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992199       资源大小:26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

    中 共 江 西 省 委 党 校 在 职 研 究 生毕业论文题目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 摘 要自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劫难逃、难以幸免。从全球三大经济体上看,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增长停滞不前,中国大陆、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在欧洲,几乎每个国家都同时面临政府负债庞大、银行营运困难和经济增长疲软等困境。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经济皆已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还远不及美国。受欧债危机拖累,希腊、西班牙等国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多次引发世界金融市场动荡。正如经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一样,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矛盾和困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谋求结构好、质量高、后劲强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显然,加快构建一种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衰退,我国来自于出口的外需骤然减少,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正在下降,而大规模的投资衍生了不少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盲目扩张、通货膨胀,以及造成许多城市比拼城市优惠政策,以更低价出租土地,牺牲资源和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更为突出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和必要。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地域广,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纵深推进阶段,加上人民群众从温饱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现实发展需要,决定了拥有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也无疑会带来新一轮的国内消费热潮。消费将是各地、各城市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越发显示其独特的引擎作用。这也为我们构建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可能和可行。基于这些情况,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依靠消费主导、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各地也纷纷提出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思路和设想。萍乡的发展战略就是把萍乡建设成服务全省、辐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以商贸、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规划设想和努力方向,目前规划已经完成,正在逐步实施之中。对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走消费型经济转型之路的规律性探讨,分析目前中国消费能力较强的主要城市的发展特点、条件和共性,客观地分析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思考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既很有意义,也十分必要。尤其是江西在中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各地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更是尤为迫切的重要课题。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区域,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需要源动力的。而最为可靠最为持续最为有效的动力,源自于消费。人从降生第一天起,经历的生老病死过程,每天的吃喝拉撒,所有的衣食住行等,都是消费的过程。在以人为本精神指引下,促进合理合法的以自我满足为中心的消费型经济发展,既符合社会学的人本主义,也符合经济学的发展规律。当然,在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最本质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有钱消费,解决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问题;二是有地消费,解决消费场所、消费形式以及消费供给的问题;三是有胆消费,解决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和敢于消费等问题。围绕上述这些问题甚至最为关键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涉及国家政策层面而地方鞭长莫及、一筹莫展。但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本地本区域的主观努力、制度设计、提前准备等手段得以改进的。比如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解决消费者有消费能力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说,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个税起征点已经从800元提升到2000元,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等于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这就是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激活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功效。但地方可以通过努力发展产业,尤其是旅游等第三产业,以此达到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快人口流动等利于消费型城市建设,长久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还有提高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上涨过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小孩上学不用交学费,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低收入人群都有住房,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既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同时更激励各地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审时度势地加快转变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完善社会保障等等,都是消费型城市建设应该考虑、设计和抓好的问题。萍乡,是一座老工矿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把萍乡建设成一个赣湘边际重要的以商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既是策应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也是紧贴当前萍乡实际,更是萍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我将重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还处于不够发达地区萍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经济和城市转型的战略谋划上,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对萍乡走消费型城市建设和消费型经济转型中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对萍乡地区的鞭炮烟花、电瓷和化工陶瓷等传统产业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以武功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消费环境的优化和消费文化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健全和完善等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力求为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等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城市转型;消费型城市;消费需求;城市发展问题;萍乡 目 录0.