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基于熵变模型的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doc
基于熵变模型的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孙世民内容提要城乡结合部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又是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为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把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可管理的整体系统,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剖析了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途径与策略。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是一个总熵变逐步减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增加负熵流、减少正熵流,以提高发展能力、增加发展机会、弱化外部威胁。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观;熵流;耗散结构作者单位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一、引言城乡结合部是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的产物,是城市要素自内向外扩散、农村要素自外向内集聚的结果。它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之间,既不同于典型城市又有异于典型农村,发展进程具有变性加速性、母城依附性、初期无序性和环境双刃性等显著特征1。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明显的特征使城乡结合部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又是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经济结构、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缩短无序期,加快城乡结合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纷纷研究和探讨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2-4,但大多只着眼于问题层面上的分析。本文认为,仅着眼于表层现象的分析难以给出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的完整解释,提出的策略和建议缺乏理论支撑,对现实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明显。从系统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看,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实质,是一个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或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过程。因此,本文把城乡结合部作为可管理的系统,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原理,探讨其科学发展的机理、途径和策略。二、耗散结构理论及熵变模型(一)耗散结构理论的要点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Prigogine)于1969年提出的。它是研究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和规律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5: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外部条件和系统内部某个序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耗散,是一种能量耗散,是由利用效率高的能量转化为利用效率低的能量。涨落,是系统状态量对其平均值的偏离,是一种推动系统演变的力量。一个系统要处于耗散结构,就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开放系统;(2)远离平衡态;(3)非线性相互作用;(4)涨落。涨落导致有序原理和不稳定原理表明:系统从混沌状态向有序状态的演变是一个系统不断失稳的过程。不稳定之后出现的宏观有序是由最快增长的涨落决定的,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涨落起着完全相反的非平衡相变触发器作用,即随机的小涨落通过相干的作用不断增加形成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变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新的状态又变得不稳定,又可以通过涨落形成更有序的结构,如此循环往复,使系统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作者简介】孙世民(1962),男,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战略管理与决策分析。(二)熵及熵变模型熵,本来是一个热力学概念,随着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发展,它已经和信息建立起了某种联系。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信息量实质上是负熵;信息论的创始人绅农给出了熵的表达式:当系统可能处于几种不同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时,该系统的熵定义为;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也认为,信息量是一个用负熵形式完全相同的式子定义的。在系统分析中,熵是系统微观层次混乱程度的一种度量,熵值越大系统越无序。因此要提高系统的有序程度,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系统的熵值。由绅农的熵定义可见,当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时,熵值达到最大化,系统处于最无序状态,所以要降低系统的熵值就应扩大各状态概率的差,使概率最大的状态朝着特定的方向演化。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根据热力学定律给出了总熵变公式:。其中,为总熵变,为系统与环境的熵交换(称为熵流),为系统内部产生的熵变(称为熵产生,具有非负性)。分析总熵变公式可知: 若,则,系统与环境的交换使总熵变不断增大,加快系统无序化进程; 若 且,则,系统与环境的交换可减缓其无序化进程,但不能改变系统走向无序的总进程。 当且仅当 且时,开放系统的总熵变不断减少,系统处于有序演进过程中。(三)城乡结合部是一个耗散结构城乡结合部是城乡要素集聚与扩散的结果,满足耗散结构所要求的条件。首先,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交换6;其次,城乡结合部远离平衡态,其地域范围、人口结构、用地景观、经济状况、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再次,城乡结合部内部要素和子系统之间是非线性结构,如人口增长模型是非线性关系模型,同时其内部各个行业、部门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正反馈的倍增效应及负反馈的饱和效应等非线性关系7;最后,城乡结合部不断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无数个小涨落,进而偏离平衡态,当涨落影响程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就会产生巨涨落,从而失稳发生跃迁,从当前的状态跃升到更有序的状态,形成新的耗散结构,推动系统向前发展。三、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要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点,正如曾培炎副总理所概括的,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8: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二)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含义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点,概括出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如下含义。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一种人文关怀,就是以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就是从城乡结合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健康需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2促进城乡结合部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表现为构成要素缺一不可,要素间、要素与系统间、系统与环境间有序协调。