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doc

    • 资源ID:4007298       资源大小:322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doc

    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建设方案威海市国土资源局2018年9月目 录1 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 建设意义21.3 项目目标31.4 建设原则31.5 建设内容42 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52.1 自然地理概况52.2 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53 规范依据84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04.1 平面坐标104.2 高程基准104.3 数据基本内容与格式114.3.1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114.3.2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数据114.3.3 地理国情图件数据114.3.4 地理国情元数据124.3.5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统计分析数据134.3.6 数字线划图数据135 设计方案135.1 总体技术路线135.2 0.0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及处理155.3 数据资料整合165.4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提取175.4.1 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区别与联系175.4.2 建成区边界提取175.4.3 建设用地边界提取245.4.4 城市建设用地边界提取285.4.5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提取315.4.6 综合交通网络设施信息提取325.5 地理国情内业检查与外业核查335.5.1 内业验证和修改335.5.2 外业调查与核查335.6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335.7 地理国情监测报告撰写355.7.1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与分析355.7.2 监测报告成果格式与命名365.8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制作365.9 数字线划图更新365.9.1 总体要求365.9.2 定向建模375.9.3 立体采集375.9.4 外业调绘385.9.5 数据编辑416 质量控制426.1 质量控制措施426.2 检查与验收437 提交成果资料448 组织保障与进度控制448.1 项目组织448.2 时间安排448.3 保障措施458.4 安全管理459 经费预算4510 绩效目标4610.1 经济效益4610.2 社会效益分析4610.3 绩效考核指标471 概述1.1 项目背景2010年12月,李克强总理批示“要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2011年5月23日,又指出“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也是自然地表、人文地理快速变化时期,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于科学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2011年9月,国务院批复“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组织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2012年9月,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得到财政部立项批复,中央财政从2012年起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部门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017年5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发20178号),进一步明确了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任务。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2016年5月,省政府批复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鲁政字201697号),确定“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常态化地理省情监测。2016年山东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工作圆满完成,获取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我省地理国情家底。为深化国情、省情、市情纵向联动与共享利用,进一步发挥地理国情信息在政府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省国土资源厅启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并下发关于开展地理市情监测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字2017286号),将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划为城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城市。威海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将地理市情监测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规划,明确了开展地理市情监测任务。1.2 建设意义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情况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执行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客观基础。地理国情是空间化的国情信息,是不可缺少的国家重要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国情监测是基于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基础测绘成果、经济社会专题数据,综合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国土疆域内的地表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植被、道路、居民地、境界等)动态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件和分析报告,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测绘法赋予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新职责,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明确将地理国情监测列为五大基础测绘任务之一,成为基础测绘的重要内容。地理市情监测是地理国情监测在市级层面的延伸和细化,代表着市级基础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市级基础测绘事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对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获取丰富的国情信息,为科学、合理、切实地开展重大战略和工程进展、实施影响等方面的监测,记录和描述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变化现象等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依据。通过开展定期常规性地理国情监测,可全面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为农林、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开展自然资源分布、土地利用、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信息普查工作提供数据基准。有利于各部门充分共享信息,避免重复投入。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准确掌握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科学分析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是有效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重要手段,为城市工作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系统化的监测保障和服务。