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米深基坑桩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ppt图文)课件.pptx
基坑降水、挖土及支撑施工方案,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围护设计:人防设计: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工程桩与地下连续墙施工单位:,一、工程概况,xxxx住宅发展项目,位于xx市繁华商业中心区,北,基坑周围管线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酒店区域(开工日期未定),本工程,一、工程概况,2.2、分部设计概况,地下二层(局部一层),建筑面积 S=33306平方米上部包含1幢二层商业用房 1幢二层会所 5幢18层、26层和11层的住宅楼 S=85716平方米,2F的商业用房,2F的会所,11F的#3住宅楼,18F的#2住宅楼,18F的#1住宅楼,26F的#4住宅楼,26F的#5住宅楼,商业,场地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勘查,拟建场地在所揭露深度90.30m范围内的地基土分布均属于第四纪上更新Q3全新世Q4,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根据土的成因、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分析,共划分9个主要层次,其中第1层在东部局部缺失,各土层地基土特征见附表:,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根据规范上海市常年地下水均水位埋深约0.5m0.7m。本地基第2层属于微承压水层,土层层面埋深一般在16.5m。本地基在深度约31.036.8m以下的第1层砂质粉砂夹粉质粘土层为承压含水层,开挖深度约13.40的基坑,承压水对本工程及基坑挖土无影响,不会造成基坑突涌;但局部落深区域的基坑开挖,承压水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须设置若干口观测井,以探明承压水头后确定是否设置减压井。,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平面图,基坑围护平面图,700钻孔灌注桩桩,850钻孔灌注桩桩,混凝土搅拌桩,隔离桩,深基坑部位,800厚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桩止水,A块,B块,C块,隔离桩,基坑加固平面图,A块,B块,C块,第一道砼支撑截面积为800800,支撑与围檩的中心标高为-2.200。,一期第一道支撑平面布置图,第二道砼支撑截面积为10001000,支撑与围檩的中心标高为-7.200。,一期第二道支撑平面布置图,第一道砼支撑截面积为800800,支撑与围檩的中心标高为-2.200。,二期第一道支撑平面布置图,第一道砼支撑截面积为10001000,支撑与围檩的中心标高为-7.200。,二期第二道支撑平面布置图,基坑A-A剖面图,基坑B-B剖面图,特点、难点一:周围环境复杂,管线、老民房紧临基坑,保护周边环境难度大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为2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基坑开挖深度为5.45m、6.20m。地下二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0.10m、10.60m。工程西侧为xx路,北侧为xx路,道路下有大量的地下管线。南侧为在建的xx大剧院以及大量的老民居贴近基坑,特别是基坑南侧的xx路366弄、376弄、386弄多幢34层的民房距离基坑最近仅6m左右,有两幢房屋倾斜超过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中规定的4的允许范围,达到8.4和9.4,大部分向基坑方向倾斜,各幢房屋均有不均匀沉降,内、外墙存在多处裂缝。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更多的沉降、倾斜及裂缝。,二、工程特点难点,二、工程特点难点,对策措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安全、经济的围护结构体系。同时严格控制围护桩的施工质量,从事前和事中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施工前先探明各个建筑物的基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上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沉降变化。挖土时要遵循“时空效应”的原则,分段分层开挖,严禁超挖。根据本工程实际特点和设计要求,第一期开挖分为A、B两块先后开挖,严格挖土和支撑施工的先后顺序,先形成中间部分的支撑,再开挖两侧的土方和施工支撑,挖土和支撑施工要严格规定时间的要求,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时间。B块第二层土方开挖要在A块垫层施工完成后才能开挖。第二期土方开挖必须在第一期地下室结构施工到至0.00后才能进行。实施“信息化”管理,在围护桩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严密监测围护结构和土体变形,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以“信息化”指导施工。特别要注意观测围护桩的变形,防止由于围护桩变形过大而发生渗漏现象。,特点、难点二:施工场地狭小,堆场、道路布置难度大 本工程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分两期完成,基坑开挖范围沿施工围墙,距离围墙最近处只有2m。东侧属于酒店施工区域,不能利用。第一期施工可以利用第二期未施工区域场地布置材料堆场,但第二期开挖开始以后,第一期要同时施工两幢塔楼和裙房结构,材料堆场和施工道路的布置难度大。如何保证工程进度是本工程的一大难点。,二、工程特点难点,对策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派专人安排指挥交通,保证道路畅通,熟悉图纸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进度,争取主要材料做到零库存。