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就是把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保持城乡结合部有序协调发展。系统理论认为,有序是指系统要素有规则的联系,协调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间在时间、空间和功能等方面协作配合得当5。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序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序协调,具体包括如下四方面的内容。1)时间上有序协调。一是城乡结合部的人口和产业要素呈现出分步实施、渐进扩散、连续稳定的集聚与扩散;二是要素间在发展顺序上有机衔接、节奏明确、步调和谐。2)空间上有序协调。一是随着城区的蔓延,城乡结合部各要素由内向外渐进推移;二是根据自然条件以及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合理规划生产力空间布局,按产品工艺流程布置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的空间位置。3)数量规模上有序协调。一是城乡结合部的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的规模适度,满足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生态平衡等环境容量的约束;二是各要素间比例关系合理,如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就业岗位、基础教育与人口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城建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等。4)功能上有序协调。一是城乡结合部内,具有健全而协调的城市功能和乡村功能;二是要素间通过业务上的分工协作,如企业与产前联系产业、产后联系产业和旁侧联系产业的联盟,实现功能的互补和放大,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的效应和合作共赢的效果。3实现城乡结合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现在的行动,使发展成为在今天是现实的、合理的,同时又能使明天的发展获得可能的空间和条件。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城乡结合部一代接一代地健康、永续发展。四、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与途径(一)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由落后到先进的运动变化过程,包括数量上的增长和结构上的改善。既然城乡结合部是一种耗散结构,那么其发展过程中必然遵从耗散结构的某些规律,因此可用熵变模型来解释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普利高津的熵变模型表明:要实现城乡结合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足够量的负熵流,以抵消内部的熵产生。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不完整,因为:1)受人类思想活动和对事物认识程度的影响,在城乡结合部发展过程中,来自于系统环境的不全是负熵流,也有正熵;2)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非线性的协同和竞争,在竞争中某种趋势优势化并支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因此城乡结合部内部既能产生正熵也能形成负熵。可见,来自于热力学定律的普利高津总熵变公式,不能完全适合于解释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机理问题。本文借鉴企业耗散结构模型9,对普利高津的总熵变公式进行改进,提出如下描述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的熵变模型:式中:城乡结合部的总熵变;城乡结合部的正熵流;城乡结合部的负熵流;生成于城乡结合部内部的熵产生,称为第一类正熵;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外部的熵产生,称为第二类正熵;生成于城乡结合部内部的负熵,称为第一类负熵;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外部的负熵,称为第二类负熵。 图1 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第一类正熵具有损耗城乡结合部发展能力的作用,主体关系差、管理混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类正熵具有增加城乡结合部外部威胁、减少城乡结合部发展机会的作用,体制和制度束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类负熵具有提高城乡结合部发展能力的功效,其形成条件主要是结合部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综合能力强的主体和良好的社区氛围;第二类负熵具有抵消城乡结合部外部威胁、增加城乡结合部发展机会的功效,其形成条件主要是准确的功能与产业定位,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及大量可被引进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内外正负熵的共同作用,使城乡结合部的总熵变小于零,发展态势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方向演进,如图1所示。(二)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途径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表明: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加快城乡结合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根本途径。为此,应从如下三方面理清城乡结合部的工作思路。1)避免或弱化第一类正熵对结合部发展能力的损耗,同时强化放大第一类负熵对提高结合部发展能力的作用;2)严格防范和控制第二类正熵所导致的外部威胁的增加,借助第二类负熵来有效抵消外部威胁的增加;3)充分利用第二类负熵的控制作用有效增强结合部的发展机会,尽量减少第二类正熵对结合部发展机会的不利影响。五、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途径和思路,针对城乡结合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文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方面提出加快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建议与策略。(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增加第二类负熵,弱化外部威胁、增强发展机会根据第二类负熵的功效和形成条件,要加快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以增强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机会、削弱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外部威胁。1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一般认为,城乡结合部具有如下功能2-4,10-11:城市化的前缘地带、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区、城乡关系的协调区、生态环境的巨屏障。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以及目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城乡结合部的功能还应包括: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沿阵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核心区,建立小康社会的传导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如北京市确定了城乡结合部的八大功能,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休闲、理想居住地是两个主要功能1。明确功能定位,特别是四项新功能的添加,强化了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有利于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定位和战略与规划的科学制定,有利于第二类负熵形成条件的创造和改善。2准确进行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定位。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产业扩散与集聚的主要场所。应遵循收入弹性高、市场前景好、关联程度大、比较优势明显、劳动力吸纳能力强、污染程度低等基本原则,确定城乡结合部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如北京市把城乡结合部的第一产业定位于:果品蔬菜、花卉苗木、药材和畜禽等四大主导产业,蔬菜和畜禽两大支柱产业11。