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边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方案研究.doc
学校代码:分 类 号:论延边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方案研究延 边 大 学分类号 密级 U D C 学号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延边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方案研究研究生姓名 培 养 单 位 延边大学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方 论文提交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印)答辩委员会委员 (印)答辩委员会委员 (印)答辩委员会委员 (印)答辩委员会委员 (印)延 边 大 学2015 年2月5 日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记致谢的和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研究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学校有权保存其电子和纸制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对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本学位论文属于:1.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2.不保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自19世纪末朝鲜族先民迁入东北起,朝鲜族人民在开拓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且遗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文物宝藏。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宝藏是朝鲜族人民的劳动与创造的产物,积淀了朝鲜族人民的智慧、情感以及理想和愿望。延边朝鲜族的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时代性、传统性的特征。而我国的朝鲜民族由于本身特殊的历史经历和现实的冲击中比较好的保存着自己固有的语言、风俗习惯、文化等。在经过无数次的考验后朝鲜民族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传统文化传承到至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朝鲜族无形文化体系逐渐被打破,而新的文化体系尚未形成之际,很多朝鲜族,特别是在新千年的年青一代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感到困惑和迷茫。保护和利用就是保护一个地方文化的基因。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延边地区综合竞争力,彰显延边个性的必由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延边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文化强州”发展战略,关注延边地区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但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尚未构成,加上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稀缺价值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够,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使得许多富有特色和珍贵历史价值的无形文化遗产在城市改造及经济发展的冲浪中受到极大的破坏,有些甚至消失。目前,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开发与保护的两难困境。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商品化或为走向市场而成为单纯的表演,致使其逐渐脱离生活,丧失原意,保护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要求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存在重申请、轻保护等诸多问题。如何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探究保护与传承的现实路径,确立整体性的保护思路和原则,发展文化产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保护,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可行性、合理开发利用,从而探究“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并且提出适时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权宜之计,只有深入民间,才是最有效的保护,才能实现其价值。建议政府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唤起并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传承和保护。鉴于此,本论文基于开发与保护延边地区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梳理和探讨延边朝鲜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开发与保护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与思路,以供延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延边朝鲜族 无形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AbstractKorean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the largest inhabited country.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Korean ancestors moved northeast, the Korean people in the frontier, frontier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not only created a colorful ethnic culture, but left behind a wealth of historical sites and numerous relics treasures. These historical sites and heritage treasures is the Korean people's labor and the creation of a product,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Korean people's wisdom, emotions and dreams and aspirations. Yanbian Korean culture has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 of the rich. China's Korean ethnic groups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reality shock better preserved their own language, customs, culture etc. After numerous times after the test of the Korean nation still maintained a higher cultural level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is day.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ultural diversity, Korean traditional culture system has been broken, and the new culture system has not been formed, many Koreans, especially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the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feel perplexed. Protection and use is to protect a local culture of the gene, Kore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not only in the tradi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spirit,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Yanbian region, highlighting the personality of Yanbian only way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Yanbia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s also actively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strong state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cus Yanbian Kore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mechanism is not yet constituted, together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non-renewable scarcity valu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lack of knowledge, making many distinctive and precious historical val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urban regene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wreaked havoc in the surf, and some even disappear. At present, in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Korean'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in dilemma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ization requirements are inevitably conflict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it tends to focus on application but not pay attention to protection and many other issues.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e problem faced by conservation and heritage is presented. The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paths and the integrity of ideas and principles are explored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is considered living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feasibility to explore the “living state tradition” in a valid path. And some more targeted initiative proposals for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are presented.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not an expedient measure, and only going to the public in order to achieve effeetive prote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its value.