,特点、难点三:基坑底标高各异,存在多种标高差,二、工程特点难点,对策措施:根据设计和实际情况,分期、分块、分层开挖,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和标高,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施工交底。委派有经验的关砌进行挖土阶段的跟踪测量,做好各施工阶段的技术复核工作和质量验收工作。,井点布置,1.轻型井点 根据工程经验,本工程开挖深度小于6.20m的地下一层区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直线布置。(详见附图八)一期开挖深度5.45m的区域(西部区):根据基坑平面形态和支撑分布,布置3套轻型井点系统,井点管数量150根,井点管间距1.20m,井点管长度7.0m(不包括滤头长度);一期开挖深度6.20m的区域(南部区):沿支撑布置2套轻型井点,井点管间距1.20m,井点管数量63根,井点管长度8.0m(不包括滤头长度);二期开挖深度6.20m的区域:沿支撑布置1套轻型井点,井点管间距1.20m,井点管数量31根,井点管长度8.0m(不包括滤头长度)。,2.深井井点 在本工程中取200 m2/口,一期共设46口,二期共设41口。a、拟建工程基坑分两期进行开挖,各开挖区域之间以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的围护方案进行分割和围护,故二个开挖区域各作为独立的区段布置降水井。b、降水井深度应能满足基坑施工须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5m的要求。,四、降水方案,井点布置,3.承压水降压井的布置 a、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层参数进行基坑突涌可能性评价,当存在基坑突涌的可能性时,布置降压井;b、当存在基坑突涌的可能性、需布置降压井时,降压井的布置遵循以下原则:、降压井间距、深度、孔径依据拟建工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基坑总涌水量、单井降水能力的计算结果结合工程经验确定;、降压井尽可能布置在不影响基坑开挖施工的位置;、降压井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小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四、降水方案,四、降水方案,A块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B块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C块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A块挖土分区图,双轴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搅拌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工法搅拌桩,五、挖土施工工况,工况一:,A块基坑,A块基坑,挖土范围,顶圈梁900 x900,第一道砼支撑800 x800中心标高为-2.20m,顶圈梁1050 x900,B块基坑未施工,双轴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搅拌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工法搅拌桩,四、挖土施工工况,工况二:,A块基坑,A块基坑,挖土范围,分块挖土1:2放坡,第二道砼支撑1000 x1000中心标高为-7.20m,围檩1000 x1100,300加厚垫层,围檩900 x1100,B块基坑开挖第一皮土,双轴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搅拌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工法搅拌桩,四、挖土施工工况,工况三:,A块基坑,A块基坑,200厚垫层,挖土范围,B块基坑开挖第二皮土,A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A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A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A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B块挖土分区图,双轴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搅拌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工法搅拌桩,工况四:,B块基坑,B块基坑,挖土范围,顶圈梁1050 x900,第一道砼支撑800 x800中心标高为-2.20m,顶圈梁1050 x900,A块基坑施工第二道支撑,双轴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搅拌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工法搅拌桩,工况五:,B块基坑,B块基坑,挖土范围,围檩1000 x1100,300加厚垫层,第二道砼支撑1000 x1000中心标高-7.20m,围檩900 x1100,分块挖土1:2放坡,A块基坑基础垫层施工完毕,C块基坑必须等、块出0.00才能挖土,双轴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搅拌桩双排,钻孔灌注桩,工法搅拌桩,工况六:,B块基坑,B块基坑,200厚垫层,挖土范围,A块基坑施工地下二层结构,C块基坑必须等、块出0.00才能挖土,B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B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B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B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C块开挖分区图,双轴搅拌桩加固,工法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双头搅拌桩加固,工况七:,一期基坑,C块基坑,挖土范围,顶圈梁900 