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西安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92358       资源大小:180.50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安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题目西安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领 域公共管理指 导 教 师申请学位日期200 年 月 日西 北 工 业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专业学位研究生题目:西安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 者: 领 域: 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 摘 要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国企职工固定地依附国有企业并终身享受企业福利,从而导致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导致了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低下。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并已演变成为国有资产对国企职工的无限责任制度,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按市场进行配置的原则格格不入,不仅构成国有企业现实的沉重负担,而且成为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自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在我国全面推进以来,众多国企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妥善安置了职工,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但地处西北的西安市改革改制工作仍相对滞后。笔者就近年来西安市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的现状,对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进行身份置换的必要性、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的难点,运用经济学中的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及罗尔斯的正义论观点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职工对安置政策不满,继而导致影响社会稳定的原因,剖析了现行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政策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经济布局和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探讨,从中得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国企改革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地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改革改制政策,利用统一的国企改革平台,多方筹措改制资金,依法安置职工,确保国企职工合法利益等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国企改制,职工身份置换,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Under the tradition economic system in our country , staff and worke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fixed cling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 enjoying lifelong enterprise welfare, which having led to be short of the enthusiasm for production and creativeness of staff and worker, having also led to enterprise inefficiency. In process of switching to the market economy, the malpractice of this system, which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principle of deploying capital and the labor force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highlights day by day, and evolved into the un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that the state asset agains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Meanwhile, it causes not only real tremendous burden fo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 but also the serious barrier towards market economy. Since the 1990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ush forward reform roundly, and moreover a large numbe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adjust the product mix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bringing about stimulating the state-owned storage quantity property, placing the staff properly, as well as realizing the win-win of th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nd social efficiency. However, the reformation in Xian city situated northwest still relatively lagging.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taff arrangements for Xi'an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recent years, on one hand, the author elaborates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difficulty about staff status replace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tion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pectancy theory、the fair theory in economy, and Rolles's justice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studies the dissatisfaction of staff against the worker arrangements, which subsequently caused the society stable problem;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worker arrangements in the pres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a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economical layout and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western country, that obtains to the enlightenment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as well 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Under deepgoing analysis and study,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insisting “humanis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perfect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andarding social reform policy, using the unified enterprise reform platform, raising the remanufacture fund in every way, placing the staff legally, and guaranting the legal advantag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by refer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experience.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staff status replacement; problems; measures目 录第1章 绪论1 1.1 职工安置工作的研究背景11.2 我国企业改革工作中职工安置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 1.4 研究职工安置问题的目的及意义2第2章 国企改制中对职工进行身份置换的必要性42.1 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42.2 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5第3章 西安市职工身份置换采用的主要政策和依据6 3.1 依法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办法 6 3.2 政策性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办法 6 3.2.1提前退休固定工的安置办法 6 3.2.