引 言10.1选题背景和意义10.2 研究背景和主要理论基础20.3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可能创新点30.4论文基本思路与框架51. 概述61.1 消费型城市的提出及其涵义61.3中国消费型城市的共性与特点91.3.1人口的相对聚集性91.3.2收入水平的比较稳定性101.3.3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111.3.5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影响的普遍性122. 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主要优势分析132.1 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132.1.1“舍得花钱”的习惯和独有的“矿工心理”132.1.2消费文化142.2区位和交通优势142.2.1湘赣边界的地理优势142.2.2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接受区域经济辐射的便利152.2.3交通条件和设施情况152.3资源优势162.3.1旅游资源优势162.3.2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162.3.3人力资源优势172.4产业支撑优势182.4.1鞭炮烟花产业182.4.2电瓷和工业陶瓷产业182.4.3新兴战略性产业192.5三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202.5.1第三产业在建设消费型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202.5.2萍乡第三产业现状与特点203.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现状和主要矛盾233.1近年来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基本情况233.1.1出台的主要政策和采取的举措233.1.2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成绩233.2当前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253.2.1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3.2.2消费环境不容乐观3.2.3交通建设和区位优势发挥不够253.2.4社会保障滞后264.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对策和建议274.1增加群众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消费能力274.1.1大力促进农民增收274.1.2加快发展区域产业,创造就业岗位274.1.3抓好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284.2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284.2.1加快发展旅游产业284.2.2抓好文化产业294.2.3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294.3搞活三产服务业304.3.1协调发展工业和服务业304.3.2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304.3.3继续开拓服务业市场和优化发展环境304.3.4统筹城乡发展314.4优化消费环境和构建健康消费文化314.4.1优化消费环境314.4.2构建健康消费文化324.5有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24.5.1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巩固城镇社会保险成果324.5.2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334.5.3重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34.5.4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33参考文献36致 谢370.引 言0.1选题背景和意义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科学性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功能渐渐有所弱化。“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国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二章节的指导思想中第三自然段内容。这是基于经济一体化格局并不可逆转趋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愈发受制于诸如全球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影响,切合中国实际寻求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之策的科学研判和正确定位。因为无论是过度依赖于出口,还是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均存有较大弊端,充满不确定性。一则是当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或爆发如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时,外需必然减少,出口肯定受阻,直接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汇率的政治、经济性干预,各种贸易保护、歧视性政策等人为因素,造成外汇严重缩水贬值,外汇储备等财富保值增值的风险剧增,依赖出口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显然难以得到保障。二则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显现不少问题:如盲目上项目、贪大求洋、各级财政包袱沉重、负债连年攀升、投资效益低下等等。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占47.5%,消费是48.6%。显然,投资的比例太大。并且这个47.5%至少有2030%不够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不是一般性浪费,资源严重消耗,污染排放过大,项目本身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唯独消费潜力无穷、方兴未艾。在此情况下,各地提出积极打造消费型城市的设想应运而生。从实际看,萍乡根据市情,确立了建设赣湘边际区域消费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尤其是随着国家将萍乡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把萍乡建设成一个赣湘边际重要的以商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既是策应国家发展规划与战略,也是紧贴当前萍乡实际,更是萍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在省委党校区域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期间所学,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期间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将在本文中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力求能为萍乡和市情相近的中小城市走消费型城市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0.2 研究背景和主要理论基础对需求的研究,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与需求。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之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强调调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等在内的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靠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必须靠国家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因为富人虽然收入很多,但他们只把一小部分用于消费,把大部分储蓄起来;而穷人会把新增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但他们的新增收入却很有限,这是一个矛盾。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累进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或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这样既可解决由消费倾向过低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也可增加政府投资,从而达到刺激需求,促使供求平衡和增加就业的目的。