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毕业论文浅析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质现状的成因.doc
学号编号研究类型分类号HUBEI NORMAL UNIVERSITY学士学位论文Bachelors Thesis论文题目浅析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质现状的成因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体育学院专业名称体育教育完成时间2011年3月14日摘 要鄂西是湖北省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由于社会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因素,鄂西一直处于交通闭塞的境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相对于东部和湖北其它地区也处于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给予各少数民族地区极为优惠的政策,鄂西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生,在党中央“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指导下,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发本地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民族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教育事业依然滞后,生活习惯依然落后。其中体育教育尤为令人担心,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也让人忐忑。此现状固然很大程度可以归根于自然和历史。但是也应该看到人为因素带来的桎梏。本文通过研究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成因,客观真实的反映当地青少年身体发展情况与历史上该地区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差异;当地青少年身体发展情况与全国其它地区的差异;以及当地城区青少年和农村地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差异。力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做出贡献。关键词:鄂西 青少年 体质状况 学校体育 营养 AbstractWest hubei is tujia and miao settlements, becaus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 the west has been in traffic block posi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relatively slow, relative to the east and hubei other areas in backward condi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 and country gives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extremely preferential policie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western hubei also won the tid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freshmen, "vigorously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guided by the policy of ethnic minority people, here, rely on the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local resources, after years of efforts,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ertain degree, but education career still lag behind, living habits still. Among them is particularly worrying, physical education nutritional status of teenagers has made people font. The situation is largely can is rooted in the nature and history. But should also see human factors bring fetters. This article through studies in western hubei minority areas and its cau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que condition, objective reflected local teenagers with bod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region difference younster health status; Local youth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bodies in other parts of the difference; And local urban teenagers and rural areas teenagers' physical condition difference. Tries to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u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dolescents to make the contribution.Key Words: West hubei; teenagers; Physique condition; The school sports; nutrition目 录1 绪论61.1研究目的与意义61.2国内外文献综述61.3主要内容.82 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现状82.1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现状82.1.1身体形态.82.1.2身体素质102.2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与其他地区的差异.102.3鄂西城乡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差异112.4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的变化趋势.11.3 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现状的成因.113.1地区差异.113.1.1民族的差异123.1.2自然环境的差异123.1.3饮食习惯的差异123.1.4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的差异123.2城乡差异的成因133.2.1经济发展程度不同.133.2.2营养水平的不同.133.2.3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的不同.133.3近30年来部分身体指标下降的成因133.3.1青少年户外运动时间逐年减少133.3.2生活水平的提高.143.3.3对学校体育的忽视143.3.4青少年意志力下降144 改善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措施154.1减小地区差距的措施.154.1.1逐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水平154.1.2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154.2减小城乡差距的措施154.2.1探索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摄入的体制机制.154.2.2在农村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164.2.3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投入.164.3扭转青少年体质状况恶化趋势的措施164.3.1强调科学膳食,制定膳食参考标准.164.3.2改革高考体制,加大体育占高考考分的比重.164.3.3家长积极参与,敦促学生在假期期间进行体育锻炼175 结论与建议.17参考文献.18 致谢.181 绪论1.1 研究目的与意义鄂西是湖北省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由于社会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因素,鄂西一直处于交通闭塞的境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相对于东部和湖北其它地区也处于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给予各少数民族地区极为优惠的政策,鄂西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生,在党中央“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指导下,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发本地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民族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教育事业依然滞后,生活习惯依然落后。