1.3 项目目标(1)年度目标。通过项目实施,获取我市丰富、详实的地理国情信息,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件和分析报告,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中长期目标。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各部门开展专业普查工作、协调区域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重要支撑。发挥地理国情信息在地方政府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1.4 建设原则(1)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在全省统一技术规范、业务标准、数据标准指导下,在全面总结以往项目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2)加强协调、充分利用。加强组织协调,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在影像处理、数据采集、野外核查等环节,优化工艺流程,实现一支队伍、一道工序、多套成果。(3)分步实施、注重效益。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分阶段开展,确定阶段性建设成果和工作计划,采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模式,注重阶段性成果的检查与应用,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边见效益。(4)资源共享、强化服务。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测绘保障服务作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资源共享整合,侧重监测信息的公共基础性,结合政府各部门实际需求,提供地理国情信息服务。(5)结合实际、需求导向。在贯彻国家普查内容与指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实际需求,适当扩充部分地理市情的内容与指标,体现区域特点,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5 建设内容(1)城市空间综合监测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及专题数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基于2018年度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建设成果,以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成果为基础,完成市辖区范围内建成区边界监测、建设用地边界监测、城市建设用地监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监测、综合交通网络设施监测。(2)统计分析根据威海市2018年建成区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以及与行政辖区面积的占比和人均拥有量情况,分析人均建设用地以及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现状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对比分析。结合社会、经济、人口、土地利用等统计和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现状、供需比、均匀度、便捷度等,分析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设施的分布现状、覆盖度、发达度,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对比分析。(3)监测报告编制及图件制作利用年度监测数据,结合普查和监测成果,形成监测数据集,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形成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监测报告和相关图件。最终成果包括专题资料等参考资料成果,正射影像、监测数据集、质检报告、监测图件、文档成果等。(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及处理1)环翠区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区400平方公里0.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获取及处理任务,用于满足地理市情监测及市级基础测绘等工作需要。2)基于已有1500地形图数据及新获取的0.05米航空影像数据,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开展主城区62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更新工作。2 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2.1 自然地理概况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烟台接壤。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地势中部高,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北东南三面环海,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威海是山东半岛的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逐步把威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2 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1)遥感影像资料山东省2018年统一获取了全省范围,现势性为2018年3-6月份优于0.5米分辨率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其中威海市环翠区为0.2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其余地区为0.5米分辨率的航天航空影像。该成果用于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提取的影像依据。(2)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成果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施了2018年山东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该项目计划9月份完成数据生产及成果检验。项目成果数据包括10个一级类、59个二级类和144个三级类,其中地表覆盖监测内容包括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和86个三级类,地理省情要素监测内容包括5个一级类、17个二级类和62个三级类。项目还包括行政区划界线数据等专题成果。该成果主要用于城市空间综合监测、行政区划界线依据等,其中中心城区界线需参考城市总体规划等其他资料进行校核。(3)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山东省监测区项目成果2016年通过开展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监测山东监测区项目,已利用优于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和参考资料数据,形成了2000、2005、2010、2015、2016年5期17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2016年城中村、建筑工地、停车场、道路、水域、城市绿地等6类城区内部结构信息,2014、2015、2016年除地级以上城市外84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等空间格局信息成果,并对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该成果用于城市空间综合监测的参考资料。(4)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山东省监测区项目成果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山东省监测区项目,已利用优于1米分辨率影像数据和参考资料数据,开展了山东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完成2017年17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提取及内部结构信息提取和83个县级城市城区边界提取,并完成各地级市空间格局统计分析。该成果主要用于2018年建成区边界监测数据提取的主要数据源。