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闻舆论监督研究文献综述.doc

    • 资源ID:3996731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舆论监督研究文献综述.doc

    2012年新闻舆论监督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本文以2012年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文章为样本,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两个方面分析了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为进一步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舆论监督 新闻监督 文献综述 微博自在中国出现以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近一两年在公众参与政治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过半达50.9%。报告提到,2012年微博反腐得到迅速发展并进入成熟阶段。在广受关注的15起真实网络反腐案件中,共有6起通过微博举报,占比40%。其余9起案件,微博虽然没有直接充当举报平台,但是其产生的巨大转发量对案情的推动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几年微博舆论监督的发展更是为舆论监督带来了新气象。在新的变化产生时,学界也希望通过对微博舆论监督的关注能为新闻舆论监督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笔者以“舆论监督”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从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的论文,共得到82316篇文章。其中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文章有31137篇,笔者选取其中的300篇以新闻舆论监督为对象的文章为样本进行分析。 一、舆论监督主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享有新闻舆论监督权力,实施新闻舆论监督行为并能够承担义务的实体。童兵认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大体上有五种说法,即新闻媒体主体说、人民群众主体说、党和政府主体说、广泛主体说和双重主体说。本文引用新闻媒体主体说,认为新闻媒体(包括新闻机构及新闻记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从事新闻舆论监督。2012年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的文章以研究对象区分主要可以分为: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研究和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研究。 1、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 当微博反腐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学者们对传统媒体的关注显然有所降低,2012年有关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方面的文章较少,且多集中于讨论传统媒体在应对新媒体发展时应该如何进行舆论监督。 赵若虚认为为了规避电视在食品安全舆论监督中的负面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其正面效应,“应规范电视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启用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新闻记者。” 董天策则将如何开展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舆论监督概括为四个并重:“一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并重,二是异地监督与本地监督并重,三是媒体监督与群众监督并重,四是舆论监督与信息公开并重。” 在面对新媒体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媒体掌握的舆论主导权时,有学者提出不仅应看到新媒体的优势,更应该了解其弱势。新媒体由于缺乏专业精神,各种失实的消息泛滥成为必然结果。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是核实真相,它更重要的任务是更专业和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新闻素养以及作为专业调查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媒体时代,在舆论监督领域,传统媒体及其专业主义大有可为。 2、新媒体的舆论监督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隐匿性强势介入反腐、反恶、反丑行列,履行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尤其是在2012年的多起微博反腐事件中,更是让人们对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刮目相看。在2012年关于舆论监督的研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占据了大部分,研究内容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形成机制、群体性特征等;二是分析新媒体监督的优势和劣势,更多的是探讨新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微博出现以后,公众作为舆论监督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微博舆论监督之所以成效显著,很大原因在于微博的技术特性使得公众能够以多种表达方式来进行监督活动。张军华认为微博舆论监督的表达方式有:通过对公共利益委托对象的信息披露可以直接实现舆论监督;用微博策划公共事件进行舆论监督;通过转发与评论微博的方式参与舆论监督;名人充当“意见领袖”引导微博舆论监督。 微博舆论在运作机制上与传统媒体并无差别,但在运作方式上却有着其独特之处。首先,微博“用户粉丝”模式的出现,实现了网民由分散到聚合的过程转变。其次,基于网友之间的信息转发及链接技术支撑的网络搜索功能,特定的信息内容往往不断被发掘、扩散、集中和放大。最后,在微博舆论监督中,民间意见领袖对整个舆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博舆论监督有其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网络舆论监督主体情绪化突出;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网络暴力事件时常发生;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司法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被操纵现象严重;网络舆论监督无法可依,监督失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提高网民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加大网络硬件设备投入,推动互联网的普及进程;传统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互动合作必不可少;党政部门应大力支持和规范引导网络舆论监督;公共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加强网络舆论法制化建设,逐步实现网络舆论监督有法可依。 二、研究视角以新闻传播学视角居多 1、新闻传播学视角 从新闻传播学视角来研究新闻舆论监督更多的是关于新闻舆论监督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有关弱势群体权益的舆论监督方面,由于媒介环境、法律规范、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媒体舆论监督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一,事后监督多于事前监督;其二,被动监督多于主动监督;其三,事件性监督多于常规性监督。 2011年发生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更是给新闻舆论监督敲响了警钟。有学者提出针对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不足应加大新闻立法,形成更能约束记者不端行为的新闻法,成立相关的自律机构,加强新闻自律,加强公众对传媒的监督。 张春林认为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行使的一种公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舆论监督本身问题突出,凸显接受监督的迫切性;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措施缺乏,凸显接受监督的必要性。 2、法学视角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侵权行为在网络上发生。靖鸣、王瑞指出微博舆论监督可能导致“暴力式”的名誉伤害,微博发布非原创信息引致侵权。 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学的关系密切,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以法律为准则。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促使司法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促进司法人员廉洁自律、文明办案和实现审判的公正高效;新闻舆论监督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则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最根本的是实现舆论监督的法治化,用法律来规范新闻舆论媒体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都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但舆论监督权的过度扩张,往往形成民众的激情与压力,影响到独立、理性的司法裁判和司法公正。在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与传媒的现状,新闻法治应是当前化解传媒与司法困境的可选择之路。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 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研究多集中于传统媒体的不足与新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的确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有其优势,传统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且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以及先进的设备,可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是新闻舆论监督中必不可少的。新媒体门槛低、匿名性、传播速度快,在舆论监督方面为公众提供了平台,且容易聚集舆论,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上经常出现谣言,且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容易侵犯他人权利,造成伤害。因此,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方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互补作用,应相互取长补短。 2、多视角的研究 在2012年研究中,学者有从法学视角来研究新闻舆论监督,但政治学、伦理学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联系学科。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在现有体制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些新闻舆论监督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往往丧失了道德底线,尤其是在网络上。除法学、伦理学、政治学还有很多其他的研究视角,应多使用跨学科研究的视角。 参考文献 2012年微博反腐进入成熟阶段,http:/ 张建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比较D.新疆大学,2012 童兵,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解析J.新闻大学,2008(3) 赵若虚,食品安全事件中我国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研究D.河南大学,2012 董天策、刘薇,如何开展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舆论监督“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8(2) 卢亚、胡翼青,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舆论监督以“八毛门”事件为例J.新闻界,2012(18) 张军华,微博舆论监督的过程特征、利弊分析及其传播对策研究J. 学术论坛,2012(7) 靖鸣、李姗姗,微博舆论监督表达方式与手段的多样化呈现J.新闻爱好者,2012(9) 程志杰,网络舆论监督的利弊及改进对策J.西安社会科学,2012(2) 朱清河,舆论监督过程中弱势群体权益的媒体维护J.郑州大学学报,2012(5) 陈涵、罗梦、李华,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给媒介舆论监督的启示J.新闻知识,2012(2) 张春林,新闻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路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2) 靖鸣、王瑞,微博舆论监督及其法律边界J.新闻与写作,2012(4) 刘妍,论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5) 梁平、张蓓蓓,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治基于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研究J.河北法学,2012(3)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韩沂瑾 责编:姚少宝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舆论监督研究文献综述.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