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硕士论文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创新研究.doc

    • 资源ID:3990119       资源大小:398.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硕士论文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创新研究.doc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创新研究以海淀区为例姓 名:学 号:院 系:政府管理学院专 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二一五年十月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海淀区积极研究探索城市社区内多元主体协调合作与参与式民主协商机制,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优化社区秩序,最大限度的增进社区公共利益。笔者首先交代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前言性内容,从界定社区、社区治理以及社区管理模式等核心概念入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几种模式:行政推进型、议行分离型、社区自治型以及多元互动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应当看到,政府角色的缺位和社区内部关系的混乱仍给我国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境。重点分析了北京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分析了创新社区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在此情形下,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笔者结合海淀区社区管理现状对此进行了分析。当前海淀区在进行多元主体协调方面主要采取了激励考核、综合协调、组织推进、利益驱动、政令推动、心理认同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应当看到海淀区社区在推动多元主体协调方面仍然存在着灵活性、全面性、自主性缺乏等问题需要解决。笔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由此提出了多元主体协调模式下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思路,即在遵循和谐发展原则、“小社会、大社会”原则、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之上,从构建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的框架;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改革;合理定位社区多元主体协调中各主体的作用;改革社区多元主体协调中的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思路。关键词: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社区管理,海淀区,服务功能STUDY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L - A CASE STUDY OF YANSHAN REGION COOPERATION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eighteen proposed "to promot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modern governance" requirements, mainly refers to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 within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government agencies, communities and ot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different subjects,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y the community, to achieve the co-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communit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community members. Promote social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requirement.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status and other domestic research foreword content,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ommunity,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other core concepts start to the present stage several major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Chief advance type proposed line separation type, autonomous communities and diverse interactive analyzes, points out its success and shortcomings. It should be noted the absence of confusion within the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till poses some difficult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work. In this case, the advantages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 is manifested, the author of this community management status of Yanshan region were analyzed. Yanshan District Community during the curr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has taken the incentive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promoting the interests of drivers, the decree to promote psychological identity and other measures, and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it should be seen Yanshan area community in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re is still flexibility, comprehensiveness, lack of autonomy and other issues need to be resolved. Some of the more mature foreign social governance, such as Community Self New York, Singapore and other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l provides us with some experience learn, such as raising the degre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hich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 tha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small community, big society"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basis from the framework to build community collaboration governance mechanisms;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specifications, promoting reform; the role of the main rational positioning community collaboration governanc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reform community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pecific development ideas.KEY WORD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community management, Yanshan area, service func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第一章 导论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国内研究综述21.3 研究思路与方法31.4 文章结构4第二章 我国现阶段社区的主要管理模式52.1 核心概念的界定52.1.1 社区52.1.2 社区治理52.1.3 