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大,小,小,大,详细(xingx),简略(jinl),第一页,共39页。,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pn d),第二页,共39页。,地形图的判读(pn d),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shs)地形图,地形(dxng)剖面图,第三页,共39页。,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图上显示(xinsh)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第四页,共39页。,地面(dmin)高度,海拔(hib),地面(dmin)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新疆艾丁湖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8999,第五页,共39页。,什么(shn me)是等高线?,在地图上,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xin tn)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成为等高线。,等高距:相邻(xin ln)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之差。,第六页,共39页。,绘制(huzh)等高线,等高线示意(shy),第七页,共39页。,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如果(rgu)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100,400,N,M,如果(rgu)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是 米。,300-100=200,闯关题,第八页,共39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n d),坡缓的地方(dfng),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dfng),等高线密集。,陡坡,缓坡,(一)坡度的陡缓,第九页,共39页。,甲,乙,甲乙(ji y)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乙省力(shn l)。,乙路线上等高线稀疏(xsh),是缓坡。,第十页,共39页。,山峰(shnfng),(二)山体不同(b tn)部位的地形形态,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szhu)逐渐降低。,第十一页,共39页。,山峰(shnfng),第十二页,共39页。,山脊(shnj),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地点(ddin)的连线。,第十三页,共39页。,山脊(shnj),第十四页,共39页。,山谷(shng),等高线向高处(o ch)突出的地点的连线。,第十五页,共39页。,山谷(shng),第十六页,共39页。,陡崖(du y),等高线重叠(chngdi)。,第十七页,共39页。,第十八页,共39页。,等高线闭合(b h),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bwi)。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shn p)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第十九页,共39页。,山峰(shnfng),山脊(shnj),山谷(shng),陡崖,写出下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山脊,第二十页,共39页。,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处地形部位是。(2)A点的海拔是 米。(3)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是。(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图上1厘米(l m)代表实际距离 米。,陡崖(du y),300,AB线路(xinl),800,牛刀小试,第二十一页,共39页。,800,400,1.图中A点海拔是_米,B点海拔是_米;它们(t men)之间相对高度是_米.,400,2.从地形(dxng)部位看,甲是_;乙是_;丙是_.,山顶(shn dn),山脊,山谷,3.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为什么?,丙地。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第二十二页,共39页。,判读分层设色(shs)地形图的地形,分层设色(shs)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第二十三页,共39页。,一般(ybn)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第二十四页,共39页。,分层设色(shs)地形图,第二十五页,共39页。,四周(szhu)高中间低,第二十六页,共39页。,高 原,第二十七页,共39页。,巴西(b x)高原,第二十八页,共39页。,山 地,第二十九页,共39页。,丘 陵,第三十页,共39页。,盆 地,第三十一页,共39页。,平 原,第三十二页,共39页。,绘制(huzh)地形剖面图,第三十三页,共39页。,第一步:在剖面(pumin)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三十四页,共39页。,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xin xi)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第三十五页,共39页。,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yunhu)曲线连接。,地形剖面图可以(ky)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第三十六页,共39页。,要点(yodin)回顾:,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chn wi)。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3.判断:,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颜色)表示。5、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qf)状况的是: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海拔,密集,稀疏,山脊,山谷,陡崖,山顶,绿色,第三十七页,共39页。,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qilng)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第三十八页,共39页。,比例尺大的是_。图中实际(shj)范围大的是_。,甲,乙,第三十九页,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