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之词律课件.ppt
,古典诗词格律之词律词典平仄、对仗、及部分词格、词谱,词的种类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丛这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逐渐跟音乐分离感为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全篇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定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长调。有人认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为中调外为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华中调和长调宋初视永写起乘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学数较多以外,就是”般用韵较疏。,(一)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词牌的来源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蔓,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髙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蛮曲,于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又: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春玉)燈杏鉤在花。请幕。图肇绝收家舊(開绿庭鬢眉楊筠上多離别(农愤册原固:飛象块象網,(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咏“江南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曲舞鸾歌凤释:五代词嗣响唐贤,悉长记别伊时,可被之乐意,重在音节诸美和泪出门相送。声文并茂。此词“残月落花”如梦,如梦徠斋之薏脊围之情残月落花烟重。口五代诗话卷一引坚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瓠集褚人获云:李存勖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搽画粉墨与敬新磨等日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优场,粗犷之极,岂有清庄宗作此息者?乃其作如梦令如梦,和泪出门相送。词“曾宴桃源深洞”云云,为词名。抑何婉丽如此,(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欻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词题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