社区多元协调机制的主体5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第一章 导论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国内研究综述21.3 研究思路与方法31.4 文章结构4第二章 我国现阶段社区的主要管理模式52.1 核心概念的界定52.1.1 社区52.1.2 社区治理52.1.3 社区多元协调机制的主体52.2 国外社区治理的经验借鉴62.2.1 社区治理的组织机构与功能62.2.2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72.2.1 社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定位62.2.2 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72.3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分析62.3.1 典型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介绍62.3.2 现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72.4 影响我国社区管理的因素82.4.1 影响我国社区管理的外部因素82.4.2 影响我国社区管理的内部因素9第三章 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社区管理的新视角103.1 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的理论基础103.2 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的实践价值103.2.1 建构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的意义103.2.2 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的困境及现实选择11第四章 海淀区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分析124.1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的基本情况124.2 海淀区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现状134.2.1 激励考核和利益驱动134.2.2 组织推进和政令推动154.2.3 综合协调和心理认同174.3 海淀区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模式存在的问题194.3.1 多元主体协调的灵活性、自主性和保障性不足194.3.2 社区权力不够平衡,缺乏运行规则204.3.3 人员结构不合理,信息交流困难214.3.4 不同主体之间的信任难以建立224.3.5 其他实践难题22第五章 国外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的经验借鉴245.1 国外典型的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简介245.1.1 美国纽约的社区自治模式245.1.2 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255.1.3 日本东京的混合治理模式265.2 经验借鉴26第六章 多元主体协调模式下的社区管理模式新思路286.1 社区管理中协同管理应遵循的发展原则286.1.1 和谐发展原则286.1.2 “小政府、大社会”原则286.1.3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原则296.2 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296.2.1 构建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的框架296.2.2 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改革306.2.3 合理定位社区多元主体协调中各主体的作用306.2.4 完善多元主体协调中的社区服务功能30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32参考文献33致谢35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36第一章 导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也从传统的“街道一居委会”模式逐步的向现代社区管理模式转变。一方面,“单位制”的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原依附于政府的企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单位不再是个人利益的唯一载体,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相互分离,社区成为人们的真正立足点,物业公司、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都要求实现自己的利益,参与社区的治理。同时,城市社区承接了“单位”剥离下来的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职能,而且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也日渐呈现。因此,社区治理是任何一个社区权力主体都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另一方面,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社区各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导致了在共同治理过程中的相互博弈、竞争和“搭便车”现象。各治理主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会导致整个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本过高,效用下降,甚至会产生公地悲剧。因此,在城市社区多元治理的前提下,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现存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城市社区的治理经验,对城市社区的各个治理主体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出城市社区多元主题协调机制,对厘清我国城市社区的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多元治理的合作互动优势,构建平等互助、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调机制为出发点,在梳理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证案例,分析其多元主体协调现状,探讨了其在进行多元主体协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来证明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理论的相关特性,并结合我国现状,对我国多元主体协调模式的摸索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 社区一词最早是由德国人滕尼斯在其社区与社会中提出来的,可以追溯至1887年,此概念一经提出便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经过学术界的研究美国人罗伯特·帕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社区的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并明确将人口特征和地域特征进行到了特征的分析研究中。社区概念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分析已经出现了较为完善研究理论系统。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试图推动社区发展。1960左右,英国人对于社区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摸索,并在对前任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出了费指导性的社区管理模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逐渐突出,如何治理社区成为国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人罗斯曼将对社区的研究建立在了大量的实践调研之上,并针对其实践调研的情况提出了实践性极强的社区发展理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外学者主要对社区的空间独立性、社会整合、和谐人际关系等管理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此同时,公共管理服务理念的落实也吸引了普通公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盖伊·彼德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中对政府未来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作者介绍了四种社区管理模式,并认为与其他政府治理模式相比,参与式政府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公众的联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在社会中会形成一种政治性更加、民主性更强、集体性观念更强的信息传递机制,并会探索以投票之外的方式来促进民主参与。当然,由于作者缺乏对于社会高速发展中的社会因素的考虑和动态性的政府管理模式分析,使其在适应性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萨谬尔.