其中体育教育尤为令人担心,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也让人忐忑。此现状固然很大程度可以归根于自然和历史。但是也应该看到人为因素带来的桎梏。本文通过研究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成因,客观真实的反映当地青少年身体发展情况与历史上该地区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差异;当地青少年身体发展情况与全国其它地区的差异;以及当地城区青少年和农村地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差异。力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做出贡献。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吴湘军,涂绍生,崔素珍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3-0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提出观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城镇好于农村的现象依然严重 ,建立适合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树立学校体育现代化思想,规范学校体育评估标准,建立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运转的资金体系,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是关键。马根深,吴金元,彭德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现状 2000年第34卷第1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提出观点:因为更多地注重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忽视了体力投资,忽视了提高人体素质在科教兴国中的重要作用,使湘西少数民族边远山区部分中小学生的体育处于荒芜状态,造成广大学生身体活动严重不足、身体形态与机能发育不良,体质普遍下降。武杭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2010年1月第9卷第1期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提出观点:近两年进行的全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肺活量仍不乐观,超重和肥胖者比例有所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脊柱侧弯和颈椎慢性损伤有上升趋势。出现如上问题的成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锻炼不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对此做出分析,并对当前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刍议。周君华; 原丽英; 解毅飞;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2003年 02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提出观点:体育教育在东西部农村学校教育中均处于明显落后的状态。在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状况的因素中,缺乏器材和场地是东西部学校体育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均占有场地面积东西部相比呈显著性差异,西部高于东部;体育器材达标率东西部均低于50%且无差异。东部地区对学校体育缺乏重视,西部地区缺乏师资又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上影响了东西部学校体育的发展,说明校体育教学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东西部地区均为薄弱环节。课余训练东西部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东部参训比例明显高于西部,这种差异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表现。参训学生文化课成绩东西部无显著性差异,但应解决好课余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争时间的间题。东部地区体育教师数量已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西部地区缺额较大,二者呈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东西部呈显著差异,东部要好于西部,但结构均不尽合理。学校体育经费东西部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学校人均占有经费与全国农村学校人均占有经费持平,西部地区差额较大。郭李亮我国西部三省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对策2001年11月25卷第5期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提出观点:针对西部三省农村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缺乏,观念落后及管理不到位当地要加强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学校体育物资筹措、分配、管理办法及制度。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制订附合各级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大纲、教材及评估体系。加大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等发展农村学校体育。邱烈峰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2010年 06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提出观点: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身体素质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然而,根据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教育部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针对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相关措施扭转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趋势。1.3 主要内容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笔者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走访的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对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据实的描述和客观的评估,并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而反映了现阶段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的真实情况和变化趋势。第二部分笔者承接第一部分的思路分别从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近三十年来的变化三个方面寻找造成目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文章的第三部分笔者意图通过原因顺藤摸瓜,找到改善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的有效措施,从而为缩小鄂西中小学师生体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扭转鄂西中小学师生体质恶化趋势提供帮助。2 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现状2.1 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现状2.1.1 身体形态笔者于2011年3月调查了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第一五中学和利川市东城初级中学和利川市民族实验小学的中小学生共2604人, 其中男生1333, 女生1271, 他们的年龄从7岁至20岁。他们的父母都是土家族。