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城乡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济南大学周边地区为例.doc

    • 资源ID:3997118       资源大小:9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乡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济南大学周边地区为例.doc

    城乡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现状调查与对比分析以济南大学周边地区为例目录摘要3一、空巢老人出现的背景3(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发展3(二)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3(三)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3(四) 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 3(五)独特的国情4二、对实地调查城乡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的对比分析4(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4 (二)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5(三)城乡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对比分析6三、对实地调查中城乡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的对比7(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7(二)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8(三)城乡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对比分析8四、解决措施或意见9(一)政府的义务9(二)社会的责任10 (三)儿女的天职 11(四)老人转变养老的意识 11参考文献 12城乡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现状调查与对比分析 以济南大学周边带去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出现了原本只有在西方发达国家才会出现的“空巢”现象。空巢老人,即:没有子女或因子女学习、工作、婚姻等造成的独居或与老伴一起生活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占70%,预计2010年将增长到80%以上。“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早在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进入老龄化阶段后,空巢老人的人数占据了全国老年人的一大部分比例,而且生活在城市社区和乡镇的空巢老人在生活和心理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从而反映出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济南大学周边地区王官庄小区,济南大学西校区和枣林庄村空巢老人的对比调查,旨在深入挖掘这些不同点以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关键词:空巢老人 城乡对比 生活状况 心理一、空巢老人出现的背景:(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也步入了老龄化时期,随着子女因为求学、工作、婚姻等各种原因离家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原来西方发达国家才会出现的“空巢”现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阶段,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二)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持续推行,成效已经显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地区,单个家庭子女个数逐渐减少,独生子女的家庭逐渐占据社会主流,当这些独生子女因自身发展的需要离家后,这些家庭就“空巢”了。(三)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有思想观念的冲击: 西方独立自主的养老观念影响着新老两代人,部分空巢老人有退休金,在经济上不依赖子女甚至补贴子女,因而不需要子女养老;此外,年轻的一代人因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主动或无奈的远离父母,有些人也没有条件为父母养老。(四)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能力购买自己的房子,自己离开父母独自居住;同时,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年人明显跟不上子女的生活的快节奏,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子女的前程和生活,只能被迫选择独自生活。 (五)独特的国情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我国的空巢老人也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同一阶段表现出的特点,因而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同时,城乡二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空巢老人的问题也具有“中国特色”。二、对实地调查城乡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的对比分析:(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物质生活匮乏如上图所示,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上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只有小部分是由子女定期供给,这是因为大部分子女的生活都比较拮据。枣林庄村提供的养老保障是每个月每个老人六十块钱,还是每季度领一次,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每个月六十块钱很难起到保障作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只能靠种庄稼和打零工的收入供养自己。、医疗支出是困扰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难题由于年龄的逐渐增大,老人们进入了疾病的高发期,会经常面临各种疾病的侵害,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建立起来,但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合作医疗所能报销的金额微不足道。这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看病买药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因此,只要不是致命的疾病,老人们一般都是能忍则忍,能拖则拖,小病拖成大病,重病拖成绝症,酿成很多无奈的悲剧。、养老无门在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现在或以后如果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养老时,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回答都是走一步算一步,从来不敢想未来会怎样。至于养老院和请护工,则是想都没敢想的养老方式,一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二是没有关系进不了养老院或老年公寓,那里床位有限,供给比较紧张。令人吃惊的是,没有想过要去子女家养老。而另一部分老人则愿意跟子女住一起,无论子女对自己是否孝顺,都不愿去养老院,怕给自己的儿女带来不好的名声。、娱乐方式缺失因为要养家糊口,农村空巢老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被干农活所占用,农闲的时候打打零工,基本没有什么娱乐和放松的方式;偶有空闲,也就是串串门,和邻居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打发时间,枣林庄村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村委基本没有组织村民开展过任何集体活动。(二)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物质生活相对富足但也有难处城市空巢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个人退休金,但仅够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一部分空巢老人还要补贴已经工作的子女;近期物价增长过快,退休金增长相对滞后,城市空巢老人虽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但想要留有积蓄,还是比较困难的。、每月的基本生活支出占所有支出的绝大部分(恩格尔系数过高)城市空巢老人支出最多的是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和医疗费用。其中,随着物价持续上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是需要购买的,不能像农村居民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城市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比农村合作医疗要大,但是医疗费用问题成为困扰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的第二大难题。、社区活动繁多但种类单一城市空巢老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里活动,但基本都是和社区的其他老年人一起看书、读报、打牌等;社区的文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来,很少组织老人们集体活动,也没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适合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或便利。