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

    • 资源ID:4006648       资源大小:450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教学准备:主题挂图教学设计:课前自学,预习要求看:课本P1-5,例1例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检查预习作业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自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自学例2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四、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1题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2、练习一第2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3、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五、小结。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反思与感悟: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例题板书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看:课本69页例3 想: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做: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         624÷3×2 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习例3出示挂图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检查“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2、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3、练习一第6、7题: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4、第9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5、第10题: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反思与感悟:  第三课时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掌握有括号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学例题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1、看:课本第10页例4 2、想: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3、做: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习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检查“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反思与感悟:第四课时强化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关于0的运算。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例题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1、看:课本第11页例5, 2、想: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3、做: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说明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2、检查“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3、小结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4题: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个小体的异同点。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平均每组做的个数,再计算精确数,通过估算和笔算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练习二第6题: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后,要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况与除法意义联系起来,说说为什么两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四)(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反思与感悟: 第五课时0的运算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1、看:课本第13页例6, 2、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有关0的运算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出示5÷0和0÷0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反思与感悟: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717题教学过程一、课前整理1、预作:练习二717题2、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引导归纳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五、总结全课:今天有什么收获?反思与感悟: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确定物体位置教学内容:课本P1718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设计课前自学1、自学课本P17182、你能回忆哪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3、根据教材介绍,你了解到什么知识?有什么困惑?尝试练习1、你能填一填吗?(1)在的( )方向上,在的( )方向上。(2)在的( )方向上,在的( )方向上。(3)在( )的正北方,( )在的正北方。(4)的南偏西是( )。(5)在的( )方向上。2(1)超市在小红家( )方向( )米处,也可以说在小红家( )方向( )米处。(2)小红家在超市( )方向( )米处,也可以说在超市( )方向( )米处。二、自学反馈检查预习作业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情境图(1)他们在干吗?(定向越野运动)(2)你知道什么是公园定向运动吗?(出示资料)(3)你们想去参加定向运动吗?如果你想去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就必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才能赢得比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2、下面是一次定向运动的地图,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例1图)(1)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3)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4)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5)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6)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7)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8)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为什么?小结: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四、巩固练习1、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2、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快速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吗?说说看,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教学内容:课本P19 例2教学目标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课前自学1、自学课本P19 例22、你了解到哪些知识?说一说。3、你知道绘制平面示意图有哪些要求吗?说一说。4、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师: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2、新知学习A、.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B、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200米和 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C、.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D、.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节课是给出地图,说出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板书设计 绘制地图 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看地图教学内容:课本P22 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自学课本P22 例32、说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位置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位置上?你发现什么?3、两个相对的事物相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尝试解决P22 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四、 复习巩固1、反馈做一做(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2、完成练习四第1、2两题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描述并绘制简单路线图教学内容:课本P23 例4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自学课本P23 例42、例4和例3有什么不同点?说一说。尝试解决P23 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教学例41、小组讨论:(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3)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2、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3、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千米千米300千米40°25°20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做一个定向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方位知识,不过,真正的定向运动还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在平时,我们要加强锻炼,等你觉得准备得比较充分时,就可以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刺激的活动了。四、巩固练习1、反馈做一做2、完成练习四第3题3、设计一个小小动物园。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2729 例1、2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2、你能举例证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3、你有什么困惑?4、尝试练习:(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36+( )=64+( )56+44=( )+( ) A+( )=12+(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50+3030+(A+50)=(30+A)+50 B+900=900+B二、课中反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36+( )=64+( )56+44=( )+( ) A+( )=12+(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 A+40+60=40+60+A (10+30)+50=10+(30+50) 20+50+30=20+50+3030+(A+50)=(30+A)+50 B+900=900+B三、新课探究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教师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四、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五、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课后小结:第2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课中反馈三、新课探究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第五天 城市BC第六天 城市CD第七天 城市DEAB 115千米BC 132千米CD 118千米DE 85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32/57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小结:第3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3132页教学目标: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求:(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91+89+11 78+46+154168+250+32 85+41+15+59计算:480+325+75、325+480+7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4课时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课本34页例1、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3335 例1、2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分别是什么?2、你能举例证明乘法运算定律的成立吗?(举例)3、乘法运算定律和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共同点?4、你有什么困惑?二、课中反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 25×7×4= × ×7(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4×5=2×10 A×B×C= A×C×B(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 8×(25×15) 8×5×125×40三、新课探究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四、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五、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六、作业:P37/24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25×5)×2=25×(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第5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3738页教学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二、小结学生谈收获。第6课时 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课本36页例1、2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36 例31、通过自学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2、你能举例说说吗?(举例)3、你有什么困惑?二、课中反馈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三、新课探究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 =6×25 =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

    注意事项

    本文(四下数学教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