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94937       资源大小:241.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研究毕业论文.doc

    毕 业 设 计(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研究 学 院 名 称: 交通与物流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物流(港口)08-1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职 称 定稿日期:2012 年 5 月 18 日摘要长三角经济圈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实行区域物流一体化战略,不仅对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我国经济脉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主要依托于“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理论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进行明确界定;借鉴国内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等进行分析和论证,系统地阐述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潜力;最后重点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进行系统的形势分析和模式选择,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物流一体化ABSTRACT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a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strategy. Not only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huge supporting role, and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hina's economic pulse. Content and ideas of this thesis is mainly relying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debt crisis in Euro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idea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o be clearly defined ; learn from the region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experience, the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ituation such as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final focus on the logistics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mode selection, and propos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the Yangtze River Delta;regional logistics;logistics integration目 录1 区域物流一体化基本理论.1 1.1 区域物流一体化概述.1 1.1.1区域物流的概念.1 1.1.2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概念.1 1.2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特征.1 1.3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22 国内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借鉴与启示.4 2.1国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借鉴以日本为例.4 2.2国内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借鉴以珠三角为例.4 2.3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启示.4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 3.1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现状.6 3.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6 3.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84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形势分析与实现模式.9 4.1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形势分析.9 4.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实现模式.10 4.2.1 物流节点一体化模式.11 4.2.2 物流通道一体化模式.13 4.2.3 物流企业一体化模式.16 4.2.4 物流信息平台一体化模式.175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19 5.1 建立制度化的长三角区域物流协调机制,完善区域物流网络.19 5.2 统一规划研究长三角区域物流的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19 5.3 加强长三角区域物流标准化建设,硬件软件标准化建设并重.20 5.4 加强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20 5.5 构建长三角区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21 5.6 加快实施长三角经济圈区域通关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物流快速流动.21 5.7 完善长三角区域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实现网络化布局.22 5.8 加快长三角区域物流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22致谢.23参考文献.241 区域物流一体化基本理论1.1 区域物流一体化概述1.1.1 区域物流的概念 区域物流作为一门学科,它涉及了广泛、新兴的交叉边缘,学术界对区域物流还未统一的定义。相关的理论研究,一般是从研究者各自的知识领域与各层面出发的,现已逐步形成对应的理论延伸,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概念。虽然区域物流在当前学术界里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但是它“经济区域”的属性已经被大家认同,并且认为区域物流所研究的内容是在特定空间里及经济区域范围里物流活动的各规律。所以,在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环境中,区域物流应是一个宏观的物流概念,是为本地服务的物流活动的总和。它是以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为基础,研究在该区域内物流活动规律的。因此,可以这样对区域物流进行定义:在一定的经济空间范围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在以特定区域的经济范围为基础,并且对物流辐射范围进行有效结合,将各类物品有效从区域内外的供应地往接受地进行实体运动,运用区域物流内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机衔接铁路、航空、水运、公路及管道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及各种物流节点,并有机集成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有关物流基本活动,以提高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该区域物流活动,提高效率,有助于物流活动的范围与规模的扩大,并辐射其他区域,对该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提供有很大作用。1.1.2 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概念 界定区域物流一体化,可以通过结合“区域物流”及“一体化”的各物流重要因素来进行。一体化是有机结合各构成要素,是为达到某个共同目的的结合体。一体化可以视为一种机制,通过输入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实现特定的输出从而有效达成目的。因此,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为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物流成本有效地进行降低,对物流效率进行提高,将优质的物流服务的系统提供给消费者,在物流运作机制下,综合作用所在区域内物流运作与物流环节的各组成要素,有效地进行协作互补与合理分工,优化整合区域物流的资源和一体化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完备的设施、齐全的功能、优化的服务、高效低耗的为获取物流利润为中心目标的区域物流综合体系。1.2 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特征 (1)整体性。一体化很重要特点就是将多个主体的行为放置于一个分工协作的统一的整体当中。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物流区域布局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统一规划,相互衔接,避免恶性竞争在内部发生;物流信息系统构成是一个即时的完整、连续的网络,实现区域物流传递无缝化的信息;区域物流政策统一有效等。 (2)开放性。区域物流不是一种排他的、封闭的区域联合体系,而是一种开放型的联合体系。该体系尽管会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形成统一的物流共同市场,但并不排斥各成员同其他区域的联合与协作。