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doc

    • 资源ID:3997846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doc

    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 摘 要: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的种类不一,功能多样,它具有诸如信息互动、知识共享、宣传思想、凝聚人心、舆论监督、促进民主、社会支持、提升幸福等多种功能,既能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人格和社会整合需要、社会支持需要,又能够满足高校政治宣传、思想引导与民主建设的需要。“选择理论”与“二级传播理论”要求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兴趣,并善于利用网络热点进行宣传教育,要求辅导员要善于做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关键词:网络互动 社会支持 思想引导 选择理论 二级传播理论 网络意见领袖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飞速发展。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显示,从1994年中国联入Internet的第一条国际专线,到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24岁以下网民占51.2%。 网络资料: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方式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1988年,联合国提出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概念。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常用渠道之一,网络传播方式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孟威(2002)将7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命名为“网络新生代”,认为 “在社会化过程中,大众传播方式的影响在他们那儿还未形成一种固定的传统习惯时,网络互动方式便步入了他们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传播工具,或者只是略带一种朦胧的新意。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第54页。” 对于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利用“博客”、“校内网”、“MSN”、“BBS”、“QQ”、“E-mail”等进行网络互动早已成为了其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网民数量正在日益增长,网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校辅导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搭上数字化列车,利用网络互动和大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交流。一、 网络互动的含义及类别网络互动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交流。相对于以往的传播媒介,“互动”是网络的最大特点,它在人际交流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美国未来学家保罗·萨福指出:“Internet 比任何其他媒介都更好地调节人的相互作用。 胡泳、范海燕: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219页。”孟威(2002)根据出现形式与完成的时态两个角度对网络互动进行了分类。参考这两个分类标准,我们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加以分类。1、根据参与者数量划分(1)个人对个人的点对点的互动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很多时候需要单独接触,而网络互动为这种交流提供了最好的媒介。电子邮件、QQ、MSN等都是理想的点对点互动工具,目前很多个人主页、个人空间(如校内网)也开辟了留言板,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交流。网络互动大大提高了点对点交流的效率。例如发电子邮件,它不受时空限制,即使是在寒暑假都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而且一封信可以重复发送,可以发给不同的人。辅导员把一封信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分别发送给存在同样问题的不同学生,学生瞬间即可收到并做出回应,高效而又经济。(2)个人对多人点对面的互动辅导员可以通过参见网络新闻组、QQ群、聊天室、博客圈等多种形式实现点对面的网络互动。有人说辅导员参与的点对面的网络互动就相当于给学生开一次会,其实这两者差异非常大。现实中,辅导员若安排会议。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主题、会议议程、主持人等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很多会议还要事先准备好发言稿、安排好发言人,具体开会时还有会场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做其他与会议无关的事情等等。而网络上点对面的互动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我们举QQ群聊天为例,上面所说的一切安排在QQ群聊时都变成了随机的、任意的,不可知的。参加QQ群聊的人可以一边做别的事一边聊天,话题也可以随时变换,各种思想与声音在虚拟空间里融合、碰撞。辅导员在参与这种群聊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潜水或是发言。若是只是想随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要,辅导员可以选择潜水,做沉默的大多数,据统计,一般网络新闻组的讨论中都只有不到10的人发言。但是若是辅导员想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引导,就必须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由于网络具有弱化权威的功能,辅导员此时不能依靠自己的教师身份,在网上群聊时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2、从完成的时态上划分高校的大学生活节奏很快,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忙忙碌碌。再加上如今很多高校实行滚动排课和选课制度,很多人“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这就给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现实生活中,辅导员在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时,双方必须同时都有空,有时还要找到合适的谈话空间与场合。但是借助于网络,就可以克服这一困难。“网络传播可以打破这种时间上的制约和束缚,满足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安排时间、营造环境、推进交往的目的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第30页。”这是因为,人们既可以在同一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互动,也可以在不同时间进行异时互动。(1)实时互动实时互动指的是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的信息双向交流。例如在线聊天、在线游戏等。实时互动可以做到信息及时反馈、思想随时沟通,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由于是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一般相互看不到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等,可以使得交流变得更加轻松随意。辅导员利用实时互动的网络交流方式,可以快速拉近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及时了解各种情况与动态,还可以迅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不论对于班级事务管理,还是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很有意义。