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三中全会思想汇报六篇 农民问题 改革问题 就业问题 院士问题.doc
-
资源ID:3996851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十八三中全会思想汇报六篇 农民问题 改革问题 就业问题 院士问题.doc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六篇 农民问题 改革问题 就业问题 院士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尊敬的党组织:中国的改革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个“重中之重”,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拆除城乡二元藩篱,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35年前,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份契约上按下了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使广袤田野焕发勃勃生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历史现实等诸多原因交互作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趋势并没有根本扭转,“二元结构”成了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痛”。不少农民都有这样的境遇:远离故土、东奔西走,为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添砖加瓦”,却还难以被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接纳;耕种多年的土地被征用,建起了高楼大厦、厂矿车间、高速公路,却还不能公平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如果不能创造条件保证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农民,就谈不上全面改革,也不会有全面小康。加快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切实保障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给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同工同酬、土地增值收益、户籍和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惠农新政策和新办法,对消除对农民的“制度性歧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就要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农民从土地财产中获得更大收益。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不能差异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就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既要使农村与城镇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环境卫生、交通信息、公共服务等方面均等发展,又要让广大农民在财产权利、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样权利,公平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必须积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统筹协调中增进农民福祉。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始终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处理好而又容易出偏差的重大问题。决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政策和新办法。我们要按照全会部署,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以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激发农民生产经营热情;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不断拓展多方扶持三农工作新渠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使农民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尊敬的党组织: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消除“一切”就业歧视的新提法,掷地有声,体现了中央的决心。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的新闻不少。挑户籍、挑性别乃至挑属相、星座,就业歧视五花八门,既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无奈伤心。怎么招人用人,企业有自主权。但自主并不意味着不受约束,更不等同于明目张胆的就业歧视。对于受歧视群体而言,经济收入与职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以及错位,都是经济发展的负能量,甚至导致社会冲突,加剧社会撕裂。用人单位也应明白,无端设置歧视性规定,或能节省选人成本,却也伤害了企业形象,严重的还会受到惩罚。反对就业歧视,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都有明文规定,法制防护网已基本成型。但要“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制度改革还得继续推进,法律法规也应该进一步细化。适当时候,可以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法律更完善,制度更严密,才是根治就业歧视的良药。在这剂良药以外,政府不妨通盘考虑、两头用力,为消除歧视加点“催化剂”。在上游,完善制度设计,减少审批程序,给企业松绑,增市场活力。经济更好了,岗位会更多;供需矛盾缓解了,歧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在下游,关照和帮扶也应同步。比方说:招收残疾人多的企业,部分税负可获减免;招收弱势群体多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社保等方面适当奖补。看得见、拿得到的实惠,有助于消除企业的用工顾虑。求职者维权成本也要降低,避免“赢了官司丢了饭碗”。当前,个人维权依然比较困难。要畅通维权渠道,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让劳动者不用孤军奋战。消除一切就业歧视,是中央的庄严承诺,关乎劳动者们的就业公平。未来的曙光如何一点一点照进现实,我们无比向往,并且满怀期待。 三中全会思想汇报:以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梦实现 尊敬的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形成,来自中国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我国迈向全面现代化的途径和根本机制,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和制度的再次创新。开放多元的当代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急剧变迁,活力与挑战共存。在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带来的现代治理难题。如何破解?需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全面现代化的改革,将更加依赖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合作、合力共赢;更加依赖于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协商共进;更加依赖于全体公民的积极创新、共建共享。现代治理,作为现代多元社会平等参与、有序协商、合作共赢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其参与合作的基本途径和机制,是制度化的参与机制和协商程序,这就必然对原有的国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推进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全面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和长远性工程,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性布局,也要有法治化的巩固性根基。具体而言,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经济体系在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有效治理下,促进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使政治体系在法治中国的实现进程中,促进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使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引下,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彩;使社会体系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促进全体公民平等参与、成果共享,社会生活充满活力而又和谐有序;使生态体系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落实进程中,促进人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资源能源利用更加节约、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宏观来说,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实现的有力保障;从中观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富有效率、更加公平普惠的保障,使中国政治民主更加成熟、法治更加巩固、社会更加平等;从微观来说,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有效实现的保障,让每个公民的权利都能得到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幸福梦想都有机会实现。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实现路径更为明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加广阔的制度空间和历史空间。