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doc
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 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随着全球运输服务进入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港口都加快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并将港口物流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港口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和保持港口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文章从台州港作为中小型港口这一实际出发,分析了发展港口物流对台州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台州港发展港口物流的策略和建议。关键词:经济管理;港口物流;物流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5-0053-04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tep into synthetic logistics age, the role and status of port have had the profound change in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lmost all port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hinas speed up developing port logistics, and take the port logistics fa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key of port future. This paper and analyze the background and shortcoming of Taizhou port developing logistics,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question of strategy about the middle and small scale port developing port logistics by taking Taizhou port as an example.Key word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ort logistics; logistics strategy随着现代港口的逐步发展,港口的升级换代已由单纯的“运输、装卸”的节点向“提供分拨、增值服务、信息服务”等物流功能的综合物流节点方向发展。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1台州发展港口物流的意义1.1提升台州港到“第三代港口”发展水平近年来,台州加快对沿海主要港口、内河航道的基础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加速港口一体化进程,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按照建设现代化大港口的要求,对海门港区、大麦屿港区、健跳港区等六个港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加快开发,形成以海门港区为中心,玉环大麦屿港区和三门健跳港区为两翼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台州港。台州港初步形成以能源(煤炭)、矿建运输为主,兼顾其他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的格局。但目前仍处在以运输功能为主导的第一代港口阶段,潜在功能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可以提升港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台州港实现由装卸中心向现代物流中心的根本性转变,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1.2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港口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港城互动、港城共荣是普遍规律。台州港是我市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以港口为依托,发展港口物流,有利于拓展和完善港口功能,带动台州临港工业的大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进步繁荣,提升台州城市服务功能。拥有强大的港口,对于一座城市及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台州市的发展潜力主要在港口,只有尽快发展台州港,台州才有参与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推动力。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加快台州港的发展,做好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大文章。1.3提升区域整体开放水平港口物流具有强烈的“双向开放”特征,是对内、对外经济双向辐射的核心点。目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约有90%通过海运来实现,外贸进出口适箱货生成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结束,对外贸易国际环境的改善,国际贸易运输量大幅度提高。双向开放的市场条件,将使一些地处国际航运干线、具有水深优势、腹地广阔、集疏运系统完备的枢纽港口,领先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经济的外向度,必然集聚众多的生产要素,直接决定着该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据有利地位的能力,经济总量的扩张也就“水到渠成”。1.4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港口物流中心能为国际货物提供分拨、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发挥着国际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同时,港口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又必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货源到港中转,从而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台州港在国际和区域上的竞争力还相对处于弱势状态,在北有宁波舟山港、南有温州港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只有抓住国际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台州港的物流服务功能,使台州港成为国际物流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才能有效提高台州港的国际竞争力。2台州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2.1发展基础分析2.1.1区位条件台州港位于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国内航路向北至青岛570海里、至上海234海里、至宁波142海里,向南至福州264海里。近洋航线中,距台湾、韩国、日本、香港在400800海里。目前台州港主要利用的航道有海门港区航道、大麦屿港区航道和健跳港区航道,主要可利用锚地共20块,其中海门港区10块、大麦屿6块、健跳港区4块。2.1.2腹地经济台州经济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活跃,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台州是民营经济先发地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缝制设备、塑料模具、家用电器、医药化工和船舶修造等是主导产业。台州港腹地经济主要以台州市为主,以长三角经济圈、温台沿海产业带为依托。随着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设,集疏运条件的改善、泊位能力的增加、功能的扩大,腹地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浙江中部、浙闽沿海、金温及浙赣铁路沿线部分地区。2.1.3港口基础设施通过全面实施“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目标,近几年来台州市在港口规划、港口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沿海深水岸线开发速度不断加快,港口功能日益完善。