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森林使用状况及社会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1.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北京城市森林使用状况及社会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班 级08-2学 号080664228姓 名王海燕指导教师米锋职 称副教授北京城市森林使用状况及社会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农林经济管理 08-2 王海燕指导教师 米锋摘要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已将城市绿化制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也已经被确立为国家战略。相对于欧美国家196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森林的相关研究而言现代的城市森林理念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研究进程相对滞后,研究重点大部分都放在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多的是在生态效益上。对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利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和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调查法,了解北京市城市森林社会服务现状。从调查结果,得到居民对城市森林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满意度和城市森林使用现状。针对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和行道绿化四种不同的城市森林类型,绿地对居民个人生活、消费影响程度不同,居民的支付意愿存在差距。针对同一城市森林类型,居民对它的各项服务功能的需求度和满意度不同,支付意愿也有差别。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得知的居民支付意愿数据,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得出北京市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关键词:城市森林,社会服务,POE ,CVM The evaluation studies of urban forest usage and value of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in Beijing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08-2 Wang HaiyanSupervisor Mi Feng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issues,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ecosystem the urban fores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e citizen's life quality,enhance the city image and competitiveness.Currently,in many countries urban greening has been to develop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In our country,China's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national strategy,too.Relative 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began research the urban forest in the 1960s , the concept of modern urban forest introduced to china was late,the research process is lagging behind.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urban forests, and more about ecological benefits. Few studies been done on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urban fores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using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and 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eijing Urban Forest social services.From the survey results, get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urban forest to perform community service.For four different urban forest types :city parks, green in residential area, the street green and the way street of trees , they have different impact on the residents' living and consumption, here is a gap i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For the same type of urban forest,people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satisfaction on their service function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willingness to pa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and the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come from the field survey, analysis the value of the Beijing urban forest's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Keywords:Urban forest, social services function,POE,CVM 目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三)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现状21城市森林的兴起与发展22城市森林的概念33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的相关研究现状5(四)论文框架及研究内容7(五)研究方法8二、研究区域概况9(一)自然环境状况9(二)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10三、样本分析11(一)调查样点选取11(二)样本分析12四、北京城市森林使用状况分析14(一)城市公园使用状况分析141城市公园使用现状142城市公园提供场所功能153城市公园创造景观功能16(二)居住区绿地使用状况分析161居住区绿地对居民置业的影响162居住区绿地提供场所功能173居住区绿地创造景观功能18(三)街头绿地使用状况分析181街头绿地提供场所功能192街头绿地创造景观功能20(四)行道绿地使用状况分析22(五) 北京城市森林总体使用状况分析231不同时段居民城市森林使用情况232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的逗留时间243城市森林使用频率254城市森林可达性255 以上因素对使用状况的影响26五、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价值评价28(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8(二)景观价值评价28(三)游憩功能价值评价30(四)商业增值功能价值评价31(五)科学文化价值评价321文化价值322科学价值32(六)提供就业机会功能的价值评价33(七)小结34六、结论与讨论35参考文献37附录A40附录B42附录C45附录D48附录E51致谢1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从1950年代开始城市化进程加速,到21世纪初,短短半个世纪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由51.8%增长到80%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高由16.2%增长到40%左右,世界人口比重由28.4%增长到50%。