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系统论文:浅谈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doc
-
资源ID:3996905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公安系统论文:浅谈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doc
公安系统论文:浅谈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群体性事件,是多种社会矛盾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就其性质而言,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其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后果,是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它所反映的包括违反社会公共秩序、违法乃至犯罪等危害社会的行为,往往是互相交织,一时难以区分的,若处置不当,会危及社会稳定。现结合防暴大队的工作实践,就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谈些粗浅的认识。一、当前我市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一是重点工程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的征地、拆迁和补偿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改造和征地撤迁的工作力度加大,在工作实施中,因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费用未能及时兑现,部分群众对此不满,由此集访市、乡镇政府、村委会,甚至群体性闹事、阻挠施工。二是市属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产生利益关系调整问题。在深化市属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触及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一些企业在竞争中逐步衰退,经济效益下滑,面临破产、倒闭,较多职工不得不下岗、待岗,由此引发闹事苗头增多。一些职工为寻求解决办法,动辄上访、请愿。三是依法、合法解决群众利益矛盾和实际问题的渠道不畅。少数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个别部门办事拖拉、互相推诿,客观上助长“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无政府主义观念。很多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及时解释清楚,群众完全能够理解,但由于重视不够,工作不细,“拖、推、哄、躲”,结果“拖”出了群众上访。少数部门和市属企业的改革、发展、计划等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往往是少数领导说了算,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不及时通报情况,作风不民主,财务不公开,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激怒群众情绪,由此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同时,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用或者不习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把事情闹大了,才能解决问题。四是既得利益的趋动。从群众上访闹事的本质而言,核心问题都集中在既得利益上,有的上访是为了自己的待遇,有的上访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有的集体上访是为了挽回个人经济损失,所有这些都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可以说利益上的趋动是群众上访最大的动力。二、群体性事件处置的谋略与原则为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处置群体性事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必须依靠党委、政府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和教育疏导原则。公安机关在接到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摸清基本情况,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维护好现场秩序,防止事态的扩大。同时,主动与当地党委领导商量妥善处置的办法,统一思想认识。事态平息后要依靠当地党政领导做好善后工作。(二)必须实事求是抓闹事事件中主要的“头”。任何群体性事件之所以能闹起来,主要是有主事者或者操纵者。这种人表面上“权威性”较高,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因而在处置过程中,只要抓住了主事的头,也就抓住了处置闹事的关键,从而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避免事态扩大。(三)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果断处置“趁火打劫”分子。群体性事件中,除了要求解决问题的人,有大量围观群众,还有个别或少数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中,趁机借故发泄,制造谣言,扩大事态。因此,必须组织力量,积极发现、监视“趁火打劫”分子的动态,适时、果断带离现场,依法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群众,震慑犯罪的作用。(四)处置策略上要遵循“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疏不可堵”的原则。一是激而不怒,分化瓦解。群体性事件中,闹事者往往怒气冲天,语言过激,如处置人员以粗对粗,可能导致事态扩大。因此,参与处置工作的民警必须保持冷静、沉着,做到激而不怒。同时,通过广播喇叭就地宣传,说明政策及政府态度,指出继续闹事的后果和法律责任,提醒群众提高警惕,防止坏人借故捣乱等,设法分化瓦解闹事方力量。二是统一口径,灵活处置。处置民警在弄清闹事原因的基础上,应与有关部门和组织统一认识,做到口径一致。在做化解工作时要讲究艺术,对闹事者有理的一方要好言相劝,对无理的要委婉点破,柔中带刚,不偏不激,使闹事者无机可乘。对在现场违法乱纪的,要迅速抓获处置,起到教育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