门市的实践与成效.中国水利,2008;38以奖代补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作用,荆门市的这一行动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3)制定并落实财政筹资政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规定,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速改善农田水利的薄弱环节,现就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足额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按规定用途使用。 其次,制定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中扩大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实施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确保及时足额入库。并按规定用途统筹使用。最后,各地区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时,要细化土地出让收支预算项目编制工作,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支预算纳入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范围,并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中予以单列反映。(4)整合社会闲散资金,建立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职能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使用各类涉水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受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开展“部门驻村、企业联村、结对共建”活动,借助各级农村建设工作队伍的帮助,通过国家的财政补贴,惠民政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吸引和筹集社会资金近10亿元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政府在各地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关于做好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工作的通知,规范农民投工投劳的用工范围、控制上限和建设程序。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同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项目民议、方案民定、资金民筹、工程民建、质量民督、支出民审、管理民营、效果民评”,着力凸显“民办公助”的项目组织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又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三)加大工程管理与改革,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农田水利建设被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改革方面也作出了一些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做到作用,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管理和规划,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高效的服务于现代化农业。日本是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如日本灌贺县仔近50年来,共建成国营灌溉工程4个。灌溉农田22488hm;县营灌溉工程37个,灌溉农田20740hm,还有部分灌溉工程由社会 团体建设和管理,已建县营田固化工程94处 34万hm ,农村道路26条4000余hm,水库 山塘整修29处,农村村寨污水处理工程148 处。已建水库15座,总蓄水量295亿m。 沈新平. 日本国滋贺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介绍.湖南水利,1995(6);41目前每年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总额约2000 亿日元9约台人民币190亿元)。日本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高投入,由资金的大量投入带来工程的高标准和高效益。这给予我国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些启示:1、规范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审批为防御自然灾害,政府应统筹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突出重点,加大重点项目的申请力度由各县委县政府牵头,县水利局、农业资源开发局、财政局共同配合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划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区域,按照“集中投入,按片推进”的原则。要建设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立项审批制度,各类工程计划从申请到调查、审批到开始施工都必需遵守这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做到工程申报审批标准化政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管理规范化,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步伐。政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申报和审批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合理规范农田水利工程项目。2、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改革,要求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从设计到实施到维护都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加强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政府要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养护机制,改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新建、轻改造,重硬件、轻软件的局面。政府要加大对宣传力度,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宣传水旱灾害对农民收入造成的直接损失,使农民群总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和管理中去,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3、扎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政府和水利部门加强服务,解决运营中的技术问题,实现作物区域化、规模化。水利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管理,使其符合整体水利规划。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了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可以促使使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建设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按照“放开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的要求,对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进行改革,各地区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户办、联办等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工程产权改革,荆山市率先试用了该项改革措施,在丘陵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群众纷纷通过“一塘一议”的形式,出资买断山塘经营权和管理权,使一个难以为继的供水站恢复了活力,发挥其作用满足了荆山镇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是该地区的农业经济效益逐年好转。由此可见,政府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放开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势在必行,因此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结 论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当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识、投入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的对策。认为政府要强化主导意识,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政府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健全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政府要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改革,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稳定发展。总之,我们要把握机遇,抓住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支持,借鉴国内外各地区成功案例,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致 谢在完成此毕业论文之际,我非常开心。在此,我要感谢很多帮助我的人。首先我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马君老师,她平易近人,待人非常友善,在写论文阶段,她会非常耐心、细心的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并一一帮我们修改。她以自己专业的学术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我进行悉心的指导,让我掌握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我还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家人,在生活上对我的悉心照顾,经济上的大力资助,在学习上给我支持和鼓励,让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另外,我也要真诚感谢宿舍里的姐妹和我们全班同学,很荣幸能成为08行政管理班的一份子,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大作用,我大学的一切会成为我终生美好的回忆,最后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马铭君 2012年04月28日参考文献1 王卫星.内部控制一基于高等院校的研究.北京出版社,20082 李飞.高校基建管理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3 齐晓红. 对黄骅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层次的探析.青春岁月, 2011(10)4 徐大图.工程建设投资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 何东英.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世纪行,2011(2)6 唐忠.李众敏.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的经济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02)7 刘昌明.何希吾中国世纪水问题方略.20078 谢秀英.浅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和管护J.农业装备技术,2009(03)9 侯胜鹏,张富.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和运行机制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2)10 杨朔,王辽卫.我国农村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多元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07)11 刘铁军.产权理论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07(03)12 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D.法制与社会,2008(27)13 张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及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学报,201014 李蓉.农田水利市场化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15 王爱军.对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06)16 于风鹏.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0817 余永忠.小农水“以奖代补”在荆门市的实践与成效.中国水利,200818 蒋邦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困境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19 陈祥荣.农村水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9 (1)20 聂志勇.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1 F S P Hazell,ThroatLinkages between Government Spending,Growth and Poverty in RuralIndiaR.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200922 Berbel,GomezLimonThe impact of waterpricing policy in Spain:an analysis of three irrigated areasJ.Agricultural Water Mangement,2008(43)23 A SarkerDesign principles in long-enduring inst.itutions of Japanese irrigation common-pool resourcesJ.Agricultual Water Management,2007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