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固定工的安置办法 6 3.2.3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合同制职工的安置办法 6 3.2.4工伤或患职业病职工的安置办法 7 3.2.5非因工负伤或患病职工的安置办法 7 3.2.6被其他单位接收职工的安置办法 73.3 人资分离企业的职工安置办法7 3.4 其他政策7 3.5 政策存在的缺失8第4章 职工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4.1 职工安置工作所带来的对社会和职工个体的影响10 4.1.1职工身份置换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失业人员的增加10 4.1.2企业改革会使一部分职工福利受损10 4.1.3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生活无着落10 4.1.4国企老职工的利益难以保障11 4.1.5改制过程缺乏透明度11 4.2 西安市国有企业在实施职工安置时面临的具体问题12 4.2.1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12 4.2.2职工安置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13 4.2.3职工对安置费用计算基数存在异议13 4.2.4不同改制形式的职工安置费用存在巨大差异13 4.2.5“老实人吃亏”现象 14 4.2.6“早改不如晚改”现象 14 4.2.7合同制职工对安置标准不满14 4.2.8“4555”人员要求提高生活费问题 15 4.2.9企业临时工和农民工的问题15 4.2.10住房公积金清偿问题 15 4.2.11拖欠工资问题 15 4.2.12企业改制后职工生活区管理等问题 16第5章 职工安置中存在的难点和理论分析 17 5.1 职工身份置换的难点 17 5.1.1 观念滞后 17 5.1.2 补偿标准 18 5.1.3 置换成本 18 5.2 对职工安置工作的理论分析18 5.2.1公正和平等是企业改制时职工安置中职工的普遍要求18 5.2.2职工安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19 5.2.3职工安置政策要充分考虑职工对政策的期望 20第6章 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21 6.1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布局对我们的启示 21 6.2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对我们的启示22 6.2.1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22 6.2.2新加坡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23 6.2.3美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 23 6.3 西方国家失业保险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24第7章 解决职工身份置换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277.1 方向性建议277.1.1国有企业改制应当法制化,一切按照法律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化运作 277.1.2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改制的操作平台来统一运作28 7.1.3完善改制政策,加大对企业改革成本的支持力度28 7.1.4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职工首先做到思想改制28 7.1.5依法置换职工身份,确保职工合法权益29 7.1.6采取多种方式安置职工,多渠道筹集安置补偿费用29 7.1.7加大对企业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的追收力度30 7.1.8做好职工安置的善后工作30 7.2 具体建议30 7.2.1做好职工身份的确认工作30 7.2.2规范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31 7.2.3妥善安置“4050”、“4555”职工,解决老职工的后顾之忧31 7.2.4锁定企业改制时职工安置费用的计算基数31 7.2.5由资产经营公司筹集政策性破产企业的改制资金32 7.2.6成立善后机构代管改制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32结 论33致 谢34参考文献 35第1章 绪论1.1职工安置工作的研究背景党的十五大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并鼓励“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在我国全面推进。10多年来,众多国有及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自觉把自身企业发展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之中,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他们为国有企业带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为国有企业大量注入资金,或提升原有产品,或转产进军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盘活国有了存量资产;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节约了社会成本,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国企改制工作已经完成或接近尾声,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改制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据西安市国资委统计,2003年初西安地区未改制的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共有240户,分布在全市4大系统16个部门,其中工业交通系统75户,商贸流通系统136户,市政建设系统20户,农业水利系统9户。这240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84 .4 9亿元,负债总额144亿元,涉及职工12.21万人,其中在职职工7.25万人,离退休职工4.96万人。截止2006年底,完成改制工作的仅有135户,占应改制企业的56.25%,尚有近半数的国企改制工作未能完成。此外2007年,部分地处西安的原央属和省属国有企业下划西安市,致使目前西安地区近10万名职工急待安置。这些未改制的国有企业大部分资产质量差,负债比例高,人员负担重,经济效益低,下岗职工多,停产、半停产企业多,职工身份置换和安置的难度很大。 西安市国资委2007年国企改制工作总结。研究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职工安置问题,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解决国企机制老化、竞争力低下等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我国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和诸多环节,但归根结底,“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痛处是人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问题:一是对国有独资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解除企业对国家的依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二是有偿解除令民所有制职工的体制性身份。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历经了风风雨雨。职工安置的政策和办法,全国各省市虽都各有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还是统一的,即劳动合同法和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目前,国内经济领域对企业改革研究的焦点,多在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产权制度改革。而对于职工安置工作,社会普遍要求要妥善安置职工,安置工作实施时要体现公平性、要照顾国有企业老职工。其主要观点体现在要增加安置过程的透明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老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和再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筹集职工安置资金等概念性或口号式的观点,对职工安置工作,只具有指导性而缺乏一定的操作性,难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妥善安置职工、如何体现政府、社会和企业在职工安置工作做到公开、公平以及对老职工的关怀,在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研究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职工安置工作存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安置标准不统一、经济补偿金差异大、资金筹措难、实施改制时间差异导致安置待遇差别大以及离退休人员和非经营资产的管理等具体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国企改革中的经验教训,从采用何种工作指导思想、如何统一操作平台、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措施方面,将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1.4研究职工安置问题的目的及意义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其职工;企业成长壮大后,职工也必然依附于企业。