(5)威海市大比例尺数据收集1:500-1:2000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20142017年全市域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2014年完成的环翠区992平方千米1:5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另外“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公安、民政、林业等部门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上成果资料可以用于2018年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的参考信息。其中1500数字线划图数据用于环翠区建成区数据更新。(6)专题数据资料1)统计年鉴通过项目牵头单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共享获取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经济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建设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收集威海市统计年鉴。用于城市空间综合监测分析。2)规划资料收集威海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或“多规合一”规划等。用于城市空间综合监测参考。3)全国第三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收集全国第三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用于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提取的参考资料。4)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收集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用于城市建设用地提取参考资料。5)开源大数据开源大数据包括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等兴趣点数据、社交媒体大数据和志愿者地理信息数据等开源大数据。开源大数据包含了位置信息和属性,可用于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提取等。3 规范依据ISO 19144-2-2009地理信息分类系统第2部分:地表覆盖分类系统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0257.1-2007 1:5000 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CH/T 9012-201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其文件命名规则GB/T 18317-2009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4977-2008 测绘基本术语GB/T 50280-199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26767-2011道路、水路货物运输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元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7931-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7930-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T 3006-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GB/T23236-2009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CH/T 9008.3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3007.1-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0258.1-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 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 1016-2008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GDJC 01-2018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GDJC 02-2018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元数据技术规定GDJC 03-2018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GDJC 05-2018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JC 06-2018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JC 07-2018 地理国情监测外业调查技术规定GDJC 08-2018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外业工作底图制作技术规定GQJC 10-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过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抽查规定GQJC 1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GDPJ 17-2016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技术规定GDPJ 14-201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处理技术规定GDPJ 15-2015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信息提取技术规定SDSQJC 01-2018 山东省2018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实施方案SDSQJC 02-2018 山东省2018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数据生产技术规定SDSQJC 03-2018 山东省2018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质量控制方案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设计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5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新华社,2014年3月16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新华社,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华社,2016年2月6日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2017-2019国家地理国情监测总体方案地理国情监测总体设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5月)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指南(国地普办201415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生产计划和任务书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812号)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威海市“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4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 平面坐标地理国情矢量数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经纬度坐标值以“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至少保留6位小数。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数字线划图数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4.2 高程基准数据成果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3 数据基本内容与格式4.3.1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0.0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采用GeoTIFF格式或TIF+TFW格式。4.3.2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数据(1)成果内容威海市辖区范围内的建成区边界、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数据(包括铁路、地铁、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城镇道路、地铁站点、公交站点)。(2)成果格式成果数据以GDB格式存储,存储在一个GDB文件中。