2006年全市完工码头泊位15个,新增码头泊位通过能力1 029万吨,完成总投资3亿多元,是“十五”期间台州港口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2.1.4集疏运体系公路运输便捷,甬台温高速、104国道和沿海、上三、台缙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集疏运体系;水路运输快速,主要通过椒(灵)江、金清两大内河水系,温黄、椒北六条干线航道完成;加快建设贯穿台州的甬台温铁路,大麦屿港区、临海港区建设铁路支线,远期规划台金铁路作为台州辐射浙江西部的通道。沟通台州港与上海、宁波及华东地区各主要城市,并通过国道网和国家铁路干线网连接广大腹地,构成了台州港四通八达的内陆集疏运网络系统。 2.2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2.2.1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据预测:台州港吞吐量2010年、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3 300万吨、6 030万吨、8 570万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12.8%、7.3%。2.2.2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台州港目前是我国沿海集装箱喂给港,200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66万标箱,比2005年增长19.9%,按进出港分,进港集装箱2.85万标箱,出港集装箱2.81万标箱;按内外贸分,外贸集装箱吞吐量4.84万标箱,内贸集装箱0.82万标箱。根据预测,2010年、2020年台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0万标箱、20万标箱,内支线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0万标箱、40万标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0万标箱、40万标箱。台州港集装箱总吞吐量分别为50万标箱、100万标箱。2.3台州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2.3.1基础设施薄弱,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尽管台州港口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及装备较原有基础有了一定发展,但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设施陈旧,机械化水平低。港口 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港口码头泊位少,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更少。2006年底,台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0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个,最大靠泊能力仅2万吨级。加上航道浚深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及时跟进,这样就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发展的要求。集疏运条件差,中转储存能力低。信息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难以有效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资源系统配置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环节链。2.3.2岸线资源粗放使用,港口管理与经营体制不明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掀起了港口建设热潮。但港口开发趋势呈现出四面出击,多点开发的局面,岸线粗放经营,岸线整体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在整个运输需求尚未达到规模时,不利于形成台州港具有竞争优势的港口格局,不利于带动产业形成集中连片发展。随着台州市港航管理局成立和台州港务集团组建,已初步实现港航合一、政企分开的发展要求。但当前仍存在港口管理与经营体制不明晰的现象,不利于港口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使港口企业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决策、自主经营,使与港口关联的临港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港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得不到相应发展。2.3.3同质化趋势明显,物流联盟程度低由于浙江沿海港口地域相近、腹地叠加以及地方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各港口物流业基本上处在无序竞争状态,港口之间同质化发展趋势明显,致使港口的效益和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虽然目前港航领域大量涌现出“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的企业组织,但是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物流联盟程度很低。2.3.4综合服务水平欠缺,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港口相关服务是外向型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涉及到海关、海事、边检等多个口岸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尽管做了很大努力,有了较大改善,但同周边港口相比仍有差距,很多本地货主宁可增加运输成本,选择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进出货物。同时,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而且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这也导致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尚待提高。3台州港发展港口物流战略选择3.1台州港发展格局台州港是浙江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浙中南、闽北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是台州城市发展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依托,是发展临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承担腹地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物资、原材料的中转运输,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台州应按照“一港六区”的发展格局全面启动建设,加快构建以海门港区为龙头,大麦屿、健跳、临海港区为重点,黄岩、温岭港区为补充的港口体系,提升台州港口的整体竞争力。3.1.1海门港区。位于台州市区,是台州和毗邻地区的货物集散地,是以石油、煤炭等能源、外贸中转运输、旅游客运为主,发展临港加工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港区。逐步跳出椒江口、走向台州湾。重点开发大陈岛深水港,建设30万吨级深水码头,建成大型石油储运工程;吸引国内外投资商,利用进口基础原料,适时在路桥黄礁涂、温岭东海塘围区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形成台州市石化工业园区框架;随临海头门作业区建设逐步开展港区功能调整,增强服务市区的生产生活功能。3.1.2大麦屿港区。位于玉环半岛西海岸,是台州港的南大门,是浙中南和闽北沿海之间唯一可以满足第三代以上集装箱船进出的港口。充分发挥深水优势,重点发展“三港一中心”,即中国东南沿海中部依托上海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货物集散的中转港,对台湾往来的台贸港及港口物流中心。3.1.3健跳港区。位于三门湾,是台州港的北大门,主要为华东电力基地服务,扩大修造船业规模,形成优势临港工业,是未来的能源大港和华东电力城的配套港口。充分发挥电力和健跳港口资源优势,推动船舶制造,港口运输、水产品加工、石化等临港型工业及重化工业的发展,把健跳港区建设成为华东重要能源基地、浙江重要船舶修造基地、浙东大宗散货集疏运基地、宁波港下游产品承接基地、重化工业集聚基地。3.1.4临海港区。位于台州湾北侧,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枢纽港区,规划为台州的中心城市港、工业港和旅游休闲港。重点开发椒江口外的头门作业区,大力开发建设深水泊位、并接受海门港区功能的转移,头门岛北部作为预留发展区。以临港工业原材料和液体化工原料运输为主,后方围涂可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功能。3.1.5黄岩港区。