推进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关乎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更关乎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必将促进全体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合作,让一切生产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全面现代化实现奠定制度基础,为中国梦实现开拓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院士退出尊敬的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有一条引起学界热议,那就是“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学界之间,媒体之上,探讨得比较多的,是“院士退休与退出制度”。但我觉得这一条中的第一句,即“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其实更为重要。因为事实上,正是院士“选”与“评”的问题丛生,才引发了院士“退”与“出”的制度选择。比如,饱受质疑的烟草院士谢剑平,人们发问的是为什么如此敏感行业中敏感的人,能当选院士?再比如,施一公凭优秀的学术水准当上美国院士,为什么会在之前的中国院士评选中名落孙山?还有,张曙光用2300万元行贿院士头衔,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人们不禁要问,2300万元砸向评选环节,中国的院士是选出来的,还是用钱堆出来的?所以在遴选的环节,在院士评选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正本溯源,把住源头,才能活水长流。当然,院士的退休与退出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果没有院士退休与退出制度,会产生哪些负面问题?再以烟草院士为例,当整个社会对谢剑平群议汹汹之时,中科院领导就曾经说过,现有的院士体制无法使谢剑平自动自主退出院士队伍。对于由源头导致的问题,建立一个退出机制,或许可以实现事后纠错的功能,这也是一种解决之道吧。我相信绝大多数院士是名实相符,学品与人品并重,是令人尊敬的。决定中的这条表述,面上讲的是院士退出,但在我看来,针对的绝不只是院士队伍,或者说绝不只是院士问题,而是着力解决当前学界中存在的某些深层次弊端。这里一是学术权威。没有退出机制的学术荣誉加身,往往会导致学术权威的产生。学术权威本身没有错,适度的学术权威也是必要的。但长期的学术权威走向极端,就会演变成唯我独尊、一言堂。这对于学界的“百花争鸣”,无疑是一种伤害。二是学术垄断。学术权威走深一步,很容易演变为学术垄断,既不利于决定中所说的“优化学科布局”,也不利于学问知识的自由交流,还有可能压缩青年学人的成长空间。三是学术“山头”。学术垄断再走深一步,就导致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弊端学术“山头”。宗派主义在学术圈仍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因观点不同引发争议不是问题,但因争议引发情绪化的对抗,以致“山头”林立,门阀攻讦,加剧内耗,恶性竞争。这些年学界或隐或现的“山头”之战,从根本上说都无益于学术与科研的健康繁荣。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深化改革。或许院士退出只是一个开头,抑或是一个信号,学术领域的深化改革,也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尊敬的党组织:冲破桎梏、革除积弊,离不开攻坚克难的信心;触动利益、较真碰硬,离不开自我革新的勇气。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关系之繁、部门利益之障、统一思想之难、触动“奶酪”之阻、整体推进之艰,是深化改革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披荆斩棘的勇气,势必在问题和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首畏尾、败下阵来。正如*主席所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毛主席在谈到精兵简政时曾指出:“庞大的机构是由自己亲自创造出来的,想不到又要由自己的手将它缩小,实行缩小时就感到很勉强、很困难。”消除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如同“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向自己开刀”。“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有具备“刀口向内、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巨大勇气,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好路,才能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部署和动员,对“改什么、如何改”作出规划和设计。改革的指导方针已经确定,改革的目标路径非常清晰,改革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当此之时,“信心比黄金更贵重”。遵循“路线图”推进改革,按照“时间表”落实改革,都需要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焕发改革勇气,凝聚改革力量。“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35年前,改革如绝地反击,“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35年后,改革如逆水行舟,不全面深化改革就可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我们坚信,有中国梦、强军梦凝聚的磅礴力量,有改革开放创造的优越条件,有军队改革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广大官兵渴盼改革、支持改革的政治热情,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闯关夺隘,一往无前,开辟改革的新境界,跨越发展的新高度,续写新的光荣和梦想!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 真抓实干 改革才有实效尊敬的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博大精深,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同时也蕴含了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艰难复杂。随着改革号角的吹响,突破旧体制的藩篱、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每个人都重任在肩。只有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我们才能使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改革是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贯彻落实,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正是有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我们才能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措施;然而,如果没有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精神,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都会落空,再美好的目标任务都不可能实现。改革红利不会自发产生。改革的前景再美好,只躺在文件上睡大觉,不仅美梦不可能实现,更会贻误发展的大好时机。行动最有说服力。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除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更要通过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把远大目标同脚踏实地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改革目标,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把中国的事搞好,关键在党。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而成为主动引领改革的引领者。为了从全局角度推进改革,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地各部门党委,也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实现改革目标,还必须做好思想认识的统一和制度上的衔接。当前,改革的难度之一就在于,社会上对深化改革的认识存在着差异。为此,为凝聚共识激发合力,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实践中努力实现改革的具体措施。改革的举措当然要慎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谨小慎微裹足不前。改革就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四平八稳。只要看准了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就可以大胆地干。抓落实工作必须抓得具体、细致和有预见性,要通过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等措施,既保证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又能实现新旧体制的衔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改革目标,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回顾以往改革历程,无论是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个体经济的逐步放开,还是放眼世界走向国际市场,人民群众都是改革的践行者和坚定拥护者。因此,实现改革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改革成功的标志。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同时进行总结和提炼,以顶层设计和基层突破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撬动社会整体变革的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继续深化改革的中国巨轮已经起航。思想上的懈怠情绪,以及工作中的自满浮躁都将成为前行的绊脚石。我们要坚定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实现,创造实实在在的改革业绩,以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