测量方法采用吴汝康等人体测量方法一书中所介绍的活体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如下:表 1 土家族青少年男性体部测量结果 (单位:厘米)表 2 土家族青少年女性体部测量结果 (单位:厘米)2.1.2 身体素质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笔者无法对如此大的数据样本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但根据根据几所学校体育教师的多年测量测量可以有以下一些资料可供参考2005、2000、1995 三年的数据比较显示, 鄂西土家族青少年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多数呈下降趋势。2.1.2.1 柔韧性: 立位体前屈指标水平2000 年与1995 年比较 : 7 12 岁小学生平均下降1.4cm; 13 18 岁中学生平均下降1.6cm; 19 22 岁大学生平均下降2.1cm。其下降幅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大。2.1.2.2 爆发力: 以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10、13、16、19岁组为例, 1995、2000、2005 三次立定跳远成绩, 除了10 岁和16 岁的乡村男生2000 年比1995 年略有增长以外, 城乡男女生均呈下降趋势 。2005 年与2000 年相比, 我国大、中、小学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呈现全面下降, 7 18 岁城乡男女均下降3.1cm 以上, 19 22 岁城乡男女均下降3.1cm 以上 。2.1.2.3 肌力: 从1995、2000、2005 年反映上肢和腰腹肌力量的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等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来看, 所有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能力均呈下降趋势 。2.1.2.4 耐力: 2000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 跑步能力比1995 年普遍下降 。13 18 岁中学男生1000 米和女生800 米跑平均水平分别下降9.6 秒和12.1 秒; 19 22 岁大学男生1000 米和女生800 米跑平均水平分别下降20.1 秒和15.1 秒。2.1.2.5 肺活量: 1995、2000、2005 年肺活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的下降幅度都在50毫升以上,年龄越大下降幅度越大,高中年龄段的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了200毫升。2.2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与其他地区的差异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发现除了肥胖率和近视率这两个指标以外鄂西地区青少年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上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身高方面,鄂西少数民族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9厘米,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59厘米。而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1厘米,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1厘米差距均达到了2厘米。而且我们可以做出合理推定,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也大致是差不多的。2.3鄂西城乡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差异由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民族中学是一所拥有城镇班(生源地为城镇)和民族班(生源地为少数民族农村)的学校。所以我们以该中学为例,每年一届的秋季运动会是该校最高水平的运功会,在该中学的历史上获得冠军的学生中城镇班的占了78%民族班的只占22%,这说明在初中阶段城镇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要好于农村学生。而且差距较大。2.4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的变化趋势经过对本文开头所说调查对象的统计,结合查阅资料,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80 后”男生要比“70 后”男生高3 厘米,重3.8 公斤,“90 后”男生则又比“80 后”男生高1.9 厘米,重3.6公斤;“80 后女生比“70 后”女生胸围增长1.6 厘米,而“90 后”女生比“80 后”女生胸围又增长1.3 厘米。这其中,身高增长“前快后慢”,到“90 后”一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体重增长则“前慢后快”,到“90 后”一代,重量和围度生长的高峰仍将继续。在机能、素质方面,同样是学生时代,“80 后”比“70 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 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部分年龄段甚至退回到了“70 后”当年的水准。在校同龄青年在绝对力量方面从70年代以来,也一直呈下降趋势,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柔韧性也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近视的上升幅度很大,至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近视的比例不断攀升,以至于近几届的90后高中毕业生中近视的比例已经达到87%,这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就是在全世界能达到如此高的近视率的国家恐怕也是寥寥无几。脊柱变形也是个日趋严重的问题,脊柱的变形尤其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较为常见,其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3 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现状的成因3.1地区差异鄂西偏居湖北西南一隅,受地形和交通的制约,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差距,相应的在青少年的营养摄入的量和质量上不及发达地区。经济的欠发达也导致了政府在学校体育的投资上的严重不足,学校缺场地,少器材的现象在鄂西地区是比较普遍的。鄂西地区的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的程度也很不够,与发达地区的政府存在认识上的差距。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比例也远不及发达地区。家庭和青少年个人也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3.1.1民族的差异 鄂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土家族和苗族不仅在文化上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有较大差异,在遗传基因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身高是较为明显的差异。土家族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要比汉族同龄青少年矮2-3厘米,相信这也不仅仅是外在因素造成的,与民族的内在基因是有很大关系的。3.1.2自然环境的差异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人们绝大多数的交通运输都是靠人力或畜力完成的。而鄂西的喀什特地貌又是异常崎岖不平的,曾经有人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形容鄂西的地貌和天气。在这种情况下身材高大恰恰有失灵活,不利于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这就使得鄂西地区人民相对于平原地区人民的身材较为矮小,但也较为灵活。3.1.3饮食习惯的差异众所周知各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饮食习惯,土家族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中国北方以小麦为主食,南方以稻米为主食。这是导致南北身高差距的原因之一。自明朝玉米、土豆引进中国以来,鄂西地区土家族长期以玉米土豆为主食,而玉米和土豆的营养密度显然不及小麦和稻米。这成为鄂西地区土家族身高偏低的历史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的饮食结构大为改观,牛奶、面包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先后被引入家庭。而反观鄂西地区少数民族家庭,虽然也已把稻米等食物引入家庭,但是牛奶、面包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在日常餐饮中普及度仍然极低,其中尤以寄宿制学校普及度最低,早餐食用牛奶、面包的学生甚至达不到10%。这与发达地区有相当大的差距。