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形成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合作与竞争。 (3)区域性。区域物流是以某区域为范围的,相对于某一个城市物流,范围要广,它可能包括多个城市,整合若干个城市物流,它不仅要对某个城市服务,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合理配置该区域的各方面资源,服务于整个区域。 (4)利益共享性。合理的协作与分工会给该区域内的物流的各成员方带来共同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的,因此,区域物流范围内相关的地方政府、各管理部门、企业和组织会由于这种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统一的体系。 (5)相对独立性。区域物流一体化是以经济区划为基础的。经济区划是按照社会劳动区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构成的一种共同体。因此,区域物流一体化各成员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种合约关系而非隶属关系。1.3 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加快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途径及突破口,现代物流的发展使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使市场布局结构得到优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与改善投资环境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实行其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战略。不仅能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庞大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接轨世界的前沿,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迅速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利润源泉,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保障。因此,加快形成统一的、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的物流系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是提高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手段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等,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大大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各服务功能。江苏、浙江两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省份,其三省市地域相邻,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各方面的联系都十分紧密。江苏省提出了加快沿江经济开发带的建设,浙江省提出了加快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建设,两省主动接轨上海,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支撑服务体系,已成为题中之意。因此,加强三省市现代物流的交流与合作,实行区域物流一体化,构建中国大陆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网络,发挥长三角新的物流枢纽优势,必将极大地提高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能力,也将会对国家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产生重要的影响。(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合作与交流,实行该区域物流一体化,并促进长三角的区域联动发展,是优化该区域资源配置和促进该区域内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联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紧密合作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落实。(4)是实施区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手段 实现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对应对经济全球化起重要的作用,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构建世界级大城市群从而引领中国经济腾飞的需要,更是实施区域首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与小康社会等战略目标的需要。(5)是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手段 要加快长三角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要加强长三角区域物流合作,实行区域物流一体化;其次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大角度出发,充分地发挥三省市各自优势;最后要突破行政分割,重新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物流区域的合作关系。通过科学的区域物流规划与积极的区域物流政策,多鼓励资金、技术、人才等合理流动,加快大通关的建设,提高大通关的效率;增快设施网络的建设,充分整合物流资源等,使该区域逐步成为新的经济高地,将对其它的地区特别是长江经济带产生强大有力的带动示范作用。2 国内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借鉴与启示2.1 国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借鉴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物流立法采取“准统一”的立法模式,在制定综合性的物流发展政策对本国物流业进行整体指导的同时,还通过专门性法律对物流相关环节进行调整,这些专门性法律包括物流据点规划立法、运输业立法、绿色物流立法等。日本在物流领域立法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促进我国尽快完善相关物流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 日本物流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1)日本认为,物流市场的主体是货主、物流企业和行政共同组成的,这一点与我国目前的情况有所不同。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及物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扶持物流企业等方面。(2)日本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并投资,通过使用者付费方式回收建设成本。(3)综合信息平台是一个长线的投资项目,而且平台的形成过程需要政府力量的推动。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采用了日本的这一做法。(4)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实施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2.2 国内区域物流一体化经验借鉴以珠三角为例 从国内的发展经验看,区域物流一体化也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展开。例如珠三角地区,在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下,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1)完善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设施;(2)加强物流资源整合的产业支撑;(3)制定了物流网络空间布局策略。另外,2005年7月,我国大陆9个省区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现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达成了构建规范、统一、高效、创新、发展、开放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共识;2006年6月,在湖南长沙举行了“泛珠三角区域海关关长联席会议”,泛珠三角区域海关将会从海、陆、空三方位入手扩大物流通关的改革力度,全面提速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2007年3月,珠江三角洲地区8省市共同签署了珠三角城市群人才交流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2008年9月,在广州召开了“2008粤澳物流合作交流会”。以上这些实践经验都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3 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启示 (1)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网络布局。通过探讨了珠三角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网络布局的具体构思和思路,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要从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支撑,制定物流网络空间布局策略。 (2)物流业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物流政策导向。在我国,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一定要认识政府对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日本政府的物流政策导向实例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现代物流业的兴盛必然以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为依托和动力。