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公安系统论文:谈侦查讯问.doc

    • 资源ID:3995713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安系统论文:谈侦查讯问.doc

    公安系统论文:谈侦查讯问 【关键词】讯问策略 犯罪嫌疑人心理 侦查手段 讯问犯罪嫌疑人【内容摘要】结合派出所初步侦查实例,根据侦查讯问学及犯罪心理学的具体原理,分析判断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发展,从而选择改变讯问策略,从犯罪嫌疑人心理方面打开缺口,为讯问提供有利条件。2003年5月的一天晚上我所接报案汉中门二手车市场附近有机动车被盗,我立即随本所值班刑侦人员赶赴现场赴现场,通过初步模排和职业敏感及对本地区人员状况的了解,大家很快就确定了盗窃汽车嫌疑人为本地人王某。通过合法手续将其请进当地派出所,由我所民警邹宇同志主持开始对其讯问,我经允许旁听。我们讯问地点是在所内一楼的小单间,隔音的条件并不十分的好,再加上当地的居民相互间毫不陌生,派出所的警察更是被辖区人所熟悉,派出所内的一草一木、警察们的起居生活习惯,人们了如指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讯问开始了。王某的表情轻松自如,但他的眼神总是游离不定,东张西望。派出所的院子短时间内开始很多人,我们进行讯问的房间窗前不时有人影晃动(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有的是以王某弟弟为首的亲戚朋友,还有聚集过来的同为长时间在二手车市场倒卖非法车辆的安徽来宁暂住人口)。我们不停地加紧攻势,在攻势下,王某也出现过暂时的思想混乱,头上也出了汗,一旦这时,他就会不自然地朝窗外张望,然后又恢复平静,和我们兜圈子。邹警官示意我拉上窗帘,继续讯问,但一到关键时刻,他就一言不发,而眼睛四处乱转,便将身子稍稍侧向窗子的方向,很明显他是在听院子里的声音,因为他的亲戚朋友及一干人等都在派出所院子里,并不停地说话。我们意识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迅速联系决定将王某带到分局去讯问。在将王某往车上带的时候,他的神色突然变得有些惊慌,问:“你们带我去哪里?”我们没人答话,上车,开车,离开了派出所。在分局刑警大队的讯问室里,王某完全没有了在派出所时的神情,他显得非常沮丧,时而露出紧张,低着脑袋。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水泥地面。我们没有马上对他进行讯问,大约过了个把小时,讯问又开始,但这次的讯问人员除了我旁听以外,全换了。大概是时间长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王某明显的有些急躁,急切地想知道什么渴望透过他的眼神可以感觉出来,在听提问时特别的专心,眼睛盯着墙上的某一点毫不转动,显然他是在分析每句话和举动,以期从中搜索出对其有利的情报和信息。讯问室的门窗都关得很严,除了事先讯问人员有意安排的两次送“材料”及我们和王某的问答,几乎是与世隔绝,死一般的时间和空间。我观察到,每次送“材料”进来,王某都表现出急切的样子,他盯着送材料人手上的“材料”,身体有不易察觉的微微的前倾,脖子上勾,头不自然地轻微抬起;当送材料人走后,他又瞟向讯问人员接材料的手,当主审把材料慢慢地“看”过,放入一直陪伴着讯问的材料袋时,他的神情里显表现出一种期盼、迷惑和不知所措。特别是第二次送“材料”后,他更表现出急不可耐,用眼盯着我们的第一位讯问人员,然后安拉下脑袋,有些绝望。因为这次送进来的是被盗汽车照片(是从行使证上翻拍的),并安排有意使他能看见,之后我们三个讯问人又表现出非常保密的样子传看照片,接着我又和另一个讯问人走出讯问室,过了一会儿才回来。在回到讯问室之后,主持讯问的警官大概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说:“这样吧,既然你是这样的态度,我们也不能强迫你。不过机会不是很多,错过了可就没有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然后,他转过头对另一位讯问人说:“将他送进看守所。”王某明显迟疑了一下,然后说:“现在说,还能不能从宽处理?”他们没有正面回答(因我也知道从宽不从宽是法院决定的。)只是说:“你说呢?态度好坏,处理肯定是不一样,迟说肯定对你不利。”“反正豁出去了,我说。”接着王某一口气将案情交待,下午2点30分我们跟着讯问人员、侦查人员领着王某找到被盗汽车,之后的几天,根据王某的交代,我们顺藤摸瓜的破获了一个以安徽来宁人员为主的自行车、机动车盗窃销赃团伙。在对王某的讯问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一、作为派出所讯问有十分明显个别的特征,派出所讯问具有明显的"初审"特点,因此如何区别“侦”、“审”,把握好其中的尺度,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特征为破案打开局面就十分的重要。基层实践证明,派出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最早处理案件,最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和询问证人,取得第一手的证据材料。因此其讯问,实际上具有“初审”的属性。初审,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对侦查发现或者群众举报、扭送的犯罪嫌疑人归案后,为证实其犯罪,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的初期调查活动。