目前,全世界70亿人口中已有一半生活在城市里。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4月5日发布的2011年版世界城市展望称,到2050年的未来40年里,世界人口多达23亿的增长量将全部被城市吸收,这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的非洲和亚洲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强有力的推动着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受损、社会失序等问题,给城市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带来新挑战1-3。城市化最先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西方国家最先尝到城市化给予恩惠的同时也最早遭遇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例如震惊中外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也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198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大约是19%,到2010年已经达到48%左右,预计到2050年,城市换水平将达到60%。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方式和城市生态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当初的城市化和都市化具有很大差别,但是,并不能保证“城市病”不会在我国发生。而且,当今中国许多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中小城市已经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城市病”的治理问题和“城市病”爆发的危险。当前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畸形发展和部分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加深使世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病”加剧,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城市贫困、公共服务、交通和环境等方面4。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城市空间和用地被建筑、道路等设施挤占,市民活动空间和休憩场地的迅速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污染源和污染物大量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森林、绿地等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稳定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城市林业开始兴起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城市林业作为重要的绿化基础设施,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也在政府“三生态”、“三地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如火如荼的展开2。(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完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不仅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改善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的游憩活动,而且有维持城市人类活动和居民身心健康、提供物态和心态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公益的能力5、6。城市森林作为人类与自然或近自然环境互动作为频繁的主体,与其他自然环境相比,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具体。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森林每年的环境影响总价值为1103.55亿元,其中生态环境影响占64.79%,社会环境影响占15.98%,而同时该研究者认为,城市森林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力和其价值量的形成极大地反差。鉴于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者将城市森林的相关研究放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方面较为突出,而对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收集市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度、满意度、预期和支付意愿等方面的情况,对北京市的城市森林社会服务效益做出基本评价,期望所得结论可以更好的引导城市森林规划向更符合市民期望的方向发展,成功创建绿色北京。(三)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现状 1城市森林的兴起与发展城市森林于十九世纪60年代最早兴起于北美洲,70年代后期,影响扩展到亚洲地区和欧洲各国,80年代末大洋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也开始了城市森林的相关研究,至此,城市森林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科学家根据世界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式,以及一些国家经济富足,人民生活宽裕的特点,提出了在市区和市郊发展城市森林的倡导7。城市森林最早兴起于美国和加拿大,但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还不到50年,在国际出版界和公共认识方面它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城市森林”这一名词8,自此,发达国家开始了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970年代,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带动了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林业开始在日本兴起。1987年,英国伦敦开始实施城市森林计划;1996年,北欧森林研究合作委员会(SNS)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末召开了首次城市林研讨会;2001年欧洲城市林业研究信息中心(EUFOROIC)成立。虽然,我国早在1950年代的“12年绿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包含了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些内容,如四旁绿化、城市近郊荒山荒地绿化、城市绿化等,但是,直到1978年台湾大学森林系开设城市森林课,才标志着“城市森林”这一概念正式引入我国,国内学者开始在现代城市森林方面展开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理论研究以来,我国在城市森林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理论研究、城市森林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9。2城市森林的概念自“城市森林”问世以来,在城市森林范围定义方面,由于学科背景不同,研究侧重点也不一样,美国、加拿大及欧亚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和学术团体,曾多次从不同角度给城市森林下过定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城市森林”概念。城市森林发源于城市林业,“城市林业”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埃里克·约根森(Erik Johnsonburg)将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范围内的树木及其它植物生长的地域、以及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都列为城市森林的范围。