实质上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凯恩斯主义掩盖了这一本质,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求,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克服矛盾。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放眼当今,系统研究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的并不多,尤其是对中小城市如何建设消费型城市,实现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西方学者对于消费理论的研究都是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在消费经济学领域主要有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杜生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亚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但是,上述这些消费理论都集中在解释经济体内部总体消费水平的决定因素,并侧重于阐述随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短期和上期消费函数的差异,专门针对城市消费的经济理论也并不多见。通过查阅我国国内对此研究的学术文献,影响比较大、专业角度较强的主要有南京大学赵宇、张京祥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认为城市向消费型转变是必然结果,但由于受资源和能源瓶颈制约以及制度环境的影响,消费型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指出,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政策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机制因素各不相同,并没有普适性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模式。他们对当前我国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的相关问题也有一定研究。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在其中国何以未能走向消费型社会低成本发展战略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困境中指出: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的转型,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时,建立消费型社会也是一个国家通往现代化之路绕不开的途径。但由于中国长期奉行低成本发展战略,容易导致经济失衡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甚至埋下社会摩擦和矛盾激化的祸根。要实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必须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产阶级数量,在再分配领域建立好社会保障和福利体制。而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高思在谢地教授指导下以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继续以煤炭和矿产资源等为中心来发展城市,必须注重建设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城市。不过对消费型经济转型与建设没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消费型城市建设是一综合性的经济研究课题。将会涉及到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等多门学科。这些学科的不少理论观点将成为我研究此课题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来源。主要有: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f(Y)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前者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假如以APC代表平均消费倾向,则为:APC=C/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以*C代表增加的消费,以*Y代表增加的收入,则是:MPC=*C/*Y2.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这是假定生产中只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并且该两要素配合比例不变,也不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其公式为:G=S/C,其中G是国民收入增长率,S为储蓄率,C为资本产量比。新剑桥模型,这一模型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G=S/C=(P/Y*Sp+W/Y*Sw)/C上式中C代表资本产量比,P/Y是利润在收入中所占比例,W/Y是工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Sp是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Sw是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0.3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可能创新点对于消费型城市,与其视为对一个新兴经济体现状来判断、分析,不如用从经济发展与增长过程中应该遵循和把握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发现其特质、共性,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下,各地保持新一轮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些许探讨。本文研究的有关问题,我将尽量综合运用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等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成果,紧密结合萍乡实际,重点采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从人文、产业优势与依托、社会保障、消费观念、人口等等入手,就萍乡的消费型城市建设问题予以分析研究。作为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进位赶超的氛围日趋浓厚,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态势,抓紧做大各地经济总量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逼。否则,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参与市场分工、利益分配将更为步履艰难。未来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压力和困难显而易见。从参加省委党校研究生学习以来,尤其是在班主任老师和指导老师及专业老师关于毕业论文课题选题方向的要求下,本人一直在对消费型城市定位与建设问题十分关注,也进行过一些思考,对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政府系列政策的出台、举措的推进等,都给予重点关注,课题研究中也查阅了大量资料。我想,这对相对处于比较落后的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好自身比较优势建设消费型城市,将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人也结合政协工作特点,平时参与了不少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素材,所有这些,希望能给此文增添一定的新意。0.4 论文基本思路与框架文章拟写五个部分,一是从选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入手,简述当前转变以消费为主导、出口和投资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坚持消费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以概述的形式,分析当前我国消费能力比较旺盛的一些城市经济情况,重点介绍这些消费型城市的概念、特点、共性,以及我国历史上一些消费型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从人文历史、消费观念、区位特点、软硬件设施、资源和产业等方面,深入阐述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第四部分结合当前萍乡实际,陈述萍乡已经在消费型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并结合消费型城市建设的经验,从收入水平、产业支撑、消费环境、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等方面分析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存在的主要不足;第五部分对照存在的不足和矛盾,就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最后得出萍乡走消费型城市发展道路应把握怎么样的方向、一贯坚持哪些举措、注意哪些重点问题作为本文的结论。