伯勒斯等在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一书中指出,相比较于传统的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模式能够很好地利用公众的行为和行为之间的影响力进行调整,将会产生强大的规制作用,成员之间接触越频繁,使人们会选择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而避免报复的机制,从而形成一条互惠互利的链条机制。伯勒斯对社区管理的优势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剖析,但是对于社区治理优势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考量。国外发达大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社区管理具有极大的学习意义,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存在的差异,这些理论只能作为我国社区管理的参考,但是并不能作为解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经典。1.1.2 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研究国内学者从政府分权角度研究了城市社区的治理主体,认为城市社区治理不再是政府治理的范畴,必须以多元模式承担起社区治理的责任,应当从政府“一家独大”到“多元参与”。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的政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互动网络研究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应遵循“立足社区、重心下移、权随事走、费随事转、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社区业主作为与社区部门、物业公司具有平等地位的治理主体应当发挥自己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通过组织业主委员会,加强业主间的内聚力,加强与物业公司的互动,争取政府支持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非营利组织则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结构的关键变量。社区党组织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当发挥政治领导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和文化导向功能。但是,城市社区各治理主体也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内的地区党政组织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确的困境,社区内的各类企事业组织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和习惯,居委会的行政化程度严重,组织成本越来越高。(2)关于治理主体权力结构的分析随着“单位制”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的转型,原有的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应该是“掌舵”而不是直接“划桨”,政府控制的权力也从集中走向分散。国外城市社区的治理中一般有较明确的权力划分,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只拥有有限而具体的权力与职责,例如在加拿大,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只经营公安、消防、公交、水电等项目,其他的如绿化、垃圾处理和市政道路等则由营利组织提供。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权力结构划分为三部分政府专设机构、社区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组织。政府专设机构只负责经办市政府对社区政策的落实,社区委员会负责收集民意,而具体的社区事务则由社区服务组织来进行自治。国内学者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权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应当侧重于培育社区公共权力主体,区分政府权力和社区公共权力的界限,把“行政性”的街道从“自治性”的社区中剥离出来其次,要建设社区基层民主,以实现体制内权力的延伸,有效地实现政治权力和社区公共权力在政治维度上的契合,使不同的权力主体都可以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再次,把社区事务区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三个领域,并同时突出政府、社区组织和个人等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以便在彼此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动员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建设最后,借助党、政权力的资源配置途径,积极建构社区的公共权力空间。总的来看,国内学术界对于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社区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等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形提出了一定的可行性措施,为优化我国社区管理模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社区管理研究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我国的多数研究不能够真正运用到我国社区管理中来。这就要求国内学者必须从国内社区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对社区管理进行进一步研究。1.3 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现阶段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建设;第二,如何通过多元主体协调机制构建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围绕着这条主线出发,以海淀区为例,从点到面的展开论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择海淀区社区管理为研究对象,总结其社区管理的现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与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措施建议。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资料的搜集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宏观把握。第二,调查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和海淀区社区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了其优势与不足;第三,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从实证入手,从多元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描述。1.4 文章结构本文拟从六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等前言性内容;第二部分介绍社区、社区管理等核心概念和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社区管理模式;第三部分介绍北京市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及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对海淀区在多元主体协调模式下的社区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对于域外该模式的分析借鉴;第六部分则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相关制度创新。第二章 我国现阶段社区的主要管理模式2.1 核心概念的界定“社区”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伙伴的关系。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这个概念几经各国学者转译,其本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社区进行了界定。国内的学者对于社区的界定是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通过结成各种社会关系来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三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社区。2.1.1 社区 目前通行的社区概念源自2000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23号文件,23号文件即,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该文件明确规定: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这一文件就将我国社区治理的范围限定在了城市这一范围之内。城市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占有相对较多的资源。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城市社区形式“街居制”社区、“单位制”社区和现代商品房社区。前两种社区在改革开放前就己经存在,而商品房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刁一出现的新型社区。