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精品论文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doc

    • 资源ID:3990822       资源大小:891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论文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doc

    信息工程学院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学 号:09206026专业班级:信管06级(1)班姓 名:王小亚指导老师:杨丽丽完成日期:2009年元月摘 要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对个人而言若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书籍,会方便许多。对图书管理部门而言,以前单一的手工检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得不到高效的管理效率。为了便于图书资料的管理需要有效的图书管理软件,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工作人员对它的操作,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做到高效、智能化管理,达到提高图书借阅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采用数据库技术生成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将会极大地方便借阅者并简化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使工作人员从繁忙、复杂的工作进入到一个简单、高效的工作中。基于这个问题,开发了大学图书馆借阅系统。系统采用C/S模式,实现了借还书的方便、高效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本文通过作者设计和开发一个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践,阐述了高校图书管理软件中所应具有的基本功能、设计、实现。分别从设备管理和用户管理等角度进行处理,并对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和维护进行了阐述,实行设备管理的计算机自动化关键字:图书借阅;人员管理目录1 引言11.1 本课题(项目)的研究意义11.2 本论文的目标与任务12 数据库设计22.1 需求设计22.1.1引言22.1.2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2.1.3处理对象22.1.4处理功能及要求22.1.5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32.1.6 需求分析阶段成果32.2概念设计阶段82.2.1引言82.2.2任务与目标82.2.3阶段结果82.3逻辑设计阶段92.3.1逻辑设计的任务与目标92.3.2数据组织102.3.3数据处理122.4物理设计阶段132.4.1物理设计的任务与目标132.4.2数据存储方面132.4.3系统功能模块132.5数据库实施阶段152.5.1建立数据库、数据表、视图、索引152.5.2数据入库172.5.3创建各个功能的存储结构172.6系统调试和测试173实习心得174存在问题和建议18致谢18参考文献19附录1存储过程的定义20附录2数据查看和存储过程功能验证25附录3所有的SQL语句351 引言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于环境。基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1.1 本课题(项目)的研究意义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对个人而言若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书籍,会方便许多。对图书管理部门而言,以前单一的手工检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为了便于图书资料的管理需要有效的图书管理软件。对于日益扩大的图书馆,查找特定的书目总是借阅者或工作人员劳神费力,有时还没有结果。因此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得不到高效的管理效率。为了缩短借阅者的等待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工作人员对它的操作,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做到高效、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借阅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采用数据库技术生成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将会极大地方便借阅者并简化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使工作人员从繁忙、复杂的工作进入到一个简单、高效的工作中。1.2 本论文的目标与任务针对各大中专院校的图书管理现状,设计出适合一般学校的计算机辅助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对图书基本信息、读者基本信息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完成借书和还书有关信息的记录、修改、查询、删除等一系列任务的计算机管理与实现。一、图书管理部分:包括图书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其功能是实现对各部分数据内容进行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二、借阅管理部分:包括借书管理和还书管理,其功能是实现对各部分数据内容的添加和查询等操作。三、读者管理部分:包括读者信息管理和读者类别管理,其功能是实现对各部分数据内容的添加和修改等操作。2 数据库设计2.1 需求设计2.1.1引言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系统逻辑模型是以后设计和实现目标系统的基础,因此必须准确完整地体现用户的要求。在这一章里,我将给出系统的数据流图,功能结构图,数据字典,为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方面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学校,尤其是在一些高校,图书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资源,图书的管理也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的重要工作。