及时准确的产业定位能够从如下两方面增加和改善城乡结合部的第二类负熵:一是直接地增加了的数量;二是有针对性地吸引凝聚城市和乡村的人才、技术与资金,间接地增加了的数量、改善了的结构。3科学制定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要科学制定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就应努力做到: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整合功能、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问题进行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2)以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分析人才、技术、市场、资金、信息、区位等方面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重点从人口规模、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方面提出具有创新性和操作性的战略规划;3)城乡结合部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功能分区、产业体系和重点项目,战略部署、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城乡结合部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和有效实施,可使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有章可循、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进而弱化外部威胁、增强发展机会,增加第二类负熵,减少总熵变,提高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全面有序性和持续协调性。(二)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制度,消除第二类正熵,从源头上杜绝外部威胁对城乡结合部而言,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制度是外部正熵。它严重地阻碍着城乡结合部的有序演变进程,必须通过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来彻底打破,从根源上消除第二类正熵给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带来的外部威胁。1深化土地制度创新。主要是:1)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理念,整合城乡布局。树立城乡一体规划理念,依据城乡结合部发展战略与规划,在全面分析预测各类建设用地供需状况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供应量进行空间分配、效率分配和时序分配,有效指导农业、工业、城建、交通和水利等各行业的有序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2)实行定额供地和规范供地的土地经营机制,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一是建立严格的建设项目用地定额供应机制,合理制定各行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用地定额标准;二是制定各类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集约用地量化管理指标;三是实行迁入项目或新建项目的用地公示制度,接受公众的监督,提高用地透明度。3)创新征地保障机制,维护农民权益。一是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努力拓展对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除按法定标准进行货币补偿外,还应给予失地农民其他补偿,如享受养老保险、留地安置、用地单位安置、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信贷扶持等;二是对非公益性用地的征用,应提倡实行土地承包权的股份化,让农民分享收益,消除后顾之忧。2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创新。首先,要进行观念更新。从思想上明确,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地从户口本上改变公民的户口标签,其实质是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权利不公平、待遇不平等;其次,认真清理与户籍相连的各种附带功能,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逐步剥离城市户口所附加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等隐性福利,取消户口迁移的限制。最终实行与自由迁徙相适应的、开放性的、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为基准的户籍管理模式。户籍制度的深化改革,既能弱化外部正熵,又能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放宽农民进入结合部就业和定居以及外地户口的技术人才、干部和企业家来结合部工作、竞聘和投资的条件,进而吸引和凝聚更多、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增加第二类负熵。3积极开展社会保障制度创新。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结合部的本地和外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如何使结合部的农民象城市居民那样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并逐步建立起子女教育、职业选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机制。但由于目前城乡经济社会条件相差甚远,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处于无助的自然状态,试图让两种不同水平的保障制度马上并轨,一步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较为妥善的改革路径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城乡分头推进,创造统一的条件和基础。目前最迫切的是做好当地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保障、失业保障和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对来结合部时间较长、工作较稳定的农民工可吸纳参加养老保险;第二步是逐步实行城乡并轨,全面推进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除了能够减少外部正熵外,还能从以下两方面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负熵流:一是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增加第二类负熵;二是增强城乡结合部内部的和谐性,提高第一类负熵。(三)充分利用城市优势,不断汲取第二类负熵,借势发展城市是各类要素的集聚地,具有明显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交通和信息等优势,存在着可被城乡结合部内借用的第二类负熵。充分利用城市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助外部力量促进自身发展,是城乡结合部尽快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捷径。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借势发展”策略,扫除利用第二类负熵的思想障碍。目前,我国大多数城乡结合部未能充分借助城市力量来发展自己。如北京市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和科教机构,人才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居全国第一,但城乡结合部的企业竞争力弱,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素质不高13。这表明,云集在京的人才和科教机构形成的巨大优势还未被当地企业充分利用,借势发展的潜力巨大。因此,城乡结合部的政府、企业以及广大居民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合作共赢”的理念,大力挖掘“近在眼前”的各种优势的潜在作用,走“借势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第二类负熵的流动阻力。2不断造势,提升资源吸引力,引入更多外部负熵流。城乡结合部要重点做好:1)定期举办由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科教机构、投资机构、新闻媒体等参加的城乡结合部发展论坛,开展学术交流、问题研讨、人才招聘、新闻发布、经贸合作洽谈、产品和成果展示等活动,扩大影响、制造舆论;2)制定优惠政策,对长期合作的人才和项目给予税收、信贷、资金、生活待遇、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倾斜;3)建立健全地方法规,通过制定地方法规的形式保护合作者的合法权益;4)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凝聚注入城乡结合部的人才、资金与科技成果;要转变政府职能,在削减审批项目、放松管制、减少干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从管理向服务职能的转型,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5)加强自身基础设施、设备状态和技术水平的改善,为研究工作和成果转化提供物质保障和工作条件。