(3)成果命名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数据,以城市名称命名,按数据(Feature Dataset)和要素层(Feature Class)组织,每个城市建一个数据集层,每个数据建一个要素层,其中数据集层名称分别为“边界数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要素层名以数据名命名,分别为“建成区、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铁路、地铁、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数据层属性结构及采集要求按省总体设计要求执行。4.3.3 地理国情图件数据图件以电子文件提交,分辨率为300dpi,格式为tif,制图要求参照GDPJ 17-2016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技术规定。4.3.4 地理国情元数据4.3.4.1 影像数据源情况(1)成果内容说明监测过程中信息采集的影像数据源的情况。按照实际使用的不同类型影像数据源的覆盖情况确定基本记录单元。影像元数据文件记录的是整个监测区范围。(2)成果格式与命名该成果以shp格式存储。(3)成果命名方式*市*年影像落图.shp。(4)成果属性影像数据源的情况的属性项名称、定义及内容要求按照省总体设计要求执行。4.3.4.2 外业调绘核查情况(1)成果内容说明调绘核查人员、方法、时间、内容等相关信息。以调绘核查路线为单元进行记录。调绘核查负责人、外业调绘方法、调绘核查开始日期、调绘核查完成日期4个元数据项的属性值有差别的区域都需要划分更小的记录单元。调绘核查日期一般按1天为单位记录;若按时间段记录,跨度超过5天的,调绘核查路线需要打断,分别记录各元数据项的值。(2)成果格式与命名该部分信息可以在外业调绘核查前期规划阶段和外业调绘核查之后的内业整理阶段形成,存储形式为xls。(3)成果命名方式*市外业调绘核查表. xls。(4)成果属性调绘核查情况的属性项名称、内容要求按照省总体设计要求执行。4.3.5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统计分析数据(1)成果内容城市空间综合监测统计数据内容主要包括 2018 年建成区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以及与行政辖区面积的占比和人均拥有量情况。(2)成果格式成果数据格式为xls,所有表格数据统一存储在一个Excel中。表格中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3)成果命名按省总体设计要求命名。(4)成果属性各成果属性统计表格样式按省总体设计要求执行。4.3.6 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线划图成果采用ArcGIS MDB格式。5 设计方案5.1 总体技术路线根据项目目标与任务,以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影像(0.5米、0.2米分辨率)及新获取的0.05米分辨率航空数字正射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山东省监测区监测成果、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建设成果,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参考资料,通过数据资料整合、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数据提取、内业检查与外业核查,获得威海市2018年建成区边界、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数据、综合交通网络设施数据成果,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成果制作,形成监测数据集、监测图件和文档等成果。并基于0.05米航空影像为基础,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更新主城区1500数字线划图数据。航空摄影像控测量及空三测量数字正射影像制作立体采集、外业调绘、内业编辑等已有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线划图更新成果0.05米DOM成果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2017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成果数据资料整合专题资料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提取外业核查与调查质量检查统计分析和成果制作合格不合格监测数据集、监测图件图5-1 总体技术路线(1)获取环翠区建成区及规划区0.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并进行像控测量、空三加密、DOM制作等工作。(2)收集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2018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成果、“十二五”和部分“十三五”基础测绘成果和交通、民政、住建、水利、统计年鉴等专题资料成果。(3)基于遥感影像、2018年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成果提取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数据。(4)内业对采集的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数据进行完整检查,外业对2018年提取的数据进行必要核查。(5)利用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提取成果,结合收集到的人口、经济、社会等专题资料,分析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现状、供需比、均匀度、便捷度等,分析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设施的分布现状、覆盖度、发达度,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对比分析。(6)基于0.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以已有数字线划图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对数字线划图进行更新。(7)整理数字正射影像成果、监测数据集、监测图件、数字线划图成果和文档成果,形成本项目的最终成果,最终完成上交和归档。5.2 0.0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及处理采用固定翼飞机搭载推扫式或框幅式大型航摄仪,进行0.05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经IMU/GPS数据联合解算、像控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等工序进行影像数据处理,生产输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空三加密成果及影像数据成果。(1) 航空摄影:包括航线设计、分区,空域申请、计划申报,设备安装调试、偏心分量量测,飞行实施。(2) 数据预处理:包括原始数据下载、数据解压预处理、IMU/GPS数据处理、浏览影像制作等。(3) 像控测量:包括像控点内业布设、外业数据采集等。(4) 空中三角测量:包括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及区域网平差计算等。(5) 数据检查:飞行质量包括旁向重叠、航线弯曲度、航高保持、摄区覆盖等,影像质量包括影像是否清晰、是否存在云雾情况、是否存在缝隙,IMU/GPS数据质量包括GPS是否失锁、IMU记录是否连续、解算精度是否满足要求。(6) 成果提交:包括航空影像数据、浏览影像数据、空三成果、技术文档资料等。5.3 数据资料整合收集全省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成果并整合。从2018 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地理单元成果中的行政区划挑选出市辖区界线,用于数据提取的参考资料。对收集到的其他参考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智慧城市时空云平台建设成果、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等)进行甄选分析、数字化、空间化等预处理,对统计年鉴资料按照有关统计指标进行甄选分析、统计成表。且统计分析和监测报告成果中使用的人口和GDP数据需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值。上述数据作为城市空间综合监测信息提取分析的重要参考资料。5.4 城市空间综合监测提取5.4.1 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区别与联系建成区定义参考GB/T 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本设计中的建成区即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项目中的城区。