、养老院(老年公寓)或居家养老当问及养老问题时,城市的空巢老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打算,76%的城市空巢老人选择去养老院或居家养老,只有24%的老人选择去儿女家养老。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空巢老人被养老院服务人员和保姆殴打、虐待的现象,一些老人对此很是担忧。(三)城乡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对比:上面从物质生活、日常开支的难题、社区(或村委会)提供的保障、养老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1、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和经济来源,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远不如城市空巢老人,因而也就不会想到要去养老院(或老年公寓)养老,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城市空巢老人因为有独立的经济基础,所以能对未来养老有很好的规划。2、农村空巢老人还占有一定的耕地,日常生活资料基本能自给自足,所以在他们的日常支出中,看病买药是最大的难题;城市的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要比农村地区广,看病买药还不是首要难题,日常生活资料全靠购买,这部分的支出占了经济支出的大部分。3、在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提供的服务和保障方面,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生活远比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要丰富;社区提供给空巢老人的是供他们活动的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而农村村委会则仅提供每个老人每月六十元钱的养老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空巢老人生活方式比较单一。三、对实地调查的城乡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的对比分析(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1、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较高 即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潦倒不堪,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也都没有怨言,认为相比较以前的老人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已经很好了;他们对社会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医保体系更加健全,能报销更多的医药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行。2、乐观开朗、心态平和 十分顾及子女的感受,很少谈及子女待他们怎样,即使提及也只是说好的方面,对子女也没有什么物质上的要求,只希望他们能生活的更好。3、没有精神需求 迫于生活的压力,农村空巢老人对基本文化娱乐方面或精神享受方面没有需求或需求很少,他们的娱乐方式仅限于看电视、和乡里乡亲聊天,对村委会的要求仅仅是提高养老金,以保障基本生活,并不奢望他们组织文化建设。4、调查中还发现一些空巢老人竟对子女怀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给子女提供与人竞争的资本和实力(没有高的学历、没留给子女很多钱以至于找不到好的工作),使他们不能有更好的生活,还要像自己当年那样为生活奔波。(二)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1、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三分之一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较满意,更多的是不满意,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满意,“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现状,退休金增长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人们感受更多的是生活的压力,而不是物质生活的享受。2、对社会感到不满 确切的说,是对退休金分配制度的不满,同样是退休工人,仅仅因为退休前在不同的部门和单位,收入差距有着天壤之别,老人们迫切需要改革退休金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3、畏惧生病 对生病有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医疗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依靠退休金度日的城市空巢老人们害怕生病,舍不得买疗效好但价格昂贵的药物,只是在医疗保险金额的限度内看病买药。4、关心时事 城市空巢老人大部分都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教育,关心时事,也爱深究和谈及时事,尤其关心社会贫富问题,他们深受毛泽东时代的影响,宁愿绝对平均,也不愿意现在的贫富差距悬殊,所以,对现实不满,向往过去一穷二白但公平的生活。5、精神需求迫切 希望社区加强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同时,由于王官庄小区的居民来自不同的阶层,难以很好的交流,对社区没有归属感。6、对子女的要求不高 城市空巢老人们普遍对子女没有物质要求,只希望他们平常多来看看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三)城乡空巢老人心理现状对比分析:这一部分通过对城乡空巢老人的心态、满意度及精神需求等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1、尽管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相对于城市空巢老人来说,比较匮乏,但是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远高于城市空巢老人们。儒家思想对山东广大农村地区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很多老人即使生活极端困窘,也会苦中作乐,逆来顺受;由于城市从传统文化中挣脱较早,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不及农村地区,因而城市空巢老人的满意度不及农村空巢老人的满意度高。2、在对子女的态度上,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不管他们的生活状况怎样,他们都对子女没有物质上的要求,都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生活的更好;但又有不同,城市空巢老人对子女会有这样的精神需求,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因为退休后可以交流的人比较少,他们需要精神的慰藉。农村的空巢老人则不希望儿女常来,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与儿女们交流,而是经济条件不允许:一则子女每次过来都会买很多东西,儿女的生活也挺困难的,来一次得省吃俭用很长时间;二则,儿女拖家带口地来,自己要好吃好喝的招待,也会使未来的一段时间的生活很拮据。3、在精神需求方面,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高于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点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他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就很高,需要社区提供这样的服务和场所。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大部分的农村空巢老人还要为生活奔波,村委会能否提供这些服务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有,不会很满足,没有,也不会不满足。四、解决措施或意见在解决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上,我们还需要从政府、社会、儿女和老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创建一个合理和健全的体系,让所有空巢老人都能安享晚年。(一)政府的义务 “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1、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在保障城乡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的条件下,让他们看得起病,买得起药,而不是在垂垂老矣时还在为医疗费用奔波;同时,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应根据空巢老人们不同的需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2、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和生活差距,切实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城乡二元化的经济模式,会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和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城乡空巢老人的生活也应如此。3、深化分配体制的改革,尤其是要提高劳动力资本的报酬,在未来的二十年里,我们国家还会有大部分的人从事体力劳动,如果不提高劳动力资本的报酬,只会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公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4、收入再分配体制的兼顾公平,同是退休老人,对社会的贡献都差不多,不能仅因为退休前所在的单位不同,退休金就差别悬殊,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公平,永远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对一些迫于生计而继续工作的老人,提供一些法律的援助,保障其正当的劳动权益。