而长期以来,学生图书管理都是依赖人工进行的。现今,有很多的学校都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图书信息管理,并且起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校招生情况越来越好,所以图书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但由于种种原因,管理人员并没有增加,因此原有的人工管理工作已不能适应现行的工作需要。同时,陈旧的人工管理也不利于推广计算机应用。为使图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2.1.2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和任务1明确企业的业务类型 2明确应用系统软件种类 3明确对网络功能指标的要求2.1.3处理对象学生信息:学生证号,学生姓名,学生性别,学院,专业,班级,图书证号,办证日期图书信息:图书编号,图书名,图书作者,出版社,单价,图书分类,关键字、摘要,图书数量,图书状态,所属藏馆编号,所属馆藏名借阅信息:学生证号证号,学生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借书时间,规定还书时间,借书数量需添加新书信息:需添加图书名,需添加图书作者,需添加图书出版日期需删除图书信息:需删除图书名,需删除图书编号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姓名,管理员性别2.1.4处理功能及要求1.能够对一定量的学生信息进行管理,方便管理员操作学生信息主要包括:(1)存储管理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2)添加新生信息、删除离校学生信息(3)查询学生信息2.能够存储一定量的图书信息,方便管理员操作相关数据主要包括:(1)存储图书信息、修改图书信息(2)添加新图书信息、删除旧图书(3)查询图书信息3学生能借阅相应图书,管理员清楚掌握图书借阅情况包括:(1)学生借阅图书、归还借阅图书(2)对学生进行图书催还(3)对超期归还图书进行罚款4.管理工作人员信息2.1.5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安全性先通过视图机制,不同的用户只能访问系统授权的视图,这样可提供系统数据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再通过用户授权机制,通过用户登陆来识别用户级别,根据这个级别来分配用户权限,达到数据更高层次的安全保密功能。近而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数据安全性要求。完整性要求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关联关系,各个数据项的取值范围以及各个数据项是否可以不取值。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满足用户的完整性需求。详细完整性要求见于系统的逻辑设计阶段。2.1.6 需求分析阶段成果2.1.6.1设备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从读者角度考虑的业务流程图2.1.6.2图书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顶层数据流图第2层数据流图:(学生办理、撤销图书证,学生借阅,学生还书,学生查询,管理员查询,第3层数据流图:(学生办理图书证) 第3层数据流图:(学生撤销图书证)第3层数据流图(学生归还图书)第3层数据流图:(学生借阅图书)第3层数据流图(查询信息)第3层数据流图(添加新图书)第3层数据流图(删除旧图书)第3层数据流图(工作人员信息管理)2.1.6.3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字典(1)数据项表1.1数据项列表数据项编号数据项名存储结构与其它数据项的关系数据项含义取值范围DI-1Snochar(10)学号DI-2Snamechar(10)姓名DI-3Ssexchar(2)性别男、女DI-4Sdptchar(20)学院DI-5Smajorchar(20)专业DI-6Sclasschar(10)班级DI-7Scnochar(10)图书证号DI-8Stdatetime办证日期DI-9Bnochar(20)图书编号DI-10Bnamechar(40)图书名DI-11Bwriterchar(30)图书作者DI-12Bconcernchar(20)出版社DI-13Bpricefloat单价DI-14Bptchar(10)出版时间DI-15Bsortchar(10)图书分类DI-16Bkeywordchar(40)摘要、关键字DI-17Bamountsmallint图书可借数量>=0DI-18Bstatechar(10)图书状态可借、不可借DI-19Bpnochar(10)图书所属藏馆编号DI-20Bpnamechar(10)图书所属藏馆名DI-21Lsnochar(10)同DI-7图书证号DI-22Lsnamechar(10)学生姓名DI-23Lbnochar(20)同DI-8图书编号DI-24Lbnamechar(40)图书名DI-25Lbtimedatetime借书时间DI-26Lrtimedatetime规定还书时间DI-27Lbnumbersmallint借书数量<=4DI-28Nbnamechar(40)需添加图书名DI-29Nbwriterchar(30)需添加图书作者DI-30Nbptchar(10)需添加图书出版社DI-31Obnamechar(40)需删除图书名DI-32Obnochar(20)同DI-8需删除图书编号DI-33Anochar(10)管理员编号DI-34Anamechar(10)管理员姓名DI-35Asexchar(2)管理员性别男、女(2)数据结构表1.2数据结构列表数据结构编号数据结构名数据结构含义组成DS-1Student学生基本信息Sno,Sname,Ssex,Sdpt,Smajor,Sclass,Scno,StDS-2Book图书基本信息、状态、所属馆藏Bno,Bname,Bwriter,Bconcer,Bprice,Bpt,Bsort, Bkeyword,Bamount,Bstate,Bpno,BpnameDS-3Lend图书借阅信息Lsno,Lsname,Lbno,Lbname,Lbtime,Lrtime,LbnumberDS-4Newbook需添加新书信息Nbname,Nbwriter,NbptDS-5Oldbook需删除图书信息Obname,ObnoDS-6Administrator管理员信息Ano,Aname,Asex2.2概念设计阶段2.2.1引言概念设计阶段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包括一般联系实体,画出对应的ER图。对于复杂的系统,通常首先要对它的各功能模进行分析,然后再把它的功能结构图画出来,便是设计和优化。功能分析之后,再根据各个岗位、各个用户对数据和使用权限的不同要求作出局部ER图,然后再把各个局部ER图综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ER图。 