全文篇幅控制在两万五千字左右。1. 概述1.1 消费型城市的提出及其涵义赵宇、张京祥在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中认为,消费型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韦伯1920年提出的。当时韦伯将城市分为三大类型,即:商人城市、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并且指出商人城市中消费者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和海外商品贸易所获得的差价;生产型城市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当地的工厂、制造业和家庭工厂的发达程度;消费型城市主要依赖于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型城市至此被正式提出。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消费型城市是区域经济组织和经济体的一个发展阶段,属于发展范畴。从需求角度看,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它包括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是对个人需求的满足手段。从人本主义角度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类自身。只有消费才能带给人类自身效用和欲望的满足。源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消费拉动与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其实是相对应的,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源于通过各种消费方式来满足消费者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多种需求,不断刺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并以此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实消费型城市是相对于生产型城市的一个相对概念。与生产型城市相比,消费型城市在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特征,并以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和其强大的消费需求支撑城市的经济基础。消费型城市不仅通过消费来拉动本城市的经济发展,完成区域经济的内部循环,同时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对于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型城市主要通过提供服务产品来促进消费,包括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以达到不断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目的。城市中的消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城市建成区内的消费者消费为内部性消费,城市建成区外的消费者所消费,称为外部性消费。国际上通常将一个城市的内部性消费占总消费的比率计为内部消费率,50%的内部消费率是消费型城市的底线。赵宇、张京祥在以北京市为例的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中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自然段。消费型城市的消费结构包括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三种类型。在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下,现代消费型城市迅速发展,并以发展资料消费为最重要的特征。古典消费型城市多以生存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例如罗马帝国时候的罗马城市,以其奢华的消费闻名于世。 综上所述,消费型城市可以粗线条地定义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将通过依靠满足消费者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且以消费者的发展资料消费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期达到持续刺激和促进城市经济不断协调增长的拉动功能,实现城市内部消费率不低于50%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大约10年,是居民消费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我国人均GDP已从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5432美元。国外很多著名研究机构对中国未来消费需求十分关注并充满预期,认为中国已经转向消费带动的经济发展时代,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在2015年成为仅次于美日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中国城市的消费真实实力在未来20年将增长5倍以上。从这方面讲,中国发展消费型城市,走消费型城市转型之路成为趋势和必然。同时,尊重经济增长的必然规律远比定义消费型城市要重要得多。1.2 我国消费型城市的主要典型探讨当前我国比较典型的消费型城市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城市消费力。城市消费力是由城市人口、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等指标构成。经模型测算,今年全国城市消费力将达到13.2万亿元,比去年的11.4万亿元增长16.3个百分点。有关研究成果和调查显示,今年排名前10位省份的城市消费力合计8万亿元,约占全国城市消费力的60%。其中城市消费力过万亿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占全国城市消费力的25%。重庆、成都城市消费力增速最快。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排名前20位的城市消费力合计4.7万亿元,约占全国城市消费力的35.6%。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力增速呈西高东低的态势。重庆和成都城市消费力增长速度最快,超过15%;北京、上海、青岛、佛山城市消费力增速低位徘徊,保持在10%左右。从消费结构和水平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都已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城市消费力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源于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品位追求的客观需要,还有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促进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以此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以国内消费的增长弥补外部需求的下降。从历史上看,隋唐时候的扬州,南宋时候的杭州,明末清朝的许多城市都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民国时期的上海、杭州、苏州、哈尔滨等也属于当时全球知名的消费型城市。只是由于对资本、市场经济的政治敏感和禁锢,建国后一些典型的消费型城市被视为资本主义性质,打上资本主义色彩和烙印,这些城市逐渐被改造成生产型城市,随即在历史、经济上的影响和地位迅速下降,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衰落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坚持和不断深入,尤其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GDP达到47万多亿元,保持着9.2%的高位增长率,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0万多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有人预言到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独占鳌头。在经济快速发展高位增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很多城市和区域逐步向消费型城市、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过程。可以说,目前中国正进入向消费型城市转变的过渡时期,尤其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经济一线城市明显具备了消费型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结构都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迅速转型。