3.1.4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的差异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育未能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学生的身体素质未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另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程改革,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人们更为关注兴趣、娱乐、休闲、舒适,而一些费力气、拼毅力、不安全因素较多的运动练习,不受学生青睐,体育老师也不愿意过多地开展。现在的学生意志信心和品质变弱了,怕苦怕累,碰到困难时容易服输,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在教学上很难开展一些有难度有强度的运动,从而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3.2城乡差异的成因3.2.1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城乡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导致城乡在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以及大众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差距较大。城市青少年有较多的活动场地和较丰富的体育器材。城市还有更多的体育教练人才,为开展更多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乡村则罕有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专门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不具备开展更多体育活动的可能。3.2.2营养水平的差异饮食习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的生活水平的差异,都是营养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营养水平的不同会导致身体形态和机能产生相应的差异。城乡青少年因为膳食营养的不同,导致了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的不同,各有优点,又各有弱点。城市青少年往往营养摄入量大,但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脂肪摄入太多,粗纤维摄入太少,这就容易造成营养的结构性过量,导肥胖。农村青少年一般不存在营养结构性过量的的问题,但是存在摄入营养总量不足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发育,引起身高偏低等问题出现。3.2.3对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的差异 城市对体育设施和场地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大于乡村;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较为淡薄,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农村地区较之城市素质教育的完成情况更加的不好,往往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加之改革开放以来鄂西地区青壮年大多到东南沿海打工,留守的人口中以老人、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很难开展当地本来开展很广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比如赛龙舟、陀螺、玩龙灯和竹马等项目,没有青壮年的参加,很难将其继续延续和推广,也就很难达到形成良好氛围,增强当地人民体质的效果。3.3近30年来部分身体指标下降的成因3.3.1青少年户外运动时间逐年减少客观上讲是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时间都呆在教室里,因为在现行的高考制度指挥的指引下,国家的体育法律法规在学校大多是挂在口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据调查显示“86%”的学生表示每天锻炼不足1小时,课余时间被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各学校不得不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主观上讲不少学生好静恶动,并不珍惜十分有限的锻炼时间,甚至上体育课都开小差,或者出工不出劳,消极对待体育课。严重影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3.3.2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学生及其家长营养学知识的缺乏, 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必然导致代谢失衡和营养状况不佳。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平衡, 使学生营养状况营养呈两极分化。一方面是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维生素B、钙、铁、锌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或摄取不足带来的营养不良; 另一方面是脂肪和热能过高造成的超重和肥胖。由于学生及其家长营养学知识的缺乏, 学生因各种原因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较差, 中午又得不到合理的营养餐, 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据2002 和2004 年中国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的监测报告, 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2004 年同2002 年比较, 我国汉族学生较低体重、营养不良分布除城市男生略有减少以外,其他人群均有增加。另外网络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日益丰富,也导致了一批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的体育锻炼。3.3.3社会各方对学校体育的忽视学生体质下降并不是偶然现象,基主要原因原于家长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什么体育在高考中却一分没有?全部是“智”,是文化课的全面体现,只要文化成绩上去了,这个学生一切都好。难怪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3.3.4青少年意志力下降计划生育使中国有大量的独生子女,这个特殊国情使得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爱达到了顶点。学校也必然会受到这种溺爱的影响,不敢在体育教中让学生从事强度稍高的联系,长跑等联系少之又少。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这里也一样适用,长期缺乏对意志品质的锻炼,使得近些年来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大不如前,意志品质的缺乏又导致了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参加耐力锻炼。这就必然陷入“意志品质锻炼减少-意志品质下降-更加不愿意参加意志品质锻炼-意志品质锻炼更少”的恶性循环。4 改善鄂西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措施4.1减小地区差距的措施4.1.1逐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水平对于提高当地少年的营养水平,当地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使这项工作在短期内取得较大进展,只能依靠各级政府。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摄入标准。用政府的强制力保证其得以实施。各级学校都必须按照规定执行,不得违反规定。政府定期进行考核,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学校领导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把对学生的营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4.1.2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显示,保证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对人体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处在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就更加必要了。