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doc

    • 资源ID:3997380       资源大小:1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doc

    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对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手机媒体信息污染消极影响治理对策 手机媒体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日益突出的手机媒体信息污染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受众的影响比较明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把信息污染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一、手机媒体信息污染的表现 手机媒体具有方便快捷、隐蔽性强、到达率高等特点,为广大公众所青睐。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止2010年5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96亿户,普及率达到59.6。此外,根据互联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77亿,占网民总数的65.9。可见,作为通讯工具和传播载体,手机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手机媒体带来的信息污染现象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是熵或不成为信息的那部分信息。冗余是一种对确定性或可测性的测量。消息中冗余越多,它所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少。手机媒体冗余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手机广告。比起其它大众媒体,手机媒体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到达率很高,有助于实现精准营销。一般的手机用户每周收到的垃圾短信超过10条,这些垃圾短息对用户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既打扰了手机用户的生活,又让手机用户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不少信息是误导性的,对手机受众造成不良影响。 2.色情信息 手机媒体传播色情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手机淫秽短信、淫秽图片、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等。一些运营商利用手机网站提供色情信息,以此招徕受众。如今,手机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巨大,访问量达到数百万至上千万人次,传播范围广泛,其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对手机媒体信息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3.虚假信息 手机媒体传播的虚假信息主要是指那些故意或者过失传播的未经核实、与客观事实不符的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手机媒体发布不实广告。二是虚假中奖、酬宾之类的信息。三是通过发布虚假欠费和不存在的消费等信息诱骗手机用户的银行账号及密码,诈取上当者的钱财。四是通过向特定对象的家人、朋友及同事等发送手机短信或者打电话,谎称该对象生病住院、情况危急等,以此诈骗。五是利用手机传播子虚乌有的信息。通过多级传播之后,虚假信息变成谣言,危害极大。这些虚假信息发布者利用手机媒体信息不对称这一特点,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4.非法信息 由于手机受众基数大,具有隐匿性、分散性等特点,极易为一些具有不良意图的人所利用。少数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编造、传播有害信息如各种谣言。这类信息的传播范围广,影响恶劣,需要加强整治力度。 5.破坏性信息 在手机用户获得更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警惕破坏性信息带来的危害。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互联网的融合,手机病毒简直无孔不入,可以通过存储卡、网络下载、短信发送、邮件传输等多种途径植入手机之中。一旦手机中了毒,手机用户的私密信息就可能被泄露,甚至机主的行踪,谈话等信息可能为他人所知晓。其后果是,手机话费被盗取,造成损失;机主的相关信息泄露之后,一些营销公司获得机主信息,大量垃圾短信排山倒海般地涌人手机;更为严重的是,病毒直接导致手机软件瘫痪,手机里的信息消失,给手机用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手机媒体的重要消费群体。根据调查显示,经常使用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大学生比例占8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媒体的信息污染现象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较为明显。笔者从认知、态度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1、从认知角度来看,手机媒体所传播的虚假信息、非法信息等容易误导大学生,使其出现错误的认知与价值判断。 按照传播学理论,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的效果。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在虚假信息、非法信息等对大学生的误导,造成大学生出现错误认知和价值判断。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一些迷惑性较强的信息缺乏提防意识,容易上当受骗。所以,部分大学生受到手机媒体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和非法信息误导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社会活动以及他人的社会经验,其中大众传媒的所传播的信息就属于后者。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随着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手机媒体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认知方面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手机媒体信息污染越严重,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大。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对于大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评价客观世界,做出价值判断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手机媒体传播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和非法信息过多,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做出错误价值判断。 2、从态度方面来看,手机媒体信息污染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使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 手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对大学生观念或价值体系产生影响之后,就会引起大学生情绪或者情感的变化,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的效果。过去,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基本上属于单向线性的。如今,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手机媒介已经具备大众传播的一些功能,其信息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单向线性传播模式。而是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不同来源、不同观点、不同方式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人手机用户,对其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大学生受众最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手机媒体的各种新功能,总愿意积极体验。媒介的信息传播无疑会建构一种拟态环境,即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手机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离。过多地接触虚假信息、色情信息和破坏性信息等,会让大学生用消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世界,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否定性认识。按照传播学观点,传媒所建构的舆论环境对受众起到一种“培养”作用,使受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发生转变。手机是当今大学生接触较多的媒介之一,日益强大的传播功能为泥沙俱下的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