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人力资本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必然涉及到企业职工安置和权益保护问题,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不能合理妥善地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不但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职工不能得到妥善安置将是国有企业,乃至社会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因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引起的上访常有发生,仅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所属43户国有企业中2007年就接待职工安置方面的上访192起748人次,集体访38起520人次,个别企业的职工甚至多次出现围堵党政机关大门和阻断交通情况的极端行为。西安市国企改制中职工身份置换和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省委常委会研究西安工作时的讲话中要求西安要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努力在西部强省建设中发挥好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改革开放的示范作用、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用、社会和谐稳定的支撑作用,并要求2008年要完成我省的国企改制任务。西安市面临的国企改制任务紧迫而艰巨,因此,在目前对西安国有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的同时,保障社会稳定的大局并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职工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国企改革改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安置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可帮助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在国企改制中不断完善职工安置政策,解决职工安置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稳步、快速推进国企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第2章 国企改制中对职工进行身份置换的必要性职工身份置换是国有企业改制不可逾越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职工身份置换,是指对原有企业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原劳动合同,同时给予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然后由新的产权主体与职工进行双向选择,对继续留用的职工重新订劳动合同,建立纯粹契约型的新型劳动关系。通过置换职工身份,解决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最终实现国有企业职工进入市场。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事实上是终身制的,即国企职工固定地依附国有企业并终身享受企业福利的“铁饭碗”制度,这种终身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导致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导致了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低下。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并已演变成为国有资产对国企职工的无限责任制度,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按市场进行配置的原则格格不入,不仅构成国有企业现实的沉重负担,而且成为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职工身份置换的实质是解除职工对国有企业的无限依赖关系,使国有企业和职工之间由束缚保护的广义契约改变为市场上的劳务交易契约,让职工走向市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势在必行。从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的目标来看,对所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实施改制的国有企业的职工进行身份置换是必须的。实施职工身份的置换,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可以通过减轻人员负担使职工停止对国有资产的长期消耗,而且对于运行态势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而言,职工身份置换更可使这些企业职工转换观念、提高经济效益。2.1 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职工“全民”身份,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产物。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通过招工录用的办法,把社会劳动者分配到国有企业。而劳动者一旦拥有“全民”职工身份,就意味着他的一生将托付给国家和企业。国家对职工承担无限责任,即国家和企业要对职工的生老病死负责到底,甚至其子女的教育、就业等也要承担下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客观上要求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而旧体制下由国家对“全民”职工配置使用的方式,显然己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它不仅是造成企业冗员多、效益差、背负沉重包袱的重要原因,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梗桔。因此,国有企业置换职工“全民”身份勿容置疑。2.2 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产权制度改革,而产权制度改革能否深化的关键,就是国有资产如何处置和职工身份能否置换。国有资产的退出和职工身份置换是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不可偏废的重要内容。企业改制如果仅停留在国有资产的退出上,不进行职工身份置换,不仅会形成原国有企业己改制或消失,而职工“全民”身份仍然存在的逻辑矛盾,而且在实践中对国家、企业和职工这三个方面都是不利的。一是不利于职工在新企业中背水一战;二是造成国家对改制企业职工继续负无限责任,一旦新的企业经营失败,职工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全民”身份,向政府提出种种要求,独享改革的成果而转嫁改革的风险。因此,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只有同时置换职工身份,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述情祝的出现。实践证明,实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实行管理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基础。改制企业职工告别“全民”身份,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由“国家人”变成“市场人”,可消除旧体制下职工养成的惰性,使他们面对压力,激发出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极大地促进企业向前发展;同时,实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也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轻装上阵进入市场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改制企业劳动用工的优化组合,克服旧体制下劳动用工的弊端。只有实行职工身份置换,把终身制变成合同制,才能促使职工产生危机感,激励和鞭策职工提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同时也才能从法律层面上理清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促进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形成。第3章 西安市职工身份置换采用的主要政策和依据西安市的国有企业改制,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人资分离改制、政策性破产改制、企业兼并改制、依法破产改制等。不同的企业改制模式,采用不同的职工安置、职工身份置换办法。实践中采用的职工安置政策主要有:3.1 依法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办法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第44条规定: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2 政策性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办法被批准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企业,按照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列入国家计划的破产兼并企业职工安置有关社会保险问题的通知(陕劳社发200124号)实施职工安置工作。3.2.1提前退休固定工的安置办法: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全民所有制职工,从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一年内,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人员,可以提前退休。凡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不再享受其他安置政策。3.2.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固定工的安置办法: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全民所有制职工,不符合前款提前退休安置条件的,按照破产企业所在市(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发给一次性安置费,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3.2.3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合同制职工的安置办法:对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的城镇合同制职工或农民合同制职工,按每满1年工龄支付1个月本人工资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城镇合同制职工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仍未就业,生活困难的,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民合同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及失业保险补助,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发给本人,同时终止社会保险关系。