所以无论教学时间有多紧张,都不应该挤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要知道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提高文化课学习的效率,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4.2减小城乡差距的措施4.2.1探索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摄入的体制机制跟前面讲到的措施一样,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摄入的工作首先各级政府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摄入标准。用政府的强制力保证其得以实施。各级学校都必须按照规定执行,不得违反规定。政府定期进行考核,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学校领导的考核体系。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把对学生的营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再次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财力有限,国家财政应该在这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有相应的倾斜。在制定营养标准时也应该考虑到农村青少年的日常实际摄入的营养情况,再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标准。4.2.2在农村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由于在短时间内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硬件设施还不能有较大改观,所以我们应该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也可引入当地的民族传统项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4.2.3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投入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也会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的学校场地器材不足,学生想锻炼,可因为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而放弃。有了足够的硬件设施,才能理直气壮的要求学生去锻炼,也才可能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投入增加体育投入的的比较值和绝对值。4.3扭转青少年体质状况恶化趋势的措施4.3.1强调科学膳食,制定膳食参考标准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在校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摄入标准。用政府的强制力保证其得以实施。各级学校都必须按照规定执行,不得违反规定。政府定期进行考核,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学校领导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把对学生的营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4.3.2改革高考体制,加大体育占高考考分的比重要解决全面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的误区,要唤醒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真正认识的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提高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为保证新课程落到实处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高考制度应当改革。如果把体育作为高考的一部分,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肯定会逐年提高,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体育在高考中占100分,耐力素质占20分,力量素质占20分,速度素质占20分,专项占40分。这样分布和新课程标准是相符的,新课标选修可占9个学分,所以高考专项的比例也应该高些,具体考试内容由教育部门制定。当然体育高考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面对。只要方向是对的,对于具体问题只要用心去想办法,在高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体育高考制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个全面的提高。4.3.3家长积极参与,敦促学生在假期期间进行体育锻炼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观念的世代相传,使家长们认为发达的肌肉和强健的身体仅仅是进行体力劳动所必须的。只有读好书,才有前途,才能光宗耀祖。就家长对体育认知,有学者问卷调查了某校2009界高三学生家长,发出700份,收回690份,具体统计如下:孩子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你将会:支持105人15.22%,放任207人30%反对378人54.78%;为了考大学牺牲点健康是值得的:支持395人57.25%,放任188人27.25%,反对107人15.50%;课外时间应多学习少参加体育活动支持:438人63.48%,放任184人26.67%,反对68人9.86%;只要学习好体育活动可以不参加:支持446人64.64%,放任168人24.49%,反对76人10.87%;学生每天锻炼学习能提高高考成绩:支持63人9.13%,放任138人20%,反对489人70.87%;孩子报考体育专业你将会:支持35人5.07%,放任57人8.26%,反对598人86.67%。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有六成以上的家长在行为上反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传统家庭的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86.67的家长反对孩子报考体育专业就是例证,有近六成的家长在行为上反对孩子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家长害怕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会耽误文化课程学习时间,影响文化课成绩的提高。由于分数挂帅,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怎么样,有没有们可能考上大学,至于其它方面家长是可以忽略的。所以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家庭的认识转变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才可以落到实处。由于对于家庭,我们很难用法律来规范其教育理念,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长期的引导和家庭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鄂西地区青少年体质现状的探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一些可能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理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本文是笔者结合大学本科以来所学知识,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结果。希望对家乡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依据。参考文献 1 邢文华, 廖文科, 季成叶, 等. 1979 1995 年我国16 省市省会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的动态分析. 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1997. 125. 2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2000 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3 国家体育总局.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年. 4 教育部体卫艺司. 教育部关于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 教体艺( 2006) 3 号, 2006 年8 月31 日. 5 李小伟. 学生体质: 让人欢喜让人忧. 中国教育报, 2001 年11 月10 日第3 版致 谢论文几经修改终于完成了,这离不开许多人的关心、支持与帮助。首先感谢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更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教师刘景裕老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能为他们做的却很少很少,值此机会向他们的辛勤操劳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再次向给予我帮助的老师、父母、同学、朋友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