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时,应注意要及时回复,并尽量使用口语词汇,在不伤害语言规范化的前提下,甚至还可以使用一些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语言”、“聊天表情”等,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这样大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2)异时互动异时互动指的是人们利用网络进行非实时的信息双向交流。例如在电子邮件、博客、BBS等等。异时互动使得交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交流变得更加从容。高校中常需要发布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例如就业信息发布、党的最新精神传达,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并且可以得到大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这些重要事情的传达,最好是异时互动的网络互动方式为主。因为网络的异时互动一般使用的是书面语,它比口语更准确、周密、规范,也更能给人信赖感。口语中常有重复、啰嗦等现象,甚至会出现语误、不连贯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沉默的压力下,人们往往不能等到完全考虑清楚了,条理明晰了才讲话。而写文章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反复推敲修改,词汇业更加丰富、句子也更加复杂。3、根据信息载体划分网络的特点之一为海量信息,但是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载体使得这些信息能够以新颖有序的方式进行传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网络互动的常见信息载体主要有三种:(1) 网上即时通讯工具QQ等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是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经从最初的个人之间点对点的文本交流功能扩展到了具有群组功能、视频功能的网络交流软件。最早出现的网络即时工具是ICQ,是由以色列开发的,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拥有网上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ICQ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及时。国内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是腾讯QQ,它具有寻呼、聊天、新闻等信息,还有QQ空间和手机上的移动QQ业务等功能;微软公司推出了MSN Messenger,并将其嵌进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里。目前微软公司的MSN已经发布到了9.5版本,有即时消息、表情符号下拉列表、语音对话、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功能;雅虎也推出了自己的聊天工具雅虎通(Yahoo Messenger),它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并支持其他便携式无线设备,不仅可以随时查看新闻和天气预报,还可以随时查阅股票行情;朗玛UC3.8国产的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它将多种服务集成到一个窗口,使得用户在同一界面可以使用多种服务,非常方便。它有场景游戏功能、全新团体同学录等, 还具有强大的消息过滤和分拣功能。(2) 个人信息的网络发布平台博客“博客”英文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k 在1999年命名的。博客的中文名称是由王俊秀和方兴东在2002年月日首先使用,后在网上逐渐流传开来。“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市场术语中对Blog这样描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由个人喜欢。可从有关公司、个人、新闻,或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也有非个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王俊秀、方兴东:博客:时代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年月出版。”很多人对博客有个误解,认为博客就是个人网上日记。其实,博客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记录或者表达个人的事情,而是通过个人的表达来为他人提供帮助,是一种利他行为的体现,公共性与公开性是其显著特点。博客正在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1100万人创建博客、5000万人访问博客,约占美国互联网用户的30%,总人口的1/6;法国227万人创建博客,占法国互联网用户的9.3%,600700万用户访问博客,占互联网用户的28%;德国428万人创建博客,714万访问博客1;中国博客数量也已超过1600万人。根据Technorati公司2006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据2006年7月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博客(Blog,网络日志)占到了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的23.7。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博客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的“博客效应”日益凸显,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网络上充分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成为一种必然。 张雷:“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年第一季度(第篇)。” (3) 网上公共空间BBS论坛BBS的英文全称为 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成中文即“电子公告板”,又被称为网络论坛。使用者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BBS上,与他人进行分享与交流。BBS在互联网还没诞生之前就已经出现。1978年克瑞森(Krison)和苏斯(Russ Lane)将两台苹果机用Hayes调制解调器连接了起来,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BBS,三年后世界上第一个商用软件包便已上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BBS,并迅速发展,它在高校校园局域网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高校BBS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它对于校园文化、校园舆论、校园秩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高校BBS一般包括分类讨论区、公布栏、精华栏、信件箱、工具箱等内容,它为网上互动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我国的高校BBS管理一般是由学校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负责,论坛的管理人员包括管理员、总版主、各个版面的版主等等。二、 网络互动的功能一般来说,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的功能都是建立在其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的基础上的。卡茨、格里维奇等学者认为媒体可以满足人的认知、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舒解压力等五种需要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译本,1997年第4版,第324页。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时,既要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又要满足学校宣传工作与民主建设工作的需要,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辅导员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实现了信息互动、知识共享,从而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它让宣传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班级更有凝聚力,更好地满足学校宣传工作的需要与大学生的个人整合、社会整合的需要;它使得舆论监督变得及时而有力,促进民主建设,满足高校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的需要以及大学生民主的需要;同时它还是大学生与辅导员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为大学生提供在线社会支持,满足大学生情感与情绪的需要。