2.2.2任务与目标(1)选择中层数据流为切入点,通常选择实际系统中的子系统;(2)设计分E-R图,即各子模块的E-R图;(3)生成初步E-R图,通过合并方法,做到各子系统实体、属性、联系统一;(4)生成全局E-R图,通过消除冲突等方面。在本图书管理系统中,从第3层数据流程图下手。分析各3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知道整个系统功能围绕“读者”、“管理员”和“图书”的处理。根据实体与属性间的两条准则:作为“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图2.6、2.7可综合成借阅子系统的分E-R图3.1,图2.9、2.10可综合成图书更新子系统的分E-R图3.2。然后采用逐步集成的方式将各分E-R图合并,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和冲突后就生成了基本E-R图3.3。2.2.3阶段结果(1)根据不同的对象,从第3层数据流程图入手,分别画出各分ER图:(a)从数据流程图图(三) 与图(四)抽象出的分ER图:(b)从数据流图图(五)与图(六)抽象出的分E-R图:(2)合并各分图,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等三类冲突,得到初步E-R图,再消除不必要冗余,得到的基本E-R图如下所示:(3)各ER图各实体的属性如下所示:学生:Student(Sno,Sname,Ssex,Sdpt,Smajor,Sclass,Scno,St)图书:Book(Bno,Bname,Bwriter,Bconcer,Bprice,Bpt,Bsort, Bkeyword,Bamount,Bstate,Bpno,Bpname) 需添加图书:Newbook(Nbname,Nbwriter,Nbpt) 需删除图书:Oldbook(Obname,Obno)工作人员:Administrator(Ano,Aname,Asex)各E-R图联系的属性如下所示:借阅信息:Lend(Lno,Lsname,Lbno,Lbname,Lbtime,Lrtime,Lbnumber)2.3逻辑设计阶段2.3.1逻辑设计的任务与目标根据上面的数据库ER图,现在需要将上面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转化为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上面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库中的表格以及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组织(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模型优化、数据库模式定义、用户子模式设计)、数据处理(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两大任务。2.3.2数据组织2.3.2.1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实体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对于实体间的联系则有以下不同的情况: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由于读者类别与读者、馆室与图书的联系方式是1:n(一对多),可以将其之间的联系与n端实体读者、图书合并,管理员与图书之间的维护联系也是1:n(一对多),同样也将其之间的联系与n端实体合并,而读者与图书之间的借阅和归还联系方式则是n:m(多对多),这样要把它们之间的联系转化为独立的关系模式,读者与管理员之间的罚款联系是m:n(多对多),将其联系也转化成独立的关系模式,具体的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化如下:学生:Student(Sno,Sname,Ssex,Sdpt,Smajor,Sclass,Scno,St)图书:Book(Bno,Bname,Bwriter,Bconcer,Bprice,Bpt,Bsort, Bkeyword,Bamount,Bstate,Bpno,Bpname) 需添加图书:Newbook(Nbname,Nbwriter,Nbpt) 需删除图书:Oldbook(Obname,Obno)工作人员:Administrator(Ano,Aname,Asex)借阅信息:Lend(Lno,Lsname,Lbno,Lbname,Lbtime,Lrtime,Lbnumber)(注:标有直线下划线的为主属性,标有波浪线下划线的是外键属性,主属性与外键属性一起构成主码)2.3.2.2模型优化 关系模式Student、Book、Newbook、Oldbook、Administrator、Lend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属性的部分函数依赖,也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已经达到了3NF。2.3.2.3数据库模式定义表2.1学生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Snochar(10)not null学号Snamechar(10)not null姓名Ssexchar(2)not null性别男、女Sdptchar(20)not null学院Smajorchar(20)not null专业Sclasschar(10)not null班级Scnochar(10)not null图书证号Stdatenot null办证时间表2.2图书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Bnochar(20)not null图书编号Bnamechar(40)not null图书名Bwriterchar(30)图书作者Bconcernchar(20)出版社Bpricefloatnot null单价Bptchar(10)出版时间Bsortchar(10)图书分类Bkeywordchar(20)摘要、关键字Bamountsmallintnot null图书可借数量>=0Bstatechar(10)not null图书状态可借、不可借Bpnochar(10)not null图书所属藏馆编号Bpnamechar(10)图书所属藏馆名表2.3借阅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Lsnochar(10)not null图书证号Lsnamechar(10)学生姓名Lbnochar(20)not null图书编号Lbnamechar(20)图书名Lbtimedatetimenot null借书时间Lrtimedatetimenot null规定还书时间Lbnumbersmallintnot null借书数量<=4表2.4需添加图书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Nbnamechar(40)not null需添加图书名Nbwriterchar(30)not