去年关于消费指数的城市排名统计表明,中国目前消费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在世界排行第18位,北京2000年曾为世界第五,现已降至第22位。如以上海消费指数为1,中国目前消费指数最高的30个城市如下(港澳台不计): 排名次序 城市 消费指数 1 上海 1 2 北京 0.95 3 深圳 0.93 4 广州 0.89 5 厦门 0.88 6 杭州 0.86 7 宁波 0.85 8 温州 0.82 9 长沙 0.80 10 佛山 0.80 11 大连 0.78 12 中山 0.78 13 东莞 0.77 14 珠海 0.76 15 泉州 0.74 16 苏州 0.73 17 汕头 0.73 18 无锡 0.72 19 郴州 0.70 20 惠州 0.70 21 海口 0.69 22 青岛 0.68 23 台州 0.68 24 福州 0.66 25 南京 0.65 26 三明 0.65 27 天津 0.63 28 嘉兴 0.63 29 绍兴 0.62 30 南宁 0.621.3中国消费型城市的共性与特点 消费型城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比较新颖的名词,其实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即使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消费型城市的定义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涵义。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站在经济发展角度,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拉动经济增长的依赖度和科学性水平的评价、判断。我们既可以从西方比较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如何保持比较持续稳定较快经济增长所展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共性问题,予以继承和借鉴,也应该对当前中国消费型城市转型较为成功的典型中,探寻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重要影响的规律,从而为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城市寻找走消费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和举措。从国内外向消费型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城市尤其是上述中国城市实践来看,消费型城市大体上呈现如下特征:1.3.1人口的相对聚集性 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告诉我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和工业化进程最终导致城市化,从而产生集聚经济,不断提高着资源使用效率。也正是人口的相对聚集,为区域经济和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和生活性资料的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刺激了市场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不断拉动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有上海、北京、重庆等9座城市已跻身市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国际性中心城市行列。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50万以上的跨省区中心城市和省级中心城市分别达到109个和111个。孙久文的区域经济学第六章: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第一节内容,区域中心城市中关于中心城市的分类,124页第三自然段。这些城市的人口高度聚集特征,为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型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人口、市场、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的基础。 1.3.2收入水平的比较稳定性消费者拥有相对比较稳定的较高收入,是消费者可以执行消费能力、行使货币选票权利的前提,也是消费型城市得以成功转型的关键。有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前30排名如下: 排名次序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 东莞 35690 2 深圳 32302 3 上海 31838 4 温州 31201 5 广州 30658 6 宁波 30166 7 绍兴 30164 8 杭州 30035 9 厦门 29253 10 苏州 29219 11 北京 29073 12 台州 28583 13 南京 28312 14 无锡 27905 15 嘉兴 27410 16 佛山 27245 17 珠海 25382 18 中山 25356 19 济南 25304 20 呼和浩特 25085 21 青岛 24893 22 天津 24293 23 长沙 23347 24 福州 22723 25 西安 22244 26 大连 21300 27 成都 20835 28 武汉 20806 29 沈阳 20506 30 合肥 19040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上都要大大高于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的水平,是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5919元的数倍。并且与2011年消费指数前30城市排名基本吻合,只有收入水平排在后面的呼和浩特、西安等7座城市没有进入消费指数排名前30名。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型城市必须要有消费者比较稳定的高收入水平作基础。1.3.3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城市内外的流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能否保持生产要素流动的畅通性,既是市场经济机制完善与成熟的衡量标准,也是消费型城市建设的外在区位优势和内在科学制度相统一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由于要素流动的趋利性规律,考虑到要素转移的成本、信息传递的影响等因素,要素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距离,往往对要素流动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孙久文的区域经济学213页第10行。基于要素流动的对流、传导和辐射三大表现形式,例如人口和物质的流动,原材料的运输,劳动力的迁移,各种经济贸易,信息、思想、技术的扩散等,决定了区域和城市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必须在区域发展和城市群(圈)中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的通达性和相对较短的空间距离,达到努力降低要素流动的转移成本和商品贸易的运输费用等目的。目前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备了上述区位条件和优势,航线、海运、铁路、交通等网络均比较完善、健全、发达,为要素流动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1.3.4产业支撑的保障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培育城市产业,形成强有力的城市产业支撑体系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命脉。否则,城市将成为有城无市的空城。从香港、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发展轨迹和现状看,均具备拥有各具特色的如工商贸易、电子能源等新型产业、文化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的特征。从而为城市的就业安排、居民增收、人口聚集、经济增长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为消费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坚强保障。比如上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不断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199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就达到1580.15亿元,占全国的5.0%,一批新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初具雏形。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232.7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5.98亿元。再如广州,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体系,2011年全市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产值达7580.35亿元,实现旅游业

    注意事项

    本文(萍乡建设消费型城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