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3990693
资源大小:12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执教课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p79例5,练习十七第11题、第12题、第13题。【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例5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新增的例题,也是整个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因此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是强调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还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目标的定位就需要我们去关注前期学习的内容:前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内容,清楚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找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并在例3中买水果的场景中学习了有关“2x+2.8×2=10.4”类型的方程解决问题,在例4中学习了“x+2.4x=5.1”两部分都用x表示的方程解决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张白纸,并且在前面的四年学习中都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果在本课中继续强调“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则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过于注重文字上的步骤,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感悟。而定位“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这个目标,则又显得有点单薄,所以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2.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3.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其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整节课我们力求凸显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一题多用中举一反三,感受找等量关系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快速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常常对复杂的题目等量关系却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写出等量关系,对于等量关系的重要性感受不够。本课在设计中,将尽量发挥例题的作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检验的方法,即将问题当做条件代入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组题目都是由同一个等量关系(即: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甲乙一小时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总路程)来解决的,从而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以及等量关系的重要性。2. 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举三反一”,沟通联系建立“ax+bc=d”的模型。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在解决“散步问题”、“挖隧道问题”、“购物问题”、“面积问题”后,与前面的”行程问题”进行沟通,,感受这五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即使购物问题中铅笔和橡皮的数量不同,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系列问题内在的等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ax+bc=d来表示,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沟通这些题目之前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3用数形结合贯穿全课,让学生体会“形”能更清楚地表示等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本课中,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凸显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请你用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让我们一眼能看明白你找到的等量关系”,让学生自觉寻找直观的方法,并通过学生方法之间的对比,从对比中体会图作为直观手段的好处。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将图和式进行沟通,并丰富图的类型,如“购物问题”、“面积问题”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受到图在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好处。【教学过程预设】 【听 课 随 笔】 一、激活经验、寻找关系、引出例题。1.回顾旧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方程解决问题。如果想要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你觉得我们通常要做些什么? 2.找等量关系。 (1)呈现线段图。 问:你能找到怎样的相等关系? 预设:8a=600、600÷a=8 (2)继续呈现线段图。 问:你能找到怎样的相等关系? 预设:3a+b=600、600-3a=b、600-b=3a (3)学生自己根据线段图编题。 问:从这一线段图中,你觉得还可能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自主解决、沟通方法、凸显关系。 1.根据学生编题,呈现例题。 2.学生独立用方程解决。 3.交流反馈。 预设方法一:5x+75×5=600 预设方法二:(x+75)×5=600 预设方法三: 75+x=600÷5 4回顾反思。 (1)回顾过程:刚才我们是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的? (2)检验结果:我们怎样可以保证求得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 5变式编题,归类提炼等量关系; (1)题目改编成: 妈妈和小红相距600米,妈妈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分钟后相遇,小红每分钟行45米,问妈妈每分钟行多少米? 妈妈和小红相距600米,妈妈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妈妈每分钟行75米,小红每分钟行45米,问几分钟后相遇? 妈妈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妈妈每分钟行75米,小红每分钟行45米,5分钟后相遇?妈妈和小红相距多少米? (2)观察比较,感受基本等量关系。问:刚才解决了不同的问题,有什么是相同的?引导得出:虽然解决的问题不同,但基本的等量关系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妈妈行的路程+小红行的路程=一共的路程”、或“每小时一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一共的路程”。(3)求相距问题,分析算式:75×5+45×5,体会用算术方法比较合适。三、多样素材、对比沟通、建立模型。 1多样素材,初步审题。 课件出示材料: (1)小明和小王绕400米的操场跑道散步,两人背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45m,小王每分钟走35m,问两人几分钟后相遇? (2)两个工程队计划20天打通一条540米的隧道,个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开凿12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3)用图呈现:一张发票,铅笔每支0.7元,橡皮每块0.5元,共付了6.5元,已知买的铅笔和橡皮的数量相同,你能把这张支票填写完整吗?(4)长方形原来的长20米,现在将长增加15米,新的长方形面试420平方米,问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图形出示)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分别说说是用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重点关注:“方程”与“图”的联系。 4.联系沟通,建立“ax+bc=d”模型。问:刚才解决的这五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今天解决的所有问题吗?引导得出:都可以用“××”或“ax+bc=d”这样的式子来表达。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炼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