3.2.4工伤或患职业病职工的安置办法:因工致残或者患严重职业病,劳动鉴定为1至6级的职工,伤残抚恤金按照劳动部发1996266号文件规定支付,具体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至90,1级为90,2级为85,3级为80,4级为75,5级和6级为70,实行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伤残抚恤金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月支付;未实行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伤残抚恤金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支付。劳动鉴定为7至10级的职工,一次性安置时,除按规定发给一次性安置费或经经济补偿金外,按照劳部发1996266号和陕劳发1997232号文件规定,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是7级为上年度全省月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6个月,8级为14个月,9级为12个月,10级为10个月。3.2.5非因工负伤或患病职工的安置办法: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鉴定为5至10级,一次性安置时,除按规定发给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外,并按照劳部发1996354号及陕劳发1996105号文件规定,发给相当于6个月本人工资的医疗补助费。3.2.6被其他单位接收职工的安置办法:破产兼并企业职工被其他单位接收安置的,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不发给职工本人,直接拨付给接受单位。每接收安置一名职工,按照所在市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拨付。职工和接收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后,由于接收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后,须将原拨付的一次性安置费发给职工本人。3.3人资分离企业的职工安置办法国有企业采用关闭、人资分离形式改制的,按照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发200324号),对企业职工应分类采取不同政策,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具体规定为:对企业的在职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发给一次性安置费。198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一次性安置费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计算(市纺织系统以1983年底为时间界限),20年以下(不含20年)工龄的按3倍确定,20年至30年(不含30年)工龄的按4倍确定,30年以上工龄的按5倍确定。198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原国有企业职工,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予经济补偿;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可以签订内退协议,退岗修养,企业根据有关规定按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3.4其他政策西安市的市属企业在实施改制安置职工时,执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同时,还执行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意见的通知以及失业保险条例。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意见的通知(市政发200375号)第十条规定:从2003年6月1日起,国有企业新下岗人员和不再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的下岗职工应按照有关规定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及时办理失业保险手续。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第十七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后根据所在单位和本人的累计缴费,可领取最长不超过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3.5政策存在的缺失对比以上的职工安置政策,我们不难发现,依法破产、政策性破产、人资分离等三种改制形式,在实施职工安置时,给予职工的安置费用或经济补偿金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这里,我们仅以不同年度采取不同形式改制模式的企业,以同样有25年工龄、档案工资均为780元/月的合同制职工和固定工安置费用为例,来比较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的待遇差异。表3-1不同形式改制企业合同制职工与固定工安置待遇差异情况单位:元改制模式合同制职工经济补偿金固定工安置费用实施依法破产的企业2007年19500195002008年1950019500实施政策性破产的企业2007年19500587582008年1950075036实施人资分离的企业2005年16380536922008年1638063120从上表可以看到,采取不同的企业改制模式,会使同样年龄、同样工龄的职工所得到的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用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而且采取同样改制模式,但实施的时间不同的企业,其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简单的分析比较,我们似乎能得到依法破产的改制模式,可以消除补偿费用差异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依法破产的企业,多数是停产多年的困难企业,早已严重资不抵债,这些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清偿职工债务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费用,也就是说连以上估算的19500元的安置费用都是“镜花水月”。第4章 职工安置中存在的问题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实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虽然在盘活国有资产、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之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得不引起重视。4.1职工安置工作所带来对社会和职工个体的影响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开展的变革势必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国大力推行企业改革,就是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我们不必赘言。然而,改革也会带来一些诸如失业人员的增加等负面的影响。4.1.1国有企业改革职工身份置换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失业者的增加最大可能的追求微观经济效益,是改制后企业的唯一目标,他们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大量解雇原有企业职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这种方式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就业压力;还有些经营者自身在观念上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改制就是私有化,就是让员工全面下岗,结果造成人心浮动,心怀不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聚众集会以示抗议,社会影响非常不好。2007年,西安市的市属国有企业中,仅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系统43家所属企业改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而走向社会的失业人员就达到12488人。 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2007年工作总结。4.1.2改制后可能会使一部分职工福利受损国有企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型企业在改制前一般是以较低廉的价格向职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许多企业对职工生活设施甚至对职工水、电、气的使用上存在“明贴暗补”现象,带有很大的社会福利性质。而改制后,盈利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取消这类的补贴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是企业普遍的选择,因而原企业的职工曾享受的“福利”必然受到很大冲击。4.1.3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生活无着落少数企业改制后,置员工的权益而不顾,把员工的工资和社会保险也“改”掉了,使员工失去了工资报酬和社会保障。例如一家国有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产品销路不畅,连年亏损,己欠发职工半年的工资和欠缴半年社会保险费。在实行转制过程中,由3位职工拿出资金购买了该企业大部分股权,部分职工自

    注意事项

    本文(西安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