位于永宁江、灵江、椒江汇合口外椒江南岸,港区受椒江大桥和前沿水深影响,作业区以3 000吨级以下船舶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于市区及港区后方产业发展,承担生活和生产物资的运输功能。3.1.6温岭港区。温岭港区以满足温岭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原材料运输为主,建设中小型码头泊位,积极发展临港型加工业和物流。港区功能的定位,以公共港区及工业港区为主,兼顾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发展位于东部沿海的龙门、沙山、石塘作业区,永安作业区维持现状。中远期可规划配套建设台州市石化工业园区和龙门港石油化工码头。3.2台州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目标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国际航运市场为导向,通过建设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的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将台州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3.3台州港口物流的发展战略选择3.3.1长三角港口群竞合战略长三角港口群已意识到港口发展要从数量扩张、价格竞争走向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竞争,促进区域整体结构优化及合理分工。台州港必须采取竞合战略,参与强手如林的长三角物流竞争,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港口城市为基础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联系,尤其要加强同上海国际物流渠道之间的合作,以适应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3.3.2乐清湾港口资源整合发展战略通过乐清湾港口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建立起适应温台区域社会物资流通需要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保持与周边物流中心之间的衔接和紧密合作,形成以温台沿海产业带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乐清湾区域物流网络,有利于促进温台产业带和浙江南部地区都市圈的形成。3.3.3港城联动发展战略“建设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目标的提出,是台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所在。实施港城联动战略,更是抓住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牛鼻子。港口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以港口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港口与公路及铁路相连接的交通网络和符合“大物流”需要的多式联运网络,实现多种物流方式之间的共赢。3.3.4港口物流差异化发展战略台州港虽然有巨大的潜力,但还不具备与周边港口进行直接竞争的实力。要想迅速崛起,台州港应该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港口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物流,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来吸引更多的货流量。4台州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4.1转变观念,理顺管理体制要积极引导台州各港口物流企业树立现代港口物流的理念,结合传统港口业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此我们应积极制订出适应港口新发展的政策,充分保护和支持港口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职能。地方政府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扶持和 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台州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帮助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政企分开后,港口企业是自由人,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根据自身对市场前景的判断,自主进行市场开发和投资,朝着现代企业方向独立寻求发展。4.2统筹规划,加快制定港口物流规划要进一步明确台州港在物流体系和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地位,以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为需求,以能提供物流延伸服务为切入点,开展分拨、配送、集散、中转、仓储等业务,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尽快完成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逐步改变主要围绕货种和货主开展竞争的传统物流方式;要通过实施台州港规划,拓展港口的综合功能;重点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港产业群。4.3加大投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规划建设港口物流中心,在港区或临近地区规划建设专业物流中心,完善船代、货代、陆上运输等配套功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园区内开展物流业务,形成对港口货源的有效支撑;要加快建设大型深水泊位,解决发展港口物流所必需的码头平台;要加快改善港口的集疏运条件;要提供货物在装卸、中转、仓储过程中的增值服务,吸引以国际船代、货代和集装箱拆装卸箱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入驻港区;要提高管理水平,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环境。4.4稳步推进,重点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要按照“先进实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台州港信息化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现有的有线、无线通讯网络及行业信息系统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标准、安全、开放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要加强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港口商情网络,建设港口EDI系统,整合、完善港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生产调度监控系统等。4.5因势利导,加强港口物流资源整合一是要抓好物流中心建设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减少重复投资。二是要重新认识台州港现有的物流业现状,并争取与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形成战略联盟,以台州港口企业合作形式整合现有资源,发挥规模效应。通过优质资产的整合、技术改造和更新,大力发展其核心业务能力,形成竞争的比较优势。三是要营造低成本运营环境,促进物流招商引资工作,扩大台州港物流服务的经营网络,形成服务体系优势,为台州港顺应现代物流业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搭建优势互补平台。参考文献:1Kenneth C. Williamson, Daniel M. Spitzer, Jr & David J. Bloomberg. Modern Logistics Systems: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0,11(2):23-29.2James H. Bookbinder, Chris S. Tan. Comparison of Asianand European Logistics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3,33(1):36-58.3 唐渊. 国际物流学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4 楼小东. 浙江需要发展现代物流J. 浙江经济,2001(11):22-23.5 丁俊发. 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8-11.6 茅伯科. 加快我国港口物流开发J. 中国水运,2001(6):6-7.7 陆瑞峰. 港口物流中心发展模式研究J. 珠江水运,2000(6):8-11.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