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圆定理和公式汇总.doc
初中圆的定理和公式汇总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BA 圆:由定点到定长点的集合叫做圆。符号0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 半径不同,圆心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同圆、等圆或半径相同的叫做等圆两个完全重合的弧叫等弧 经过平面上一点可画无数个圆;经平面上二点可画无数个圆; 在三角形外画一个圆的圆心叫做此三角形的外心,此圆为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心:三角形三条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三个顶点在圆上,这个三角形叫圆的内接三角形。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 直线L和O相交 dr 直线L和O相切 d=r 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9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0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5 两圆外离 dR+r 两圆外切 d=R+r 两圆相交 R-rdR+r(Rr) 两圆内切 d=R-r(Rr) 两圆内含dR-r(Rr) 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47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8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49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以及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切线长概念 切线长是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切线长”是切线上一条线段的长,具有数量的特征,而“切线”是一条直线,它不可以度量长度。 2.切线长定理 如图1对于切线长定理,应明确(1)若已知圆的两条切线相交,则切线长相等;(2)若已知两条切线平行,则圆上两个切点的连线为直径;(3)经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连结两个切点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4)经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的夹角与过切点的两个半径的夹角互补;(5)圆外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过这点向圆引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3.弦切角(如图2):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图2图1直线AB切O于P,PC、PD为弦,图中几个弦切角呢?(四个)ÐAPC,ÐAPD,ÐBPD,ÐBPC4.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其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即如上图中ÐAPC=ÐCDP等证明:如图2,连接CD、OC、OP,因为ÐCPO=ÐPCO,所以ÐCOP=180°-2ÐCPO而ÐCPO=90°-ÐAPC,故ÐCOP=2ÐAPC,即ÐCDP=ÐAPC。5.弄清和圆有关的角:圆周角,圆心角,弦切角,圆内角,圆外角。6.遇到圆的切线,可联想“角”弦切角,“线”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切线长定理。7.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图形已知结论证法相交弦定理O中,AB、CD为弦,交于P.PA·PBPC·PD连结AC、BD,ÐC=ÐB,ÐA=ÐD,所以APCDPB相交弦定理的推论O中,AB为直径,CDAB于P.PC2PA·PB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O中,PT切O于T,割线PB交O于APT2PA·PB连结TA、TB,则PTA=B(弦切角等于同弧圆周角)所以PTAPBT,所以PT2PA·PB切割线定理推论PB、PD为O的两条割线,交O于A、CPA·PBPC·PD过P作PT切O于T,用两次切割线定理圆幂定理O中,割线PB交O于A,CD为弦P'C·P'Dr2OP'2PA·PBOP2r2r为O的半径延长P'O交O于M,延长OP'交O于N,用相交弦定理证;过P作切线用切割线定理勾股定理证8.圆幂定理:过一定点P向O作任一直线,交O于两点,则自定点P到两交点的两条线段之积为常数|(R为圆半径),因为叫做点对于O的幂,所以将上述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例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BC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O,过A作半圆切线,切点为F,交CD于E,求DE:AE的值。 图1例2.O中的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E,若AE6cm,BE2cm,CD7cm,求CE。 图2例3.已知PA是圆的切线,PCB是圆的割线,则_。例4.如图3,P是O外一点,PC切O于点C,PAB是O的割线,交O于A、B两点,如果PA:PB1:4,PC12cm,O的半径为10cm,则圆心O到AB的距离是_cm。图3例5.如图4,AB为O的直径,过B点作O的切线BC,OC交O于点E,AE的延长线交BC于点D,求证:(1);(2)若ABBC2厘米,求CE、CD的长。 图4例6.如图5,AB为O的直径,弦CDAB,AE切O于A,交CD的延长线于E。求证:图5例7.如图6,PA、PC切O于A、C,PDB为割线。求证:AD·BCCD·AB图6例8.如图7,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以AB边为直径作O,交斜边BC于点D,过D点作O的切线交AC于E。求证:BC2OE。 图7例9.如图8,在正方形ABCD中,AB1,是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点E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E作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于点F,G为切点。 当DEF45°时,求证:点G为线段EF的中点; 图8【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 1.已知:PA、PB切O于点A、B,连结AB,若AB8,弦AB的弦心距3,则PA( ) A.20/3 B.25/3 C. 5 D. 8 2.下列图形一定有内切圆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梯形 3.已知:如图1直线MN与O相切于C,AB为直径,CAB40°,则MCA的度数( )图1 A. 50° B. 40° C. 60° D. 55° 4.圆内两弦相交,一弦长8cm且被交点平分,另一弦被交点分为1:4,则另一弦长为( ) A. 8cm B. 10cm C. 12cm D. 16cm 5.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AD=cm,BD3cm,DC4cm,如果E是AD的延长线与ABC的外接圆的交点,那么DE长等于( ) A. cm B. cm C. cm D. cm 6. PT切O于T,CT为直径,D为OC上一点,直线PD交O于B和A,B在线段PD上,若CD2,AD3,BD4,则PB等于( ) A. 20 B. 10 C. 5 D. 二、填空题 7. AB、CD是O切线,ABCD,EF是O的切线,它和AB、CD分别交于E、F,则EOF_度。 8.已知:O和不在O上的一点P,过P的直线交O于A、B两点,若PA·PB24,OP5,则O的半径长为_。 9.若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PBC割线交O于B、C,若BC20,PA=,则PC的长为_。 10.正ABC内接于O,M、N分别为AB、AC中点,延长MN交O于点D,连结BD交AC于P,则=_。三、解答题 11.如图2,ABC中,AC2cm,周长为8cm,F、K、N是ABC与内切圆的切点,DE切O于点M,且DEAC,求DE的长。图212.如图3,已知P为O的直径AB延长线上一点,PC切O于C,CDAB于D,求证:CB平分DCP。图3 13.如图4,已知AD为O的直径,AB是O的切线,过B的割线BMN交AD的延长线于C,且BMMNNC,若AB=cm,求O的半径。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