1、 信息互动、知识共享香农在信息论中指出:“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偶然性进行调节并在该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着的过程。 转引自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4页。”信息的最大功能就是使得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变化,消除世界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掌握信息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世界发展得越快、变化得越迅速,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越迫切,对信息的实效性要求也就越高。及时掌握各种有关信息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共同任务。大学生必须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及时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以消除今后个人发展的随机的不确定因素,更好地规划人生、发展事业。辅导员也要随时了解各个层级的信息,掌握小到班级、大到世界的各种变化,从而能够胜任大学生指路人与引导者的角色。网络的出现,使得传统知识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只有通过网络互动,辅导员与大学生才可以真正实现信息互动的高速高效、才可以提高知识共享的质量。知识传播方式发生了从“教堂模式(The Cathedral)”到“市集模式( The Bazaar )”的转变。“知识传播的教堂模式指的是一种封闭的、垂直的、集中的传播模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知识传播的级层制度。这种只是传播模式类似于讲经和布道,它由一批专职人员负责向人们传授人所公认的真理或命题而在市集模式中,人们既是供应商,又是顾客,同时兼有两种身份。与教堂式垂直的知识传播模式相比,市集模式是平面的、非集权化的,去中心化的,人们依照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它可以是点对点的交流模式,也可以是集群之间的交流。 谢江平: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博客的教育功能,煤炭高等教育,年第期。”知识传播方式的改变给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种思想通过网络进入大学生的视野,社会上各种新闻事件直接闯入校园资讯。现在没有哪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信心十足地宣称自己拥有比学生更多的信息,对于社会新闻事件拥有更高的发言权。辅导员通过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实现了信息的互动与知识的分享。辅导员与大学生都参与到对大学生有帮助的信息的搜集与分享工作中来,可以使得信息搜集最大化,信息整理系统化和信息发布节约化。2、宣传思想、凝聚人心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宣传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任务。我党始终把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中央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胡锦涛书记从时代、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号召全党全社会和高校共同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然而网络时代的青年与以前各个时代的人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宣传手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刚刚过去的20世纪70、80年代是大众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电视频道寥寥无几,电台、报纸传播着相差无几的内容,传统媒体控制了有限的信息传播渠道,作为党的思想的喉舌,这些媒体发挥着极为巨大的影响力;而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高校的教育对象那些生于80后、90初的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这一全新的信息媒介成为了高校学子获取信息的极为重要的渠道。传统媒体的影响仍然巨大,但是已经大大弱化。很多大学生一周甚至一个月也不看一次新闻联播,听一次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或者翻阅一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这在70和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主流信息发行渠道的空间正在被网络所侵蚀,无数的信息碎片扑面而来,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是当务之急。因此胡锦涛书记提出了“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这一重大课题。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达到纯洁思想、激励斗志、凝聚人心的目的。3、舆论监督、促进民主李良荣(1999)指出:“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7页。”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不被人背后说”,这句俗语点出了舆论的形成方式。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舆论。舆论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辅导员和大学生是班级舆论的主体,对于涉及班级公众切身利益公共事务形成公开的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因特网为大学生发表言论,形成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空间。然而,由于网络同时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等特点,使得网络成为了形成舆论的双刃剑,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效应。通过网络,既可以轻易地实现匿名投票、公开表决、让同学平等地发表真实的意见、畅所欲言地进行民主评议,也可能会导致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出现“网络暴民”,对班级同学人身攻击、对事件妄加评价的现象。因此,辅导员应通过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占领这一舆论阵地,掌握舆论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正向的舆论,进而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网络互动可以促进舆论对班级决策过程、执行结果进行监督,也可以对辅导员、班干进行监督。当前大学生生活在Web2.0阶段,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制造者。这就使得“网络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出现平民化、去中心化特征网络行为规则表现出鲜明的自组织特性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80181页。”。而这些无疑是民主的基本要素。借助于网络互动,辅导员可以和大学生一起促进班级民主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开放的观念。4、社会支持、提升幸福“社会支持”是社会网络运用物质或精神手段对个体进行帮助的行为。“社会支持”这一社会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支持对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情感也比较积极,幸福感较高。社会支持为通过为个体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个体的归属感、喜悦感。