5、搞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能因经济发展而注重的眼前利益,还要兼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空巢老人的精神风貌.6、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7、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凡是辖区内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可享受由地方政府出资购买的上门服务。由社会落实家庭服务员,所需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社会的责任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猛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的因素在其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营造尊崇孝道的舆论 随着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经济上不依赖儿女,但这并不意味着,空巢老人不需要儿女养老。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子女能多关心自己。社会应该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营造尊老养老的主流意识,以尊老养老为荣,以不赡养老人为耻。2、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近几年来,非盈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行各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社会要引导和鼓励非营利组织进入市场,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还要动员社会更广泛的力量和各个部门都来关心“空巢”老人。3、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的出现,养老方式也备受关注。养老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需要发挥社会的作用。养老问题,被推向了市场,这就需要社会引导、规范养老市场,平衡利益与公益的关系。志愿者可与有关部门联合,在街道、社区范围内共同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进行定期、不定期上门探视,对独居老人开展问候和帮助,排解老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解决老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保障服务水平,特别是对那些子女在外地,没有办法获得照顾的老人,应该招募志愿者或是邻居一对一进行结对援助,这种援助是志愿者和邻居们对社会的承诺。4、社区工作应增加关爱“空巢老人”服务项目。对“空巢老人”开展精神服务、安全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和温情服务。如建立“空巢老人档案”,“空巢老人监护网络”,开设“老人服务热线”,发放“生日问候卡”,安装“家庭救助电话(门铃)”等,多举办一些娱乐趣味的老年人活动和短途旅游等,通过集体活动使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的乐趣。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及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社区医院应建立老人健康档案,为老人定期体检并开设老年家庭病房,方便老人就医。开办“老年心理诊所”,为老年人提供聊天和咨询等精神交流服务,以排解“空巢老人”产生的心理问题。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因"空巢"的现实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将老年人服务与其他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服务区别开来,独立发展,形成一个支持"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三)儿女的天职 1、物质上的帮助 虽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对子女都没有物质要求,但作为儿女,不管有多大的生活和生存压力,都应该在经济上给予父母一定的帮助。子女是照顾父母的第一责任人。2、提倡精神赡养 有一首歌里唱到:常回家看看,虽然空巢老人们能够理解儿女的不易,不指望儿女为了自己放弃前途和生活,但是做儿女的,除了要在经济上支持父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赡养。不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常回家,就割断与父母的联系。现在的通讯手段多种多样,隔三差五地打一个电话,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联系都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来,虽与子女天各一方,但彼此的心却能贴的很近,让老人感觉自己并不孤单。我们应该开展“守望工程”,让子女和老人之间形成一种承诺的关系,把子女经常关心和看望老人落实为一种子女对老人的承诺。(四)老人提高养老的意识1、提高养老的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空巢的家庭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很多家庭在儿女外出求学时就开始空巢,但空巢老人生活出现经济等问题,却是达到退休年龄之后。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我国人民的养老意识并不强,潜意识里还希望“养儿防老”,没有积蓄也没有养老保险,因而在退休之后,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出现经济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至少是覆盖面不够广泛。建议每个即将出现空巢现象的家庭,在出现空巢现象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的购买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使自己在不依靠儿女的前提下,能老有所养。2、转变观念、积极养老 很多空巢老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儿女离开家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是自己没处理好家庭关系,才导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其实不然。空巢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儿女离开家,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并不是要抛开父母,因而也不存在什么丢脸的事情。他们应该转变这种观念,积极地、乐观地颐养天年。3、发挥余热、克服“空巢”症状 空巢老人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打牌下棋、书法绘画、跳舞打球等。老人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向朋友诉说内心的烦闷。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也可以上老年大学充实自己。此外,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不妨重返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确立生活目标,实现自我的价值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此外,子女即将“离巢”的老人转变自己的思想也很重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其次,父母要尽量与子女保持宽松、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子女在情感上和理智上、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子女“离巢”,也会增加与父母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总之,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让我们大家都来关注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并为他们的现在,自己的明天更美好!关爱“空巢老人”,除了家庭的责任外,也需要社会各方携手努力。给“空巢老人”多些关爱,就是关爱每个家庭和我们民族未来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大家携手努力吧,让他们在为社会贡献了一生之后,能安享晚年!参考文献: 1王颖,何国平,贺达仁(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湖南 长沙).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R, 中国医学伦理学,第20卷第3期2007年6月.2 邵建泳(黄石精神病院 湖北 黄石).空巢老人的心理卫生R,现代医学研究,2010年4月第26卷第4期.3 陈星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成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基于厦门市的调查R,前沿,2009年第7期.4 王玲凤(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浙江 湖州).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C, 中国老年学杂志,第29卷2009年11月.

    注意事项

    本文(城乡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济南大学周边地区为例.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