根据城市社区在人群、机构、文化、地域和设施等方面特性,可以将其定义为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由从事城市社会劳动的人群,在某种社会关系下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而形成的社会实体。2.1.2 社区治理 我国的社区治理是指,构建一个政府、社会与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认同感为纽带,依托内源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共同体的过程。蔡禾社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9页. 我国的社区以治理为主,将重建和发展作为辅助,将社区建设的目标与实现结构均衡与秩序稳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相对于传统管理的层级控制,治理更重视协调、参与和互动。在治理过程中,更强调在政府的引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在职责分明而又相互依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配合、谈判和博弈来解决社区事务,提供社区公共物品,逐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状态。社区治理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社区治理定义为社区治理是在法制化、规范的前提下,社区各利益主体通过协调、配合、谈判和博弈的方式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以及提供社区公共物品的活动。社区治理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自治、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及完善的社区组织体系等多个方面。2.1.3 社区多元协调机制的主体要明确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来看“治理”,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治理指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及私人组织或个人对于社会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进行互动、协调和管理,以实现预定利益目标的过程。其次,“多元”是指与“一元”相对立,也即治理主体不但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因此,社区多元治理主体是指包括政府在内的能够为社区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参与社区公共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公共权力正逐渐从政府向社会转移,在城市社区内,原有的一元管理体制正在消失,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部分退出给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参与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互动网络研究祠区治理的空间与机会。社区居委会一方面是城市基层政府的代理人,另一方面也是社区居民的代言人,扮演着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中间人”的角色社区党组织代替了“单位制”社区中单位党组织对社区党员进行组织、引导、动员、管理,在政治导向和利益协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营利与非营利组织在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是社区一切权力的来源,随着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居民也更多的在社区治理中表达着自己的主张。2.2 国外社区治理的经验借鉴联合国于年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试图推动社区发展。7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环境、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区治理被作为具体的社会管理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通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互动网络研究过社区治理来促进社区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许多国家的社区发展己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由于开展的时间比较短,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无疑对解决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现存问题,构建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互动网络具有积极意义。纵观国外城市社区治理,其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清晰的政府角色、发达的非政府组织以及积极的社区公众参与都是我国社区多元治理需要学习与借鉴的方面。2.2.1 社区治理的组织机构与功能美国的城市社区是典型的自治型社区,社区的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其中营利组织主要指企业公司,非营利组织又称为社会中介组织,其在美国社区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组织是一种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其领导人的产生也是民主选举的结果,它的基本宗旨就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功能定位都很明确营利组织主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主要为社区提供服务和管理,政府则统揽全局,站在更高层次上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和提供财政支持来实施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新加坡的城市社区内主要有三个组织公民咨询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这些组织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分明,其中居民顾问委员会主要制定社区内的公共福利政策,统筹协调其他两个委员会和社区其他组织的工作。社区中心委员会负责社区中心运行并制定从“计算机培训到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系列计划,它下设其它具体组织,如妇女委员会、青年组等。居民委员会相当于我国的居民委员会,要承担小区内的治安、环卫、组织本小区内的活动等。新加坡的城市社区服务主要由社区内的各种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承担。在英国城市社区发展中,政府是城市社区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但是政府政策的实施是靠社区组织来完成,城市社区发展的核心就是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区中介组织、居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将社区治理相关的利益主体整合为一体,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协作。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居民自主管理中心的方式实现社区自治,并把许多社区服务方面的事务都转移给民间团体和私营机构,社区服务出现政府出资,社区办事的局面川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出资兴办服务机构,并资助社区内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兴办的非营利服务机构和私营的营利性的服务机构,鼓励它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通过动员社会的力量,英国政府有效地实现了对于城市社区治理的政策目标。2.2.2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从治理的角度看,更多的利益关系人参与到了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不可避免的要从以前的全能型逐渐转变为调控型。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比较成功的国家,我们发现政府无一例外地扮演着掌舵者的角色,政府更倾向于对社区进行价值观培养、把握发展方向、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而具体的事务则由社区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管理。在美国,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处于一种相对超脱的状态,它主要通过制定社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法规,例如,住房、司法、环境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来促进社区的发展。首先,政府鼓励社区通过与慈善部门、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更多的资金、技术和政治方面的支持,促进社区的发展。