国外对城市森林的概念以美国学者Miller和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下的定义较具代表性。Miller认为,城市森林是人类密集居住区内及周围所有植被的总和,它的范围涉及市郊小社区直至大都市。而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则认为,城市森林是森林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10、11。美国学者注重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研究城市森林,注重对树木的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的研究,其理解的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内散生树木在内的所有林木12、13。而欧洲国家森林资源丰富,呈现城中有林、林围城市的特点,这些国家的学者所理解的城市森林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森林,对城市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内部和郊区面积较大的林地,比较接近传统森林的研究12。我国一些学者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内容,如台湾学者高清认为城市森林研究的范围包括:庭园木的建造,行道树的建造,都市绿化的造林与都市范围内风景林与水源涵养林的营造;1990年钱学森又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概念,指出“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倡导用中国的园林艺术来改造中国现代工业城市的弊端,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14。表 1.1 国内外城市森林的概念 14-18,23,27Table 1.1 The concept of the urban forest at home and abroad作者定义年份王木林 缪荣兴城市森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工生物群落和自然生物群落组成的,包括城市范围内的各类林地和绿地,为城市服务的不同树木花草种类,不同结构、形态、功能的生物群落1997Konijnendijk城市森林是特定城市地区内或附近的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使用和相关的决策主要受制于当地城市相关人员及其利益、价值和准则1999彭镇华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刘常富何兴元城市森林应以乔木为主体,且要达到一定的规模,面积应>0.5hm2,林木树冠覆盖度应在10%30%,并与各种灌木、草本以及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等一起构成的一个生物集合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且要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能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003孟伟郑昭佩城市森林不但包括森林生物群落和自然环境,而且包括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具体是指城市地域内以森林绿地为主各种林分的总和2008张斌强 沈国志 张勇 王海军城市森林包括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木及其他植物,河、湖、塘、池边的树木及其他植物,居民区、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厂矿、部队等庭院绿化,街头绿化,林带、片林、郊区森林、风景区和国家公园等2009作者定义年份费世民 徐嘉 孟长来 张艳丽 陈小涛城市森林,应是指在城区、城郊及远郊的自然地理地域内,森林公园(点),森林廊道(线)与城郊森林(面)所构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骨架系统,它与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周围相互影响的其他生态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城市的综合生态系统2010王自山城市森林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林网、近郊远郊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协调配置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2011综合以上观点和以往城市森林划分方法,本文将森林与城市居民的互动作为最主要的划分依据,将城市森林定义为:生长在城市内和城市附近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林木和相关植被组成的城市森林系统。包括城区内生长于公园、墓地、小区、广场、道路两旁及其他地点的小片林木、成排树木和单株树木;近郊和远郊的果园苗圃、森林公园、生态防护林等。3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的相关研究现状在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理论。现今国内对森林资源价值的研究争论主要集中在其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还是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相比较而言,如果采用劳动价值论,会面临某些资源价值难以定义和计量的难题,而效用价值论在本质上反映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以物对人的有用性进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它更侧重于人类福利和商品的效用研究,因此更适合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目前,对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主要采用使用后评价方法(POE),统计分析人们对绿地及设施的使用状况,结论多是定性分析为主。对于城市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的评价多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进行评价。随机估价法、享乐付价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评价方法近年来也在城市绿地价值评价上大量运用,但是在社会服务功能评价上涉及较少。由来自欧洲21个国家59为学者参与编写和出版的城市森林与树木一书,比较全面的总结了欧洲城市森林的研究状况,在城市森林社会、环境、生态、经济功能中,社会功能是唯一一项得到所有国家一致认可的功能,是城市森林建设、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森林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科学评价城市森林在功能发挥上是否高效,对于城市森林的规划和经营管理均有重要作用。欧洲的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主要放在游憩研究,着眼于以定量的方面,如游客数按多个活动类型划分,以及游客对景观、森林和绿地的感官和偏好的划分,如英国城市森林评价的AVTW(Amenity Valuation of Tree and Woodlands)方法,主要依据树木的视觉效果来计算单株树木的价值,一共给出了7个相关因素,将树木景观重要性、与其他树木的关系、相对环境的关系、树形等景观要素放到城市树木的价值计算公式当中。美国学者Zhifang Wang在using GIS to match cultural values and ecological quality of open spaces一文中阐述了城市森林对附近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中指出开敞空间(urban space)在业主的置业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附近的土地产生额外的附加价值。在纽约州,房屋周围有较好的植被覆盖的,房价可提高15%,在公园、公共绿地附近的住宅15%20%。在Georgia Forestry Commission一书中,调查表明,城市森林能够对所在地的商业销售额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如果商店或者购物中心位于街道树木和其他植物绿化较好的区域,购物者愿意支付高达10%的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价值13、20。