随着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现有的物流法律制度已无法承受物流的发展之重,制约了物流产业壮大。日本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健全的物流立法功不可没。因此,应借鉴日本先进的物流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物流立法包括产业政策在内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软件”,还应当与物流标准化等“硬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现状2010年,长三角经济圈以占全国2.21的土地面积,容载了全国11.06的人口,产出了21.62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物流圈体系逐步形成3个次级物流圈层: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约150 km半径区域,包括湖州、嘉兴、无锡、苏州和南通等城市;二是以南京为中心,包括扬州、常州、镇江和泰兴等城市;三是以宁波为中心,包括台州、温州、绍兴和舟山等城市。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1)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十一五”时期,长三角地区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合作项目超过500项。目前,全球10大物流企业和20大船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已经相继入驻长三角。本土物流企业也迅速成长。2010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达11.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浙江省“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速分别达15.2%和16.3%,拥有全国A级物流企业167家,数量位居各省区市之首;上海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为13,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图3-1)。(2)区域通关改革促进了物流发展。首先,转关申报及审核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并进一步规范。其次,对于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海关则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模式。通过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区域联动、联网监管,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有效地消除了由于行政区划与关区分立所造成的一些物流障碍;并以企业守法便利为导向,实现口岸货物分流快速,有效简化海关手续,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提高通关效率。图3-1 长三角地区物流业产值(2000-2010年)3.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 2005年8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长三角物流合作高峰论坛”,物流第一次被放在了区域合作层面;2006年12月,在“长三角物流园区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中提出了要加强合作,尽可能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使差异化竞争新格局加快形成;2007年5月,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共同完成了“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签署,成为取得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实质性突破的标志;为推动重大基础设施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增大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在2008年8月,国务院审议并且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除此之外,长三角三省市政府同样认识到了促使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性,纷纷出台了加大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在2005年3月,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年),同时以这个为基础,长三角城际铁路筹备组同样提出长三角城市间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目标: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杭(甬)、沪宁为两翼的城市间轨道交通的主框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2小时都市圈。根据规划方案,将建设5条城际轨道,如:南京一镇江一无锡一苏州一上海,上海一嘉兴一杭州等城际轨道交通线。 自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机制建立以来,长三角物流一体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上海电子口岸已与南通、江阴、南京等部分港口和企业实现口岸物流数据联网传输等手段;亿通国际在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平台业务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用户约5万多家,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形成以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为主体的企业用户群;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依托网络平台,已为2000家长三角地区企业提供物流交易的服务。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主体跨地区经营行为的频繁化,催生了长三角区域物流合作的需求,从2003年开始,长三角地区展开了对物流联动的发展和物流圈的建设的广泛讨论,举办的论坛和签署的各种有关政策文件也比较多,区域物流合作趋势逐渐增强(见表3-1)。3.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协调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难题和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注意。找准难题,找准瓶颈,及时破解,是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之策的重要举措。长三角区域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坚实基础、条件与机遇,但是目前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1)物流发展集聚效应太强,削弱了其它城市发展,导致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2)物流园区的布局缺乏统表3-1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主要会议对区域物流一体化的作用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2003)签署长三角道路运输合作和一体化协议,建立长三角物流合作联系制度,实现“无障碍物流”和“无缝隙物流”中国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联席会议(2004)“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一体化进程有了实质性启动长三角第六次经济协调会“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2005)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南通协议,包括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港口联动等方面中国(浙江)长江三角洲物流合作高层论坛(2006)签订长三角、香港、台湾物流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长三角及港台物流合作的序幕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2007)签署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电子口岸平台全面瓦联互通,是长三角区域大通关的实质性突破中国长三角物流产业合作洽谈会(2008)提出应把制造业、商贸业的产业升级作为物流业发展的考核目标,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长三角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暨中国(浙江)长三角物流发展合作论坛(2009)签署长三角地区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合作备忘录,标志长三角现代物流联动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一的规划,行政壁垒障碍仍然存在,城市主体缺乏统一的规划,网络体系建设与产业空间布局缺少城市之间的相互协调。(3)物流园区质量与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一方面是没有重视网络化运营与跨园区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在规划时存在错位,大多城市争相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实际运营中就很难实现针对自身需求与特色产业的专业物流园区。(4)物流节点的规划主要是按照区域发展走廊布局,尚缺乏基于“产业链”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模式的规划布局。