通过造势,打造坚实的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可以减少负熵流阻力,汲取更多的外部负熵。3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共赢,增强第一类负熵的生产能力。1)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成立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智囊团,对人口管理、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论证、研讨和咨询;2)针对城乡结合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拟定研究课题,通过出资、出力等方式与科教机构协作攻关;3)主动与科教机构建立成果转化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物质条件,成为他们的研究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增长极;4)与科教机构建立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合作关系,逐步将输血机制转变为造血机制。上述措施能够发挥借势效果,增加第二类负熵,更重要的是能够产生利用外势增强自势的效果,提高利用第二类负熵和将第二类负熵转化为第一类负熵的能力。(四)改善自身结构,努力增加第一类负熵,增强发展能力根据系统学原理,结构是系统功能的决定因素,环境只是系统功能的影响因素。因此,增加内部负熵,提升发展能力,是城乡结合部降低总熵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这需要从改善主体能力及其关系两方面入手。1创建学习型区域,培育和提升主体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和杭州等大城市先后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学习型城市是由具有立志学习一辈子的市民所支撑的城市,它强调学习力、强调工作的生命意义、强调创造14。城乡结合部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建成“学习型区域”。学习型区域的创建,可以提高城乡结合部构成主体(政府、企业、社区、村庄和居民等)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更新思想观念、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业务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增加的数量、提高的质量、改善的结构。2不断改善主体关系,增强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原理,在构成主体素质一定的情况下,城乡结合部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取决于主体间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合作主要表现在主体间和主体与城乡结合部间两个层面上。1)主体层面上,应着力培育主体间的合作意愿,逐步提高合作能力和合作程度。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两点:一是培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达成“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共识;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供应链,将主体间的合作落实到实处。2)主体与城乡结合部层面上,应强调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只有个体理性满足了,集体理性才有可能实现。可见,城乡结合部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公平、公正、合理地满足各类主体需求,做到:有效配置资源,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繁荣市场经济,增加税金收入;培育完善要素和产品市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搞好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融合人际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然,政府、企业、社区、村庄和居民等各主体应从加快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展经济活动、选择行为方式。3培育以人为本的先进社区文化,促进主体间合作。社区是城乡结合部的基本构成单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结合部必须努力培育和建设以人为本的先进社区文化。1)转变观念,深刻理解社区文化的科学内涵。不能把社区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只是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应将其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是促进社区成员之间达成共同目标、增强合作意愿、优化行为规范,实现个体价值追求与社区乃至整个城乡结合部目标完美结合的有力武器;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树立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让每一位市民、农民和外来人口都有强烈的方向感、信任感、归属感和温暖感,以激发他们对城乡结合部的热爱和建设热情。3)强化原有人口、迁移人口和外来人口间的融合,逐步消除社会阶层和人员隔阂。职能部门在社区管理和服务方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努力克服过去那种重视原有人口,轻视甚至排斥迁移人口尤其是农村外来人口的不良倾向;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原有人口消除优越感,迁移人口消除陌生感,外来人口消除自卑感,减少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经济背景的人口间的矛盾、冲突和隔阂,让迁移人口特别是外来农村人口尽快融入主流社会。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的建设,能够规范和优化城乡结合部有关人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化解集聚在一起的多种力量的相互抵消,减少内部正熵;有利于使社区成员培育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局面,产生不同人员与力量间的凝聚和放大效应,增加内部负熵。(五)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减少内部总熵流,加快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进程1成立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减少内部正熵,确保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协助下,组建由市骨干领导挂帅,有关区(县)计委、规划委、建委、农委等部门参加的城乡结合部工作领导协调委员会,对城乡结合部的建设与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这将会消除和避免那些待遇不公平、处事不公正和社会秩序混乱、经济结构失调、生态环境污染的现象,减少内部正熵。2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加内部负熵,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信息论的创始人绅农和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都认为,信息量是一个用负熵形式完全相同的式子定义的。可见,信息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内部负熵的增加。为此,城乡结合部工作协调委员会应组织有关力量,以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平台,科学策划城乡结合部网站,为相关主体提供服务、决策和控制等三大类信息。城乡结合部网站应具备如下五项主要功能:1)快速的信息管理功能;2)有效的决策支持功能;3)全方位的专家咨询功能;4)强大的电子商务功能;5)先进的电子政务功能。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流将驱动着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井然有序地流动,保障城乡结合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六)加强政策支持和法规建设,减少外部总熵流,增强城乡结合部发展机会城乡要素的有序合理流动是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离不开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法规的引导与规范。