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ver all planning, and scholars should make in-depth research and guidance, to encourag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people, finally to achieve the re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Korean'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rid protection of Yanbian Kore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Yanbian Korean combing and explor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Korean History specific measures for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deas for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Yanbian as reference. Keywords: Yanbian Kore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heritance论文结构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第二章 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实态与特性 2 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况 2.3 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类型和内容 2.4 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特征第三章 延边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3.1 农村共同化导致的无形文化遗产传承基盘的弱化 3.2 无形文化遗产申请和保护的背离 3.2.l无形文化管理体制没有体系化 3.3.2经济支援薄弱 3.3.3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管理体系 3.3.4过度的以商业中心为目的的开发 3.3.5没有形成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多样开发和利用第四章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方案 4.l 备置好对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性装置 4.2 摸索符合现代文明和多文化社会的无形文化继承方案 4.3 图谋东亚文化圈的国际协作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在璀璨的历史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和内在精神,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无法用可见的方式保存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基因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具有典型性和重要的研究意义,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保存和继承。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问题上,费孝通先生曾指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概念,但真正传统的好的东西是不会完全走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好的传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大家意识到和理解到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应该保留的优秀传统,并有意识地去发扬它和继承它。我把这种行为叫做文化自觉,这就是自知之明。我们现在连自己有多少财产都不知道,自己有些什么资源也不知道。”可见,对本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与发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课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本土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战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边朝鲜族从朝鲜半岛迁入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已经有15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朝鲜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其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丰富多样,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朝鲜族历史文化资源让延边州具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在过去和现在为延边州积累了许多文化软实力,而在未来,将会在延边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延边朝鲜族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并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各县市的文化竞争力,对延边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朝鲜族非物质民族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过多地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其精神价值。近年来,一些民俗活动和传统艺术却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艺术的冲击,本民族的年轻人受到外來的诱惑显然对传统的文化失去了兴趣,传承人越来越难寻觅,传统文化面临着难以延续的境地。通过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使人们认识其价值所在,更自觉地传承文化,研究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传承传统文化、维系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守护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心灵家园。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如下主要意义:首先,延边非遗的保护与继承,对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和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开展的对非遗的申报和宣传工作,也是抢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对朝鲜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传承这些非遗,就是保护和延续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今后朝鲜族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础。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传统文化,这个民族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非遗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非遗的流失其实是民族精神的丧失。”同样,拥有传统文化的节庆活动始终为人们所喜爱,正是由于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因此,非遗的传承对增强朝鲜族文化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民族情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延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在合理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可以使朝鲜族非遗所具有的潜在的经济价值转化为物质财富。既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作用,还能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朝鲜族非遗尤其是传统民族民俗还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非遗做过度的甚至破坏性的开发和利用,力求从保护和传承为出发点,做到合理发挥其经济价值,促进延边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后,朝鲜族非遗的传承过程,也是向广大群众宣传并唤起民众对自己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关注的过程,其承载的民族精神和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对当代朝鲜族青少年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民众尊重文化、保护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另外,延边朝鲜族非遗的传承是我国非遗传承中的一部分,朝鲜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因此,朝鲜族非遗的传承工作也为保护和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文化创新具有重要价值。综上所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做好保护朝鲜族传统文化和非遗的传承工作,是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须知非遗的传承并非权宜之计,只有深入民间,让非遗“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是实现了有效传承。期待通过研究如何传承朝鲜族非遗,唤起全社会的重视,为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发展发挥作用。本文梳理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内在运行机理,深入剖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延边州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引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与实务等问题更深入的思考。有鉴于此,本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整个朝鲜族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1.2研究现状2001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己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比较活跃,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和鼓励各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自1972年起先后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文件,如保护世界文化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抢救和保护等方面走在前面,并取得显著成果。如日本重视立法保护并提出了“无形文化财”,其基本理念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生了影响;韩国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相比之下我国的形势则不容乐观、可谓非常严峻。随着中国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热潮。学术界已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乔晓光活态文化一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由张庆善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乌丙安主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关键问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2006第1辑)等。其中,王文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奠基石”,而乔晓光在专著中首次提出“活态文化”的概念,强调了保护的重要性。众多研究专家及学者从宏观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诸多探索和研究。第一,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概念和内涵。如王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2003),刘魁立的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刘锡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2005)、对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思考(2008),乌丙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2007),刘壮、牟延林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较与解读(2008),谭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2008)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和精神文化遗产等同,应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相当于我国以前所说的“传统民间文化”,认为她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库,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第二,论述了保护的原则、方法和目的。