其次,在社区项目开发上,政府通过与社区组织协商和建立合作机制做出决策,并不断参与由企业和慈善部门正在实施的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发展社区建设。再次,由于非营利组织在美国城市社区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往往通过非营利组织来传递社会服务。所以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大量的资金支持,通过政策的调控和奖励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新加坡,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社区治理有着浓厚的官方色彩。同时,为了防范政府公共部门特权垄断的负面影响,政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具有很强的计划调控能力。在社区治理方面,政府设有专门的部门指导全国的社区建设,从整体上把握社区发展的方向,为社区制定发展规划。此外,政府还将房、居民健康、医疗等社会性问题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土地资源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重视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在社区具体事务方面,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社区居民的意愿,及时调整社区政策其次,国家发展局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和社区组织领导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最后,通过各项法规协调社区内各单位、利益集团以及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英国城市社区发展中,政府是强有力的推动者,政府把社区发展看作是一种社会动员的方式,通过动员社区组织和成员力量以图有效地实施它的社会政策。政府鼓励私营部门、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形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使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相互支持从而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在社区重建中,由社区重建项目官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中央及地方政府与“城市论坛”这一全国性非营利组织联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中央政府通过预算杠杆,促进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2.2.3 社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定位美国的城市社区是典型的自治型社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区实行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的载体,其功能定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社区多元治理主体互动网络研究推动社区服务功能的开拓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其次,帮助政府摆脱对社会事务的具体管理,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再次,积极沟通民选官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为居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服务。最后,带动社区各类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存在,一方面让政府摆脱了具体琐碎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事务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社区服务,改善了社区治理结构,有利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实现功能互补,推动社区的发展。由于美国社会群体的复杂性和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在美国城市社区内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别的非政府组织,大约有万个左右。其主要类型概括为四种第一,是全国性和州、县一级的社会团体在社区的分支机构。如较大的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这类组织的分支机构虽然使用全国或州、县一级团体的名称,但实际没有隶属关系,而是独立开展活动的。第二,是社区中的民间团体。包括综合性居民团体和各类群体性组织,这类团体数量最多。第三,是社区服务性设施的管理组织。第四,是社区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与上述三类组织有交叉,其特点是要经过严格程序批准设立。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既有全国性的组织,又有大量活跃在社区内的组织。它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按照法律法规,代表不同的群体,独立展开活动。 美国社区的非政府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和政府扶持模式。首先,非政府组织由社区居民自发成立,高度自治。在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上,一般性社区团体的成立比较自由,由社区居民自己宣布成立。而社区非营利性组织的成立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须由发起者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通过后到当地税务局备案。其次,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构成分为两种,一般性团体的组织构成比较简单,由会员选出会长、副会长、委员即可运作。非营利性组织机构则相对复杂,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董事会或理事会,经选举产生或由民间主要出资人、社区居民代表、政治和社会活动者组成。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制定方案、确立目标、筹措资金、招聘成员和实施监督等。第二层次是执行总裁,它由董事会任免,其工作职责是执行董事会所制定的方案、管理组织资源、开发服务项目、拓展外界联络、争取社会募捐以及考核和评估雇佣人员。第三层次是职员和义工,主要是开展具体服务。再次,非政府组织在组织社区服务时,始终不满足现状,除了自己积极出资外,还寻求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非政府组织在开展某一项服务活动或项目时,经常向社会募集,特别是向政府争取经费,政府根据活动或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向其提供一次性的经费支持,签订合同,专款专用。但是项目或活动的具体实施由非政府组织负责,政府不承担长期责任。2.2.4 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的管理对象,也是城市社区的主人。因此,在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非常普遍,这有利于社区治理在体现民意的基础上提高了效率与满意度。在日本,为了辅助社区地域中心旧本社区的管理机构对社区进行管理,社区居民组建了住区协议会,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政府关于社区方面的中长期规划、任务进行讨论,并将意见反馈给政府,同时还就地域共性的问题讨论并提出对策。在美国,到处可以看见义工的足迹,为社区中的组织或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许多美国公民的一种公共意识。事实上,绝大部分社区的服务或志愿组织的工作都是由义工来完成的。例如,为尤金市老人提供日托服务的“考夫曼老人中心”,每月接待的服务对象为人次,而职工只有名其中个全职,个兼职,义工却达名】。为老人提供如远足、踏青、划船、滑雪等室外活动为主的“坎贝尔老人中心”专职人员也只有名,而义工多达名。除了居民积极的参与意识外,政府十分重视倡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例如在社区治安方面,尤金市发起了“尤金市警民计划”,让社区居民增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并且能够做到挺身而出,制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哪。此外,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也都相当高。从上述国家城市社区中的居民参与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广泛的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一方面节约了社区资源,做到了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发展。但是,居民广泛的参与社区治理不但需要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更重要的是需要参与意识

    注意事项

    本文(硕士论文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创新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