政府应尽快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为城乡结合部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如出台基于城乡结合部产业定位的产业政策,以引导城乡人才、资金、技术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与布局,起到增加外部负熵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法管理和规范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过程,严加惩罚违背相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等行为的当事者,起到降低外部正熵的作用。参考文献1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演变机理与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2 李世峰,白人朴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4):248251.3 付加锋,宋玉祥城乡结合部的问题与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2):68.4 沈孔忠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J人文地理,1999,14(4):3841.5 苗东升系统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6 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7 吴雷,许秀英利用熵变计算探讨城镇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2):4244.8 曾培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N学习时报,20031215(1).9 刘兴国企业耗散结构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3),3336.10 范磊城乡边缘区概念和理论的探讨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3):2833.11 陈佑启论城市交错带及其特征与功能J经济地理,1996,16(3),2761.12 刘岚芳北京市主导产业群的变化J见:景体华2004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 倪鹏飞北京城市竞争力及其全球竞争战略J前线,2003,(6):4042 .14 杨学芬试论学习型城市社区的创建J理论月刊,2004,(1):1013.Editor's note: Judson Jones is a meteorologist, journalist and photographer. He has freelanced with CNN for four years, covering severe weather from tornadoes to typhoon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njonesjr (CNN) - I will always wonder what it was like to huddle around a shortwave radio and through the crackling static from space hear the faint beeps of the world's first satellite - Sputnik. I also missed watching Neil Armstrong step foot on the moon and the first space shuttle take off for the stars. Those events were way before my time.As a kid, I was fascinated with what goes on in the sky, and when NASA pulled the plug on the shuttle program I was heartbroken. Yet the privatized space race has renewed my childhood dreams to reach for the stars.As a meteorologist, I've still seen many important weather and space events, but right now, if you were sitting next to me, you'd hear my foot tapping rapidly under my desk. I'm anxious for the next one: a space capsule hanging from a crane in the New Mexico desert.It's like the set for a George Lucas movie floating to the edge of space.You and I will have the chance to watch a man take a leap into an unimaginable free fall from the edge of space - live.The (lack of) air up there Watch man jump from 96,000 feet Tuesday, I sat at work glued to the live stream of the Red Bull Stratos Mission. I watched the balloons position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sky to test the winds, knowing that if they would just line up in a vertical straight line "we" would be go for launch.I feel this mission was created for me because I am also a journalist and a photographer, but above all I live for taking a leap of faith - the feeling of pushing the envelope into uncharted territory.The guy who is going to do this, Felix Baumgartner, must have that same feeling, at a level I will never reach. However, it did not stop me from feeling his pain when a gust of swirling wind kicked up and twisted the partially filled balloon that would take him to the upper end of our atmosphere. As soon as the 40-acre balloon, with skin no thicker than a dry cleaning bag, scraped the ground I knew it was over.How claustrophobia almost grounded supersonic skydiverWith each twist, you could see the wrinkles of disappointment o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record holder and "capcom" (capsule communications), Col. Joe Kittinger. He hung his head low in mission control as he told Baumgartner the disappointing news: Mission aborted.The supersonic descent could happen as early as Sunday.The weath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mission. Starting at the ground, conditions have to be very calm - winds less than 2 mph, with no precipitation or humidity and limited cloud cover. The balloon, with capsule attached, will move through the lower level of the atmosphere (the troposphere) where our day-to-day weather lives. It will climb higher than the tip of Mount Everest (5.5 miles/8.85 kilometers), drifting even higher than the cruising altitude of commercial airliners (5.6 miles/9.17 kilometers) and into the stratosphere. As he crosses the boundary layer (called the tropopause), he can expect a lot of turbulence.The balloon will slowly drift to the edge of space at 120,000 feet (22.7 miles/36.53 kilometers). Here, "Fearless Felix" will unclip. He will roll back the do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