(5)人才短缺成为阻碍区域物流联动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师较为缺乏,制约了物流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4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形势分析与实现模式4.1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形势分析 实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现其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主要有:(1) 欧债危机的影响。随着欧债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十分复杂与严峻的形势,下行压力非常大,因而会给物流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使物流业市场规模产生萎缩,物流的有效需求会不足,使物流资源产生闲置,造成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面临巨大压力。物流业是服务业,有着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主要是为了给商贸流通与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物流业的市场由商贸流通与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所构成,国内与国际物流需求市场都需求萎缩,一定会导致物流经营业务量相对下降。欧债危机对物流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包括:快递业、传统的公路运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2) 经济全球化影响。一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这发展模式要求现代物流业的加快发展,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与提高产品供给时效,并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二是为了能够适应国际上产业分工的变化,这要求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的环境,完善物流服务的体系,在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时抓住机遇,吸引国际上的投资,以促进我国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伴随着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这要求我们提高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速度,培育国内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使物流服务能力有所提高,来应对日益激化的全球物流企业的竞争。(3) 国民经济要求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的经济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国民的消费水平也将会进一步的提高,商品零售额、货物运输数量和对外贸易额等都将显著增加,能源、工业品、农产品、进出口商品与原材料等的流通规模也将大幅增加,这要求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与物流服务能力能够更高。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有改善物流条件的要求,要缩小和东部地区物流成本的差距,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4) “十二五”规划将物流业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十一五”规划已圆满落幕,“十二五”规划的序幕正慢慢拉开,国家首次将物流业作为振兴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值中国物流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物流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物流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支持物流业发展、破解其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瓶颈等问题,长三角“两省一市”都已制定了到地的“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目标。4.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模式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长三角区域物流网络己经初具雏形,物流圈体系也己初步形成(见图4-1)。几个物流圈分别以上海、宁波、南京为增淮安盐城南京泰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南通温州台州丽水绍兴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金华南京物流圈上海物流圈宁波物流圈扬州镇江泰州常州盐城淮安南京无锡南通图4-1 长三角区域物流网络结构长极,总体上,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综合型物流网络,网络的效应也已经慢慢显现。但是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节点和节点、通道和通道、节点和通道之间的衔接不通畅的问题仍普遍存在,阻碍了区域内各要素资源的通畅流动,也影响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其实现模式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是港口和物流园区等相关物流节点一体化;二是公路、铁路等相关物流通道一体化;三是物流企业一体化;四是物流信息的一体化。4.2.1物流节点一体化模式(1)港口 近年来,长三角港口发展较快,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较突出的就是互相争夺货源、抢占腹地,竞争远大于合作。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各自为政的竞争局势,影响了长三角港口发挥综合水平。所以,必须要从区域的视角出发,争取使港口群的错位发展早日实现,以达到其功能互补,提高长三角港口群的整体实力。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长三角港口群的优化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长三角区域港口群依托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并以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为主,充分发挥了连云港、舟山、温州、苏州、南通、镇江等沿海及长江下游港口的重要作用,服务于长三角以及长江沿线区域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港口群的集装箱运输布局是以上海、宁波港为干线港,包括南京、江苏、镇江、南通等长江下游各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储运系统,相应布局嘉兴、台州、温州、连云港等支线与喂给港口;进口石油与天然气等接卸中转储运系统是以上海、宁波、舟山、南通港为主,相应布局南京等港口;进口铁矿石等中转储运系统以连云港、宁波港、舟山港为主,相应布局上海、南京、镇江、苏州、南通等港口;煤炭装卸及转运系统是以连云港为主布局的煤炭装船港与由该区域公用码头及能源等企业自有码头共同组成的;粮食中转储运系统由上海、舟山、嘉兴、南通和连云港等港口组成;以宁波、温州、舟山等港口布局陆岛滚装运输系统;以上海、南京等港口为主布局商品汽车运输系统,最后以上海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和邮轮运输设施。另外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连云港适当布局进口原油装卸设施。 在长三角港口群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从物流一体化出发,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的定位与分工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上海港、宁波一舟山港的功能定位为国际性枢纽中心。其中的上海港应该通过开发洋山港,积极地发展国际干线,充分巩固沿海支线,不断发展长江支线,另外适当发展周边区域的近洋航线,目标成为战略性国际航运枢纽港。宁波舟山港应该参与欧美非等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加快发展远洋水水中转运输,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外港及洋山港的重要补助。二是苏州港、南京港的功能定位为集装箱支线港,作为长江中下游货物连接上海航运中心的地方性枢纽港口,主要为了开辟江海航线。三是南通港、镇江港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近海运输航线骨干港与远洋运输支线喂给港。四是连云港的功能定位应为重要物流中转港,随着苏北、安徽和江西等中部省份的工业化加快发展,未来或将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的综合物流中转港。 长三角港口群在其协调发展过程之中,各地区应该在政府监管、企业自营运作和物流协会等方面多进行合作与交流。首先,长三角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多加强人员交流、信息共享、政策研究和规划制定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使长三角区域港口群在整体管理工作上达成一致。其次,在长三角区域推动区域性物流等行业协会的发展,并加强港口物流协会合作,使港口物流协会发挥纽带与桥梁等作用。再次,鼓励并支持长三角地区各港口在企业总体层面上,加强投资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各港口不断发展壮大。总之,长三角港口群应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形成合力,不断提升长三角港

    注意事项

    本文(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