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研究.doc
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研究 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发展现状,提出南昌出口加工区的物流服务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确保该模式顺利实施的相应发展对策。关键词 南昌出口加工区 物流服务模式 发展对策出口加工区乃海关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其功能仅限于产品外销的加工贸易,区内可设置出口加工企业及提供相关仓储、运输等服务的物流服务企业。出口加工区实行封闭式的区域管理模式,海关在实行24小时监管的同时,简化现行手续,为规范的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更快捷的通关便利,实现出口加工货物在主管海关“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通关要求,逐步满足现代跨国型企业“零库存生产”的需要。南昌出口加工区于2006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于2007年9月8日正式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整体验收。南昌出口加工区位于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工程占地1平方公里。自封关运营之日起已经有5家企业相继或计划入驻加工区,其中香港韬略科技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开始投产,美国通用硅材料公司计划下半年投产,预计到今年底,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可达到2亿美元。由于国家目前针对加工贸易正在实行梯度转移政策,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的加工贸易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再加之加工区的特殊管理政策,相信未来几年内,南昌出口加工区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南昌出口加工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暴露出的问题也同样令人关注,其中区内外物流服务环节就有待提升和完善。一、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现状1.物流业务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出口加工区物流业发展的前景从根本上取决于出口加工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物流企业要发展和壮大的前提就是加工区内的物流需求形成规模效益,物流业务量大。目前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区内入驻企业均由境外或沿海地区引进,相对沿海地区物流水平来讲,区内各项物流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没有为企业建立信用安全机制;(2)由于加工区封关运营的时日较短,区内企业生产还未形成规模,由生产衍生的物流需求也相应较小。2.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同其他出口加工区运作模式一样,南昌出口加工区内物流服务业务也会交由一至两个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开展。虽然南昌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及其所属机构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竞争进区物流企业也在积极向昆山和上海金桥等全国其他优秀出口加工区学习业务管理经验,但从总体上来讲,现有物流服务模式离全面满足出口加工区各方面物流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物流服务水平的不完善也会制约整个出口加工区物流业的发展。3.各物流模块缺乏有效整合南昌出口加工区目前有软件供应商一家,信息系统硬件承包商一家,驻区报关行3家,区内海关监管仓库暂由软件供应商及区外企业合资组建的股份制公司(江西中核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由于建设初期,企业和报关行对海关管理辅助系统及关务系统不熟练,导致报关出错率高,区内也缺乏有效的运输服务,区外配送由企业零星选择运输服务商,区内区外各物流模块不能形成有效的联动,缺乏物流供应链管理意识,严重阻碍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业的发展。4.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出口加工区目前除了通过企业关务管理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管委会辅助管理系统、海关物流管理系统及海关核查和辅助核销系统等5套系统实现电子报关和通关管理之外,专门实现加工区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仍有待开发和完善。笔者认为加工区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实现海关监管仓库与企业内部ERP或MRP等系统,以及海关物流管理系统,甚至加工区物流供应链区外节点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为区内企业实现快速运输和仓储、区内配送及其他增值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针对南昌出口加工区的物流现状,再根据其发展趋势,我们把南昌出口加工区的物流服务划分为两部分:区内物流及区外物流。如图所示:图 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1.区内物流区内物流主要围绕海关监管仓库进行,由于海关监管仓库的特殊使命,其业务主要以提供海关辅助管理(包括查验、理货、监毁等)为主。其次,由于南昌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密集程度高,土地资源有限,导致驻区企业自建仓库困难重重,因此,在海关等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利用监管仓库提供对企业的原材料JIT配送至生产线及成品到库等增值服务迫在眉睫。2.区外物流南昌出口加工区区外物流包括三部分:第一,企业南昌港口的汽车运输;第二,南昌港口出境港口的内支线运输(铁路、水路、空运等);第三,出境港口目的地的国际运输。因此,针对此特点的区外物流应包括:保税物流服务(即区外企业通过货物申报出口到加工区而获得出口退税提供运输、申报等物流服务)、代理报关报检等、国际货运代理(包括提供进出口的船舶舱位、航空舱位的预订即保险等业务服务)、物流咨询策划(包括最佳路线、方案即费用等)及其他第三或四方物流服务。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之间必须实现联动,它们分别是整个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服务体系的“前端”和“后端”,而由区内外产生的物流信息流则为实现区内外物流联动起到了纽带作用。“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区内物流+区外物流”这一服务模式乃我们针对区内企业及海关等相关单位调研所提,更有待在实践中完善。但为了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南昌出口加工区还需实施如下发展对策:(1)强化物流优势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除了针对土地、厂房、人力资源及政策等方面为入区企业提供优势吸引之外,南昌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在招商时应根据加工区物流服务模式,一定要强化物流服务能给入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意识,为企业提供入区物流指导,从而增加物流服务需求。另外,完善的区内物流服务可以达到企业的JIT、VMI管理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成熟的区外物流能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在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更能实现企业从境外或沿海地区到内地的过渡等,这都需要加大宣传力度。(2)严格筛选进区物流服务企业除了海关监管仓库管理权交给中核科技之外,目前南昌出口加工区还未最后确定哪家或哪几家物流服务商在区内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由于区内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强与弱关系着整个出口加工区物流业发展的好与坏,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严格筛选进区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根据企业、海关、商检、管委会等部门所提出的评选指标体系,可选择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进区物流服务企业的筛选工作。(3)政府牵头,有效整合区内外物流资源,积极拓展第四方物流服务功能政府牵头主要指由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出面,有效整合区内物流企业、报关企业、海关监管仓库及一大批区外企业,如专门提供保税仓储的江西昌大瑞丰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远洋、江西中远、江西中外运等国际物流或货代公司等,使之形成一个可以服务南昌乃至全省其他出口加工区的物流供应链,并在此基础上,由物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即区内物流服务提供商)积极开拓物流策划、代理报关报检等第四方物流服务业务。(4)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以区内物流供应商为核心,以海关监管仓库管理系统为中心,积极实现与企业生产线和原料库等关键环节以及海关等部门的监管系统、区外物流资源系统相对接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提高区内外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监管体制,更为企业实现“零库存”提供可能,达到促进南昌出口加工区乃至整个江西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局面。三、总结南昌出口加工区在向全国其他优秀出口加工区学习经验的同时,更需重视江西省情以及建设初期其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确定完善的物流服务模式,提出有效的物流发展对策,才能实现南昌出口加工区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陈光林: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5期:78-802吴丹丹: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问题评析EB/OL., 2007-5-30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