美国的城市森林相关研究重点是生态功能方面,社会服务功能评价一般放在城市森林综合服务功能评价之中,比如CTLA(Councial of Tree and Landscape Appraisers)方法,将城市树木的价值计算与其生长位置紧密联系起来,计算单株树木的综合服务功能,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只是作为综合服务功能评价的一个要素。澳大利亚的城市森林评价Burnley方法,借鉴了美国的CTLA方法和英国的AVTW方法,城市树木价值估算方法中既有树形和生长情况系数的指标量,也有生长位置系数的指标量。新西兰的STEM(Standard Tree Evaluation Method)方法与英国的AVTW方法类似,该方法给出了3个方面的20个评价因子,包括:树形、气候、历史性、人文意义、科学价值等多项社会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近一二十年以来,在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方面,西方国家又展开了一种社会学家参与分析的社会评估,在英国叫社会评价(social assessment),在美国叫社会影响评价(social impact assessment)13。叶功富等人认为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包括以下方面:美化城市、疏导交通、陶冶情操、防灾减灾、娱乐游憩;张颖在中国城市森林环境效益评价一书中认为,城市森林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和游憩价值,科学、文化、历史价值,增加所在地商业销售额的价值;李吉跃在城市森林一书中认为,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城市就业,创造优美的环境,提供科学研究场地、素材和对象,吸引游客和增进交流等方面;在城市森林与树木一书中,编者认为城市森林内的社会效益包括:休闲机会,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对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影响,绿地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等。城市森林价值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特别是社会服务功能的评价,由于社会服务功能定义的不明确,总是很容易陷入将其扩大或者缩小的误区。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城市森林评价的研究,并针对城市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服务功能从不同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研究比较多,并且做了大量定量研究,而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仅有少量的定量个案研究。虽然对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少,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评价指标系统和评价方法,但从一些个案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费用效益法,社会评价法等都是评价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评价方法仍是以德尔非法为基础,选定指标并进行评分调查来进行评价。(四)论文框架及研究内容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在城市森林及其评价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北京城市概况,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概况。第三部分:样本分析,包括样点选择和样本基本情况分析。第四部分:城市森林使用状况分析,主要是居民对城市森林利用方式、利用度、满意度等定性分析。第五部分:北京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经济效益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的查阅,建立本文的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的支付意愿,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北京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第五部分:结论与讨论。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几点基本结论和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的调查研究重点将放在城区的公园、居住小区、广场和街头林地、行道绿化四种绿地类型,对其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初步评价。(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获得城市森林的定义、概念和范围等理论知识基础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再结合调查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总结北京市的城市森林使用现状,和居民的支付意愿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到北京市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本文以效用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评价上的心理物理学原理,借鉴审美态度测定法、社会评价法等评价方法,进行使用后评价和支付意愿调查问卷的设计,了解北京市城市森林使用状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城市森林社会服务功能。图 1.1 技术路线Figure 1.1 technology roadmap二、研究区域概况(一)自然环境状况北京市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缓。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m,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m,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m,为北京市最高峰。北京市东部与天津市毗邻,其余均与河北省交界。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北京没有天然湖泊。全市有水库82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全市土地面积16410.54km2,其中平原面积6338km2,占38.6%;山区面积10072km2,占61.4%,建成区面积1254.2km2,城区面积87.1km2。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7-4,7月25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mm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1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为666050.7hm2,森林覆盖率为37.0%,面积最大的是附属绿地27940.48hm2,其次是公园绿地19728.04hm2,仅此两项就占到全市绿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北京全市人均绿地49.72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m2,城市绿地率为43.53%,绿化覆盖率为45.6%,林木绿化率为53%。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的有关数据指出: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80万辆的情况下,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8.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了3.07%和6.88%,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032m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近12年新低。