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体内容及定义参考GB 501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其中建设用地涵盖的范围更大,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又划分为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乡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即城市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下级类的子类。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三者间的范围由小到大依次是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含了城市建设用地,而城市建设用地又包含了建成区。5.4.2 建成区边界提取5.4.2.1 技术流程以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影像成果、2017年数字正射影像和2017年提取的建成区边界(原城区边界)为基础,并进行空间叠加,利用参考资料的属性特征、影像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以及精细边界提取的有关原则,对比2017年和2018年影像数据,发现增量变化,采用增量更新的方法,修改完善,完成2018年市辖区范围内建成区边界提取。提取初步数据信息后,将影像缩放到较大的比例尺下显示,将2017年建成区边界、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开源大数据等专题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对初步提取的建成区边界进行精细修正,完成2018年建成区边界成果。建成区边界提取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2017年城区边界2017年和2018年正射影像、2018年行政界线基础地理信息等参考资料时空基准一致化影像处理、增强、特征选择建成区判别原则增量更新2018年建成区边界行政界线限定城市景观特征符合图51 建成区边界提取技术流程图5.4.2.2 建成区概念(1)建成区定义及内涵建成区是城市建成区的简称,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目前建成区各地划定标准不统一,为保证全国标准的统一、城市间划定结果的可比性、划定的可操作性,充分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展现的城市景观和形态等空间可视化特征,从城市建设完成情况出发,制定了建成区的提取方法。建成区定义为城市行政区划内,以城市空间扩展监测系列时相的基期的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区为基础,在城乡结合部通过边缘扩展、轴线扩展或多中心扩展等扩展模式发展起来的,符合城市功能、具有城市景观特征的集中连片的空间范围。城区包括:1)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可划为建成区的区域;2)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面积在600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社区等特殊区域内可划为建成区的区域。建成区的界线为建成区边界。 (2)行政境界线定义一国领土之内各级行政区域之间由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所确认的界线。对于某些城市存在城区发展超出市辖区界线以外,且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已认可该区域作为其城区一部分的情况,我省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集作为地方版城区边界提取成果,最终提交成果为国家版城区边界成果,仅提交市辖区范围以内城区边界。5.4.2.3 城市景观特征以建筑物为核心、以自然景观为辅助、以道路为纽带形成的地理景观特征。建筑物和道路为主体的街区为城市景观特征的基本判别依据。5.4.2.4 建成区边界提取原则(1)位于行政区划界线内原则建成区边界原则上应位于城市行政区划界线内,沿海地区存在围填海使得行政区划界线与真实建成区边界线不一致的除外。若出现行政区划界线裁切房屋的情况(非沿海),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区划限定对房屋裁切。对于沿海地区向海域延伸的区域,可不受行政区划界定约束,允许建成区边界超出行政区划界线;对于沿海地区岛屿进行建成区提取判断时,可不受行政区划界定约束,根据飞地判别原则判断其是否归入建成区。城市的建成区应在该城市的市辖区范围内提取,不包括其县级市和县的范围;没有市辖区的,在政府所在地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提取。建成区定义“行政界线内,以城市空间扩展监测系列时相的基期的一个或多个中心建成区为基础,在城乡结合部通过边缘扩展、轴线扩展或多中心扩展等扩展模式发展起来的”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心建成区是各辖区政府所在地的集中连片区域,与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中的“1118城市中心建成区”并非同一内容。若地级城市有N个市辖区,则最多存在N个中心建成区。建成区包括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并非指所有的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都要划入建成区,而是需参考国情监测成果中的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点信息数据,按照连片判别规则对街道办事处所辖所有区域均应考虑作为建成区可能的范围,具体应按照建成区的定义和判别规则对符合要求的进行提取。(2)连片判别规则集中连片的含义为中间没有被水域、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非建设用地隔断。与建成区主体相连的距离小于50米且有主干道道路连通的均归入建成区范围。若连片区域具有明显街区特征应归入建成区;若连片区域因受地形限制,未形成明显的街区特征,但其他城市景观特征明显的也可归入建成区。与建成区连片的高尔夫球场、机场、火车站可归入建成区。远离建成区的上述地类不作为飞地单独提取。(3)综合分析原则建成区边界提取时,应综合分析各时相的遥感影像、各类数据源后,参照2017年建成区边界提取2018年建成区边界。(4)影像判据原则建成区边界的提取可结合相关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但应以遥感影像为基础,以遥感影像上反映出的城市特征为最重要解译依据。(5)关注边界原则建成区边界提取的核心工作是在城乡结合部勾绘建成区边界线,建成区边界线勾绘时不关注建成区内部(非城乡结合部)的用地情况,不扣除建成区内部的非建设用地。(6)功能形态原则在城乡结合部判定建成区边界时,应从权属和功能角度出发,结合精细建成区边界提取方法,从反映城市功能、形态角度逐地物判定其是否属于建成区。(7)飞地判别规则不与中心建成区连片,且面积在600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社区等特殊区域视为飞地。飞地型建成区应具有以下几个属性特征:1)与主干道路相连;2)具有永久性的城市景观特征(建筑物和道路为主体的街区这一城市景观特征为建成区判别的基本特征);3)具有综合服务特征(有一定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矿区和开发区应是大规模且具有国有属性特征,建筑具有永久或固定属性特征;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应为市或区属的,如*市*局所在具有城市景观的连片区域飞地;大型社区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几个企业、只有居住功能的小区/社区,功能单一的煤矿、粮库、加工厂等矿厂不作为飞地型建成区边界提取的对象。属性特征需借助参考资料予以判断。(8)插花式房屋建筑区的判断原则对于插花式且不易分割的建筑区,可根据街区块内建筑面积比例而定。若由道路构成的街区块整体上已建成,可整体沿道路勾绘划入建成区,若大部分尚未建成可不归入建成区。(9)建成区不可逆原则建成区原则上不会出现逆增长,即最新的建成区范围要包含历史时期的建成区范围。但建成区边界确实有重大变化的,按照建成区边界实际走向勾绘。(10)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建成区范围变更原则行政区划调整后,以最新的行政区划作为监测范围,同时前时相监测成果需根据最新的行政区监测范围予以修改。行政区划调整后,需将最新的行政区划界线以及修改后的历史建成区边界数据提交给牵头单位。前时相未与主体建成区连片而最新时相与主体建成区连片的建筑区在最新时相中应归入建成区,前时相根据飞地判别原则对该建筑区是否归入建成区进行判断。例如前时相为村庄,因其不满足连片判别原则也不满足飞地判别原则故不归入建成区。5.4.2.5 建成区边界勾绘总体要求勾绘建成区边界过程中应按建成区边缘地物实际走向的轮廓勾绘,避免随意勾绘。建成区边界线通常沿道路、河流等线性地物的边界走向勾绘,不能跨越房屋建筑(区)、构筑物、水域、绿地、农林用地等,紧邻建成区边界线内侧不能有耕地存在。建成区边界优先沿基本建成且边界较明显的完整地块勾绘,如院落或围墙。如地块边界不明显或整个地块内未建成面积比例较大,可沿道路或实际地物边界勾绘。当河岸为建成区绿化景观时,建成区边界沿河流的高水位线走向勾绘,连同绿化部分归入建成区;否则沿道路勾绘。建成区被河流分隔且河流应被提取时,沿建

    注意事项

    本文(威海市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项目.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