null需添加图书作者Nbptchar(10)需添加图书出版社表2.5需删除图书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Obnochar(20)not null需删除图书编号Obnamechar(40)需删除图书名表2.6管理员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Anochar(10)not null管理员编号Anamechar(10)not null管理员姓名Asexchar(2)not null管理员性别男、女2.3.2.4用户子模式定义表2.7用户子模式定义编号用户子模式(View)作用(共性:提供数据保密和用户安全机制V-1StudentView便于查询和更新学生基本信息V-2BookView便于学生查询图书基本信息V-3LendView便于查询借阅信息、对超期归还或损坏进行罚款V-4AdministratorView便于对管理员信息进行查询表2.8学生基本信息试图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Snochar(10)not null学号Snamechar(10)not null姓名Sdptchar(20)not null学院Smajorchar(10)not null专业Scnochar(10)not null图书证号Stdatetimenot null办证日期表2.9图书基本信息视图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Bnochar(20)not null图书编号Bnamechar(20)not null图书名Bwriterchar(20)图书作者Bsortchar(10)图书分类Bamountsmallintnot null图书可借数量Bstatechar(10)not null图书状态可借、不可借表2.10借阅基本信息视图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Lsnochar(10)not null图书证号Lsnamechar(10)学生姓名Lbnochar(20)not null图书编号Lbnamechar(20)图书名Lbtimedatetimenot null借书时间Lrtimedatetimenot null规定还书时间Lbnumbersmallintnot null借书数量<=4表2.11管理员基本信息视图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数据说明取值范围Anochar(10)not null管理员编号Anamechar(10)not null管理员姓名Asexchar(2)not null管理员性别男、女2.3.3数据处理系统功能模块图:2.4物理设计阶段2.4.1物理设计的任务与目标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就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要完成两大任务: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是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2.4.2数据存储方面为数据库中各基本表建立的索引如下:由于基本表Student,Book的主码Sno,Bno经常在查询条件和连接操作的连接条件中出现,且它们的值唯一,在两个属性上建立唯一性索引;由于基本表Studnt的属性Sdpt,Book的属性Bpt经常在查询条件中出现在两个属性上建立聚簇索引;借阅信息基本表Lend的一属性Lsno,Lbno,经常在查询条件中出现,考虑在其之上建立聚簇索引;2.4.3系统功能模块2.4.3.1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和更新模块将实现对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和更新(修改、添加、删除)操作,用于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以及读者补办借阅证或更改信息的情况,具体的功能模块图如下:Y2.4.3.2图书基本信息的查询和更新模块将完成对图书基本信息的查询、更新(修改、添加、删除)操作,用于读者对图书信息的查询及管理员添加新书、删除淘汰的旧书,具体的功能模块图如下所示:2.5数据库实施阶段 2.5.1建立数据库、数据表、视图、索引2.5.1.1建立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xiaoya2.5.1.2建立数据表(1)建立学生基本信息表: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10) primary key,Sname char(10) not null,Ssex char(2) check(Ssex='女' or Ssex='男') not null,Sdpt char(10) not null,Smajor char(20) not null,Sclass char(10) not null,Scno char(10) unique,St datetime not null,)(2)建立图书基本信息表:create table Book(Bno char(20) primary key,Bname char(40) not null,Bwriter char(30),Bconcer char(20),Bprice float not null,Bpt char(10),Bsort char(10),Bkeyword char(20),Bamount smallint check(Bamount >=0) not null,Bstate char(10) not null,Bpno char(10) not null,Bpname char(10),)(3)建立需添加新书信息表:create table Newbook(Nbname char(40),Nbwriter char(30),Nbpt char(10),primary key (Nbname,Nbwriter),)(4)建立需删除图书信息表:create table Oldbook(Obname char(40),Obno char(20) primary key,foreign key (Obno) references Book(Bno),)(5)建立管理员基本信息表:create table Administrator(Ano char(10) primary key,Aname char(10) not null,Asex char(2) check(Asex='男' or Asex='女'),)(6)建立图书借阅信息表:create table Lend(Lsno char(10),Lsname char(10),Lbno char(20),Lbname char(40),Lbtime datetime not null,Lrtime datetime not null,Lbnumber smallint check(Lbnumber<=4 and Lbnumber>0),primary key (Lsno,Lbno),foreign key (L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foreign key (Lbno) references Book(Bno),)2.5.1.3建立视图(1)建立学生信息视图:create view StudentView(学号,姓名,学院,专业,图书证号,办证日期)asselect Sno,Sname,Sdpt,Smajor,Scno,Stfrom Student(2)建立图书信息视图:create view BookView(图书编号,图书名,作者,分类,可借数量,状态)asselect Bno,Bname,Bwriter,Bsort,Bamount,Bstatefrom Book(3)建立图书借阅信息视图:create view LendView(学号,姓名,图书编号,图书名,借阅日期,规定归还日期,借阅数量)asselect Lsno,Lsname,Lbno,Lbname,Lbtime,Lrtime,Lbnumberfrom Lend(4)建立管理员信息视图:create view AdministratorView(管理员编号,姓名,性别)asselect Ano,Aname,Asexfrom Administrator2.5.1.4建立索引create clustered index LendTime on Lend(Lbtime);create clustered index StudentDep on Student(Sdpt);2.5.2数据入库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图书基本信息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借阅信息管理、新旧图书信息管理等四大功能模块,共有6张基本表,采用事先在Excel中录入数据,然后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导入/导出向导功能,直接将数据导入到相应的基本表中。2.5.3创建各个功能的存储结构表3.1建立的存储过程列表编号存储过程名称定义作用P-1StudentInsert详见附录1-1在Student表中插入一元组P-2BookInsert详见附录1-2在Book表中插入一元组P-3NewbookInsert详见附录1-3在Newbook中插入一元组P-4OldbookInsert详见附录1-4在Oldbook中插入一元组P-5AdministratorInsert详见附录1-5在Administrator中插入一元组P-6LendInsert详见附录1-6在Lend表中插入一元组P-7StudentDelete详见附录1-7删除Student表中一元组P-8BookDelete详见附录1-8删除Book表中一元组P-9NewbookDelete详见附录1-9删除Newbook表中一元组P-10OldbookDelete详见附录1-10删除Oldbook表中一元组P-11AdministratorDelete详见附录1-11删除Administrator表中一元组P-12LendDelete详见附录1-12删除Lend表中一元组P-13LendUpdate详见附录1-13更新Lend表中一元组P-14Renewal详见附录1-14更新Lend中一元组实现续借功能P-15QueryStudent详见附录1-15查询StudentView视图P-16QueryBook详见附录1-16查询BookView视图P-17QueryLend详见附录1-17查询LendView视图P-18QueryAdministrator详见附录1-18查询AdministratorView视图2.6系统调试和测试对该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测试,验证每个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具体的测试如下:(1)通过视图查看各个基本表和视图中的数据(见附录2)(2)检测各个存储过程的功能:(见附录2)3实习心得通过这次数据库设计,我深刻的感到自身的不足,也感到要做出一个好的系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必须要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所有涉及的流程和数据,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的方法。还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库,要全面,还要完整,这也是很困难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安全性和完整性问题,对存储过程的优化以及效率等问题,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就可以处理的。这次课程设计使我熟悉了系统设计的整体步骤。系统设计大体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及调试测试六大步骤。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需求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对所要设计的系统有总体的构思和了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实现什么,并且要实际的进行相关的调查,不能凭想象或自己的了解,这样会在后续的工作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需求分析没有做到位,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的制表和关系模型装换都会有很大困难。不完善的需求分析往往会导致不断返工。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数据库系统概论相关知识和SQL SERVER相关功能的理解。例如对建立基本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都比以前更加的熟练。并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比如在导入导出数据时,由于外键约束的存在,经常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注意各个表导入的顺序问题。一般是先导入主键表,后导入外键表,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错误。我认识到,在做数据库之前,做好十分充分的准备是十分的必要,也十分的重要,要想在这个方面比较精通,必须下苦功夫。4存在问题和建议由于初次做较完整的数据库,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不足之处,这个系统做的比较粗略,也存在很多的漏洞,其问题如下:1.导入的课程(从教务处导出的)形式属于自己想的;2.在建立存储过程时,有些建立的不太合理,还有缺陷,限于时间问题,未能修改;3.为有效性检验有所遗漏;4.安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论文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