氟化物年均浓度值为0.71g/m3,大气颗粒物中铅、苯并(a)芘含量分别为0.25g/m3、0.0036g/m3,均达到国家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0.121m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1%。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较上年略有升高,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二)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2010年北京市撤消原东城区、崇文区、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东城区和新的西城区,目前北京市辖区为14区、2县。截至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961.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57.8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04.7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1195人/km2,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686.4万人,乡村人口275.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90%。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7.48,常住人口死亡率4.41,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比2009年增长8.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2009年增长1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9%。中资金融机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6876.3亿元,人均储蓄达到90808元。居民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19.49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0.62m2。 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新总规将北京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将北京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三、样本分析(一)调查样点选取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市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和行道绿化四种城市森林类型,参考之前的一些相关研究将其定义和范围规定如下,表3.1。表 3.1 四种城市森林类型的定义及范围Table 3.1 four categories of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the urban forest森林类型定义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居民日常休闲和节假日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北京市属、各区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注册在册的169个公园。居住区绿地居住区绿地是指居住小区建设时规划建设的绿地类型,在居住小区的用地范围以内,一般分布比较零散,距离近可达性高。街头绿地街头绿地是指在接街道路口或街道凹陷空地开辟的绿地,一般均为开敞式绿地,四邻空间环境较好,面积一般小于400m2,用地宽度不小于8m,一些学者在研究街头绿地的时候并不把广场绿地划归在内,而本文所指的街头绿地包括广场绿地。行道绿化行道绿化是指城市中沿交通干道、立交桥和各种辅路、街道呈条带状分布,宽度在8m以内的绿化带,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攀援植物以及各种花卉,与道路紧密相关是行道绿化最显著的特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当时的18个区县分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个功能区:(1)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原西城、原崇文、原宣武(现东城区、西城区)四个区;(2)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3)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4)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分析北京市各区人口与森林资源状况,得知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四个区域人口密度最大,这四个区域人口密度分别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8.4倍、20.6倍、6.5倍和6.4倍,然而,城市森林资源状况在全市范围内排位均居于中下和末位,见表3.2,(数据来源: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本文将森林与城市居民的互动作为最主要的参考项,因此选择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中人口与森林资源矛盾较为突出,单位森林资源承载人口量最大的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作为问卷调查地点。表3. 2 人口和森林资源状况Table 3.2 Population and forest resources土地面积(km2)常住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km2)林地面积(hm2)林木面积(hm2)森林面积(hm2)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西 城 50.53 124.30 24599.25 431.70 738.61 431.70 14.62 8.54 东 城 41.86 91.90 21954.13 552.44 800.93 552.44 19.13 13.20 朝 阳 455.08 354.50 7789.84 10466.76 10592.25 8684.57 23.28 19.08 海 淀 430.73 328.10 7617.30 18195.64 18221.19 15262.542.30 35.43 问卷调查共选取9个样本点,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玉渊潭公园和紫竹院公园等主要公园,回龙观、世纪城、望京等都市大型社区绿地,西单、朝阳门、中关村等主要经济商圈。(二)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并回收问卷480份,四类城市森林主体各120份;有效样本428个,占总调查样本的89.17%,其中社区问卷106份,公园问卷100份,行道和街头绿地均为111份。受访者基本情况:男性175人,女性253人;受访者年龄集中于1835岁,中青年人数居多;大多数受过大专以上的文化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家庭月收入集中在20006000元/月,整体处于中高收入水平。表 3.2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Table 3.2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respondents变量变量属性人数比例变量变量属性人数比例性别男17540.89%职业机关单位51.17%女25359.11%事业单位4811.21%年龄1835320 74.80%企业单位16237.85%355583 19.40%自由职业4510.51%55岁以上18 4.20%学生11827.57%教育经历初中以下184.21%离退休163.74%高中266.07%进城务工225.14%专科、本科26261.21%家庭收入1000以下429.81%研究生以上11627.10%10002000266.07%家庭结构单身16137.62%200040009221.50%夫妻二人8820.56%400060009321.73%三口之家10624.77% 6000100007717.99%三代同堂5111.92%10000以上6715.65%根据调查,428份有效样本中有324人愿意为城市森林的各项功能支付费用,61%的居民支付意愿在100元及以下,平均支付水平为1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