严标宾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指标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正相关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现实生活中,辅导员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虚拟世界里,通过网络互动,辅导员为大学生提供在线社会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有着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很多当代大学生同时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之中,有些人觉得虚拟世界的社会支持更为丰富,所以往往到网络虚拟世界寻求支持和理解。有的人甚至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一有社会支持需求就到网络空间中寻找。;二是因为网络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生活质量的好坏、网络虚拟幸福感的高低非常值得关注。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为大学生提供在线社会支持,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虚拟幸福感、引导大学生虚拟幸福感的获得方式。梁艳(2008)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虚拟幸福感总分及其积极情感、网络生活满意维度与在线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分维度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维度和在线社会支持总分及在线社会支持各个维度显著负相关。 梁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虚拟幸福感及其与在线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50页。”有些大学生不能合理利用时间,耽溺于网上游戏、聊天带来的快乐。辅导员通过在线社会支持与之进行平等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这样既可以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可以满足其寻求虚拟幸福感的需求。三、 网络互动的效果网络互动的效果就是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的效果的测定实非易事。一般来说,在封闭的环境进行思想的引导、信息的传递效果较好,因为这时信息渠道单一,也没有竞争的信息、敌对的观点,没有什么干扰,其效果也较为容易测定;而在开放的环境下干扰越多,各种竞争的信息、敌对的观点越多,思想的指引、信息的传递效果越差,其效果也越难以测定。网络环境是个典型的开放环境,各种思想交叉碰撞,海量的信息汹涌而来,辅导员在利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时,要积极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增强网络互动效果。1、选择性理论与网络互动效果选择性理论是建立在差异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受众心理倾向势必会导致其对信息传递者及信息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有选择地接触,即受众习惯接触与他的现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大众传播内容,并有意无意地避免接触与其观念相左的信息。其次是选择性理解,即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第三是选择性记忆,即受众在接触和理解信息的两个过程完成后,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11页。”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时,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观点、兴趣。宣传思想方面,要找到大学生的兴趣点,采取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进行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原有正确观点的强化宣传,多进行宣传全新思想的革新宣传,而进行对于改变大学生现有观点的转化宣传则要慎重。进行转换宣传要注意宣传时机,首先尽量要在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后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其次,要尽量利用网络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教育。比如一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中掺杂着很多非理性的因素,若是平时对其进行理性爱国教育效果不大,若是利用“抵制家乐福”事件这一网络热点问题和大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探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二级传播”理论与网络互动效果1940年,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调查总统竞选宣传效果时发现,那些热衷政治、选举,接触媒体多的人能对其周围选民的态度产生影响,他们被称为“意见领袖”。据此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即概念和思想先从媒介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流向不那么活跃的人群。“二级传播”理论的关键是意见领袖,“如果一个人与群体之外有较多的社会联系,因而相应地能给群体成员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意见,这个人就非常适合做一个意见领袖。 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译本,1997年4版,第231页。”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时,首先,辅导员要做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意见领袖”,通过网络传达出自己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事件的深刻认识与正确分析,并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辅导员要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满足其认知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其次,辅导员要与其他“网络意见领袖”做好沟通。在大学生群体内部有些人的网络影响力很大,这些大学生也扮演着“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辅导员要与他们沟通好,使他们发挥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作为网络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必须熟悉并掌握与大学生网络互动的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始终把握网络思想文化建设的主动权、网络思想引导的话语权。参考文献:1、胡泳、范海燕: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3、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4、梁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虚拟幸福感及其与在线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5、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6、王俊秀、方兴东:博客:时代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年月出版。7、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译本,1997年第4版。8、网络资料: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9、谢江平: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博客的教育功能,煤炭高等教育,年第期。10、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11、张雷:“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年第一季度(第篇)。

    注意事项

    本文(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双行道.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