如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2004)、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7),何星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2005),乌丙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2005),李荣启的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200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法(2008),牟延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2006),牟延林、谭宏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2008),王文章、陈飞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2007)等各抒己见,观点深刻。关于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以此为专门课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如千寿山执笔的朝鲜族风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或者仅对某一事项的研究,如朴正花的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安图县新村农乐舞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7)等。大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出现,如巩茹敏、张广才、范爽的对黑龙江省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宁颖的延边朝鲜族南道民谣、盘索里传承模式调查,崔明玉、高小岩的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崔善子、金艺风的延边朝鲜族民谣的分类与传承,千寿山的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等等,这些论著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和研究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尚未见体系化、系统化的专著问世。综上,目前学术界,关于朝鲜族文化以及民族发展的论著及研究较多,但是把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专题研究的成果并非多见。1.3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走向民间,接近民众,入乡问俗,体验生活,从事“采风”活动是民俗学者的一手研究资料的手段,是民俗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建立理论大厦的基石。长期深入、细致地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采风”活动,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界被称为“田野调查”。(2)历史文献整理法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查询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通过各类网络资源查看了各种著作和文献资料,并了解了韩国和延边朝鲜族文化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搭建起了基本的理论框架。(3)问卷调查法笔者对朝鲜族大学生和在韩国打工的延边朝鲜族以及对已经返回延边的朝鲜族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延边朝鲜族和朝鲜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出韩国文化已深深的影响或改变着朝鲜族和大学生的生活与文化的时代特点。本文选取调查对象是注意广泛性和随机性的结合,力求涵盖面广,类型全面、深入,令各项数据更具有可行性和真实性。并利用调查数据和参考各项论文和文献分析了韩国文化与延边朝鲜族文化的交流发展方向和前景以及对策。(4)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法主要是对延边朝鲜族和在延边居住的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笔者根据研究的方向,需要和研究的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访谈,主要包括钟点访谈和深入访谈等。本论文的访谈是在笔者在确定论文方向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充分活用了民族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地调查法对延边朝鲜族和韩国人进行了访谈。访谈的灵活性强,内容丰富而自由,真实而可靠,始终围绕着主题与访谈者进行了交流。以下是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第二章 朝鲜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实态与特性2.1 相关概念界定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也称为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等。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古代墓葬、古代遗址、古代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可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非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 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2) 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风俗、道德、法律等;(3) 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的方法等。日本最早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日本在1950年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第一次提出了“无形文化财”概念,“无形文化财”概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很有渊源,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使用。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俗界或者文化界一直使用“民俗”、“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概念。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第2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5年3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我国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采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的术语。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2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认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上述两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虽然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表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遗产的内核,它可以在艺术表演、手工艺等实践活动中产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提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化遗产的载体不同。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文化名城。它主要的特性为具有固定性及静态化的形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传承性。因此不需要活态的传承人,它的保护主要着力于对现状的维护及对受损的修复,它强调实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活态的,它需要依赖活态的传承人才能够得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了人的因素,注重的是可传承性,它强调精神意义和价值及知识技能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二者都是文化遗产。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并不是说它与物质完全没有关联。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质为依托,其精神价值和意义都是以物质为媒介反映出来的。以物质为媒介反而是指重点保护的是物质所承载的非物质的、精神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物质的因素与无形的、非物质的精神因素的复杂结合体,难以割舍。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更为重要的还是无形的物质的精神因素。2007年6月9日,温家宝同志在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对“物”与“非物”做了非常精辟的解释,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下来的,为什么能传下来,千古不绝?就在于有灵魂,有精神。一脉文心传万代,千古不绝是真魂。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据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类: (1) 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 传统表演艺术; (3) 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技能; (6)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中公布了共计518项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项。覆盖了东南西北不同地域、汉蒙苗壮等不同民族。将上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与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第一批公布的名录中民间文学项属于口头传统;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及杂技与竞技属于传统表演艺术类;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能类;传统医药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类;民俗属于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类。2.2 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况延边朝鲜族的非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和发表的公约精神,简单概括延边朝鲜族非遗的内容及其传承的现状如下:朝鲜族饮食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朝鲜半岛的饮食习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其中,泡菜、冷面和各式汤菜尤为著名,并且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朝鲜族喜穿白衣,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喜用“七色缎”给小孩做衣服,其民族传统服饰至今深受人们珍爱;讲究礼仪,坚持传统风俗,如抓周是延边朝鲜族家庭格外讲究的周岁生日礼仪,花甲宴、回婚礼等礼仪风俗在延边地区都有完整的保留,得到很好的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如秋夕、端午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秋千等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活动;民间音乐舞蹈为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世代相传等等,还有很多都是延边朝鲜族非遗的重要内容,几乎每一项内容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或者一个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简言之,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对维系民族生存有重要作用,既体现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是民族精神的反映;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