是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侦”和“审”的实质上的统一。是直接对犯罪嫌疑人本身开展调查、获取证据的过程。在本案中无法取得赃车,将直接导致的是案件不能破获,而赃车的所在地,我们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时候只能以王某的讯问资料为线索去开展进一步侦查。我们侦查需要讯问作为辅助,而不是代替由讯问代替侦查或者简单的侦审结合。充分的清楚了这一点以后,作为派出所讯问时,我们就能充分的沉下心来,在讯问与犯罪嫌疑人周旋时就能在心理上占上风。在本案中,我们在开始讯问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因为王某暂时没有交代而着急,在他反复的心理变化中,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对比前后王某情绪变化的客观因素,从而发现环境对王某的影响十分之大,之后我们随即调整策略,选择不同的地点开展进一步讯问。二、注重客观因素对讯问的影响。在本案中派出所的人员和环境对是当地人的王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本能的就少一些畏惧。亲戚朋友的声音、身影都可能向王某暗示:外面一切照常,没出任何问题,他不会有事。这就助长了王某不交待案情的心理。一旦改变了环境,失去了熟悉的环境和人,王某的精神就象失去了一根支柱,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再加上讯问室里是仿佛与世隔绝的“真空”状态,这时的王某就无法判断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越是想了解外界,急切心理越强,了解外界的心情和急切心理相互促长,将其推向极其困惑和矛盾的境界,使其在说与不说之间极度摇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部因素对心理的影响。犯罪嫌疑人在未与司法人员直接交锋前,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或互相串供,集体对抗或后悔自责,有的顽固不化,百般抵赖,这些种种心理状态。当与侦察人员交锋后,其心理变化规律大致经过几个阶段:对抗摸底阶段、自卫阶段、动摇阶段、趋于稳定阶段、合作阶段。本案中在前期心理阶段即对抗摸底阶段时,所处的环境是派出所的小房间,首先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他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相对较小,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因素。其次,王某熟人、亲戚的喧哗声音提供了王某平和的心理状态,因而王某的对抗心理阶段相对延长。最后,之所以第二次讯问时,王某其他的心理阶段都相对的要短,也正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的突破口就是,此时他能够判断外面发生了什么的唯一途径就只能是通过我们这些讯问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送“材料”的办法,正符合王某想了解外界情况的心理,促其早下决心。讯问人员的态度和表现让王某觉得已经到了他不说,别人也知道的时候了,为了自保,他只能在讯问人员“公布实情”之前,交代自己的实情。这就是在心理变化上面利用了一个“时间差”。当然,采取这种方法,也有可能失败,所以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必须掌握火候,把握时机,恰到好处,而这一切就全凭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职业灵感来实现,同时也是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很好的揣摩做出的能动的反应。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侦查讯问是建立在基本心理学上的对于犯罪心理的揣摩及实际运用,了解动态心理的变化因素有时候十分的关键。在本案中,王某由于是初犯,首次接受讯问,其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还是十分典型和容易揣摩的,此时简单要素中的环境因素地位就十分的突出。而实际工作当中,我们遇到的犯罪嫌疑人是形形色色的,心理变化和影响因素也将更加的复杂,只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掌握更多的典型案例才能很好的更好讯问工作。【参考资料】1、王洪山犯罪心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2、金瑞芳审讯心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3、胡关禄,侦查讯问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4、宋小明,犯罪心理学教程Z,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注意事项

    本文(公安系统论文:谈侦查讯问.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