x900,第一道砼支撑800 x800中心标高为-2.20m,顶圈梁1050 x900,钻孔灌注桩,挖土范围,双轴搅拌桩加固,工法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双头搅拌桩加固,工况八:,一期基坑,C块基坑,围檩1000 x1100,第二道砼支撑1000 x1000中心标高为-7.20m,围檩1000 x1100,钻孔灌注桩,挖土范围,分块挖土1:2放坡,双轴搅拌桩加固,工法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双头搅拌桩加固,工况八:,一期基坑,C块基坑,钻孔灌注桩,分块挖土1:2放坡,挖土范围,C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C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C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C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C块地下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管线监测,监测周期:从基坑降水开始至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米结束。,监测频率:,报警指标:,基坑周边环境监控报警值:,五、监测方案,基坑周遍监测平面布置图,见相应平面图,基坑监测,监测周期:从基坑降水开始至地下基础结构施工至0.0米结束。,监测频率:,基坑监测,监测报警值:,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房屋周边的应急措施,在xx路近xx一侧街面房屋属砖木结构二层房屋,下面商店,上面住宅。基坑开挖会造成靠近马路一侧房屋一定程度的沉降。除加强沉降观察外,对该房屋做好加固支撑准备工作。配制一定数量的木支撑及斜拉条,以防止沉降偏大引起倾斜时及时进行加固,避免发生倒塌。靠近xx路一侧(靠近基坑南侧)的砖混三层结构,由于年代已久,在桩基施工前该房已有不同程度的沉降,最大倾斜度为8.7。基坑开挖后该房屋发生沉降超过规定值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以减少房屋沉降。,六、应急及抢险措施,基坑降水应急措施,观测井的水位不下降或下降速度较慢,但是降水井的出水量较大;检查观测井是否被淤塞;换流量更大的水泵进行降水;检查坑外水位变化情况,判断围护体系是否漏水;在坑内增加轻型井点降水。观测井的水位不下降或下降速度较慢,降水井的出水量较小;检查降水井、观测井是否被淤塞;在降水井上增加真空负压;在坑内增加轻型井点降水。坑外沉降异常 缩短某些降水井的作业时间,必要时停止降水,检查围护上的渗漏点;根据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实施跟踪注降法,减缓坑外沉降的速率。,基坑渗漏抢险措施,围护桩、地墙周围有明显的潮湿痕迹或有水珠慢滴的现象 在坑壁围护桩间隙附近确定渗水范围;剔除围护桩间隙泥土,凹糟深度为10cm左右;清洗凹糟,凹糟内先用快干水泥抹涂5cm左右控制渗水,后再用快干水泥拌 砂1:1抹 涂5cm左右封平凹糟。在离渗漏点3米范围在三轴桩(单排时)的外侧每隔500mm距离进行双液注浆,三轴桩(双排时)在两排之间进行双液注浆,以对该范围的土体加固及切断渗水路径。围护桩、地墙周围有水线渗漏现象 确定渗水范围(一般为坑壁围护桩间隙);对渗水处先用麻片布进行堵塞,控制渗水源头;剔除围护桩间隙泥土,凹糟深度为20cm左右;清洗凹糟,凹糟内先用快干水泥抹涂10cm左右控制渗水,同时置入引流管导水,后再 用快干水泥拌砂1:1抹涂10cm左右封平凹糟。使用专用注浆泵,将“TZS聚氨酯”从注浆管中缓缓地注入土体中,待浆液注满后,随时扎住注浆管(一般压力控制在0.20.3MPa左右)。注浆后24h确认无渗漏时割管作封闭处理。在进行坑内封堵时,同时在渗水点后面的 止水帷幕侧采取双液双管注浆,从根本上消除渗漏路径。,围护桩、地墙周围有高压小水柱急渗现象 将漏水部位扩缝凿成“V”型槽,再用水清洗干净;在“V”型槽内预埋导流管后,用干海带或棉花胎在导流管四周塞紧再用水玻璃配P32.5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将“V”型槽封闭,待水泥达到一定强度后封闭导流管。如流水量相对比较 大时要同时预埋注浆管,采用化学注浆;使用专用注浆泵,将“TZS聚氨酯”从注浆管中缓缓地注入土体中,待浆液注满后,随时扎 住注浆管(一般压力控制在0.2 0.3Mpa左右);注浆后24h确认无渗漏时割管作封闭处理。在进行一般性堵漏时,同时在渗水点后面要采取 双液双管注浆以防渗水面扩大。,围护桩、地墙周围有高压小水柱急渗现象且较为严重时 立即将漏水部位用P32.5水泥堆包堵漏,采用“222”法双液注浆法截断坑外水源头;坑内、外堵漏施工同时进行,坑内堵漏,采用“堵漏王”注入漏水点;坑外堵漏:用一台工程地质钻机在漏水点正后方2m处开机钻孔,孔径100mm,成孔深度比出 水点高2m,成孔后在孔内并排振动插入两根注浆管,间距2cm,在其中一管中先泵入水泥浆 液,观察水泥浆液是否从漏水点流出,当发现在漏水点有黑褐色水泥浆液溢出时,此时在 另一根管中泵入水玻璃溶液,由于水玻璃的凝结固化作用,30min后渗漏点漏出浆液逐渐变 稠,45min后渗漏点闭合,为增强封闭效果同时填补可能存在的裂隙,继续原地注浆 30min,然后停止送入水玻璃溶液,而边往上拔管、边注入水泥浆液,用以填补钻孔形成的洞。,井点降水应急方案 成井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由成井班组长及时解决,电工负责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用电安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保证电源供给,抽水运行时时刻关注周边地层的变化情况,严格控制抽水量,使降水对周遍情况的影响处于受控状态。承压水降水施工过程中,采用独立电源进行施工,以保证基坑降水工作的正常进行。配备发电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